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梁和榜眼府

2021-02-23 平和新聞

榜眼府正面

榜眼府門樓

精美的建築構件

古驛道

黃國梁和榜眼府(上)

  榜眼府在平和縣霞寨鎮鍾騰村(原名銅陵村),因為有了黃國梁,所以才有了榜眼府。從資料和相關人員的敘述中了解到,黃國梁(1756—1795年)是漳州市唯一的一個武榜眼。他於清朝乾隆丙子年(1756年)生於銅陵村朝陽樓一個貧苦的農家。其父黃天祥(朝廷誥贈武翼大夫)與其母盧氏淑德,生有七子,因家教嚴謹,都有出息,尤其是第七子黃國梁悟性極強,小時候讀詩書,才華聰慧,而且身材魁偉,身高超過1.9米,臂力過人,在他的故鄉鍾騰村如今還保留著他年輕時練功用的幾塊大武石,每塊重達340斤。黃天祥見黃國梁喜歡舞刀弄劍,酷愛武術,就傾盡家中積蓄,帶他前往當時著名的嚴峰祖祠武館,聘請名師,精心指導,傳授武功。黃國梁秉性靈敏,勤學苦練,武功大進,刀槍棍棒樣樣精通,特別是刀功超群出眾,手握120斤重的大刀,揮舞起來虎虎生風。
  清朝乾隆乙未年(1775年),黃國梁19歲時考中秀才;乾隆丁酉年(1777年),21歲時考中武舉人;乾隆辛丑年(1781年),25歲時進京會考辛丑科,高中進士。在同年朝廷殿試中,榮獲一甲二名,以大刀絕技「魁星踢鬥」驚服天下,被乾隆皇帝欽點為「榜眼及第」,授封為「一品御前帶刀侍衛郎」,任職終身。黃國梁受封后,當朝文華殿大學士,漳浦人蔡新喜出望外,書寫一副對聯讚頌他:「安土敦人敬長愛親猶是當年遵古訓,撫今追昔登科及第果然繼世振家聲」,蔡新把黃國梁當成家鄉的驕傲,和黃國梁結下深厚的友誼,如今大坪安撫寨黃氏大宗祠裡還留著這副對聯的真跡。黃國梁酷愛故鄉山水,於乾隆甲辰年(1784年)回鄉省親時,曾遊覽附近的名勝「石晶宮」,品嘗有平和第一泉之稱的甘泉,題寫「石晶聖泉」四個字於宮後石壁上,此手跡如今尚在,成為石晶宮的一處景點。
  黃國梁任職期間,常服侍乾隆皇帝左右,微服隨訪遊察民情,盡職盡忠,功德昭彰。據傳於乾隆壬子年(1792年),南陲邊界騷亂,威脅南國安全,百姓遭殃。朝廷授命黃國梁赴雲南任提督,他不辱使命,以威鎮邦,迅速平息叛亂;又以和感召,圖耕勵治,致使邊陲安寧,民泰樂居。黃國梁卒於清朝乾隆乙卯年(1795年),享年39歲。其死因,民間傳說不一。而傳說最廣的,則是因其生前為人剛正不阿,耿直盡職,得罪權貴,被視為他們篡權的眼中釘,以致遭到朝廷奸臣的暗害,不幸身亡。黃國梁英年早逝,乾隆皇帝對他的死極其悲痛,欽準其厚葬,由朝廷派大員護送其靈柩回鄉,一路上奏哀樂、擊響鼓、十八面爪哇銅鐘敲鳴和音,以示隆恩,開始時葬於他的故裡銅陵桶盤搖珠,後來移葬於大坪圩嶺。後人留有一首稱讚他的詩:「公本平民世務農,凌雲壯志習武功;群英榜眼佔鰲首,欽點御前侍衛郎;踢鬥魁星招絕頂,騰龍起鳳君恩封。」
  榜眼府所在地霞寨鎮鍾騰村,距縣城26公裡,距霞寨鎮7公裡,風景秀麗,地靈人傑。據傳黃國梁授任「一品御前帶刀侍衛郎」後,竭盡忠誠、功德昭彰,乾隆皇帝為表彰他的功勞,特賜白銀13300兩,於庚戌年(1790年)在其故裡鍾騰村(原名銅陵村)朝陽樓對面選擇風水寶地,營建了一座頗具規模的宮殿式建築——黃國梁榜眼府第;接著又賜13300兩白銀,在榜眼府西北約300米處,營建了一座形似古代大銅錢的三層大土樓——餘慶樓,於1796年落成後,讓黃國梁的族親世代在此安居。此外,還在黃國梁的祖居地朝陽樓前豎石旗杆,顯示其榮耀。
