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到 納福瑞 | 北方小年

2021-02-14 石化經管人

小年,並非專指一個日子,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北方的小年是在臘月二十三這天。從臘月二十三這天開始,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是有講究的。

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送灶神」,為灶神擺上供品,燒香祭拜,因為大家都怕灶神君在玉皇大帝面前說自己的壞話,怕遭到上天的懲罰。一般供品都是又甜又粘的東西,比如這個糖瓜,小時候我們一般都吃過,牙口不好的能把牙粘下來。給灶神供糖瓜,就是為了粘住灶神的嘴巴,讓他儘量說不了話。所以民間才有了「二十三,糖瓜粘」這段順口溜,這也是表達人們對未來美好的願望,期盼來年平安吉祥,五穀豐登。

過去人們信奉萬物有神靈的說法,因此在民間傳說中認為,到了二十四這天,所有的神仙都不再管人世間的事情,而是回到天庭去述職,也就是匯報這一年來的工作情況,而留在人間的只剩下一些值班的小神,像是土地爺在維持秩序。這樣看來,這個時候即使是把自己家的房子翻過來,也完全不用顧慮任何東西,因為神仙們都不在了。因此,大家就利用這難得的機會搬移物件或砂塵亂飛,這樣也不怕會衝犯家中神明,所以古人就定下這一天是可以用來大掃除的日子。

舉行過灶祭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新年的準備。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漢族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在春節前掃塵,是中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氣氛。

 民俗認為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后,玉皇大帝臘月二十五親自下界,查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看各家各戶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樣,於是各家各戶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瞞過玉皇的懲罰。傳說歸傳說,吃豆腐渣實則是古代生產力低下,沒有那麼多好吃的,同時也是先民勤儉節約美德的寫照。

臘月二十六,按老理講「臘月二十六燉大肉」相信這天是所有孩子們的節日,終於可以吃到「年肉」了。

過去,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較窮苦,而且家裡的人又都比較的多,因此往往是吃了上頓沒下頓,條件稍微好點的,也不過是能吃上點窩頭野菜什麼的。好不容易盼到快過年了,家裡的勞力們紛紛開始殺豬,沒有養豬的人家,就到集市上去割一塊肉回家,因此,臘月二十六燉大肉也被稱為「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同時,由於農耕社會經濟不發達,人們往往在年節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為「年肉」。

吃「年肉」講究要吃紅燒肉,因為肉本身就代表著富裕的意思,而紅燒肉則更能表示來年的日子紅紅火火的富裕十足,因此,一碗熱氣騰騰泛著肉香的紅燒肉是多少人在臘月二十六這天期盼的。即使是到了今天,家家的日子都越過越紅火,但是在臘月二十六置辦點大肉也是成為了許多人都沒有忘記的老傳統。

民諺稱「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這一天,家家戶戶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趕集上店、集中採購。與平日以購缺賣餘為主要目的的趕集相比,臘月二十七趕集主要是買賣年節物品,例如:鞭炮、春聯、神馬、香燭、燒紙、牛羊肉、贈送小孩子的各種玩具禮品、女孩子的各種頭花飾物等等。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 紅火熱鬧。

另外,在這天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髮。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臘月二十七日洗腳。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開水洗腳。不懂事的孩子,大人們也要幫他把腳擦洗乾淨,不留一點汙穢。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這是兩句關於臘月二十八的民謠,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到了農曆的臘月二十八這天無論是發麵還是做饃,總之各家各戶是要開始準備主食了。

臘月二十七準備了過年要吃的肉類,到了二十八這天,就該準備麵食了。過去,還沒有現代比較方便的發教粉,普通的面提前幾天多做好了十分容易壞,只有發麵不愛壞,於是二十八這天就發麵,準備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同時,這也是因為初一到初五期間不能動火蒸饅頭。

這發了的面,自然也就要用來蒸饅頭啦,因此民謠中自然也就有了「臘月二十九,蒸饅頭」的說法。這個蒸饅頭在過去來說不是隨隨便便的做,而是要精心準備,認真用心,因為做出來的饅頭是要跟相親鄰居交換的,因此,一定要做的又好看又好吃,這才有面子,也才吉利,非常的有講究。

臘月二十九除了要蒸饅頭以外,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民俗那就是「上墳請祖上大供」。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早晨請祖。

