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藥加騎兵!奧斯曼帝國和莫臥兒帝國獨霸一方的獨門秘笈!

2021-02-15 冷兵器研究所

15、16、17三個世紀是冷兵器和熱兵器混合的時代,東方的伊斯蘭世界甚至憑藉著火藥和騎兵一度領先於歐洲,在亞歐大陸上星月旗佔據的地盤要遠遠多於西方世界。

▲蘇萊曼

在亞歐大陸西側,首先憑藉火藥大殺四方的火藥帝國當屬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早期的火門槍和弓箭相比有射速慢、精度差、射程短、故障率高缺點,因此並不被奧斯曼帝國的精銳部隊看中。加尼沙裡軍團的士兵看不中它還有一個理由,那就是火門槍射擊時有大量的煙塵,會弄髒軍服。早年的奧斯曼軍隊中只有來自義大利的僱傭軍(奧斯曼帝國並不純粹以信仰為中心,基督教徒也可以擔任高官)和阿拉伯人最喜歡使用火門槍。慢慢的,奧斯曼軍隊也發現了火槍的優點,那就是持續射擊的時間長。

個別變態級的強人也可以使用弓箭射出上千隻弓箭,但畢竟不代表大多人,而且訓練這種變態的時間成本很高。火槍儘管毛病多,但只要不長的訓練時間,一個火槍手就可以做到在火槍炸膛傷到自己前,進行連續不斷地射擊。因此奧斯曼帝國走上了改進火槍的道路(這只是一種說法,他們也確實在火繩槍的使用上吃了螃蟹),火門槍的射擊方式是用燒紅的鐵塊來點燃火槍裡的火藥,奧斯曼人把它改進為用燃燒的火繩點燃火藥。他們發明的火繩在硝酸鉀浸泡過,燃燒速度約為每小時76-127毫米。

除了火槍,奧斯曼人還改進了火炮,建立了專門的火炮部隊。奧斯曼的炮團也是最早使用火炮和火槍的部隊,這隻部隊最著名的戰績就是攻克了君士坦丁堡。圍繞著火槍和火炮,奧斯曼人的戰術在進行了改革,變成了以火槍步兵為輸出、騎兵負責掩護的模式。塞爾維亞和伊拉克也成了奧斯曼帝國的重中之重,塞爾維亞的兵工廠為奧斯曼軍隊提供了火槍,而伊拉克和敘利亞等地則是奧斯曼帝國生產火藥和炮彈的基地。伊拉克是波斯和奧斯曼爭奪的焦點,塞爾維亞也是奧斯曼軍隊進攻歐洲的基地,這兩個地方還有奧斯曼帝國大量的軍火倉庫。

▲巴布爾遠徵

奧斯曼帝國憑藉著火藥在中東多次擊敗波斯的紅頭騎兵,在埃及滅亡了馬穆魯克王朝,這兩隻部隊在驍勇善戰上並不遜色,但在火器上遠遠落後於奧斯曼。除了對外擴張,奧斯曼人還向外輸出了火器技術和火器人才。巴布爾遠徵印度時,奧斯曼帝國就送上了包括著名神槍手在內的上百名火器人才。巴布爾在積極搜尋各國的火器專家,在徵服印度的戰爭中,他用火炮將印度土著王公的象軍打得大敗,在屢戰屢敗後終於為自己贏得了一個富甲天下的帝國(巔峰時期莫臥兒王朝的收入超過清朝一倍)。莫臥爾帝國把攻佔希穆炮廠當成了奪取印度的關鍵,在印度建立了70門炮的重炮隊和50、60門馬拉小炮的輕炮隊。

身為第一線的軍人,很少有食古不化的傻瓜,只是軍事科技進步太快、社會發展太複雜,這才讓昔日的強者被拍死在了沙灘上。

本文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頭條號籤約作者主編原廓、作者李從嘉,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還有騎兵比奧斯曼還精銳的王國?

奧斯曼舍施兒彎刀竟可凌空斬斷敵人?