  黃國梁榜眼府第金碧輝煌,雄偉壯觀,是一座古人精心設計、融入「天人合一」理念,具有借景寓意,飽含人文內涵的宮殿式傑出建築。府第雄偉壯觀,佔地十餘畝,具有清代中期建築風格,府內雕梁畫棟,巧奪天工;精美彩畫,金碧輝煌;門樓景觀,意蘊深遠;人文內涵,極為豐富;府第四周環境優美,坐東朝西,背靠溪平山,西朝望月山,北面遠眺為平和縣著名的海拔1000多米的雙峰山(又名雙尖山),南望為徑仔山,形似筆架。從高處俯瞰,整座榜眼府第確是青山綠水環抱中的一塊風水寶地,風光無限,附屬建築三座土樓,風光獨特。
  榜眼府第以宮殿式的正廳大堂為主建築,配以南北側室,前為廣場,圍以院牆,大堂正面為照壁,北向特設門樓一座,面向京城。院牆外約5米處朝西向、南向和門樓北向8米處各有一口面積一畝以上的大池塘,池塘分別配以八角形的石旗杆二臺和四角形的石旗杆一臺。整座府第造型布局酷似一隻穩伏在水中的巨大螃蟹。從北走近榜眼府,登三級臺階而上,便是設計獨特的「雙峰聳秀」門樓(以面對遠景雙峰山而取名),精緻的長條石板、石基座、石門柱、石匾,用青磚拼成精緻斜紋圖案的磚牆,上配以三層翹角綠瓦飛簷,形成宮樓式的結構,門樓大門外側兩邊配以兩隻正方形的大石楯,堅固大方,很有氣勢。內側立二木二石的四根支柱為架,築成遮雨式門道,上鋪青瓦,設計一層翹角簷脊,配以彩繪圖案,與門樓組成簷外簷、樓上樓的特色。走過門樓,就是府第廣場,面積約370平方米,用石板條鑲邊,鋪以紅條磚,南、西、北三面均用青磚圍成牆體,西向為中心的院牆砌成高分別為2.52米、2.18米、1.78米高低三坎狀。廣場內正東面就是府第主建築,從廣場登五級石階就走進府第大廳,石階由長達2.46米的青色大理石鋪成,兩邊用0.4米寬的石板鑲鋪,形成一個光滑的斜面,入大廳門口有一對約1.6米高,造工精緻的護門大石獅,極為氣派。府第正廳設計為前低後高的臺階式二進大堂(象徵殿試喜奪一甲第二名榜眼),面積約400多平方米。府第正廳大堂,左右兩主柱上題寫一副對聯讚頌黃國梁:江夏分支光甲第,銅陵衍派振家聲。下方門柱則題有一對門聯:一門詩禮流長澤,千載香菸鎖白雲。下廳大門邊各有側室一間,與大門對應的天井邊,立有兩根直徑豎立、支撐著粗大的木樑疊架排桷設簷,氣勢雄壯。府第主建築內外雕梁畫棟,屏風龍鳳、花鳥魚蟲木雕、飛天仕女等古代人物圖案,屋簷彩畫,石門柱梅花圖案,大門彩繪武將守護圖威武逼真;屋頂上塑飛簷翹脊、雙龍戲珠。整座建築石條為基,青磚為砌牆,精選優質木料為梁桷,木工架屋匠心獨運,疊木轉梁,沒有用一枚鐵釘,屋頂桷木厚達6釐米,十分堅固而又美觀。泥水匠砌牆,也技藝高超,石板、青磚都是精心挑選,如青磚用料要經過厚度統一規格、平直(稍有變形就淘汰)和人工水磨等三關,因此遠近有「到銅陵榜眼府磨青磚、做洋(細)工」的傳說。現榜眼府磚石牆體仍十分牢固,而且磚塊之間的密合度很高,用刀片也難插進去。
  府第上廳南、北面各開一邊門與側室相通,南北兩邊側室都是三進帶天井設計,其中緊靠廣場的第一進為一大間;進入第二進需經過一座與主建築大門牆體對齊砌起的石門,南側北側石門內有鵝蛋石砌成的通道約3米寬;第二進和第三進都是一大間帶兩小間,並有邊廊(象徵參加一甲殿試獲第二名);第三進房門口通道的後牆邊,各建有一口圓水井,泉水源源湧流,小井猶如螃蟹的雙眼,形象逼真。側室的牆磚與府第大廳用磚同一規格,牆體厚達0.4釐米,採用雙磚封邊,內外一致,全磚交牆,中間充以三合土粘結,十分堅固。府第南北側室前有甬門,門上分別題「植桂」和「培蘭」,充滿雅趣而又顯示良好的家族教育。當年府第南面側室第二進天井種有古老的柏樹和桂花樹,北面側室種有松樹和玉蘭花樹,為府第增加黃綠的天然點綴,更顯露生機與活力。

