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末,我走上了中學英語教學的講臺,從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簡稱「人教版」)初級中學課本《英語》教到人教版高級中學課本《英語》。
新手上路,跌跌撞撞,從初一一路教到高三,學生的應試能力尚可,中高考均分和高分在本地區都名列前茅,但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不盡人意,這是那個時代的共性。有人認為,是人教版英語教材採用的「語法翻譯法」而導致了學生高分低能,其實不然,人教版80年代的教材是以結構主義語言教學理論為基礎的,主張初中側重聽說訓練,高中重視閱讀理解,提倡「儘量使用英語,適當利用母語」授課,但是,許多老師仍然使用「語法翻譯法」進行教學。為什麼會這樣呢?除了對教材理解存在偏差之外,更主要的是與老師們自身的英語水平、接受英語教育的背景,以及教學習慣有關。
以我自己為例,中小學都是在農村讀的,高中才開始學習英語,老師教學以翻譯為主,學生學習以背誦為主。在教人教版《英語》的過程中,我儘管也嘗試了不同的教學方式,比如,採用了「情景教學法」,通過呈現日常生活場景,運用Pair work、Group work等方式組織教學,選用英國著名語言學家L·G·亞歷山大編寫的《看聽學》(Look, Listen and Learn)、《新概念英語》(New Concept English)為輔助教材,但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在情景中理解、操練單詞和句型,教學的落腳點沒有能跳出我的高中老師對我的影響,即使運用了「情景法」「聽說法」「句型法」等多種不同的教學方式,也主要是為了教學語言知識。像我這樣的老師非常普遍,許多老師,尤其是農村中學老師,甚至都不知道《看聽學》和《新概念英語》。還有許多老師是從俄語改教英語的,自身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也不高,缺乏用英語駕馭課堂的能力。80年代的英語老師們對「教學相長」的體會頗為深刻。
90年代初,人教社和英國朗文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合作編寫的Junior English for China(簡稱JEFC)投入使用,該教材全新的教學內容和設計吸引了我,於是,我主動向學校提出了教初一的請求,教完JEFC接著又教了Senior English for China(簡稱SEFC),這一輪教學為我的教師生涯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JEFC是我國第一套中外合作編寫的中學教材,合作編寫的構想是中方主編劉道義老師提出的,具有裡程碑意義。這套教材和後續的SEFC引入了交際語言教學思想,儘管沒有顛覆傳統的英語教學理念,但在板塊設計和編排體例上有很大的創新,採用了結構-功能-話題相結合的設計,與80年代的人教版《英語》的版式完全不同。JEFC、SEFC強調語言材料真實化、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學過程交際化、教學目標功能化。然而,一線教師最關注的,也是該系列教材的最大特點,是在打破以語法結構為主線的教材編排體系的同時,沒有放棄系統呈現語法的教學傳統,而是採用了更加直觀、簡明的呈現方式,即圖表呈現法。這既是對我國英語教學所積累的寶貴經驗的繼承,也是對走符合國情的英語教學之路的堅守。
隨著英語教師隊伍的年輕化、專業化和經過80版人教《英語》的教學磨練,老師們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具有了接受交際英語教學思想的基礎,但是,課堂教學大班制、真實語言環境缺乏、教學設備和師資水平參差不齊等因素客觀存在,老師們適應JEFC、SEFC的教學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為了防止「穿新鞋走老路」,劉道義老師總結以往的教學成果,結合JEFC、SEFC的新要求、新特點,積極宣傳並推動老師們運用「五步教學法」,即複習(Revision)、呈現(Presentation)、操練(Drilling)、練習(Practice)和鞏固(Consolidation)。
經過不同層級的培訓,劉道義老師親自授課、指導,運用五步教學法的「教學熱」席捲全國。為了幫助老師們解決教學資源匱乏的困難,劉道義老師提出,要「以教科書為主、系列配套」,這在英語教材編寫史上是一個富有實效的創新。JEFC、SEFC除了學生用書,練習冊、教師教學用書等「老三件」外,還配有閱讀訓練、掛圖、簡筆畫、投影片、錄音帶、錄像帶。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各地因材施教提供了可能。
JEFC、SEFC還有一個巨大的成果,那就是,在全國掀起了英語教材、英語教學的「研究熱」。我也積極地投身其中,圍繞人教版教材教學,先後開展了「中學英語說話能力培養與思維訓練」「中學系統開展學科思維教育研究」「文化屏障的成因與對策」「高中英語課程跨學科主題單元教學」「科學與人文融合的學科教育研究」等省級、國家級課題研究,發表了《SEFC高中英語教材的教學策略》《Help Students Interact with the Reading of NSEFC》《把握教材特點 優化教學方法》《閱讀教學與思維能力培養》《形象手段在科普文章教學中的應用》《體態語和外語教學》《跨文化意識培養的原則與途徑》《試論中學英語語法教學》《中學英語教學中任務型活動的設計與實施》《中學英語測試交際化的發展趨勢》《知識結構與學習遷移》《培養遷移能力 體現創新精神》等近百篇語言研究、教學研究論文。