環首刀    漢劍    鞭鐧    陌刀    唐刀    鉤鑲     輕呂   戰錘    石斧   馬槊   殳  西域鑌鐵大刀   樸刀   兵馬俑青銅劍   鐮刀   清弓   中國傳統弓  明式小稍弓  英國長弓   國產刺刀大全   中國騎兵軍刀   英國軍刀  空軍傘兵刀    海軍寶劍   山文甲    明光甲    歐洲騎士板甲   鱗甲   古埃及西臺彎刀   阿昌族戶撒刀   蒙古刀  保安腰刀   西藏武備   英吉沙小刀   西班牙Navaja折刀   芬蘭國刀   印度虎爪   長鉞   睪丸匕首  印度軟劍   麟角刀  亞塔安刀   日式刺刀   恰西克馬刀 日式刺刀 又鬼山刀   白堊紀魚骨劍   伊斯蘭盔甲   匈人武器    突厥兵器      伊朗古兵   喪屍武器   越南弩   手擲類暗器  廚刀  世界盾牌    歐洲細劍   日本天皇佩刀  東瀛名刀譜  玉鋼神話 兵馬俑青銅劍    趙雲亮銀槍   關羽青龍偃月刀   張飛丈八蛇矛   呂布方天畫戟   豬八戒九齒釘耙   唐僧毗盧帽