黃國梁和榜眼府(下)

二百多年來,榜眼府不僅見證著成千上萬宗親及其後裔在這裡生生不息,而且弘揚著一種崇高的民族精神和光榮傳統在此代代承繼。輝煌的榜眼府自其落成以來,曾長期設立演武堂,黃國梁的宗親及後裔在此習武授藝、強身衛國、弘揚民族精神;尤其是其故裡的青年才俊,以他為榜樣,剛健習武形成社會風氣,講武德、張正義,成為青年習拳練藝、追求上進的道德取向,在平和民間廣為傳頌,備受讚揚。在那烽火連天的解放戰爭年代,這裡曾作為中共閩西南特委的聯絡站和地下黨的活動場所,燃燒著革命鬥爭的熊熊火炬;從抗日戰爭時期到建國之後,這裡長期設立學堂,為山區人民培育了眾多的優秀人才。
  1942年平和榜眼府由於戰亂和自然災害的影響,榜眼府大殿的後殿曾經倒塌一角,左邊第一支石柱倒塌後折斷了一截。後由民間集資修復,換掉多根損壞的屋梁,被折斷之石柱也已修復如初。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府第大殿屋頂與兩側護厝也曾因颱風暴雨影響,有所破漏,由民間集資維修過一次。直到近十幾年來,由於經受多次颱風暴雨等自然災害的影響,以致榜眼府第破損更加嚴重,前後大殿屋頂多處破漏,兩側護厝大半倒塌。1988年11月,榜眼府被平和縣列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府第包括黃國梁的出生地朝陽樓(又名雙疊樓)和樓前石旗杆為附屬文物。在上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下,2008年當地成立了榜眼府修建籌備機構,先由民間集資十幾萬元,對榜眼府前後大殿屋頂進行了應急性搶修,至2009年春節前,已把屋頂翻修一新。然後繼續籌集資金對整座府第修復,截至目前,維修工程已經基本結束,榜眼府基本恢復了昔日的富麗堂皇,相關部門和村民正籌集資金複製當年的各項牌匾以及刀槍、故等,相信不久的將來,榜眼府會重新煥發當年風採。
  往西約200米處有一條小河半包圍府第平緩地繞流著,一座小橋跨溪而過。河邊有兩棵雞蚯樹(結果象弓狀)、一棵木筆樹(二月開花,花形似箭頭),木筆樹據村裡的老人說是黃國梁從京城帶回來栽種,後來用其枝條扦插移植河邊的,其花果具有武將的象徵意義。從河邊左拐數十米,就是當年的驛館,也就是榜眼黃國梁接待朝廷官員與四方賓客的總賓館。當年建築在小河邊的兩層閩南民居,原來總館內每個房間均有雕梁畫棟(後於民國年間損壞改建,但仍有一部分保留原來的風格),房間擺設極為講究,有各種雕刻藝術品和古代名貴瓷器等文物;總館內的天井,據說當年種有桂花、蘭花、五色茶花等名貴花卉,如今只剩下一棵茶花。據該村黨支部書記黃健全介紹,這棵「茶花頭」是當年黃國梁種植後留下來的,枝幹卻是後來在老樹頭再次生長出來的。橋右邊一段小巷,鵝卵石的巷道,小巷左邊是朝陽樓的基座,石壁有數米高,顯示出厚重堅實,右邊是一排青磚小屋,破舊但格局依舊,當年黃國梁就是在這間清朝時代的私塾讀書的。從私塾沿小巷往北走上十幾級臺階,我們便走進了黃國梁的祖居地朝陽樓,也是日後黃國梁七兄弟接待賓客的分賓館。朝陽樓始建於明朝,為榜眼府附屬建築物。