Nature:不同的線粒體代謝模式影響T細胞的分化和功能

2020-12-26 飛華健康網

CD4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中的一種重要免疫細胞,在整個激活階段需要進行代謝重編程。在CD4T細胞中,T細胞受體的連接以及細胞因子信號的共同刺激下可誘導糖酵解合成代謝,這是細胞快速增殖所必需的。CD4T細胞分化和功能可通過信號傳導和轉錄重構協調進行,然而目前尚不清楚這些過程是否可由細胞中的代謝成分獨立調節。因此,來自耶魯大學醫學院免疫生物學系的科學團隊與2020年在Nature上,發表了一篇關於「不同的線粒體代謝模式影響T細胞的分化和功能」的研究。

研究發現:


1)天冬氨酸是TH1增殖所必需的。

2)線粒體檸檬酸鹽的消耗和蘋果酸-天冬氨酸穿梭促進組蛋白乙醯化,並調節參與T細胞活化的基因表達。

3)蘋果酸-天冬氨酸、線粒體檸檬酸鹽的消耗提供了T細胞活化早期增殖和表觀遺傳重塑所需的底物,為細胞分化及功能的形成提供能量。


部分研究展示:

1)TCA循環酶的活性對TH1細胞的激活是必需的


先前的研究表明,TCA循環可通過分別生成NADH和琥珀酸鹽生成複合物I和複合物II來促進線粒體氧化還原的電子傳遞(ETC)。然而,ETC在T細胞活化後期的作用尚不清楚。為了測試TCA循環對效應T細胞功能的貢獻,研究人員使用TCA循環抑制劑氟乙酸鈉處理在TH1條件下培養的細胞。在T細胞培養的第1天滴定氟乙酸鈉或糖酵解抑制劑2-脫氧-d-葡萄糖(2DG;TH1細胞激活抑制劑,用作陽性對照),並在第3天測定細胞增殖,第5天檢測Ifng-Katushka的基因表達。結果發現,雖然2DG在低劑量下比氟乙酸鈉更有效,但兩種抑制劑都以劑量依賴的方式損害Ifng-Katushka的轉錄和T細胞增殖,這表明TCA循環酶的活性對TH1細胞的最佳激活是必需的。

為了評估TCA循環的下遊過程對輔助性T細胞增殖和功能的作用,研究人員在第2天(評估增殖)或第4天(評估細胞因子生成)用ETC抑制劑治療TH1細胞,並在第二天對細胞進行分析。與2DG或氟乙酸鈉破壞TCA循環不同,ETC抑制劑會導致增殖和功能的阻滯。雖然琥珀酸脫氫酶(複合物II)的抑制並不損害增殖,但阻斷複合物I和複合物II導致分裂細胞的數量減少。這表明無論細胞因子所處環境如何,複合體I都支持細胞分裂。

2)線粒體代謝的變化促進組蛋白乙醯化並調節參與T細胞活化的基因表達


為了測試除了與輔助性T細胞分化有關的增殖過程是否受到影響,研究人員分析了SDH缺乏對組蛋白乙醯化的影響。研究發現,SdhccKO細胞表現出H3K9乙醯化的增加,DMM(丙二酸二甲酯)處理以及Sdha靶向sgRNA的輸送增加了H3K9和H3K27的乙醯化。這表明複合物II通過對增殖和組蛋白乙醯化的負調節來對抗T輔助細胞分化。


為了測試複合物II在促進TH1細胞功能程序的其他方面的作用,研究人員在細胞激活後第5天評估了Sdhc-cKO和野生型細胞中TBET蛋白的表達。與IFNγ產生缺陷一致,Sdhc-cKO小鼠TH1細胞TBET蛋白表達水平降低。RNA測序的結果與TBET表達降低一致,複合物II缺陷的小鼠表現出TH1細胞關鍵基因和T輔助細胞激活過程中重要基因的表達顯著降低。這些數據表明SDH活性是線粒體代謝支持TH1細胞功能的主要機制。