相關焦點

  • 莫臥兒帝國(Mughal Empire)的軍隊和戰術
    帝國由成吉思汗的子孫、中亞察合臺汗國的王子巴布爾建立,再經阿克巴大帝奠基,最後在奧朗則布統治的時代鼎盛。在巴布爾從中亞入侵,到奧朗則布深入德幹高原的擴張中,莫臥兒帝國從一個一名不文的遊牧勢力變成一個聲名赫赫的超級帝國,無疑依靠了一支強大高效的軍隊。通常,莫臥兒人的軍隊由四大部分組成:輕步兵+戰象+炮兵+騎兵。
  • 印度赫赫一時的莫臥兒帝國,是如何被英國完全佔領的?
    西方列強崛起之時的亞洲由四大帝國組成,自西向東分別為:中東的奧斯曼帝國、波斯的薩非王朝、印度的莫臥兒帝國,中國的明朝和清朝。最終,奧斯曼帝國淪為「西亞病夫」,大清帝國淪為「東亞病夫」,波斯被英國和俄羅斯一分為二,而印度則完全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
  • 楊晨評《奧斯曼帝國》|一部基於奧斯曼史料的帝國史
    後世的歷史學家在帝國起源問題上大致有兩種看法。如韓志斌教授在《「加齊起源說」與奧斯曼早期國家的歷史闡釋》一文中所言,學界目前對奧斯曼帝國起源持兩種看法,一種是「部落起源說」,認為奧斯曼帝國起源於安納託利亞的土耳其人部落,一種是「加齊起源說」,認為奧斯曼帝國是由「加齊團體」建立的,而「加齊」是一種邊疆戰士團體,主要從事攻擊異教徒的「聖戰」。
  • 蒙古人在印度____講述莫臥兒帝國的故事
    —1911)、南亞的莫臥兒帝國(1526—1858年)和橫跨西亞東歐北非的奧斯曼帝國(1453—1922)。其中的莫臥兒帝國就是一個蒙古帝國。莫臥兒這個名字也成了英文中的一個詞,意為一個擁有無限權力和財富的人。據說奧朗則布大帝的孔雀寶座價值連城;世界最著名的10顆巨型大鑽石都出自莫臥兒;遍及全球的佩戴鑽石之風源於莫臥兒。人們發現的最早的大鑽石就是莫臥兒大帝國的「柯依儂」鑽石。
  • 印度藝術狂野的一面:從賈漢季到沙賈汗的莫臥兒帝國
    到1650年,莫臥兒帝國已成為伊斯蘭世界的三大強國之一,也稱之為所謂的「火藥帝國」 ,莫臥兒帝國在1690年左右達到鼎盛時期,幾乎統治了整個印度次大陸,控制著40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約有1.6億人口。莫臥兒帝國統治著億萬人民,使得印度在一個統治下團結一致,在莫臥兒王朝統治期間擁有非常繁榮的文化和政治。在莫臥兒帝國的建立者到來之前,印度有許多伊斯蘭信徒選擇與印度教所統治的蘇丹德裡王國決裂。巴伯爾(Babar),者帖木兒的孫子和恆河北部恆河的徵服者成吉思汗(Genghis Khan)的後裔,決定接管整個印度。
  • 印度的莫臥兒帝國——蒙古與突厥、伊斯蘭文明與印度教文明的融合
    3、莫臥兒帝國統一印度巴布爾與第一次帕尼帕特戰役公元1405年,帖木兒在擊敗奧斯曼帝國之後,病死於東徵大明的路上。帖木兒死後,帝國分裂,最終被烏茲別克人所滅。這一戰,結束了阿富汗人與莫臥兒帝國在印度爭霸的歷史,從此莫臥兒帝國開始成為印度的主宰。此後,經過30多年的徵戰,阿克巴將帝國的疆域從中亞向東擴展至阿薩姆,向南伸向文底耶山,古吉拉特和孟加拉國等均納入了帝國的版圖。
  • 中東三大帝國-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哪個更強大?
    圍繞著中東和歐洲,數千年的人類歷史上曾有六個地跨亞歐非的大帝國,而中東和歐洲各有三個:在中東,是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在歐洲,是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公元前651年,從東羅馬帝國和薩珊波斯的夾縫中崛起的阿拉伯帝國滅了薩珊波斯,並將東羅馬帝國在兩河和北非的國土全部佔領。5、奧斯曼帝國滅了拜佔庭帝國阿拉伯帝國曾經從小亞細亞和西班牙兩個方向夾擊基督教世界,但最終都功敗垂成。
  • 英國武裝入侵印度之前的莫臥兒帝國
    被歐洲人徵服之前,印度歷史上最重要的王朝有三個,分別是孔雀帝國、笈多帝國(Gupta Empire)和莫臥兒帝國(Mughal Empire),若借鑑中國歷史,其大致相當於中國的漢、唐、清三朝。而對印度近現代歷史影響最深的,莫過於最後一代王朝——莫臥兒帝國。
  • 印度莫臥兒王朝(1526~1857)
    自第三任皇帝阿克巴一直到第六任奧朗則布統治時期是莫臥兒帝國的鼎盛時期,疆域達到頂峰,經濟繁榮。奧朗則布皇帝駕崩後,莫臥兒帝國開始衰退。1857年,印度民族起義爆發之後英國擊敗西帕衣團,並徹底毀滅已經衰弱的帝國,在印度獨霸一方。莫臥兒帝國的上層建築是穆斯林的,而基礎則是印度教的。波斯語是宮廷、公眾事務、外交、文學和上流社會的語言。
  • 蒙古帝國最後的影子:莫臥兒帝國的黃金時代