該樓結構獨特,分內外兩環,內高外低,內環高出外環地平2米,俗稱「雙疊樓」或「雙套樓」。 大門豎以大柱石,樓牆以青磚鑲砌,內樓大門上方有石匾,雕刻「朝陽樓」三個大字;外樓大門上方,嵌有奠邦所題「世大夫第」石匾。內外環皆為上下層的圓樓結構、青磚砌牆,青瓦蓋頂。內環12間,由北向南居中為黃氏宗祠;外環36間,各間均有拱形側門相通,內外環之間有一條環樓通道,寬3米多,自古以來稱作「上街路」與「下街路」。緊靠外環大門兩側的通道稱作「下街路」,上了石階往裡走便是「上街路」。樓前場地上建有四座石旗杆臺,六角形石質浮雕分別雕刻著黃國梁中榜眼和舉人的榮耀,不過現在那些石旗杆臺的浮雕幾乎被偷盜殆盡,只剩下兩面。
  永平樓位居中間,是三座土樓中最為古老的,該樓為圓形二層土木結構,其建築年代當地人們已記不清了,據前輩傳說大約建於宋朝,因自古以來該自然村稱為「銅場」,以盛產銅出名,而宋朝人曾在此煉銅,其殘渣摻合於古樓牆體之中,如今從那陳舊而殘缺的泥土牆體中透露出的跡象,便可略知古樓年代之久遠。世代在此樓居住的,是黃國梁宗親的祖先與後裔。
  餘慶樓位於朝陽樓和永平樓的北面,也是榜眼府附屬建築物,據傳,黃國梁「榜眼及第」後,功德昭彰,乾隆帝為表其功,撥出與榜眼府同等數額(13300兩)的白銀所建,讓黃國梁的族親及後裔世世代代在此安居。該樓於嘉慶丙辰年(1796年)竣工,歷時超過三年,其工程與榜眼府第同樣浩大。餘慶樓是一座別具一格的三層大土樓,從高處俯瞰,恰似一枚古代的大銅錢,外稍圓而內四方。近看,有大、小二樓門,大門朝北,小門向東。大樓門呈拱形,均由巨大精緻的石板砌成,大門上方用繁體楷書雕刻「餘慶樓」三個大字,蒼勁有力,落款時間為嘉慶丙辰年端月。走進樓內,首先看到的是一片寬闊平坦的四方形場地,全是用光滑的鵝蛋石鋪砌地面。樓內每一層均有36間房,第一層東、西、南、北方向各有四個獨立的門戶,而四個轉角處又各有一個門戶,每個門戶往裡走過天井後,又分成四個門戶。如果說那外圓內方的大土樓形似大銅錢象徵著樓裡的居民會發財,那麼,這四個轉角處的四個門共分成16個門戶,則是象徵著樓裡的宗親分支眾多、人財兩旺。從清朝中期到本世紀初,餘慶樓內確實總是居住著幾十戶人家100多人。原來此樓的內部結構還有一個特色:從一樓到三樓都有一道環樓走廊,讓樓內家家戶戶既便於互相溝通、上下聯繫,又增添了該樓整體結構的藝術美感,可謂獨具匠心。此外,二樓與三樓的每間房均設計了各式各樣的門窗與護欄,繪製各種圖案,題寫各種對聯,文化氛圍濃厚,意蘊頗深。可惜餘慶樓於清朝末年遭受了一場火災,燒毀了大部分房屋。後又重建此樓,俗稱「新樓」。重建後的餘慶樓二樓與三樓雖未能恢復原先的環樓廊道,每戶房間與屋簷也不比原來那樣整齊劃一,但有一部分房間仍保留原有的風格,整座樓的形象如初。
  餘慶樓北大門外有一口大池塘,據傳是因大門對準雙尖山(民間傳說是「火尖山」),須有大池塘蓄水,用以「鎮火」保平安。而長期以來樓內族親們則是用它來蓄水養魚。大池塘外緊靠小河邊,有一個自古以來人們俗稱「水車學」的去處,實際上是族親們利用水流的衝擊力來代替人工碾米舂米的圓形大水車。餘慶樓東門外有一片2000多平方米的平坦場地,旁邊是一座遠近聞名的神廟「博濟宮」,終年香火不斷,近幾年修葺一新。

