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洛伊·山多爾:愛情不堪直視,孤獨才是唯一真相

2020-12-17 無戒學堂

你有過真愛的體驗嗎?你相信人能夠通過愛情擺脫孤獨嗎?

有一位作者馬洛伊·山多爾堅定地給出了他的回答:不能!

在他1980年完成的小說《偽裝成獨白的愛情》中,以四位當事人的獨白,回憶了兩段失敗的姻緣,道出了這位精神騎士對於愛情的期盼和徹悟,留下那句經典的話:"愛情不堪直視,孤獨才是唯一真相。"

1

出生於貴族階層的彼得與出生於中產階級的依倫卡曾經是一對夫妻。在外人看來,他們似乎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可是事實上兩人之間一直有種微妙的不自在。

依倫卡對上流社會的生活有一種執迷,她對彼得的一舉一動和無意識的建議都十分敏感,美好、理想的婚姻像是一個金屬框架,她拼命想把自己和丈夫套在其中,甚至她無法承受沒有彼得的生活。

而彼得接受的高等教育和貴族階級的身份使他對於妻子也有一種游離感,加之整個社會的秩序壓迫著他,讓他痛苦和孤獨。彼得因為愛著他們的孩子而愛著依倫卡,可是他叛逆的心裡,竟愛著保姆朱迪特。

彼得最後如願以償地娶了朱迪特,卻發現對方並不愛自己。身為無產者的朱迪特認為,丈夫家滿櫥的襪子、領帶和整牆的書曾讓她覺得自己的雙手格外骯髒,而丈夫身上萬年不變的甘草味令她感到噁心。

而朱迪特的情人心中也有無法忘懷的人。

就這樣,每個人在愛而不得與得而不愛中相互拉扯。作者山多爾直接指出:"因為在本質上,我們生活在這樣沒有盡頭的彼岸和永無止境的距離之間。"

乍看,這本書好像是在探討婚姻的不幸,但別忘了這是流亡近三十年的馬洛伊在看盡人間悲涼後,提筆續寫的故事,他所要傳達的遠高於愛情、婚姻。

2

偽裝成獨白的不止是愛情,還有羅生門般難解的人生真相。

為什麼彼得不愛依倫卡?她以彼得為她生活的全部重心,為他認真地學習貴族禮儀、體面地與人社交、優雅精緻地裝潢他們的家,她曾以為自己就生活在自己嚮往的生活裡。

可是她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些她想要牢牢抓在手裡的一切,正是彼得想要逃離的。就算日夜相處,她也沒能走進彼得的心裡,哪怕一絲一毫也沒有,他欽佩彼得卻看不到他的孤獨和悲哀。

山多爾塑造的依倫卡這個角色,映射的是那些一心投入愛情、婚姻的人;很多婦女以家庭的幸福美滿作為衡量自己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指標,大大小小的事都為對方操勞,可卻在這個過程中丟失了自己。而丟失了自己的人沒有停下來思考的能力,最終也導致和枕邊人漸漸遠離。

依倫卡看不清彼得,正如彼得看不清朱迪特。他內心根深蒂固的階級意識和禮數教條是他沒法逃脫的,他雖然不喜歡依倫卡的造作,可是自己潛意識裡還是"貴族"。

書名與其叫《偽裝成獨白的愛情》,倒不如叫"偽裝成愛情的獨白"。作者用獨白的方式編織他們每個人的悲劇,在每段陳述中,你能體會到他們對另一方的指責,也由此道出"愛情不堪直視,孤獨才是唯一真相"的結論。

3

回到本文開頭時的那個問題:人類真的能通過愛情擺脫孤獨嗎?

人本身就是一種情感動物,大概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期待過真愛的降臨。像是命中注定一樣,某一天你突然發現一個和你靈魂高度契合的人,和他在一起可以天馬行空的聊天,那些別人都不理解的想法他都能懂。

這樣,我們就擺脫孤獨了嗎?

