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簡稱魯,省會濟南。山東位處中國東部沿海,自北而南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4省接壤。
上圖中,部分區劃調整未更新,主要是被撤銷的地級萊蕪市。原地級萊蕪市,下轄萊城區和鋼城區,僅此二區。2019年1月,地級萊蕪市被正式撤銷,將轄區劃歸濟南市管轄,設濟南市萊蕪區(原萊城區)和鋼城區。另外,2020年6月5日,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蓬萊市、長島縣,設立煙臺市蓬萊區,以原蓬萊市、長島縣的行政區域為蓬萊區的行政區域。變化後山東省新的行政區劃如下圖所示。
截至2020年6月,山東省轄16個地級市(其中濟南和青島為副省級城市),共58個市轄區、52個縣、26個縣級市,合計136個縣級行政區。具體如下表所示。
從上面的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山東省東部經濟較為發達。膠東半島四個地級(青島、煙臺、濰坊、威海)基本由市轄區和縣級市為主。長期以來,在GDP的較量中,青島獨佔鰲頭,煙臺位居第二,而作為省會的濟南卻只排到第三的位置,這在全國省會城市中也是獨一無二的。直到2018年底、2019年初,濟南吞併地級萊蕪市,GDP瞬間增加近千億,這才超越煙臺,僅次於青島位居第二。2019年濟南GDP達到九千多億,也即將破萬億。
相對來說,吞併萊蕪,濟南並不是特別的願意。因為萊蕪離濟南市區較遠,區位也不特別好,並不在濟南未來的發展方向上。濟南更想要的是與其市區接壤、位處黃河對岸的德州市齊河縣,以此來實現跨河發展。萊蕪被撤銷主要是因為其轄區太小,經濟較弱帶來的行政成本較高的問題。未撤銷時,原萊蕪市只轄兩個縣級行政區,另還有數個功能管理區(俗稱黑區),總面積僅有兩千五百平方千米,而GDP不足千億。這麼小的規模卻要支撐一套地級行政機構和兩套縣級行政機構以及數個處級黑區的管理班子,行政成本過高。萊蕪市撤銷後,就僅剩下了兩套縣級行政機構,大大降低了行政成本。
截至2019年末,山東省常住人口10070.21萬人,地區生產總值71067.5億元,GDP位居全國第三。雖然名次較高,但成績卻並不理想,這又是為什麼呢?原因是山東省GDP相較預期下降了近萬億。根據全國第四次經濟普查的結果,2018年山東省的GDP由初值的76469.7億元下調為66648.87億元,下調幅度為9820.83億元。到2019年,山東省的GDP恢復至71067.5億元人民幣,與修正值相比,剔除物價變動因素後,同比實際增長5.5%
這一下子砍了近萬億,擱到誰身上都疼,可以說山東和天津是在第四次經濟普查中的最大輸家,成了一對難兄難弟。經濟的大幅下滑,也給山東帶來了各種惡評,什麼山東正在快速東北化、官僚化等等。還有山大留學生學伴事件等等,都給山東的形象蒙上了陰影。
山東也意識到了這些問題,也在不斷調整。在最近的國家中心城市競爭中,山東省發文明確支持濟南和青島同時去爭奪這最後一個名額,但筆者認為希望並不太大。青島實力較強,但區位較差,難成「中心」。而濟南區位稍好,但實力較弱,且西邊不遠處就有一個國家中心城市——鄭州,因此希望也並不大。
對於山東未來的發展,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