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堅定文化自信不動搖

2020-12-27 一品天下安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進行了深刻闡述、對重大任務作出了部署,強調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廣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厚支撐。面對當今世界全球化、市場化和信息化迅猛發展的歷史趨勢,我們必須要在更為廣闊的歷史時空中去堅守並擔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使命、文化權利和文化責任,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堅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加深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落其實思其樹,飲其流懷其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源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春秋戰國時期,儒家、道家、兵家、墨家、法家等諸子百家百家爭鳴,豐富的思想碰撞,推動了思想的發展;唐詩宋詞漢賦元曲,明清小說,詩詞歌賦、書畫小說百花齊放。它們共同鑄就了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座璀璨豐碑。豐富的人文歷史,哲學思想、道德理念,為世界的文化發展提供了有效參照。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無疑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

堅定文化自信,關鍵在於不斷的社會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來自於社會實踐。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勵精圖治,找尋挽救中華民族於危亡之間的方法和道路,最終找到了一條最適合中華民族的道路——馬克思主義。在70多年的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歷程中,結合國內實際,形成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偉大成果。改革開放後,以中國實際為基礎,一步一腳印,誕生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並以此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取得了非凡成就。偉大實踐裡,凝聚成艱苦奮鬥、勵精圖治、與時俱進等創新思想,彰顯了中國人民的品格和形象;偉大實踐裡,帶來教育、科學、哲學等方面的巨大進步,表明了中華民族先進文化的建設實力。

堅定文化自信,根本在于堅持黨的領導。「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從此,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中國革命取得了勝利,沉睡多年的東方雄獅醒來,中華民族恢復了民族生命力和文化自信,重新站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在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偉大革命中,孕育出的鮮明獨特、奮力向上的紅色文化,也成為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並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從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到長徵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再到雷鋒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再到航天精神、北京奧運精神、抗震救災精神,這些富有時代特點的民族財富,無不都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升華而形成的,深刻反映了一個成熟的政黨和充滿生機的國家在理論和信仰上的忠誠堅定。

堅定文化自信,發展動力在於包容兼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究其原因在於強大的創造力和包容性。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其中古印度文化、古埃及文化、古巴比倫文化都隨時間湮滅或同化,只有中華民族文化一直保持獨有特色,並延續至今,這種延續離不開源源不斷的文化創造力和包容性。中華民族自古便信奉「和而不同」的原則,在保持自身獨特性的基礎上,借鑑吸收優秀外來文化,摒棄傳統文化中的糟糠,與傳統優秀文化相結合,形成獨特的中華民族特色文化。當前,世界正處於一個大發展、大調整、大變革的時代,人類社會已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一定要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堅持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為根基,以海納百川、虛懷若谷的精神,平等、謙虛的態度,吸收人類優秀的文明成果,汲取人類所創造的一切知識智慧,不斷在開放中豐富和發展中華文化,不斷增加中華文化的廣度和厚度,在包容開放中堅定文化自信。(文/何勇)

