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法蘭西膠片
「你把故事放在2003年的馬來西亞,就是要規避內容審查對吧,但你去過馬來西亞嗎?這事跟中國電影觀眾又有什麼關係?」
「現在年輕電影人特別想把自己所有的才華放在同一部電影中,這就看起來很假很假。電影是個觸動人心的事兒,你得先知道人心在哪。」
完全沒料到,雙節前,還能目睹這麼一場「我對我的電影夢老有信心了但老師三句話就找到我病根」的青年導演創投會。
8位新生導演全題材提審,8位現場評委全項檢查。
贊和踩都是直給,不養著,不慣著,卻都建議著。
而創辦推動人,竟然是成龍大哥(北京成龍慈善基金會),問世五年來,已做到第四屆。
本屆評審團由唐季禮帶隊,連同田羽生、張末、龔格爾、賈志傑,五位電影人,從一個月內招募到的500多個項目裡,選出來8個多元類型電影計劃。
更對青年導演受益的是,今年增設了短片工坊環節,8個入選項目裡有5個計劃開拍配套短片,並有丁晟、申奧、姚婷婷和何鈞四位電影人手把手護航(申奧一人指導兩片),從評審到實拍,你不懂就問,你懂了也幫盯著。
這就是「成龍電影A計劃」,本屆青島影視博覽會最後一天的壓軸活動。
第一導演此次全程探訪3天,酒店都沒出過兩次,天天聽課,收集了不少行業乾貨分享給大家。
《A計劃》的高潮戲是啥?早忘了吧?是大哥版的智取威虎山啊。
想在這立起你的山頭,沒點本事幹不成。
01.後生過個堂:8部長片已開機3個,該批的狠批,該頂的怒頂,不走過場
你肯定要問,這是成龍大哥搞的青年導演創投,評審和導師裡又有好幾個和大哥合作動作片的前輩,那我是不是只有做動作片才適合來這啊?
一開始我也這麼想,但其實並不是。
8個最終入選項目裡,主題分門別類沒一個重樣,而有典型動作類型訴求的,不過才兩個。
涉及到犯罪主題,有警+匪+媒體+藝人四方角力的商業動作片,有鳩佔鵲巢的家庭倫理人性之惡,還有走人物刻畫的雙胞胎兄弟替身犯罪。
涉及到職業身份的,有偏黑色幽默風格的青年導演荒誕生存之南,有關照相聲界老藝人的半傳記,以及改編自盲人三級跳運動員奪冠的真實勵志題材。
更有敏感話題,躁鬱症+綜合格鬥的女性反壓迫狂想曲,甚至還有電影帶著怒火,觸碰最尖銳的兒童性侵案件。
段添天,創投入圍導演
它們只有一個共同點。
就是對於青年導演來說,一旦思路不成熟,認知不徹底,就會被項目反咬自己一口。
比方說那部複雜的四方角力商業動作片,路演時第一個亮相,15分鐘過山車一樣的陳述後,也第一個受到責問。
評委:「你這個故事選在2003年的馬來西亞,是為了規避審查風險吧。」
導演:「嗯。」
評委繼續問:「那你有沒有馬來西亞的生活經歷?」
導演:「沒有。」
聊了一堆,評委最後總結:「這不是一部電影,這是幾部電影混在一起,這個問題不解決,沒什麼往下推進的可能性了。」
狠吧?
忠言逆耳利於行。
你的想法可以是不踩剎車的,但一旦方向不明確,每條彎道都想拐,見到車就想超,那極容易出事故。
有位評委現場講得好:電影人的第一要務是講故事,其次才是講道理。
同樣的道理,也發生在另外那個雙胞胎兄弟犯罪電影項目上,哥倆性格迥異,哥哥最後為弟弟做了犧牲,在評委看來,這又是一個把全部敘事為了最後替身的戲劇性那一件事上推動,結果人物並不生動,它無法說服眾評委。
導演:「我其實是用現實主義基調來做的。」
評委:「大家對現實主義有種誤解,什麼叫現實主義,那是大概率事件。像這種雙胞胎哥哥頂替弟弟,就不在現實裡。」
接下來這句話,評委說給全場青年導演聽:「現在年輕電影人特別想把自己所有的才華放在同一部電影中,這就看起來很假很假。電影是個觸動人心的事兒,你得先知道人心在哪。」
怕了?這麼「快準狠」的評委,後面的人都不敢上臺了?
也沒有,有兩個涉及職業屬性的項目就受到大多數評委的青睞,一個是有多位真實人物素材做支撐的老相聲藝人故事,老藝人即將切除聲帶,想給自己做最後一場演出,該片導演是「成龍電影A計劃」第二期學員,本職就是相聲演員,電影也有一大批老相聲藝人支持。
於是獲得相對中肯的評價:「希望這個電影不要整得太嚴肅了,有喜感有煽情就好。」
唯一的「挑剔」:「需要注意的是場景單一,抖包袱需要時間。」
只是創投會現場永遠只是簡單的認同,那對於一個打著成龍名頭的活動來說少了高潮。
高潮就是那部改編自真實故事的盲人運動員奪冠項目,主角原本是個籃球愛好者,18歲意外雙目失明,後來經過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到三級跳遠的職業巔峰。
幾乎是全場開綠燈。
之前給出批評最多的那位評委一錘定音:「八個項目中我最喜歡這個,聽完以後讓我特別踏實。」
好在哪呢?