3)蘋果酸-天冬氨酸代謝為T細胞分化提供能量

前期的研究數據表明蘋果酸-天冬氨酸和線粒體檸檬酸鹽的消耗是TH1細胞增殖和轉錄重構所必需的。為了研究可能解釋這些觀察結果的生化機制,研究人員對以Slc25a1(線粒體檸檬酸載體)或Slc25a11-sgRNA為靶點的T細胞進行了質譜分析。結果發現,檸檬酸鹽轉運的中斷會導致細胞乙醯輔酶A水平的降低。靶向Slc25a11導致細胞NADH/NAD+比率降低,這表明在激活的TH1細胞中複合物I的活性是調節細胞NADH/NAD+的主要機制。


此外,靶向Slc25a1或靶向Slc25a11-sgRNA均會導致戊糖磷酸途徑中間產物和N-氨甲醯-L-天冬氨酸(核苷酸合成的基本前體分子)的中間產物水平降低。同時觀察到複合物I支持早期T輔助細胞增殖,而蘋果酸-天冬氨酸代謝為複合物I提供能量底物。眾多數據表明,線粒體對複合物I的調節決定了T細胞增殖過程中所需的代謝能量。

小結:

本研究結合藥理學、轉錄組學和代謝組學的方法,展示了TH1細胞在激活過程中如何滿足分化和功能的不同代謝需求。為提供細胞增殖和表觀遺傳重構所需的底物,早期激活的輔助性T細胞通過蘋果酸-天冬氨酸和線粒體檸檬酸鹽的消耗為複合物I提供燃料。與蘋果酸-天冬氨酸(將蘋果酸交換為α-酮戊二酸)不同,複合物II將碳代謝向前移動。這些發現說明了T細胞的分化和功能是如何由不同的代謝模塊調控的,為闡明免疫細胞的生長和調控機制提供了科學依據。