先不說愛情本就是一個世界最複雜的方程式,"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其間的甜蜜、相思、妒忌、猜疑、怨恨都教人心神不寧,哪裡還指望通過愛情擺脫孤獨。

更重要的一點是,生命中愛情並不是全部。

依倫卡陷於她幻想中的愛情,除此之外生活中再沒有能帶給她快樂的事情。她的悲劇不僅在於她婚姻的破裂,更在於她婚姻破裂後,她找不到其他的情感寄託。

感情縱然美好,可是不是生活的全部。一個人還需要學習、需要思考、需要文學和藝術,需要和自己對話,一個人不是有了愛情就有了全世界,我們還有其他的煩惱,愛情填補了一些缺口,可是生命是這樣不可捉摸,總有些孤獨不可避免。

經濟學有一個基礎理論叫做"不要把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裡",當一個人只能通過愛情這一種途徑獲得生活的快樂,那麼反而會陷入更深的孤獨中。

書中的每一個人,其實都是想通過別人來找到自己的身份認同,希望通過"得到愛情"擺脫自己的孤獨。只是最終他們才發現,將情感寄托在別人身上,只會讓人更孤獨。

孤獨是人類獨有的一種很特別的情緒,一個人時會孤獨、沒有人理解自己時會孤獨,導致孤獨的原因多種多樣,但解決辦法或許只有一個——和自己對話。

想要通過愛情、友情、親情、工作這些所有的外在因素逃離孤獨都是不可能的,甚至南轅北轍。之所以會感到孤獨,很大原因是向內、向自己探索的不夠;當我們能夠認認真真探索自己的內在世界、和自己心平氣和地對話時,孤獨感會減輕很多。

山多爾告訴讀者,人的本質仍然是孤獨,這一事實無法通過任何情感和關係而改變。但我想說,人能夠感到孤獨,其實不完全是一件壞事,我們大可不必為"孤獨才是唯一真相"感到消極和悲哀;正因為有孤獨,我們才能夠冷靜的思考,在品味孤獨的過程中,我們其實是在品味生活、和自己對話。

既然不能通過愛情擺脫孤獨,那我們何不先感受孤獨,等到真正了解了自己,再去擁抱愛情呢?