相關焦點

  • 毅力堅定,不會輕易動搖的星座男!
    白羊男白羊男的骨子裡就有一種一旦下定決心就不會輕易動搖的勁,屬於不到黃河不死心的性格。不管遇到多難擺平、多艱難險阻的事,他們都會用自己堅定的毅力排除萬難跨越險阻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絕不會因為一些苦難將他們擊垮,只要決定了一件事就會一條路走到黑,不會輕易的改變和動搖。天不怕地不怕的白羊男們做事一直都很有恆心,堅定不移的,自信的他們認為沒有什麼是自己做不到的,也沒有跨不過去的坎。所以,他們的做事風格始終都保持著不達目的絕不會罷休的信念,無論大事小情都依舊如此。當然這樣的做事風格也成就了他們,讓他們在事業上取得一定的成就。
  • 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實現文化強國
    (二)始終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們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回顧歷史,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戰爭時期建立起來的文化自信,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改革建設進程中得到進一步充實和鞏固。
  • 堅定文化自信,吹響文化強國集結號
    聶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吸吮著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養分,文學創作者應當創作出一大批不負春光、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精品力作,為文化強國吶喊助威,加油鼓勁。
  • 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民族復興底氣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深刻指出:「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因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建設文化強國,必須堅定文化自信。
  • 嵐山一中|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
    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為認真落實《教育部關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及《中共教育部黨組共青團中央,關於在各級各類學校推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長效機制建設的意見》,圍繞我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團委特組織此次「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暨元旦假期文化自信主題教育活動。01堅定文化自信,拒絕「洋節」倡議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
  • 堅定文化自信 建設文化強國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時代只有明確文化前進方向,繁榮文化事業,提升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才能實現文化自強,奮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進而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堅守思想文化主陣地,提高意識形態凝聚力。
  • 中國文化在守正創新中堅定自信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一歷史上,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明成就,為人類作出了卓越貢獻。但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憑藉堅船利炮轟開中國國門,中華民族經歷了刻骨銘心的慘痛歷史,中華傳統文化經歷了劇烈變革的陣痛。
  • 堅定紅色文化自信 推進紅色基因傳承
    堅定紅色文化自信有什麼重要意義?紅色文化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紅色文化就是革命文化,廣義的紅色文化指的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領導中國人民在長期革命戰爭、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中逐漸形成的理想信念、倫理道德、人生價值,以及傳承、記載黨領導人民追求民族復興、人民幸福這一歷史過程的文化形態(本文論述的是廣義紅色文化)。
  • 堅持三個統一 堅定大學文化自信
    實踐證明,世界一流大學既要有可衡量的外在的「形」,更要有內在的「魂」,即一所大學與其所在國家緊密關聯的歷史背景、文化特色、制度特點、時代要求,以及在此基礎上應運而生的辦學標準和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大學考察時強調,堅定「四個自信」,根本是文化自信。
  •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現代化國家構建進程中,中華民族始終是以多元一體的整體形態作為現代化國家構建的主體。  堅持黨對文化建設的領導權。  堅持中國革命文化的鬥爭性。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長期的革命鬥爭實踐中形成的,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代表著中華民族反抗壓迫尋求人民解放、民族獨立、國家發展的實踐精神和創新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革命文化依舊是激勵中國人民矢志不渝、開拓進取的強大精神支柱,也是我們樹立文化自信的重要精神資源。
  • 堅定鐵路文化自信,提升鐵路文化軟實力
    .公司攜手全國18個鐵路局集團,聯合共創中國鐵道文創產業的全新路徑.以鐵路文化創新發展為己任,立足人民鐵道文化建設,連結路內外科技文化資源,共創文化創意鏈條,開發沉浸式新媒體產品、完善新零售體系、打造有溫度的鐵路文化潮品普惠大眾.多元發展,企業專注於多維度宣傳鐵路文化,實現全鐵路系統的站、車及線上線下一體化公共文化賦能服務,創造多元文化創新經濟生態圈,展現人民鐵道新形象.
  • 堅定製度自信 堅持黨的領導
    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是堅定製度自信的基本依據,黨的領導則是顯著優勢中最為突出的優勢。堅定製度自信要繼續加強黨的領導,要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並在執行中不斷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 堅定文化自信,實現文化強省建設重大突破
    堅定文化自信,實現文化強省建設重大突破——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體會議精神解讀⑾邁入新發展階段,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繁榮興盛,才能為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
  • 楊生平:這三個思想家出現以後,令西方人的文化自信有了動搖
    一直以來,西方人很自信自己的文化,認為是世界最好的文化。但是,三個思想家出現以後,令西方人的文化自信有了動搖。一個是尼採,他有句名言,「上帝已死,重估一切價值。」如果說尼採動搖西方文化,沒有把西方文化的整個大廈轟倒,那麼,出場的第二個思想家,存在主義大師海德格爾,對整個西方哲學、西方文化進行了徹底摧毀。第三個人物是德希達,他認為,西方哲學是西方文化的基石,而西方哲學有著明顯的弊端,即是「邏格斯中心主義」,而「邏格斯中心主義」是徹底錯誤的。
  • 堅定民族文化自信 傳承忠孝潔惠仁風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 「實踐新論」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文化事關國運興衰、事關國家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充滿信心,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創造力充滿信心,才能有堅守的定力、中華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氣度,正是有了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才歷經磨難而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成為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古老文明。這種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很大程度上離不開優秀傳統文化的底色和底蘊。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文化強國建設的底蘊和底色,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最穩定的精神DNA。
  • 【實踐新論】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文化事關國運興衰、事關國家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充滿信心,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創造力充滿信心,才能有堅守的定力、奮發的勇氣、創新的活力。中華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氣度,正是有了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才歷經磨難而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成為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古老文明。這種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很大程度上離不開優秀傳統文化的底色和底蘊。
  • 弘揚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在當今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首先復興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了更好地傳承與發展中華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九州出版社近日出版了《劉餘莉傳統文化十二講》,作者是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劉餘莉教授。在本書中,劉教授首先從重新認識傳統文化開始,破除對中華傳統文化先入為主的偏見和斷章取義的理解,以達到破邪顯正、為傳統文化正名的目的。
  • 堅定文化自信 凝聚奮進偉力
    會議主要分為三個方面的內容,即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定「四個重要」,堅定文化自信的嶄新坐標;建設文化強國的機遇與挑戰、方向與路徑。胡燕指出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由中央政治局召集,每年至少舉行一次,現通常每一屆(五年)召開七次全會。
  • 從四個維度深刻認識堅定製度自信
    徐寧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的一大貢獻,就是總結凝練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13個方面的顯著優勢,這些顯著優勢,是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