相關焦點

  • 《科學》:線粒體功能異常的T細胞會導致早衰,恢復代謝或有助於抗衰老
    我們知道免疫對人體至關重要,但是恐怕也很難想到,T細胞的功能竟然會如此劇烈地影響整個機體的運轉。 近期,《科學》雜誌發表了一項新研究,科學家們發現,線粒體功能障礙的T細胞竟然會成為衰老的加速器,在小鼠中引發代謝、認知、心血管等多方面的衰老特徵,壽命降低一半!
  • Nature綜述珍藏版!腫瘤中的免疫細胞代謝
    線粒體的生物發生和功能在功能失調的腫瘤浸潤性CD8 + T細胞的亞群(特別是耗竭性T細胞)中極為紊亂。總體而言,這些研究表明癌症本身可以導致Teff細胞代謝紊亂,包括線粒體動力學,並且癌細胞的糖酵解活性程度與浸潤性T細胞的抗腫瘤效應功能之間存在相互關係。
  • 線粒體代謝:腫瘤治療靶點
    這種有氧條件下腫瘤細胞傾向於將葡萄糖代謝為乳酸的反應被稱為有氧糖酵解或Warburg效應。基於此Warburg提出「線粒體呼吸功能損傷」是細胞發生「惡性轉化」的前提,有氧糖酵解與線粒體功能障礙也被廣泛接受為腫瘤的標誌。然而近期的研究發現,線粒體代謝對於腫瘤生長必不可少,線粒體代謝重編程是腫瘤發生發展中的一個動態過程,其代謝的靈活性可滿足腫瘤發生到轉移各個階段的不同需求。
  • 自噬與腫瘤幹細胞代謝調控的交互作用
    CSCs中的自噬 自噬參與腫瘤起始、腫瘤與微環境中鄰近細胞的相互作用以及腫瘤治療所需正常細胞的功能。自噬在腫瘤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通過提供代謝產物促進腫瘤細胞存活、通過線粒體(線粒體的選擇性降解)調節線粒體功能、通過控制促遷移分泌(細胞因子和粘著斑轉換)而在腫瘤細胞遷移和侵襲中起作用。
  • 穀氨醯胺代謝控制毛囊幹細胞的可逆轉化!
    毛囊是供毛髮生長的鞘狀結構,毛囊幹細胞(HFSC)具有慢周期性、未分化性、體外增殖能力強等特點,其通過自我更新,分化和去分化來維持其自身動態平衡,參與表皮、毛囊等的分化和皮膚創傷癒合等過程。為了了解HFSC的調控機制,研究人員檢測了HFSC及毛囊ORS祖細胞這兩種細胞群體的轉錄組和代謝譜。發現ORS祖細胞中參與線粒體ATP合成和OXPHOS(線粒體中氧化磷酸化過程,產生大量能量和活性氧)的基因高度表達,TCA循環中的代謝產物也明顯增加,而HFSC中的線粒體明顯較少,且線粒體相關基因的表達水平也較低。
  • 線粒體在幹細胞命運決定中發揮作用
    線粒體在幹細胞命運決定中發揮作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5 13:55:00 荷蘭烏得勒支大學醫學中心Maria J. Rodriguez Colman研究組合作取得最新進展。
  • 揭示miR-133a的轉錄調控機制並闡明其在細胞分化中的作用
    研究人員發現miR-133a表達的上調促進了線粒體生物發生和肌細胞分化,並進一步通過"定向染色質構象捕獲"技術找到了調控miR-133a表達的上遊調控因子KAP1,從而加深了對miR-133a轉錄調控機制及重要功能的了解。microRNA(miRNA)在多種生理及病理生理過程中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
  • 新進展:科學家發現帕金森氏病患者星形膠質細胞代謝異常
    近期,有研究人員發現了帕金森氏病患者體內星形膠質細胞的特殊代謝變化。星形膠質細胞(Astroglia),是哺乳動物腦內分布最廣泛的一類細胞,也是膠質細胞中體積最大的一種。近日,有研究人員利用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技術,研究了星形膠質細胞功能障礙與帕金森氏病(PD)病理的關係。
  • 星形膠質細胞中的GLP-1受體信號調節脂肪酸氧化、線粒體完整性和功能
    星形膠質細胞中的GLP-1受體信號調節脂肪酸氧化、線粒體完整性和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0 23:39:42 近日,德國科隆大學Jens C.
  • 乳酸通過介導ER-線粒體Mg2+動態變化來整合細胞代謝
    乳酸通過介導ER-線粒體Mg2+動態變化來整合細胞代謝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1 21:15:21 美國德州大學聖安東尼奧分校Muniswamy Madesh研究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乳酸通過誘發內質網
  • 【學術前沿】徐平龍實驗室揭示核酸免疫識別的線粒體功能及分子機制
    ,不僅對宿主細胞抵抗外源病毒感染至關重要,更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疾病和腫瘤免疫中有重要功能。但是至今為止,對核酸免疫的細胞生物學功能,除了已知細胞自噬、細胞分化/轉分化和細胞衰老外,所知非常有限。另一方面,線粒體是細胞的能量供應單位。線粒體動力學調控線粒體形態的持續和快速變化,在細胞能量代謝,細胞器完整和細胞命運決定等多個重要細胞生物學進程中關鍵。但是,對於核酸免疫識別是否能主動控制線粒體這一關鍵的細胞器的形態和功能,也尚不清楚。
