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兒
不管什麼時候,「學霸」這兩個字總是自帶光環,足以晃傷家長和學生的雙眼。孩子自從上學以後,身上就背負著「變成學霸」的期望,如果他們成不了,還會被家長拿別人家的孩子做榜樣,天天耳提面命。孩子們自己制定的「學習進步」的目標,也是為了在通往學霸的道路上前進再前進。
那麼,本身是學渣或者學中的孩子有多大可能逆襲成學霸呢?一個輔導班老師通過多年輔導經驗,悟出了讓孩子變學霸的秘訣,說起來還挺簡單。
這位老師是一個網絡知名教育品牌的輔導老師,對教學頗有建樹,奉行的也是體驗式教育的新思想。當他帶了一屆又一屆的學生,並當過多次研學夏令營的老師之後,他發現,人們對「學霸」這個詞一直有誤解。
看看「學霸」的新定義
不少家長覺得,學霸就是那種會做題、考試總能名列前茅的學生,但其實,「學霸」指的是具有高效學習能力的人。而且這種學習能力,不僅僅體現在刷題、應試等單純的學習上。否則「學霸」這個頗有光環的字眼,豈不成了「考試機器」的代名詞?
如果一個孩子喜歡飛機,他能自己搜索資料,學習整理關於飛機的一切知識,還能在同學面前說得頭頭是道,那他在這個過程中體現出了優秀的學習能力,他就具有學霸的特質。
想讓孩子變學霸,需要創造條件讓他在其他事上變優秀
因此,想讓孩子變學霸,需要的是培養他高效學習能力這件事。如何培養呢?不是逼著他讀課文背單詞,而是從他感興趣的事情入手,創造條件讓他在這件事上變優秀。
不要小瞧這樣做的效果。從感興趣的事情入手,能激發孩子的內驅力,這是事情能成功的先決條件。面對愛好,一個人能被激發起無盡的動力,面對困難,連抗挫力都會變得很強。更重要的是,因為痴迷,他願意在這件事上投入時間和精力,事情往往有更高的成功機率。
這件事做出成果會帶來很多連鎖效應。首先自信心有了,其次在探索事情的過程中,好奇心、信息收集能力、抗挫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能得以鍛鍊,而這些能力是可遷移的,最終會遷移到學習上去。
曾經有個孩子轉學後變得很沉默,在原來學校成績好的他在新班級裡成績不顯眼,還備受冷落。媽媽很擔心,發現他放學總喜歡捉昆蟲解悶,就給了買了相關的昆蟲書,還帶他去博物館和大自然裡觀察昆蟲。這下打開了他對昆蟲的興趣。短短半年時間裡,他對各類昆蟲如數家珍,儼然一個小行家。
慢慢地,班裡同學都知道他是個「昆蟲專家」,向他討教的同學多了,他交了新朋友,自信又重新回來了,連帶著成績都提高了很多。這就是「找準愛好並鼓勵孩子深入鑽研」帶來的正向反饋。聰明的家長們,要懂得發現孩子的閃光點,鼓勵孩子發掘特長,將它變為自己的優勢,這會給孩子帶來不可思議的好處。成為學霸,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