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進行了深刻闡述、對重大任務作出了部署,強調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廣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厚支撐。面對當今世界全球化、市場化和信息化迅猛發展的歷史趨勢,我們必須要在更為廣闊的歷史時空中去堅守並擔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使命、文化權利和文化責任,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堅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加深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落其實思其樹,飲其流懷其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源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春秋戰國時期,儒家、道家、兵家、墨家、法家等諸子百家百家爭鳴,豐富的思想碰撞,推動了思想的發展;唐詩宋詞漢賦元曲,明清小說,詩詞歌賦、書畫小說百花齊放。它們共同鑄就了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座璀璨豐碑。豐富的人文歷史,哲學思想、道德理念,為世界的文化發展提供了有效參照。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無疑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
堅定文化自信,關鍵在於不斷的社會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來自於社會實踐。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勵精圖治,找尋挽救中華民族於危亡之間的方法和道路,最終找到了一條最適合中華民族的道路——馬克思主義。在70多年的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歷程中,結合國內實際,形成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偉大成果。改革開放後,以中國實際為基礎,一步一腳印,誕生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並以此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取得了非凡成就。偉大實踐裡,凝聚成艱苦奮鬥、勵精圖治、與時俱進等創新思想,彰顯了中國人民的品格和形象;偉大實踐裡,帶來教育、科學、哲學等方面的巨大進步,表明了中華民族先進文化的建設實力。
堅定文化自信,根本在于堅持黨的領導。「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從此,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中國革命取得了勝利,沉睡多年的東方雄獅醒來,中華民族恢復了民族生命力和文化自信,重新站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在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偉大革命中,孕育出的鮮明獨特、奮力向上的紅色文化,也成為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並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從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到長徵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再到雷鋒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再到航天精神、北京奧運精神、抗震救災精神,這些富有時代特點的民族財富,無不都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升華而形成的,深刻反映了一個成熟的政黨和充滿生機的國家在理論和信仰上的忠誠堅定。
堅定文化自信,發展動力在於包容兼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究其原因在於強大的創造力和包容性。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其中古印度文化、古埃及文化、古巴比倫文化都隨時間湮滅或同化,只有中華民族文化一直保持獨有特色,並延續至今,這種延續離不開源源不斷的文化創造力和包容性。中華民族自古便信奉「和而不同」的原則,在保持自身獨特性的基礎上,借鑑吸收優秀外來文化,摒棄傳統文化中的糟糠,與傳統優秀文化相結合,形成獨特的中華民族特色文化。當前,世界正處於一個大發展、大調整、大變革的時代,人類社會已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一定要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堅持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為根基,以海納百川、虛懷若谷的精神,平等、謙虛的態度,吸收人類優秀的文明成果,汲取人類所創造的一切知識智慧,不斷在開放中豐富和發展中華文化,不斷增加中華文化的廣度和厚度,在包容開放中堅定文化自信。(文/何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