  • Nature 中文摘要 30 July 2015
    幹細胞整合多種來源的信息。幹細胞龕提供維持幹細胞乾性的信號;而分化的子代細胞則發出反饋信號,調節幹細胞增殖和分化。近期報導發現幹細胞可通過自分泌機制自我調節。直至目前,人們對祖細胞和分化細胞的數量及比例的維持機制仍知之甚少。在呼吸道上皮,基底細胞作為幹細胞/祖細胞發揮功能,其既有自我更新能力又能產生分化的分泌細胞和纖毛細胞。分泌細胞也作為短暫擴充細胞,最終分化成為有絲分裂期後的纖毛細胞。此項研究描述了一種細胞調節的方式:成年哺乳動物幹/祖細胞將一個正向信號傳遞給其子代細胞。令人驚訝的是,這種正向信號對於子代細胞的維持是必需的。
  • 【學術前沿】Cell 子刊:治療脫髮有望,毛囊幹細胞代謝裡的秘密
    不過,負責生發的毛囊幹細胞通常處在休眠狀態,但會在新一輪生發周期中迅速活化分裂。當相鄰部位受到損傷後,毛囊幹細胞可從原定位的隆突部中遷出並參與損傷部位修復。毛囊是毛髮的基本單位,而毛髮是由毛囊內的細胞生長分化而來。每根毛囊裡面住著一群毛囊幹細胞,提供新的細胞給生長中的毛囊。人毛囊幹細胞屬於成體幹細胞的一種,具有成體幹細胞的共性。人體的許多組織功能依賴於幹細胞的健康活動。
  • 線粒體腦肌病受性別影響,常見的症狀有眼外肌麻痺,復發性癲癇等
    導語:線粒體腦肌病(me)是由於線粒體出現異常導致的疾病,一般是線粒體的結構或者是功能出現問題導致的。一般情況下會導致腦部以及肌肉等受到影響。骨骼肌不能承受疲勞是其肌肉損傷的主要表現。主要神經症狀是:眼外肌麻痺,中風,復發性癲癇,肌陣攣,偏頭痛,共濟失調,智力障礙和視神經病變。
  • 科學家喊你別熬夜:人類能量中心50℃線粒體晝夜節律...
    而線粒體的融合也是細胞中的基本事件,對線粒體正常功能的發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類細胞需要通過線粒體融合的互補作用來抵抗衰老。若是這一分裂-融合的動態平衡受到幹擾,可能會導致健康問題。,從而能夠有規律地調控ATP的多少,而ATP又是細胞活動的動力,代謝產物的產生需要依賴ATP,因此,ATP的規律變化也會讓代謝產物出現規律性變化。
  • 由同一個祖細胞發育而來的兩個CD8+記憶T細胞亞群具有不同的細胞命運
    由同一個祖細胞發育而來的兩個CD8+記憶T細胞亞群具有不同的細胞命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3 16:29:37 義大利IRCCS-基金會Enrico Lugli及其研究團隊發現,在人體中兩個幹細胞樣CD8
  • 研究發現脂肪前體細胞分化命運的重要調控機制
    博士研究生劉軻莉以硬脂醯輔酶A去飽和酶1(Stearoyl-CoA desaturase 1, Scd1)為研究切入點,首次揭示了Scd1與琥珀酸之間的調控關係,及其決定脂肪前體細胞向米色脂肪細胞分化的調控機制,為預防和治療肥胖及相關代謝紊亂性疾病提供了新的策略。米色脂肪細胞,一種能夠消耗脂肪進行呼吸產熱的「好」脂肪,被認為是抵抗肥胖的有效治療方式而備受關注。
  • 癌症治療新思路,抑制線粒體DNA轉錄,切斷癌細胞能量供應
    ——線粒體DNA(mtDNA),人類線粒體DNA的長度為16569bp,擁有37個基因,編碼13種蛋白,這些蛋白都參與細胞的能量代謝。在人類衰老和一系列疾病(如先天性代謝疾病、神經變性,以及癌症等)中,都涉及線粒體DNA(mtDNA)的表達改變,而線粒體DNA(mtDNA)的突變更是會直接導致數十種嚴重的遺傳疾病。
  • 杉寶解讀:補充NMN可改善老年心臟代謝和功能
    研究證實,隨著年齡增長,心臟功能的下降與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心臟主要由心肌細胞構成,其擁有大量線粒體以提供整個生命周期中收縮和舒張的能量需求。但隨著細胞衰老,煙醯胺二核苷酸(NAD+)水平、ATP輸出和線粒體功能減少,而氧化應激、DNA損傷和線粒體結構改變增加。基於這些生理特徵,科學家認為線粒體是維持心臟健康的關鍵,心臟功能下降與線粒體關係密切。
  • 既能給細胞「充能」,又可「定製」細胞基因組,這是什麼神仙技術?
    除了為細胞供能外,線粒體還參與諸如細胞分化、細胞信息傳遞和細胞凋亡等過程,並擁有調控細胞生長和細胞周期的能力。線粒體異常可引起細胞甚至器官發生病變,越來越多的疾病被證實與線粒體功能障礙有關。近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瓊森綜合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宣布,他們開發出了一種簡單的高通量方法,可用於將線粒體及相關的線粒體DNA轉移到哺乳動物細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