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西遊的面世,其實也是一場意外。2002年初,大話1已經宣告失敗,網易著手開發大話2。徐波當時只是一名GM,參與了大話2 的內側,認為問題很多,就寫了長達30多頁的反饋。結果大話2的策劃組不接受他的修改意見。在此契機下,徐波向遊戲部經理叮噹要求:能否把大話1交給他,他想在裡面實現他的構想。歷經一年半的打造,大話1這個基本已被放棄的項目,在徐波的主導下重新推出完善版本,並更名為仙履奇緣,即夢幻西遊的前身。由於遊戲內測前期一直沒有正式公布產品名,所以一些媒體報導和民間流傳都暫用《大話西遊Ⅰ外傳之仙履奇緣》或者《大話Q版》來稱呼這個產品。到了2003年11月15日,才換了全部美術資源。然後於11月30日,網易才正式宣布——《夢幻西遊》是這款Q版風格網易大作的唯一命名。
所以,徐波早期作為一名沒有任何話事權的GM,卻幾乎以一己之力,把一款已被拋棄的產品改造成了網易近年來的最具代表性的本土遊戲之一,他自認為功勞很高,也是人之常情。所以,他逮住機會就說夢幻西遊是他的「親兒子」
聽說了徐波和網易的恩恩怨怨,那時候是業內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有很多版本,我不保證真實性,但大致的意思就是徐波做成了夢幻,功勞很大,甚至功高蓋主,得到的獎勵卻極不相稱。有版本說網易賺了幾十,甚至上百億,給徐波的獎勵幾十萬不到。夢幻的成功到底是徐波的功勞大,還是網易的功勞大,這在當年是有爭議的,但策劃圈內普遍同情徐波。時至今日再來審視一番的話,我還是認為徐波的功勞大,這點不容置疑。也許夢幻的成功是千千萬萬個人共同努力的成果,但不可否認徐波的首創性。在那個大家只會抄傳奇的年代,這種首創性是很重要的,沒有徐波,就沒有夢幻。但是,徐波當年和網易的恩怨到底孰對孰錯,我和小夥伴們都比較傾向於網易。原因很簡單,現代社會是契約社會,徐波做夢幻的時候,說到底是給網易打工的,從法理上來說,只要發了工資,網易就不欠徐波一分錢。而徐波如果對獎金不滿,大可以事先談好合同,但問題是徐波當年作為客服估計也沒用什麼條件談合同。既然沒有合同說必須給多少,那麼網易就不欠徐波的。徐波當年從網易走,是正確的,但不該走了之後一直說網易的不是,這種做法是欠妥的,從法理上講網易不欠徐波一分錢,夢幻也是屬於網易的。問題是當時的事情的確是埋下了恩怨,所以那麼多抄夢幻的網易不管,就搞你徐波。所以網易也有點以大欺小的意思。問題是別人有實力,就要搞你,也合法,你怎麼辦?
所以做人還是低調點好。走了就走了,沒必要老說舊東家的不是,對自己也沒好處。
《夢幻西遊》和《神武》都玩過,對很多人來說,夢幻是他們的童年,是青春,後續只要出了和西遊記有關題材的回合制,總是不可避免的被反覆與夢幻相比較。作為一個我國遊戲史上最為成功的回合制網遊,被後續遊戲模仿甚至是抄襲都是國內手遊市場的必然尿性;但是,我們不能說所有西遊題材的回合制網遊都是抄襲的夢幻,跟在幾個夢幻西遊的鐵粉後方大聲吆喝,為網易搖旗吶喊。老徐02年8月製作完成了夢幻,06年創辦多益,至今已十年有餘。還記得當時第一次聽說老徐的時候,是在一則不起眼的新聞裡提到了老徐是《夢幻西遊》的主策劃,那時才知道那個新聞裡有些微胖帶著迷之微笑的普通男人,原來是陪伴我們整個青春的幕後製作人。從客服到主策劃,從主策劃到公司創始人,從公司創始人到而今多益的董事長。老徐這一路,可能有些磕磕絆絆,但總體還算是順風順水。在IPO前兩月出這麼一檔子事情,想必老徐內心確實是挺煩的。
我先談一談這次事件神武確實做的不夠的地方再談夢幻的問題吧。首先,神武作為老徐創作的又一款西遊題材回合制遊戲,確實不可避免的與夢幻有許多比較接近的地方。這事兒也好理解,就好比現在星際迷航這個題材火了,我再去創作別的星際類故事,難免會有原先巔峰作品的影子,但這影子把握好了,就是另一個經典;把握的不好,除了被人叨逼叨之外,在這個講究智慧財產權的時代,往往還得賠錢。
神武就屬於把握的不太好的這一類型,但至於說抄襲構成侵權也還差得遠:除了門派和幾個技能名字效果有相近的地方,玩法主打風格都不太一樣。兩個遊戲我更多的覺得是神武能夠更加及時的反應玩家的需求,玩法不斷地多樣化,除了遊戲的娛樂屬性外,逐步向社交領域發展。像神武好聲音這種活動我就經常樂意參加看各種萌妹子,也願意花錢投上一票。對比夢幻,一個是不花錢花時間也能玩,一個是不花錢就不能玩。最近魔獸也只能月卡了,我對丁老闆實在是沒有多少好感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