作者:見澄,行走在搖搖晃晃的人間,想要抬頭就能看見月亮。

相關焦點

  • 《三毛真相》:荷西不是三毛的唯一,所以,這份愛情是假的!荒謬
    1998年,馬中欣出版了《三毛真相》。在書中,他將三毛批判為一個一無是處的虛偽女子,盡數否定了三毛與荷西的愛情。這本書的出版,引發了人們對三毛的重新審視,也讓不少喜愛三毛的讀者瞬間粉轉黑。從《三毛真相》中大抵可以讀出作者觀點:真正的愛情應當是「一生只愛一人」,而對於三毛來說,荷西不是她的唯一,只是她的伴侶之一,所以算不得愛情。
  • 《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是一種孤獨,一種有關執念和等待的孤獨
    馬爾克斯似乎一直在書寫最極致的一切,《百年孤獨》是極致的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是極致的愛情。《霍亂時期的愛情》讓我們相信在看過世態炎涼,經歷過人生滄桑之後,我仍愛你,至死不渝,始終如一。少年心事,愛情最初的模樣是瀰漫在空氣裡的苦扁桃味"死亡讓我感到的唯一痛苦,便是不能為愛而死。"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描寫了人世間最極致的愛情,《紐約時報》將這本書評價為"有史以來人類最偉大的愛情百科全書"。
  • 一邊習慣孤獨,一邊渴望愛情的星座,患得患失、缺乏安全感
    1點星座有的人嘴巴上喊著想談戀愛,而真的當愛情來臨時,他又遲疑了,因為他還沒做好敞開心扉的準備,同時也害怕會突然失去對方,所以他寧可從一開始就不要擁有,因為沒有擁有,也就不會失去,可是當他獨處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又開始害怕一個人,開始抱怨自己太孤獨,不過慢慢地他也就習慣了這種孤獨,
  • 《Big Fish》中的親情、愛情、友情,愛是唯一的真相
    因為儘管影片元素異常豐富,隱喻隨處可見,精彩故事層出不窮,畫面美侖美奐,對真相的追尋亦真亦幻……但一切的一切,最終都匯聚為一個字,那就是「愛」。影片中,充盈的愛像彩虹色的濾鏡,讓原有的憤怒得以平息,荒誕變得可信,信念得以實現,生命得以永恆。而影片中的「愛」又包含了很多方面,今天,我就從「親情」、「愛情」、「友情」三個方面來品味影片中的脈脈深情。
  • 《百年孤獨》刻入人心的8句話,句句都是人生的真相,值得深讀
    《百年孤獨》刻入人心的8句話,句句都是人生的真相,值得深讀在這個信息飛速發達的時代,為什麼我們還要閱讀經典著作呢?1984年,當莫言在王府井看到盜版《百年孤獨》的時候,他說:「像被雷電擊中一樣,原來小說還可以這樣寫。」
  • 《百年孤獨》告訴我們的3個愛情道理,別等晚了才知道
    《百年孤獨》告訴我們的3個愛情道理,別等晚了才知道今天要說的是《百年孤獨》這本書裡的情情感感!主要是說一說書裡面的愛情吧!其實一本名著讀下來,我們讀到的不僅是故事情節還有裡面的思想,有些時候讀到的更是作者的生活經驗和智慧,《百年孤獨》的作者馬爾克斯也真正地體會過許多人間疾苦。所以他在書裡總結出來許多道理,在小編看起來還是很有用的。
  • 完美的是人心,不完美才是人性
    講述的是在一個月全食的夜晚,七個要好的朋友聚在羅科家一起晚餐,閒聊打趣嬉鬧的過程中,忽然大家決定玩個遊戲,遊戲內容是:把各自的手機都放在桌子上,這期間,每一個手機上的簡訊內容都拿出來與大家分享,包括收到的電子郵件和電話,由此很多秘密開始公布,隨之而來的真相讓大家全線崩潰。你有多恐慌,就會有多絕望........
  • 羅馬尼亞:一面是黑海,一面是喀爾巴阡山
    藍色的多瑙河、雄偉的喀爾巴阡山和絢麗多姿的黑海是羅馬尼亞的三大國寶。羅馬尼亞的特蘭西瓦尼亞在去年被《孤獨星球》評為2016年最佳旅行地推薦的第一名,有一句話來形容:吸血鬼之鄉吹來自然之風。當地傳統認為,被哈默爾恩(德國)的花衣魔笛手誘至地下的兒童們曾出現在這個廣場附近。
  • 有的路,必須一個人走,這不是孤獨,而是選擇
    我尋山尋水 都是為了你我一個人走為的就是尋找 早以荒涼的愛情蹋著滿世界的落葉 孤獨的一個人走永遠也忘不了你 絕決的背影永遠也忘不了 你濃我濃的那些愛戀我一個人走去了那麼多的地方 就是為了尋到你
  • 蓮光:20歲念佛人,不一樣的愛情、孤獨與慈悲!
