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魯山發現60處舊石器時期古人類洞穴[組圖]

2020-12-16 圖片中國

  魯山地區考古發掘出的舊石器時期石製品。新華社發

新華社鄭州12月15日電(記者桂娟、史林靜)躺在洞穴既能躲風避雨,還能避開野獸攻擊,天氣晴好時從河灘揀一個石塊,打製成合適的工具用以狩獵……這樣的「蝸居」生活凝聚了古代人類生存智慧。近日,考古人員在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地區發現舊石器地點40餘處、洞穴60處,採集石製品200餘件。此次發現,為研究中國南北方舊石器文化交流及與環境變化的關係提供了重要材料。

「這裡氣候溫暖溼潤,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是古人類生活居住的理想場所。」魯山地區舊石器考古調查項目負責人趙清坡說。該區域地處豫西山地和淮河平原的過渡地帶,有山地、丘陵、崗地、平原4種地貌類型,主要有汝河、沙河等31條較大河流,環境氣候非常適宜生存。這跟河南已發現的欒川人、盧氏人、南召人、許昌人等周邊的舊石器遺址人類生存環境非常相似。

「在魯山、寶豐、汝州三縣交界處的山區有46處洞穴,其中4處洞內有較厚堆積,地表有化石、石器。」趙清坡說,這些向陽、離水源近、較為寬敞且乾燥的洞穴,適合古人類居住。

從發現的200餘件石製品類型來看,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砍砸器等。專家初步判斷,根據石製品加工特點、石器風化程度、地層情況,魯山縣境內的舊石器地點以舊石器時代早、中期為主。

「這個地區處於南北方過渡地帶,石製品總體特徵主要分兩類,一類是南方礫石工業類型,一類是北方小石片工業類型。」趙清坡說,這些石製品對中國南北方舊石器文化對比研究及現代人起源研究有重要意義。

趙清坡介紹,魯山地區舊石器調查項目自2019年開始,希望通過考古調查發現當地舊石器時代早、中期遺址及早期現代人生存證據。

  魯山地區發現的舊石器時期古人類洞穴(10月18日攝)。新華社發

聲明:中國網圖片庫(www.cnmediae.com)供本網專稿,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中國網圖片庫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諮詢電話010-88820273。