正在於,現在的青年導演,都在壓抑、邪惡、人性不堪的泥潭裡做自由式,但是,廣大觀眾本來就很苦了,他們想看到一點點值得相信的希望,電影要是造夢,也得造個讓人信得過的好夢。
而從項目選取來看,「這個故事有一個好電影的所有特徵,角色重要的不是如何奪冠,而是之後怎麼面對自己的人生。」
特別關鍵的點評,在整個路演活動規定時間內結束。
就在28號創投路演結束的第二天,已經有三位導演的配套短片先行開機。
每一部短片,都是未來長片的名片,你有名字大家都知道,你得先刻上名字是不是,當然,先謝過成龍大哥提供的平臺。
02.前輩開個光:評審主席就是成龍「第一屆新導演」,工坊導師本就是北電老師
很多新導演問我,成龍大哥做創投,他自己看不看本子啊?
別誤解,「成龍電影A計劃」本質上是一個平臺,平臺有平臺審美,那每一屆的審美歸屬於當屆評委團,這次是唐季禮做主席,加上田羽生、張末、龔格爾、賈志傑共五位成員。
唐季禮在開營儀式上就說,「我來做評審主席,成龍是有考量的,我是成龍扶持的第一代新導演,處女作《魔域飛龍》賠錢了,他找我做導演拍《警察故事3》,給我不一樣人生。」
那唐主席的評審邏輯是什麼呢?
從他的電影娛樂性你就能判斷,很簡單,一是創意題材要出眾;二是觀眾可看,要能過審;三是影像想到就要能拍到;四是投資成本可控。
「從影41年,我從沒看過像今天的電影人這麼幸運。作為評審,我希望幫年輕電影人認清楚電影起源。」
唐季禮
而帶隊短片工坊的,是和成龍合作了三部電影的丁晟導演。
會上,丁晟導演很感慨:「我想起一個瞬間,2009年,我在雲南拍《大兵小將》,唐季禮導演來探班,他在現場找到我,讓我跟他一起敬一杯大哥,我們都是大哥帶出來的導演。」
你會說,丁晟和唐季禮太像,都是直男動作片導演,但更多人不了解,丁晟也是北電導演系的老師,他一年中有很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在學校裡教書育人。
而教的內容,全部是實操,全部是你在片場可能遇到的一切問題,可以說,你想得到最快的經驗轉化,找丁晟,效率是在線的。
丁晟
為此,丁晟還糾正過組委會一個「錯誤」:「之前『成龍電影A計劃』組委會辦的是大師講堂,我說叫『大師』就算了,我就不來了,叫『導師』可以,我本來也是老師。」
短片工坊另外的成員裡,還有申奧和姚婷婷導演,加上丁晟,三位都是我們「第一導演」的老朋友。
申奧雖然只有一部電影《受益人》,但,也是很多人不了解的是,申奧在加入寧浩壞猴子計劃之前,就已經是廣告片界的一哥,全球500強來中國找廣告片導演,首選申奧,這個名字也就在圈裡早早傳開,其實,在《我不是藥神》之前,申奧是業內最被看好的壞猴子導演,當然,現在也依然被看好。
姚婷婷不多說了,七夕檔的《我在時間盡頭等你》衝過5億,是今年中國票房第二高的影片,僅次於《八佰》。早年姚婷婷的《匆匆那年》也是革新了網劇思維,我們的深度專訪裡做過她整個創作歷程。
姚婷婷
另外一位導師,動作導演何鈞,可能不了解動作片的不知道,他是第五代成家班核心成員,是成龍大哥20世紀動作創意的主力,他的名字可以單獨列在成龍電影的武術指導一欄中,是一個能和大哥一起領印著自己名字的獎盃的自身武指。前年姜文的《邪不壓正》,就是他帶隊成家班入組。
在疫情之年,能保證一個創投會同時開機五部短片,還都有經驗至上的導師貼身叮囑,反覆開會,也是很難做到的一件事。
03.處女作到底怎麼做:學員打戲還沒拍,嘉賓先開「打」
按照青年導演創投會的標配,路演期間,一定會有一場信息量強大的論壇。
成龍電影A計劃的論壇的信息量就很強,它原本的主題是「向A出發——青年電影人如何創作優秀的類型片」,但在田羽生導演的小性格引領下,變成了,新導演第一部到底拍什麼。
「每個片子都是類型片,怎麼叫類型片呢?如果要拍的話,給青年導演的建議,我覺得拍自己最熟悉的是最靠譜的。」
旁邊的申奧有不同的看法,他的概念是,就得多找題材,多籌備,多寫劇本,好幾個項目同時啟動,看哪個更適合,就先開動哪個,申奧有這種觀點是經歷過一次教訓,本來自己籌備了一個絕好的題材,卻被泰國人先拍成了《天才槍手》,心血白費,才臨時換成了《受益人》。
所以,不能在一個項目上累死,他還打趣地說,「田羽生導演,生活比較豐富,觀眾都愛看他的生活,但是我生活比較寡淡,不精彩,肯定觀眾不愛看。」
聽到自己被cue到,田羽生開始二輪闡釋,「申奧說他沒有精彩,其實他熟悉的那個世界,就是他世界的精彩,我的生活夠豐富,確實,你不要笑,我就拍我自己熟悉的東西合適的一點。」
申奧笑著說:「我同意田導演說的每句話,每個字,每個標點符號。」
申奧、田羽生
雖然現場的討論離類型片漸行漸遠,但話題總是會集中在最經久不衰的主題上,即——新導演到底要不要沉迷在自我表達裡,要不要對投資人心存感謝。
田羽生就談到,很多大陸新導演不像香港新導演,總不願意聊投資商的事,這不對,怎麼能花別人的錢,只顧自己爽,這不是有病麼?