從今天起,大家也要慢慢地忙活起來準備過年了,沒有完成的事情也要趕在年前抓緊去辦了。

圖 | 網絡

文 | 經濟管理學院新聞中心金文軒

制 | 經濟管理學院新聞中心金文軒

審 | 楊紫秋

相關焦點

  • 2020年小年農曆時間幾月幾日 北方小年飲食習俗小年吃什麼好
    2020年小年是哪一天?2020年1月17日臘月二十三,即民間的小年,這一天家家戶戶祭拜灶神過小年,也有掃塵的習俗。和南方臘月二十四過小年不一樣,北方人的小年多數是在臘月二十三。說到過節,很多時候離不開各種「吃」。那麼北方小年吃什麼呢?  小年是春節的前奏曲,熱鬧僅次於過年。北方地區的臘月二十三,人們稱為「小年」,意味著一年的結束。
  • 小年北小年南是什麼意思 南方和北方小年的時間一樣嗎
    小年北小年南是什麼意思  所謂「小年北小年南」是指南方有一個小年,北方也有一個小年,南方和北方的小年夜不在同一天,北方是農曆臘月二十三,而南方則是農曆臘月二十四才是小年。  南北方小年差一天的習俗由來已久。早在宋朝,就有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記載。
  • 2018年小年是哪一天?北方小年和南方小年是幾月幾號
    新華社天津2月6日電 2月8日,臘月二十三,我國北方民間俗稱的「小年」。民俗專家表示,「小年」是春節的序曲,等到「小年」一過,就完全進入了「春節時間」,直到除夕夜,人們在「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中,迎來火紅中國年。
  • 北方的小年——小舍
    街上紅燈籠早已掛起,今天才是北方的小年。路上,夜在華燈下現著成年人才能看得清的畸形的景,景在朦朧意識中隱現著灰暗,不由勾起兒時的記憶。幾歲的時候,是小年,在他鄉的一條小街上,亮著昏暗而間距遠的小街燈,光與光不能銜接更無普照,那時家就在昏暗的街燈下,孤獨幼小的身影,走出門站在街燈下,偷享著一份在他鄉無親無靠無奈的清靜。
  • 小年到好運繞,北方「掃房」、南方「撣塵」
    當然了,除了關心灶神,人們也得關心一下自己,把房子從裡到外收拾得敞亮整潔,好用嶄新的面貌迎接新一年的到來。這也是小年非常重要的一項傳統習俗,只不過叫法不同。在北方稱為「掃房」、在南方稱為「撣塵」。小年當天除了大掃除,還可以祭灶、剪窗花、沐浴婚嫁等等。這些關於小年的傳統習俗及其來歷,你知道多少呢?
  • 北方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過小年祭拜灶神的由來傳說故事
    今天是2020年1月17日,農曆的臘月二十三,是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的小年(南方大部分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在很多地方還保留著請灶王、祭拜灶神、吃糖瓜的習俗。那麼,灶王究竟是何方神聖呢?小年夜祭拜灶神的傳說故事  「灶王」又稱灶王爺,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灶神。
  • 小年到,福氣到
    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農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專家說,在古代,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 小年到,年味濃.
    「春節前三日,江鄉正小年」,小年是民間傳統的掃塵、祭灶日,它也拉開了春節的序幕——人們各處奔忙置辦年貨,全家男女老少齊上陣進行節前衛生大掃除,為迎接農曆新年做好充足準備,寄託家家戶戶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而由於各地風俗不同,「小年」也有著不同的概念和日期。
  • 小年是哪一天?農曆小年是什麼意思?
    小年是哪一天?農曆小年是什麼意思? 小年是哪一天?今天翻過檯曆,看見角標上掛著小年,愣了一下,長這麼大很少關注過小年,隨手翻過一頁,角標上還是掛著小年,前後翻了翻,發現今天的小年下注了北,明天的小年下注了南,腦補了一下,原來小年的時間南北不一樣,相信不少人和小編一樣有疑問,小年是哪一天呢?
  • 小年北小年南什麼意思 小年為什麼分南北
    小年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它在春節前面,許多人都說,過了小年就算年,到了小年其實就可以說是邁進新的一年一大步了。
  • 小年詩詞四首農曆小年經典詩句 2020朋友圈小年祝福語小年諺語俗語
    小年,並非專指一個日子,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掃塵、祭灶等。民間傳統上的小年(掃塵、祭灶日)是臘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著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古老傳統。從清朝中後期開始,帝王家就於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為了「節省開支」,順便把灶王爺也給拜了,因此北方地區百姓隨之效仿,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 小年祝福的詞句子2020 小年手抄報祝福語小年快樂問候句子