我還被選為我國中學英語教師代表,參加了國際英語教師協會(IATEFL)第32屆學術年會,與全世界73個國家、3000多名代表一起分享了SEFC的教學心得,發表了《The Features of and Approaches to Senior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ese High Schools》。這是我國第一次有中學老師參加此年會,這也是我第一次跨出國門,完全沉浸在真實的英語氛圍之中,印象非常深刻,至今歷歷在目。我撰寫的A Deep Impression經IATEFL協會主席Simon Greenall先生推薦,發表在ISSUES上,這是我第一次在英國發表文章,後來還發表了《To Understand Another Culture, Study Your Own》。2002年,去牛津大學進修,又見到Simon Greenall先生,他給我們講授閱讀課,從他那裡學到了許多實用的閱讀策略和閱讀教學策略。
通過論文,我有幸結識了劉道義老師,並成為了忘年交,這是我教師生涯的轉折點,也是我人生的轉折點。有一天,我收到了劉道義老師的來信,那種激動是語言難以描述的。人教社是當時唯一的中小學教材出版單位,最具權威的教材出版機構。劉道義老師在當時,至今,在中小學老師們的心目中,一直是我國基礎英語教育領域無人能及的大家。她怎麼會知道我?她怎麼會給我寫信?一連串的問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打開劉道義老師的親筆信,原來,是我參加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即現在的中央教育科學研究院,舉辦的首屆全國中小學教師、教研員教學論文「教研杯」比賽,我寫的《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 改進英語閱讀教學》獲得了一等獎。劉道義老師擔任英語學科評委會主任,有意推薦發表這篇文章,寫信是來徵求我的意見的。
這篇文章發表在《課程·教材·教法》,這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核心期刊,當時還沒有核心期刊這一說。怎麼會有人,更何況她是一個頂級的專家,主動地、無償地為本來素不相識的我推薦、發表論文?你一定不會相信吧!事實上,事情就這樣發生了。這就是劉道義老師的人格魅力之所在。幸運的是,我先後還得到了《大學英語》編輯李安林,《外語教學與研究》主編許國璋,《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主編吳棠等老一輩英語泰鬥的無私的幫助。從那以後,我加入了人教版英語學生用書、教師用書、教案的作者團隊,在教學、寫作、教研等方面都得到了劉道義老師的親自指點。
我承擔了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英語(修訂版SEFC)和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即新高中英語NSEC)的學生用書、教師用書的部分編寫任務。完成赴美講學任務回國後,教了修訂版SEFC和新高中英語NSEC,但因為工作變更,不曾有機會教人教版課標英語教材,於我一生是莫大的遺憾。劉道義老師提出,修訂版SEFC既是「為了提供一套符合當代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高中英語教材,同時為師生過渡到使用新課標教材做好必要的準備」。縱觀上述人教版英語教材的發展歷史不難發現,新舊版本之間的平穩過渡是人教版英語教材的一個非常顯著的特色,這也是劉道義老師的良苦用心之所在。
新高中英語NSEC受建構主義理論的影響,採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方法。運用上述理論,劉道義老師發展了「五步教學法」,構建出下圖所示的「五P教學法」(或稱為「新五步教學法」)。五P教學法,即Preparation(準備,熱身),Presentation(呈現,感知),Practice(操練,體驗),Production(運用,生成),Progress(鞏固,提高),幫助老師們快速進入角色,有效地指導老師們準確理解新高中英語NSEC的特色,並靈活運用教材組織教學。
我現在從事的工作中,有一項重要的任務是為人教版教材組織培訓。人教版教材不僅為我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師德高尚、愛崗敬業、立德樹人的人民教師。我把做好人教版教材服務和維護當成了一項神聖的事業。人教的人、人教的書,人教品格、人教精神,給我教益良多!
作者簡介:江蘇鳳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教材部主任;編審、教授級高級教師、中學英語特級教師;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省首批科學技術帶頭人;省十佳教師,全國第三屆中小學優秀外語教師。
作者:葉寧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