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儲蓄習慣嗎?泰國民調:41%的人沒有儲蓄沒有積蓄借貸度日

2020-12-16 Cambojob自媒體

根據曼谷大學調查研究中心11月14日發布的一份「泰國民眾到2020年的經濟狀況」調查報告,41.1%的受訪者認為貸款是為了養家餬口,沒有積蓄,28.3%的人為了養家餬口不得不借錢,約17.6%的人說,他們掙得不少,但是今年儲蓄減少了。

這些調查對象來自泰國各地,共有1221人(61.3%)參加,其中大部分人(61.3%)認為,消費產品價格上漲是其收入下降的原因,36.8%的人表示,他們需要支付住房或汽車抵押貸款;29.3%的人表示,他們的客戶減少。

在被問及如何處理財政問題時,81.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必須更節約。有55.7%的人表示,他們必須減少外出就餐和旅遊,22.7%的人選擇通過網絡銷售商品等途徑來補充收入。如果問到在這樣的經濟狀況下,什麼支出是最重要的,80.8%的受訪者表示公共事業支出(水、電、網際網路、電話),其次是食物(73.3%)和子女教育(43.8%)。

柬埔寨棕櫚糖被歐盟列入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以促進其在國外市場的銷售增長

柬埔寨實居省棕櫚糖協會指出,由於棕櫚糖在印度市場受到熱烈歡迎,其對外出口將繼續增長。

「由於印度近期向我們下達了100噸的訂單,實居省棕櫚糖協會主席在11月18日指出未來季度棕櫚糖的出口將會增加。」

根據實居省棕櫚糖協會主席介紹,該協會擁有170個成員,每年的十二月到五月間,可生產250噸棕櫚糖。協會一半的棕櫚糖是外銷的,而歐盟國家是協會棕櫚糖的主要買家。

據悉,除了貢布胡椒外,棕櫚糖是柬埔寨的第二個產品,獲得歐盟頒發的地理標誌保護(GI)證書。自獲得地理標誌以來,棕櫚糖的價格從2000-2500瑞爾上漲到6000-7000瑞爾。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柬埔寨共有10家棕櫚糖出口商,總共出口到20個國家,主要銷往歐盟、日本和韓國。