相關焦點

  • 【林秋明作品】收藏家黃國梁以善舉書寫大愛人生
    他和同事密切配合,以上乘的質量獲得建築方的好評。       生活有了保障之後,黃國梁尋思著應該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       沒想到,這些書籍對他日後從事古董收藏和文物拍賣派上了大用場。
  • 皇帝欽賜「一甲二名榜眼及第」,走進榜眼府領略清代官邸建築
    (6月13日拍攝)這組圖展示了修復後的"榜眼府",共有門廳、轎廳、正廳、內堂四進(6月13日拍攝)這組圖展示了修復後的"榜眼府",共有門廳、轎廳、正廳、內堂四進。(6月13日拍攝)這組圖展示了修復後的"榜眼府",共有門廳、轎廳、正廳、內堂四進。(6月13日拍攝)這組圖展示了修復後的"榜眼府",共有門廳、轎廳、正廳、內堂四進。
  • 鬧市區的榜眼及第府高家大院
    據了解,高氏家族在清代是本地的名門望族,尤其是乾隆年間,高家三子高中榜眼,是其發展的巔峰,所以叫榜眼及第。這個家族文、武、商、政等各個方面都出了不少人才,很是難能可貴。特別介紹,高家大院的真正主人高嶽崧,字峻生,亦有峻峰之說,號幼潭、子年,陝西長安人。清同治十年(1871)辛未科梁耀樞榜進士第二人(榜眼),所以有榜眼及第之稱。
  • 榜眼及第府,攜娃觀木偶,遊賞完整的民居高家大院
    榜眼及第高家的先祖是真真實實的小神童,12歲時就參加科舉,而且被欽點為榜眼,官居太司,崇禎皇帝御賜了這宅第。文官到了得下轎子,武官到了得下馬。帶孩子沾喜氣、沾福氣、沾智慧之氣。
  • 古代狀元、探花、榜眼在當今是什麼文憑?
    參加科舉考試的第一次考試稱之為縣試,其中考中的學員稱之為童生,沒有考中的就沒有機會參加下一級別的考試了,只有童生才有機會進入下一級別的府試,府試能夠入圍的學員稱之為秀才,秀才參加第三級別的考試,也就是院試。
  • 中國古代王朝的狀元、榜眼、探花相當於現在的什麼?
    隋文帝和隋煬帝最初的科舉是高級官員向中央政府舉薦,經過考校後錄用的人才,分為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結義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執憲不饒、學業優敏、文才秀美、才堪將略、膂力驕壯十科,幾乎囊括了官府所需的所有人才。
  • NBA史上最強狀元、榜眼和探花
    因此,很難評出大家公認的史上最強狀元、榜眼和探花。儘管如此,人們仍對諸如此類的話題很感興趣,總喜歡像梁山好漢一樣,要給歷代的英雄們排個座次。那麼,到底哪三位是史上最強的狀元、榜眼和探花呢綽號「死神」的KD當然是一個頂級殺手,但一個MVP和二個FMVP似乎不足以印證他的偉大。KD剛過31歲,如果不是上季遭遇跟腱斷裂之重傷,此刻仍在大殺四方,但願他能完全恢復到最佳狀態,繼續書寫著屬於自己的傳奇。
  • NBA史上最強狀元、榜眼和探花
    因此,很難評出大家公認的史上最強狀元、榜眼和探花。儘管如此,人們仍對諸如此類的話題很感興趣,總喜歡像梁山好漢一樣,要給歷代的英雄們排個座次。
  • 科舉考試前三名是狀元、榜眼和探花,清朝最後一科前三名過得如何
    不僅僅如今社會如此,古代的社會也是這般現實和殘酷。也正是因為如此,能夠在科舉考試的時候贏得頭籌,獲得前幾名的好名次是非常光宗耀祖的事情。清朝在1904年的甲辰科會試是清朝歷史上最後的一次科舉考試。在1906年開始,所有的鄉會試就停止了。那麼清朝最後一科的狀元榜眼探花是誰呢?他們之後又混得如何呢?
  • 皇帝問狀元和榜眼:為什麼你們福建人這麼牛,榜眼:家貧子讀書
    福建人在科舉考試史上,首次最高光的時刻在於南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的開科取士中,當年全國共取進士293名,其中狀元、榜眼、探花均為福建人獲得。福建人除了在南宋紹興八年包攬全三名外,在宋孝宗在位期間,再次創造了一項奇蹟,連續四次開科取士中,狀元均被福建人所包攬。福建人為什麼在宋代考試中會脫穎而出呢?這個問題,連宋朝皇帝都忍不住要八卦下了。
  • 榜眼魔咒?盤點近十年失意的六位榜眼,湖人三榜眼均已離隊