    03怕死,即是怕孤獨活著總歸是在苦中尋樂,不管是高朋滿座的達官顯貴,還是窮困潦倒的底層貧民,都疲倦不堪賺取著孤獨的賠償金。因為防疫工作,一個多月沒回家,靠著微信電話匆匆給家人報聲平安,堆積滿滿的愁苦相思倍感悲涼,越想越冷清,越覺孤獨可笑。《大經》中說:愛欲榮華,不可常保,皆當別離,無可樂者。
  • 活得孤獨,死於愛情,一個清醒者的宿命
    蓋茨比視愛情為一生奮鬥的事業,是人生理想,為此他奉獻了自己的一切。求而不得之後,與其說他深愛黛西,不如說他是為了愛情。黛西只是愛情的化身,而愛情是他孤獨生活中唯一的寄託。而追求理想中的愛情,也是他逃避現實的手段。
  • 李白最孤獨的一首詩:平生不懂孤獨,才懂孤獨,便已深入骨髓
    可是當我再次讀到他的《獨坐敬亭山》才明白,即使灑脫飄逸的仙人也有孤獨落寞之時。全詩如下:因為這首詩小時候我們都學過,但當時的老師解讀時,並未著重於「孤獨」這個字眼,況且以小學生的年紀,是無法體會李白那種歷盡千帆後的孤獨。李白與宣州有著不解之緣,他一生狂放,傲視詩壇,卻對一人推崇備至,那就是南朝著名山水詩人,曾做過宣州太守的謝朓。正如清朝的王世貞所言「青蓮才筆九州橫,一生低首謝宣城。」
  • 《精英律師》孤獨求敗的愛情奢侈觀
    然而,除卻以上種種,該劇還給觀眾如下啟示:良師益友式的職場關係金律和孤獨求敗的愛情奢侈觀。在權璟律師事務所原主任封印決定放棄工作回歸家庭時,他詢問羅檳對他的看法,後者給他的評價是:「良師益友」。這種同事之間良好的相處模式也體現在其他人物之間,暗示了一種積極正面的職場關係法則。
  • 水形物語:不在孤獨中倖存,就在孤獨中滅亡
    如果愛情需要基礎,那一定是雙方之間有著一份共同的默契所在。在故事中,艾麗莎所做的突破和爆發,就是勇於去愛,哪怕她的所愛是被人類囚禁在實驗室裡的魚人。勇敢到為了解救所愛而去策劃了一場特種兵級的營救。所以,如果你渴望愛情,就去勇敢起來,要麼有打破孤獨的勇氣,要麼有享受孤獨的毅力。而那個不捨得將制肘自己的孤獨打破的軍官斯特裡科安怎麼樣了呢?
  • 《百年孤獨》中15句經典,寂寞是一種痛苦,孤獨是唯一的出路
    這本書寫了一個家族七代人的興衰歷程,一生都在與孤獨作鬥爭,卻沒有人能真正地擺脫孤獨。七代人的名字像差不多,剛開始讀起來容易眼花繚亂,那麼我們就先從書中的名句開始了解它吧。1、.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
  • 好電影推薦丨《偷心》:高能愛情劇!
    丹和愛麗絲都是愛情的象徵,而安娜和醫生則代表婚姻。愛情是陌生人之間的事情,兩張臉,兩個孤獨的靈魂,在瞬間交錯了,決定彼此溫暖,決定be closer。直到有一天,感覺不再,吸引不再。那就立刻再見!一秒也不要耽擱!因為「我不想說謊,但也不能說真話」。因為繼續下去,就是虛偽,就會毀滅玷汙了曾經的真。世上的愛情有千萬種模式。有時愛或不愛,並不取決於面前的人是不是最好,而是,他或她是不是符合你命定的模式。
  • 成年後再看《還珠》,爾泰獻身救兄娶塞婭,實際充滿心機
    爾康提議紫薇進宮,爾泰馬上反對,馬上說這樣「太危險」,在宮裡他和永琪多坐一會都怕給小燕子帶上「行為不端」的標籤。相比之下,他接受了爾康第二個建議,讓小燕子裝扮成太監出見面,說出事情真相。不過整部劇中,爾泰都屬於那種我默默關心你,愛你,甚至為你付出我所有也在所不惜的人。不過自始至終,爾泰也沒有當著小燕子的面捅破這層窗戶紙,可以說是十分暖心了。在劇中他唯一一次表露心跡,也說了為什麼不向小燕子表白的原因。
  • 李白最孤獨的一首詩,一人一山,將孤寂寫得淋漓盡致,不愧是詩仙
    唐玄宗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李白南下宣城,臨行前曾經作詩《寄從弟宣州長史昭》,說:「爾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閒;常誇雲月好,邀我敬亭山」,李白自被放還出翰林,已經過去了十年的時間,這十年間,他長期漂泊無依,飽嘗了人世間的辛酸苦辣,也看盡了世態炎涼,他對現實越不滿,其孤高傲岸的性格便越強烈,身心俱疲的李白,深感於人世間的孤獨,只能借喝酒、遊覽來排解苦悶,於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寫下了這一首千古絕唱——《獨坐敬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