    今天,農曆臘月二十三,是北方傳統的小年,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小年是春節的前奏,從今天開始,意味著已進入過年的節奏啦!備年貨、祭灶王、貼春聯……2020"鼠"你最行!距農曆鼠年還有8天,準備過大年啦!
  • 小年安康 !
    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農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是漢族民間傳統的祭灶日,又稱「小年」。小年被視為過年的開端。小年的由來 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
  • 為何南方和北方的小年不是同一天?俗語「官三民四船五」啥意思?
    小年是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為什麼南方和北方過小年差一天?文/農夫也瘋狂「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這是婦孺皆知的一首童謠了,如今臘八節已過了,這也意味著離過年的時間更進一步了。中國人都知道,就和小寒大寒,小暑大暑一樣,過年也是有大小年之分的,在過大年之前,前面還有一個小年。其中過大年的時間在國內都是統一的,但是過小年的時間卻並不是同一天。在南方普遍都是在臘月二十四日,而在北方則是在臘月二十三日。有的人就疑惑了:小年到底是哪一天?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為何南方和北方的小年不是同一天?小年作為一個傳統的節日,又被稱為祭灶節、灶王節。
  • 2018小年是哪一天幾月幾日什麼時候 2018年小年日期
    如果開一場辯論會,討論小年的時間問題,那麼,北方的同志們堅持認為小年在農曆臘月二十三,而南方的同志們而一直堅稱小年在臘月二十四,不明就裡的朋友就暈了到底2018小年哪一天?是二十三還是二十四?所以萬年曆小年現在就來為您答疑解惑,看看2018小年在幾月幾號的吧![南方小年是哪一天?
  • 小年,有講究?(一年順到頭)
    農曆臘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小年到了,春節還會遠嗎?祭灶王、掃塵土、剪春花、貼春聯……青島這些小年習俗,你都知道嗎?春節要來啦!準備過年啦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總之,小年意味著新年新氣象,表達著我們辭舊迎新的美好願望!
  • 集齊三個「小年」就到戊戌年春節了|南北年味
    不同地方,小年日期又有不同。北方是臘月廿三,部分南方地區是臘月廿四,上海等江南一帶的「小年」則通常指大年夜的前一天,即小年夜。然而一開始,過小年是不分天的。唐宋一直到元明時皆為臘月廿四祭灶,直到清朝才發生了變化。據說是雍正爺爺為了節省開支,在每年臘月廿三祀神時,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王族、貝勒隨之效仿,於是臘月廿三變成了祭灶的日子。而南方遠離朝野,仍舊沿襲舊俗,這才有了後來「官三民四船家五」的小年傳統。
  • 小年丨不知道這些秘密,小年可就白過啦!
    剛過完立春,馬上就迎來小年。農曆臘月二十三是北方傳統的小年,而南方有些地區的小年是在臘月二十四。儘管在小年的時間上,我國各地存在著差異,但是無論哪天,人們辭舊迎新的願望都是一致的。南方吃甘蔗 小年祭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擺放供品,還要買一些甘蔗供上,取節節高升之意。而從養生價值來看,甘蔗不僅鮮甜多汁,還有滋養潤燥之功,有助於改善冬春季節常見的心煩口渴、便秘、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北方吃飴糖 北方地區有句俗語叫「二十三,糖瓜兒粘」。
  • 「小年」英文怎麼說?小年的習俗都有哪些?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小年」英文怎麼說?小年的習俗都有哪些?   剪窗花和對聯是比較重要的活動   再過去,窗花都是自己剪出來的   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等   小年後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   大多是祈福之言   貼在大門上,是一家人的門面   需要特別重視   宜婚嫁   過了小年   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
  • 過小年的講究,俗話說「官三民四船五」,你是哪天過小年?
    在農村老家裡臘月二十三有掃塵和祭灶的傳統,這天也被人們稱為「小年」,不過這樣也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因為在南方地區裡通常都是臘月二十四作為作為小年,有的地方還是臘月二十五,這就引起了人們的好奇心,為什麼好多的日子都被稱為「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