    阿克巴在行政方面的創新也讓帝國受益。他建立了一種現代指揮體系,當然,他居於這個體系的最高位置。他任用官員傾向於以德才為標準,他還從他很了解的波斯人那裡借鑑了領薪軍官的概念,即「曼薩卜達爾制」。在阿克巴之下,有33個等級的曼薩卜達爾,指揮的騎兵數量從10人到5,000人不等。為保障帝國的財政來源,阿克巴確定了統一的土地稅。
  • 時代 印度莫臥兒帝國的黃金時代
    阿克巴在行政方面的創新也讓帝國受益。他建立了一種現代指揮體系,當然,他居於這個體系的最高位置。他任用官員傾向於以德才為標準,他還從他很了解的波斯人那裡借鑑了領薪軍官的概念,即「曼薩卜達爾制」。在阿克巴之下,有33個等級的曼薩卜達爾,指揮的騎兵數量從10人到5,000人不等。為保障帝國的財政來源,阿克巴確定了統一的土地稅。
  • 【古印度列國志】莫臥兒帝國(十):巴哈都爾•沙一世
    短短五年的在位時間,巴哈都爾·沙不斷派兵平亂,帝國開始衰落,尤其以錫克教徒的威脅最大。巴哈都爾·沙在位時最長的戰事是攻打錫克教徒領袖班達。班達起兵攻佔薩陶拉(Sadhaura)和隆加爾(Longarh),後被巴哈都爾·沙擊敗,逃入山中。
  • 歷史探秘:為何在軍事武器發達的火藥時代,東方重騎兵卻發展緩慢
    早方以及遠東的重騎兵,以其形制與裝備在3世紀波斯薩珊帝國的統治開始,東優勢,一直是重騎兵世界的統治者,西方的重裝騎兵紛紛採用東方的新技術,比如重要的馬鐙,比如披掛札甲與鱗甲的具裝重騎兵。直至兼顧東西方裝備與戰術的東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用他們的重裝騎兵引領了數個世紀的重騎兵歷史。
  • 巴布爾後裔的復國之戰,印度莫臥兒帝國與阿富汗人的鬥爭
    舍爾沙出生於公元1486年,僅僅比莫臥兒帝國的創建者巴布爾小三歲,可是這位野心極大的阿富汗人卻沒有巴布爾的運氣和顯赫的身世。當巴布爾正雄心壯志的遠徵印度的時候,舍爾沙還只是一名普通士兵,他的父親哈桑汗也不是什麼貴族,只是一位出身阿富汗蘇爾部落的養馬人。
  • 世界帝國傳奇系列——莫臥兒帝國2
    >阿克巴去世後,莫臥兒帝國先後由賈漢吉爾和沙賈汗統治。這一舉動在莫臥兒帝國內引起震動,它顯然具有分庭抗禮的意味。阿爾瓊還在阿姆利則建立金店,作為錫克教聖地和行政管理中心。錫克教聖典《阿底格蘭特》也成書於這個時期。錫克教過去一直標榜為和平靜修的團體,祖師只關心傳教,從不幹預政治。阿爾瓊卻捲入了莫臥兒皇室的紛爭,庇護叛亂的王子,從而遭到賈汗吉國王的嫉恨,1606年引來殺身之禍。以此為發端,錫克教和平發展時期結束。
  • 「抄襲」現代官僚制的莫臥兒帝國,先進位度為何還「熬」不過中世紀?
    英國著名的代議制,便是將權力分散給議員,雖然與莫臥兒的官員分級有所不同,但就權力的分散而言,莫臥兒在此體現了官僚制度的現代性。凡為帝國提供軍役服務的政府官員都有一個級別,稱為曼薩卜,而得到這個級別的官員稱曼薩卜達爾。級別的高低以指揮多少騎兵區分,從最低「十夫長」到最高的「萬夫長」,七千以上的官階僅限於王室成員。
  • 《莫臥兒帝國》丨維多利女王點讚、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泰晤士報》推薦的大師名著
    《莫臥兒帝國:從奧朗則布大帝時代到萊克勳爵佔領德裡》從社會、政治、宗教、種族、歷史、地理、氣候、環境、習俗等方面追溯了印度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莫臥兒帝國由盛而衰的軌跡,詳細描述了18世紀末期英國殖民印度前莫臥兒帝國的大亂局
  • 美食穿越之旅:莫臥兒帝國的飲食傳統
    紅黃粉也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這一次,就讓我們回到香料們的故鄉:印度~莫臥兒王朝是最後一個君臨整個南亞次大陸的印度-波斯王朝,如同帝國創始人巴布爾一般,莫臥兒的宮廷飲食融合了波斯、印度、中亞的傳統,深刻影響了南亞(尤其是巴基斯坦、北印度和孟加拉)的飲食文化。
  • 歐洲列強崛起後,伊斯蘭世界的三大帝國和中國一樣,全部敗下陣來
    蒙古帝國的崛起在我國宋朝的末年,其版圖除包括中國外,還包括東歐和西伯利亞、中亞、西亞,並在西亞止步於敘利亞,最終由於爭奪汗位而分崩離析。當歐洲人步入大航海時代之時,伊斯蘭世界經歷突厥人和蒙古人的衝擊,分裂為三大帝國——地跨亞歐非的奧斯曼帝國、號波斯第三帝國的薩非波斯、印度歷史上版圖最大的莫臥兒帝國。
  • 世界帝國傳奇系列——莫臥兒帝國1
    在帝國的全盛時期,領土幾乎囊括整個南亞次大陸以及阿富汗等地。莫臥兒帝國上層建築是穆斯林,而基礎則是印度教,波斯語是宮廷、公眾事務、外交、文學和上流社會的語言。(1)建立帝國帖木兒帝國滅亡後,巴布爾自從被驅逐河中之後,翻山越嶺進入阿富汗,奪取喀布爾,在喀布爾建立了一個小王朝,他率領伊斯邁爾借給他的軍隊匆忙趕回河中,勝利地進入了撒馬爾罕城(151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