從中傳走出來的姚婷婷就坦誠,這個真的需要逐漸轉變,「自己剛從學校出來的時候,我就追求自我表達,我在跟別人聊天的時候就強調我要表達什麼,我遇到了前輩,有一天你真的賺了很多的錢的時候,你花沒有人管你,你想說什麼說什麼,你想拍什麼拍什麼,我後來想想確實是這麼一個道理。」
申奧對這件事更透徹,「青年電影人,除非你的表達特別厲害,前所未有,不然你表達出來幹什麼?你今天做了三角形的軲轆,你是前無古人了,可它不轉啊。」
唐季禮這時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談新導演第一部戲的生涯位置,「我27、28歲那兩年開始做導演,兩部戲,都只掛了執行導演,一部是300多萬的投資,一部是500萬的投資,結果兩部戲都賺錢了,我就想我可以自己做導演啊,我就自己開了公司,家裡人給了我400萬,我朋友給了我400萬,一共800萬,在1989年很多了,拍了《魔域飛龍》,男一號是樊少皇,他是在劇組裡過的18歲成年人的生日,女主角是後來李連杰的夫人利智。」
你感覺這是一個勵志故事,但還沒到那一步,這只是一個悲劇故事。
唐季禮接著說:「最後這個戲定檔在5、6月,那時候有個說法叫『五窮六決』,因為學生都在考試,結果我票房虧了200萬。」
好,接下來,峰迴路轉的事情發生了。
「香港那時候有個著名的影評人叫石琪,他說唐季禮拍的非洲動作場面,比成龍的《飛鷹計劃》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句話被成龍大哥看到,把我叫到他的公司,讓我做《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的導演,我說是做執行導演嗎?成龍說,不,是做導演。」
唐季禮當時完全被驚到,不敢相信,一個禮拜過去都不敢回復成龍,就怕開機一個星期被大哥炒魷魚。
「第一部電影雖然虧了,但我花了四年時間拍了《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超級計劃》《紅番區》,三部電影賺的導演費夠我還掉了200萬。成功就會有更多的工作,但每個項目都要非常小心,我輸一部,要用三部還呢。」
唐主席講這麼多,就是為了告訴大家,要尊重信任你的投資人。
那主持人最後一個話題來了,最本質的靈魂拷問——如果全世界都不同意你的項目,你還要不要堅持下去?
「真到了全世界都不同意的時候,你就要檢討一下,你是不是天才,如果你連笨的人都搞不定,你就不是天才,你還需要去鍛鍊。」唐季禮從客觀角度談了理想與現實的博弈,「如果這個項目跟誰談都談不定,千萬不要覺得自己是天,其他人是笨蛋,你要虛心地想,我能不能找一個項目,讓這些笨蛋都願意聽我的,你那時候才是真正的天才。」
丁晟導演有自己的一套,他說他的偶像是史泰龍,「史泰龍的《洛奇》早就寫好了,但他的條件就是要自己演洛奇,全世界都不相信,他找了100個製片人都不相信,最後101個人信了,拿了50萬美金就成了現在的史泰龍。」丁晟首先預設自己可能是一個「天」,然後再堅持下去。
「千萬不要放棄,你要去打工、掙錢,掙自己的200萬,那時候你會發現全世界是對的。」田羽生話鋒一轉,「還是說明你的經歷還是不夠,但你要堅持這個東西是可以的,只是這個東西作為項目是不可以的。」
申奧繼續追擊:「千萬不要堅持,要放棄,所有的導演都是自戀狂,做導演要自信,但千萬不要自戀。」
姚婷婷的案例絕對是勵志典範:「當時好多的前輩說你趕緊轉行吧,感覺你看起來不像是導演,我後來就覺得別人不相信你的時候,你要自己去相信自己,然後就是拍出來一個東西,讓別人看到不是你,而是你的作品。」
真的是按照每個人經歷來,每個人都是對的。因為能坐在臺上的人,都一定堅持過,或者放棄過,但最終通向了自己的成功。
成龍電影A計劃,明年可以再來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