相關焦點

  • 研究表明近四分之一美國人沒有應急儲蓄
    你如何評價你的應急儲蓄?Bankrate公司的一項研究顯示,美國人可能對自己的應急儲蓄感到過度自信。實際上,只有29%的美國人將公司建議的足敷六個月使用的資金存起來。只有18%的人能夠支付3到5個月的費用。近四分之一的美國人根本沒有應急儲蓄。但是這些人中的很多人都說這沒什麼。將近一半的美國人只擁有足以供給不到三個月時間的存款,他們說他們對自己的應急存款感到「滿意」或者「非常滿意」。更重要的是,18%沒有任何應急儲蓄的受訪者也說了同樣的話。
  • 儲蓄等於投資嗎——說說宏觀經濟學的那些常識性「佯謬」
    如果你的分析框架不是基於歷史時間,那麼你會發現,不僅僅是經濟過程難以透徹理解,其間內嵌的一些物理過程也沒有辦法完全搞明白。因為我是在系統科學學院,它的一個核心東西就是系統思維。我也是把系統思維貫徹始終來理解事物,特別是從微觀到宏觀的過程當中。搞微觀和宏觀的邏輯是不同的,其間不乏有很多陷阱。
  • 切身經歷:年輕人,我想告訴你儲蓄的重要性
    以前家裡的老人總和我說,「有錢省點用,會有荒年的!」我嗤之以鼻,時代不一樣了,哪兒還有什麼荒年。直到到了2020年......年前的我愉快得從南京辭了職回家,想著辛苦工作了這麼久,好好休息一下,年後再找工作,絲毫沒有把我父母讓我找好下家再辭職的建議放在心上。
  • "儲蓄大國"變"負債大國",人均負債13萬!中國人的錢去哪了?
    中國人習慣未雨綢繆,時代長期發展的過程中,中國人的骨子裡誕生了一種"居安思危"的想法,認為平時多存錢,關鍵時候可以應急。就拿今年年初的公共衛生事件來說,工廠停工、公司不開門,這種情況下,沒有點積蓄估計很難生活。
  • 由儲蓄大國變成負債大國,人均負債13萬,中國人的錢去了哪?
    眾所周知,中國民眾以儲蓄聞名於世,這與中國傳統思想有關,在中國講究「未雨綢繆」,從而應對生活中各種突發事件。2020年初,適逢疫情橫行,經濟陷入衰敗之際。各家企業、公司經營陷入困頓,對於個人而言,假如沒有積蓄,實在難以度過危機。
  • DeFiner 推出 Taurus(金牛座)去中心化數字資產儲蓄平臺
    DeFiner 創始人兼執行長 Jason Wu 對此表示:「我們推出數字資產儲蓄產品 Taurus(金牛座)的時間點對於我們的社區和用戶來說,都非常合適。我們期待用戶能夠從無需信任的儲蓄帳戶中獲益,Taurus(金牛座)支持多種數字資產和穩定幣,用戶資產能夠在此即時存取和計息。」
  • 印度封城後,車夫日賺1.8元養家餬口,沒有儲蓄,如同坐著等死
    前不久在奧斯卡大放異彩的《寄生蟲》和剛播出便好評如潮的《飢餓站臺》都向人展示了社會上下階級的對立,以及社會底層人生活的窘況。底層社會群體難以享受到上層社會優渥的生活,在遇到危機後更是不堪一擊。在印度就有著龐大的「寄生蟲」,沒有土地,靠著城市或者遊客來維繫自己的生存,過著有今天沒明天的生活。
  • 60歲的老人有3000元的退休金,有多少儲蓄才能度過晚年?
    60歲的老人有3000元的退休金,那麼有多少儲蓄,才能夠讓自己度過晚年呢?其實擁有3000塊錢的退休金,這個退休待遇並不是一個很低的水平,而且完全是屬於中等的這個退休金收入,所以說基本上是,超過了絕大多數人的退休待遇水平,當然滿足自己的晚年退休生活,保證自己衣食無憂,保證自己的最基本的一個溫飽狀態,還是沒有任何的問題。
  • 國民儲蓄降低,百姓口袋裡的錢都去哪裡?曹德旺:百姓壓根沒有錢
    中國人十分喜歡存錢,在今年的疫情之後更是意識到了儲蓄的重要性,幾年之前的中國一直是有名的儲蓄大國,錢放在銀行裡就會讓人感覺到特別心安。不光是居民,很多企業也是喜歡存錢保證資金流的正常運作。
  • 韭菜賺錢方法論之defi儲蓄
    由於2017年國內聰明而沒有德行的人太多圈錢就跑,國家禁止了自己發token。不過相信我,未來每個公司都是可以有自己的通證的,通證主義其實就是共產主義。這個不展開。用普通人可以理解的話就是錢鏈。DeFi:__De__centralized __Fi__nance即去中心化金融。簡單舉例,普通人可以做一個依付於某協議的節點,全球存借。而現實中,你開個信用社分社試試。
  • 日本人談每月儲蓄多少錢才能安心?
