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打工人往往離不開"外賣"這個詞,如何用最少的錢吃最豐盛的大餐?每天來來回回看看幾個APP,不同的福利折扣糾結下,甚至很多人會說,"買個會員唄,非常划算!"本想"薅羊毛",卻反被"薅"!
12月17日,因為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讓美團一下籠罩在了"殺熟疑雲"中。同樣的訂單,同一家外賣平臺、同一家商戶、同一處送餐地址、同一個時間段,會員卻比非會員支出更多。
俗話說:"人熟為寶",會員,本應該是平臺"自己人",卻慘為俎上魚肉,任其宰割。事情一出,很多人都表示自己也有類似的遭遇;眼看著輿論愈演愈烈,美團出面回應並極力否認,對於美團"軟體存在定位緩存"、"與用戶實際位置產生了偏差"等藉口說辭,網友們並不買帳。平臺"對新用戶比對老用戶更好",在用戶眼裡,這就是赤裸裸的"殺熟"。
會員制的"全球化滲透"
從營銷學角度講,會員制就是一種人與人或組織與組織之間進行溝通的媒介,它是由某個組織發起並在該組織的管理運作下,吸引客戶自願加入,目的是定期與會員聯繫,為他們提供具有較高感知價值的利益包。會員制營銷目標是通過與會員建立富有感情的關係,不斷激發並提高他們的忠誠度。
會員制對企業發展的促進作用自不待言,對會員自身也是卓有功效。最直接的作用就在於第一時間提供有效信息。超值的服務自會員制起。企業也好,商場也好,當顧客越來越多、基數越來越大時,很難照顧得面面俱到,基礎服務也只是停留在表層。只有會員制才能精準鎖定目標顧客群,使其享受差異化的超值服務,真正做到惠利雙方,是企業和會員建立起緊密的連接最有效途徑。
見勢遲之,風必摧之
2018年9月20日,美團在香港上市。創始人王興的身價,一夜之間身價400億,成為新晉頂級富豪。隨後,美團開始挾資本瘋狂攪局,從一個單純的外賣平臺,擴張到酒店、出行、生鮮、商超、醫美等全場景生活服務商。甚至連美團信用卡或美團互助業務都上線了,是不是像極了今天的阿里系和騰訊系?而事實上,經過兩年的高歌猛進,美團市值已僅次於阿里和騰訊。美團優選足夠兇猛,但戰場格局同樣瞬息萬變。
社區團購,這場在2020年又被重新點燃的戰爭,戰火激烈度似乎是"以秒計算"來提升的。多多買菜已經號稱2021年春節不放假;美團優選剛進武漢時的團長提成為120元,現在已經漲到165元。
不得不說,進軍社區團購,誰有錢誰就能走的更遠。且不論供應鏈、冷鏈物流的建設,僅僅是為搶佔市場份額的前期投入,就會造成資金輸血的無底洞;中國電商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4000多家生鮮電商入局者中,1%盈利,4%盈虧持平,88%虧損,7%巨額虧損。
而不止社區團購這一戰,外賣、酒旅這些相對穩固的舊領地,美團不能停止深耕步伐;在單車、充電寶等新領地上,美團要繼續開疆拓土,加深與"吃"業務的協同,持續放大規模效應。
細數一下,美團幾乎是除了螞蟻集團之外2020年國內網際網路科技企業中"最靚的仔"。從年初的提高佣金引發眾怒,到外賣騎手"被困在系統裡"引爆輿論,再到網際網路科技巨頭們下場社區團購引發熱議,都有美團的身影。新舊戰役之間,美團仿佛再回戰火紛飛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