    榜眼魔咒?盤點近十年失意的六位榜眼,湖人三榜眼均已離隊 NBA一直流傳著這麼一個傳言,那就是每年選秀大會的狀元和榜眼,必定有一個人要水掉。雖然這個傳言有誇張成分,但是榜眼的成材率不高,也是一個既成事實。
  • 江蘇蘇州的這座古鎮,出現狀元4位、榜眼1位,卻很少有人知道!
    這是蘇州張家港市內的一個古鎮,以前這裡叫田莊,恬莊古鎮是張家港市最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之一,至今明清時代的古老建築群和街頭巷尾的保存也十分完好,第一個恬莊古鎮一共有五個主要街道,裡面的四條半的街道全部開設店鋪使用,當時的街道都是統一的花崗石石板鋪路,優點是雨天也不會積水,有利於居民通過,現在街上保存的街道,只是揶揄了浦塘旁邊的北街。
  • 江蘇蘇州這座古鎮,出現狀元4位、榜眼1位,卻很少有人知道
    恬莊古鎮是張家港市最為重要歷史文化遺產之一,如今鎮中仍有很多明清時期的古建築群和街巷保存得非常完好。最早的恬莊古鎮一共有五條主街道,當中的四條半的街道都是開設店鋪使用的。那時的街道上都是統一的花崗石的石板鋪制,好處就是即使是雨天也不會積水,利於居民行人的通過。如今鎮中保存下來的街道只剩下奚浦塘旁的北街了。
  • 秀才、舉人、貢士、進士、狀元、榜眼、探花是什麼關係呢?
    漢武帝改革選官制度,令地方官府考察和推舉人才,即為察舉。元封四年(前107年),命公卿、諸州每年各舉薦秀才一名,意為優秀人才。東漢因避光武帝名諱,遂改稱茂才。三國曹魏時沿襲察舉,復改稱秀才。至南北朝時,舉薦秀才尤為重視。隋代始行科舉制,設秀才科。唐初沿置此科,及第者稱秀才。後廢秀才科,秀才遂作為一般讀書人的泛稱。宋代為士子和應舉者的統稱。明代曾一度採用薦舉之法,亦有舉秀才。
  • 崇禎元年(1628年)的狀元、榜眼和探花都有誰?
    進士考試分兩場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分為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四個階段。其中的會試和殿試,即是通常意義上的進士考試。其中一甲僅有三人,即狀元、榜眼與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賜同進士出身。
  • 錦繡樾江府和西江瑞府哪個好錦繡樾江府火爆熱潮背後的秘密
    錦繡樾江府和西江瑞府哪個好?而華宇集團、東原集團、綠都集團這三大房企聯袂匠造的錦繡樾江府擇址於江北新區&自貿區內雙區疊加之處,不管是從地段、配套、還是園林、戶型,都呈現出高端樓盤的價值標準,自然成了市場重點關注對象。
  • 九門提督和八府巡撫到底是多大的官?八府巡撫權力更大?
    為了增添戲劇性,九門提督和八府巡撫常作為古代重要的兩個官職出現,甚至一部分人對二者官職大小產生興趣。事實上,這兩個官職性質完全不同,而其所掌控的權力以及工作內容也幾乎沒有交集的地方。從古代歷史來看,九門提督的權力更大一些。因為八府巡撫這個職務並不存在。
  • 秀才、舉人、貢士、進士、狀元、榜眼、探花,聊聊古代的科考級別
    漢武帝改革選官制度,令地方官府考察和推舉人才,即為察舉。元封四年(前107年),命公卿、諸州每年各舉薦秀才一名,意為優秀人才。東漢因避光武帝名諱,遂改稱茂才。三國曹魏時沿襲察舉,復改稱秀才。至南北朝時,舉薦秀才尤為重視。隋代始行科舉制,設秀才科。唐初沿置此科,及第者稱秀才。後廢秀才科,秀才遂作為一般讀書人的泛稱。宋代為士子和應舉者的統稱。明代曾一度採用薦舉之法,亦有舉秀才。
  • 凱爾特人的雙探花和鵜鶘的雙榜眼誰的上限會更高?
    凱爾特人的雙探花和鵜鶘的雙榜眼誰的上限會更高?,雖然他們很久沒有交集了,但是在2016和2017年兩支球隊連續兩年都是榜眼籤和探花籤的持有者!凱爾特人兩年選中的探花秀分別是布朗和塔圖姆,湖人兩年選中的是榜眼秀分別是英格拉姆和鮑爾!不同的是凱爾特人已經以雙探花為建隊核心了,而湖人則是把雙榜眼交易到鵜鶘了!好在目前看來這兩隊組合都不會在短時間內拆散,那麼他們之間誰的上限會更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