    工資的百分之幾拿來儲蓄比較好呢? 根據家庭組成和生活方式不同,能夠儲蓄的金額也會相應變化,這個問題其實沒有正確答案。 但還是想要知道大概的比例。那就根據家庭收支數據的統計情況,來看看各個年齡層儲蓄的傾向吧。
  • Moneylion:貸款、儲蓄、投顧網際網路一體化平臺
    、借貸、投資、信用評分管理服務MoneyLion 旨在通過活期帳戶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儲蓄、借貸、投資、信用評分管理服務。>2.2 客群定位:價格敏感但有基本金融服務需求的長尾市場MoneyLion 定位於佔 70%美國人口的長尾消費者市場,其客戶池大多由平均儲蓄低於 2000 美金的用戶構成。
  • 人生藍圖的財富起點:少兒教育金儲蓄
    但如果缺少金融知識,又或受到有意的誤導,很有可能你的投資選擇會讓荷包「縮水」。 即日起,本報與錦觀APP同步推出「小錦財金」欄目,定期邀請本地金融機構行業專家為市民普及和推廣金融知識,支招市民合理處理和運用錢財、有效安排個人或家庭支出,在滿足正常生活所需的前提下進行正確的金融投資,購買適合自己的各種金融產品,最大限度地實現資產的保值和增值。
  • 今日視點:資本市場憑什麼「請儲蓄大搬家」
    張 歆  把大象放進冰箱只需要三步,那麼,把習慣了在充滿安全感的銀行「睡覺」的儲蓄「召喚」進資本市場,究竟需要幾步?
  • 專家直言:國人熱愛炒房,是因為儲蓄太多
    過去幾十年裡,我國樓市發展速度非常之快,乃至於沒有任何阻力。房子不僅是剛需,由於房價上漲速度非常快,很多人都盯上了這塊肥肉,最終房子成為大家眼中的投資理財產品。房價只漲不跌,買房也就成了只賺不賠的事。數據表明,國人70%的財富都集中於地產身上,這說明了啥道理?把房子當作最有價值的資產已經成為國民共識。
  • 財政部發行儲蓄國債 2020年10月國債發行時間及利率一覽
    財政部發行儲蓄國債,2020年10月國債發行時間及利率一覽表。國慶節前,熱衷於購買儲蓄國債的人迎來了好消息。因為2020年第二批儲蓄國債將開始發行了。什麼時候發行?此次儲蓄國債發行多少?利率有多高?值得買嗎?思之想之為您解讀分析。
  • 同樣是銀行卡,有叫「儲蓄卡」有叫「借記卡」,有什麼區別?
    銀行發行的「銀行卡」種類確實有很多,日常我們經常聽說的就有信用卡、儲蓄卡、借記卡、專用卡。很多人會認為儲蓄卡和借記卡沒有什麼區別,只是大家的叫法不一樣罷了,就像有人稱呼信用卡為透支卡一樣,只是換了一種說法。
  • 192萬億儲蓄入市?真的是好事嗎
    昨天市場一通暴跌,晚上證監會跑出來送溫暖——促進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 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說實話,這倒真不是老鄉別走的戲碼,居民手中的錢,從儲蓄的間接融資向直接融資轉變,是縱觀發達國家金融史已經明確的發展必然途徑。尤其從過去幾年經濟下行周期來看,國內的銀行面對逆風盤,真的很難最終實現間接融資最後一公裡的問題。
  • 證券日報頭版評論:資本市場憑什麼「請儲蓄大搬家」
    來源:證券日報作者:張歆把大象放進冰箱只需要三步,那麼,把習慣了在充滿安全感的銀行「睡覺」的儲蓄「召喚」進資本市場,究竟需要幾步?因此,儲蓄資金借道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最優路徑。 其次,資本市場要對儲蓄「動之以情」。 僅僅跟習慣於「躺賺」的儲蓄講道理顯然是不夠的,還可以「動之以情」。資本市場最大的優勢在於是一個多層次市場,對於搬家而來的儲蓄而言,「總有一款適合你」。
  • 教孩子怎樣讀書:儲蓄讀書法
    知識的大門,對於每個人都是無私地敞開著的。每個人都渴望自己具有非凡的記憶力,用頭腦儲存更多的知識,這就是內儲有許多人,讀的書確實很多,當時憑腦子也記得一些東西,但忘的也不少,等到要用的時候,又捕捉不到了,就像竹籃打水,結果是一場空,還有一種方法是外儲,就是利用筆、本、卡片、錄音磁帶等來儲存必要的知識。內儲和外儲兩者要兼顧。忽視知識內儲的人,不是記憶負擔過重,就是知識儲蓄得太少,供不應求;忽視知識外儲的人,會導致頭腦反映遲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