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千萬級少兒動漫《超級車車隊》正在緊張的製作當中,而製作方新牛映畫也曝光了動漫角色的人物諜照。
從曝光的人物諜照來看,《超級車車隊》採用了鮮明的「擬物化」設計風格。
近年來,少兒動漫主要呈現出兩種設計風格,一種是扁平化設計,如《小豬佩琪》,另一種則是卡通化設計,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Q版,這類動漫角色的特點就是業界常說的「三頭身」設計,頭部佔據了人物三分之一左右的比例,這類動漫數不數勝,像《寶寶巴士》就是典型的Q版設計。
唯獨「擬物設計」在少兒動畫中並不流行,甚至長久不被重視,那麼為什麼《超級車車隊》敢於採用「擬物設計」,敢於做3D少兒動畫中的「逆行者」呢?
帶著這個問題,記者為此採訪了《超級車車隊》的美術創意總監由張國棟。
在談及少兒動畫比較流行的設計風格的時候,張國棟解釋說:「設計風格並沒有高下之分,就像是一雙鞋子,合不合腳是最重要的。《超級車車隊》之所以採用擬物設計,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覺得擬物化的設計風格更適合我們,並不是因為排斥扁平化和卡通化設計風格。以我們的挖掘機克拉克為例,我們基本上按比例復刻了挖掘機的尺寸和規格,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加入了一些萌系元素,比如大而圓的眼睛,暖色調的配色,以便讓原本冷冰冰的機械變得充滿童真、童趣。」
一提起擬物設計,很多人會想起iPhone手機,擬物擬物,顧名思義就是模擬現實,這是近年來工業設計的重要風向之一。
蘋果之所以選擇擬物化設計首先是想讓應用程式的外觀看起來與現實生活中的對應物越接近,使用起來就越簡單,同時改善應用程式的用戶體驗,此外,在人機互動方面也擬物化,模擬現實中的交互方式。
說白了,擬物設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代入感。這在《超級車車隊》中也得到了進一步體現。
在談及為什麼《超級車車隊》會堅定地採用擬物化設計的問題時,張國棟進一步介紹說:「在我們的理解當中,動漫人物是一個符號,這個符號一手託兩家,構建起新牛映畫與小朋友之間的關聯,既然是符號,在傳遞的過程中就會像電信號一樣產生損耗,擬物化設計語言的採用,可以最大化降低這種傳遞的損耗,小朋友嚴重的工程車是什麼樣子,我們就儘量將這種樣子藝術化的表現出來,這可以強化我們與小朋友之間連接的緊密度,最大化的構建起小朋友的『代入感』。」
提及人物創作的歷程,張國棟坦言這是一個心酸的歷程:「《超級車車隊》這個項目嚴格來說,從2018年月份就已經啟動了,我們花了四個多月的時間,招募了上百位二維設計人員,收集了幾百份人物設計草圖。後來,我們挑選了一部分,找了一百多位小朋友打分,最終確定下來現在這個樣子。」
據記者了解,《超級車車隊》緊扣「一帶一路」和「基建狂魔」的時代主題,在傳遞環境保護理念的同時,也融入了團結精神、團隊精神。
故事發生在絲綢之路上的某個小鎮,小鎮的名字叫卡卡山谷,男主人公小新是一名10歲的少年,當他看到卡卡山谷荒涼的環境後,便立志改善卡卡山谷的環境。
期間,他在火車先生、博士爺爺、丹丹的幫助下,集合了挖掘機克拉克、推土機艾倫、灑水車安迪、吊車丹尼爾、攪拌車笛福等工程車,組建了「超級車車隊」
而《超級車車隊》的製作公司是國內新銳動漫團隊——新牛映畫。新牛映畫成立於2018年3月,國內少兒動畫行業中的一支新生和新銳力量。
旗下兒童動漫《超級車車隊》於2018年5月開始製作,目前已經投入1200多萬自有資金,規劃三季,預計於2020年年中完成第一季的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