相關焦點

  • 廣元朝天啟動洞穴考古調查 發現疑似古人類牙齒化石
    鄢懷林 四川在線記者 燕巧12月18日,記者從廣元市朝天區文物保護管理所獲悉,該區於今年10月份開始,在全市率先啟動了川北片區史前人類洞穴遺址考古調查工作,對朝天區全域洞穴展開了全面的考古調查。目前,考古調查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 舊石器時代文化概述
    早期:舊石器時代早期是人類歷史的開端,也是人類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的一個時期,開始於大約距今300萬年,結束於約距今20萬年至15萬年,在河北、河南
  • 重返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人類生活中的17個重要裡程碑
    2.穴居距今30萬至3萬年是舊石器時代的中期。在這段時期,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人—智人從非洲向外遷徙,並開始與其他古人類旁支如亞洲和歐洲的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特人接觸,並且最終取代了後者。雖然石器工具在這一時期並沒有發生多大變化,但人們普遍學會了使用火。當時,人們要麼用樹枝搭建臨時避所,要麼尋找洞穴和巖棚安身。
  • 『洞穴考古』第六屆「中國公共考古·貴州論壇」洞穴考古專題研討
    牛坡洞遺址的文化內涵十分豐富,目前已發現灰坑、用火遺蹟、墓葬、活動面等遺蹟。發現了大量地層關係明確的文化遺物,包括石器、骨器、陶片等生活用具、生產工具,另外,還發現了大量水、陸生動物遺骸和果核等植物遺存。根據地層疊壓關係及出土遺物變化情況可分為四期,年代從距今15000至距今3000年。
  • 萬壽巖,蜚聲國際的舊石器時代遺址:歷盡滄桑,世界絕響
    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2020年5月17日《新聞聯播》宣傳、表揚了一個舊石器時代遺址,對,就是萬壽巖。萬壽巖遺址,位於福建省三明市巖前鎮東北,發現於1999年秋,屬於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是中國華東地區迄今發現最早的洞穴類型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遺址主要集中在靈峰洞和船帆洞,發掘面積400平方米。船帆洞下層文化層全國首次發現二萬年前人工石鋪地面,世界罕見。
  • 江西發現舊石器時代曠野遺址
    中新網江西高安12月7日電 (鄭飛虎 記者 吳鵬泉)記者7日從江西省高安市官方獲悉,該市在舊石器時代考古調查過程中發現一處曠野遺址,經中國國家文物局批准,歷時一個多月的考古發掘,發現大量舊石器時代石製品。這是江西首個經正式考古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曠野遺址。
  • 探秘古人類文化遺址盤縣大洞
    在貴州西部崴嵬的崇山峻岭中跋涉,當我卻步於一處絕崖下時,驀然發現我仰望的這處洞穴是我探秘的唯一路徑。順著蜿蜒的路徑向大洞奔去,跨過一道固若金湯的牆檻,這才發覺,那暖陽初照的大洞,正像母親敞開的胸襟在擁抱她散落在世界各地歸來的兒女。而她,不正是馳名中外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古人類文化遺址盤縣大洞嗎!
  • ...件遠古石器在高安出土 系我省首個經正式考古發掘的舊石器時代...
    5000餘件遠古石器在高安出土 系我省首個經正式考古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曠野遺址 ▲考古人員從上湖遺址發掘出的石製品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上湖遺址考古發掘隊在江西高安市上湖鄉大盧村進行舊石器時代 考古調查時,發掘一處曠野遺址(距今約300萬年至1
  • 探秘秦嶺:2019年度中國重大考古發現-漢中疥疙洞遺址
    近年,秦嶺南麓漢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為它的神奇又做了一個註腳。這座古老的山脈,自然會存在很多古老的遺蹟。秦嶺北麓屬於關中地區,歷史傳說、遺蹟、文物舉不勝舉。而南麓的陝南盆地,相比之下則遜色不少,但也有些神奇發現。
  • 全球五大史前洞穴壁畫:奇異的遠古文明
    這處洞穴是1940年9月12日由4個年輕人發現的,195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才首次進行公眾開放,由於每天參觀客遊量達到1200人,人體呼吸所釋放的二氧化碳嚴重損壞了洞穴壁畫。1963年,為了保護這一舊石器壁畫藝術,法國政府停止向公眾開放。
  • 駐軍戰士在沂源的山洞裡發現了一個驚天秘密
    沂源縣土門鎮騎子鞍山東山根、下崖洞南60米處,背山面水,環境優美。這裡,就是經國家有關單位命名的山東唯一的舊石器時代遺址———「沂源猿人遺址」的地方。徐淑彬馬上趕到了所說現場,果然發現了一些殘破的哺乳動物的肢骨化石。這是那一重大發現的最早緣起。之後,在返回沂源縣城的途中,徐淑彬又遇到了土門公社建築隊的徐希貴。  這是第二個機遇。兩人打招呼時,徐希貴看到了徐淑彬手中的化石,說他們在修路施工中也發現了一些類似的東西,並帶徐淑彬來到了現場。這是一個很小的連洞穴都算不上的淺洞,專業術語叫石灰巖裂隙,面積不大,平面上只有十幾平方米左右。
  • 福建三明有處遺址,被譽為南方周口店,這裡有中國最早的室內裝修
    我們知道,位於北京市房山區的周口店遺址是北京猿人和山頂洞人化石的發現地,是中國舊石器時代的重要遺址,出土人類化石200餘件,石器10多萬件以及大量的用火遺蹟及上百種動物化石等。可是在福建的三明,有一處舊石器遺址,被譽為「南方周口店」,它就是萬壽巖遺址。
  • 河南「許昌人」遺址微型鳥雕像獲評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自2006年開始,該雜誌在每年的12月評選出本年度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在全球範圍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自評選以來,中國境內先後共有6項考古發現入選。12月6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獲悉,今年3月在河南「許昌人」遺址出土的一座微型鳥雕像被評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 考古學家發現了這份「人氣菜單」
    23個地層,相繼出土了不同時期的文物。遺址年代序列完整,被考古學家稱為「一本倒敘的歷史書」。古人類喜歡吃哪些水果呢?在招果洞遺址內,考古學家發現大量的樸樹果,其次是獼猴桃、葡萄、核桃碎塊等植物遺存。在萬年前,這些大概是古人類在洞穴居住時,最普遍且最易得的食物。
  • 菲律賓洞穴發現「哈比人」遺骸!身高120cm腳趾骨呈彎曲狀
    ▲呂宋古人類的腳趾骨微微彎曲。(圖/路透社,下同)國際中心/綜合報導科學家在菲律賓呂宋島發現「哈比人」遺骸,他們大約是5萬年前居住在這的新人種,身高只有120公分,手指和腳趾呈現彎曲狀態,代表他們善於抓握、攀登,已將這個新發現的人種命名為「呂宋古人類」(Homo luzonensis)。
  • 河南靈井鳥雕入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被稱為中國最早的...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張弋12月6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獲悉,今年3月在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出土的一座微型鳥雕像被評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世界十大考古發現」由美國考古學會主辦的面向公眾的雙月刊考古雜誌《考古Archaeology》雜誌評選。自2006年開始,該雜誌在每年的12月評選出本年度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在全球範圍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中國境內先後共有6項考古發現入選。
  • 漢江流域的這個地方,「古人類遺址富集現象世界罕見,堪稱人類進化...
    該遺址已出土2具完整的直立人頭骨化石、哺乳動物化石和石製品,是我國繼北京周口店之後發現的又一處材料最豐富的重要古人類遺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稱,同時在學堂梁子遺址為核心的漢江流域,還發現有梅鋪猿人遺址、白龍洞遺址和黃龍洞遺址等古人類遺址,以及眾多的舊石器化石點,這種富集現象,全國僅有、世界罕見,表明漢江流域以鄖陽為核心的區域是古人類起源、演化和發展研究的重要區域,堪稱罕見的人類進化廊道。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新疆奇臺石城子遺址、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