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足壇新銳,渴望創造歷史,期待著用一座歐冠獎盃奠定歷史地位;一邊是老牌勁旅,期待著再一次鑄就三冠王偉業。這是一場針尖對麥芒的比賽,強者之間的爭鬥,往往拼的是心態和把握機會的能力,拜仁用自己無敵的信念笑到了最後,第六座歐冠獎盃、第二次三冠王偉業,拜仁球迷應該給法蘭克福送上一面錦旗。
弗裡克在半決賽結束後接受採訪時表示,拜仁最大的優勢就是壓迫對手。而高位壓迫是一把雙刃劍,對位的對手是依靠前場三叉戟瘋狂收割比賽的大巴黎。在這一場高位壓迫對陣防守反擊的比賽中,雙方都明牌了,比拼的就是戰術執行力和場上隊員的發揮能力。
雙方首發陣容並未出乎意料,雙方幾乎明牌出戰
採用高位壓迫的拜仁防守策略很簡單,兩名邊後衛提供外線的保護,兩名後腰注意保護邊後衛與中後衛的結合部,前場4人小組流動跑位進行包夾逼迫。儘管以高位壓迫開局,但拜仁的防線一直保持著層次感。因此,大巴黎的球權推進往往遭遇到拜仁的層層狙擊,拜仁用逐層壓迫的方式為後防線重組贏得了大量的時間,也極大降低了大巴黎的反擊效率,特別是下半場大巴黎體能下降之後,大巴黎幾乎陷入單兵作戰的困境,無法形成球員與球權之間的密切聯繫。基本上,拜仁並未進行過多的針對性調整,在進攻和防守策略上保持著以我為主的態度。
拜仁的防守策略中,雙後腰提供肋部保護,前場四人流動壓迫
大巴黎在防守策略上,依然保持著緊守中路的防守策略,針對拜仁兩條邊路推進速度快、擁有內切能力和傳中能力的情況下,本場比賽巴黎的雙邊衛極少進行前壓,邊後衛著重防守外線,兩名邊中場會適時下沉至肋部空間協防邊路,後腰會在兩名中後衛身前提供保護。基本上,大巴黎保持著7名球員防守,3名球員進攻的比賽態勢,中場線和後衛線保持的相當緊密,進行扁平化的站位試圖佔據防守的密度,驅使拜仁的球權向邊路轉移。
大巴黎採用緊守中路、扁平化站位提供防守密度的做法
在遭遇大巴黎的中路嚴密防守時,拜仁的內切滲漏作戰方式幾乎宣告無效。因此,如下圖所示,拜仁充分利用了巴黎三名中場站位密集的特點,將兩名邊後衛位置大膽前壓,佔據了巴黎兩名邊鋒和邊後衛之間的廣闊區域,利用該區域進行球權過渡和推進,甚至在邊鋒與邊後衛之間的區域直接起腳,斜45度傳中。
拜仁將兩名邊後衛進行前壓,充分利用巴黎邊鋒與邊後衛之間的廣闊區域
而拜仁的中鋒萊萬、邊鋒格納布裡和科曼會佔據中路和兩邊肋部空間,吸引巴黎防線的注意力,將邊路走廊完全騰空給兩名邊後衛進行傳中。如下圖所示,巴黎的三名後腰不敢過分下沉給予拜仁中場接應的空間,拜仁的前場三人分別對位巴黎的三名後防球員,進行一對一的單挑策略伺機搶點。當巴黎邊後衛向球權方面防守時,拜仁另外一側的邊後衛往往處於無人防守態勢,拜仁形成5打4的局面。
拜仁在巴黎緊守中路的情況下,更多採用了邊路傳中的踢法
全場比賽雙方合計進行了35次傳中,僅拜仁就進行了23次傳中,平均4分鐘進行一次傳中進攻,有4次形成了攻門。拜仁充分發揮了萊萬大中鋒的特點,發揮其支點作用。一方面由萊萬爭搶球權進行直接攻門或者為科曼、格納布裡做球,一方面牽制巴黎防守的注意力,給其他位置的隊友創造機會。
全場比賽雙方合計進行了35次傳中,僅拜仁就進行了23次傳中,
在多次傳中過程中,大巴黎的防線終於出現了漏洞,基米希在禁區肋部前沿的一腳撩傳球門遠角,格納布裡和穆勒吸引了防守注意力,讓後點的萊萬和科曼形成2打1的局面,科曼輕鬆頭球破門得分,打進全場比賽的唯一進球。大巴黎在禁區內的防守過多注重繞前防守而忽視了後點的盯防。
巴黎防守終於出現了漏洞,過多繞前防守而忽視了後點的貼身盯防。
而大巴黎的進攻更為簡單,就是充分利用中後場的長傳能力,以及拜仁兩名邊後衛壓上之後形成的邊路空檔,直接用長傳球聯繫姆巴佩或者迪瑪利亞,在發揮其個人盤帶優勢,進行內切或者尋求與中路的內馬爾進行合作。如下圖所示,巴黎的後腰直接聯繫姆巴佩,姆巴佩接應球權後順勢向前打身後球給內馬爾搶點,形成直接射門。
巴黎利用拜仁兩名邊後衛前壓之後的空檔 ,頻頻用長傳球聯繫邊鋒,期待用個人能力解決戰鬥
在陣地進攻階段,大巴黎也會利用邊後衛或者後腰的偶爾套邊,形成邊路的人數優勢後,將拜仁的防線整體遷移至邊路,再利用後腰的長傳能力進行大範圍的調度,給弱側的隊友創造1對1的單挑機會,創造射門空間。如下圖所示,巴黎在上半場極少數的在前場投入兵力,由埃雷拉橫傳轉移至姆巴佩處,形成射門。
巴黎偶爾集中兵力在邊路,給弱側創造進攻的空間
拜仁的踢法相當大膽,在明知道大巴黎擁有姆巴佩和迪瑪利亞兩名速度奇快、個人能力突出的球員,依然讓兩名邊後衛進行大幅度的壓上,給予姆巴佩和迪瑪利亞創造了大量的個人發揮空間,然而本場比賽與其說諾伊爾發揮超神,倒不如說大巴黎的前場三叉戟集體疲弱,射門力度偏弱,在進攻機會比拜仁更佳的情況下屢屢錯失良機。在全場比賽中,巴黎進行了10次射門僅有3次射中,其中8次射門是在禁區內完成的,而三次射正幾乎都是在毫無幹擾的情況下做出的射門動作。而拜仁12次射門僅有2次射正,有3次射門是在禁區內完成,其餘均為遠射。
在全場比賽中,巴黎進行了10次射門僅有3次射中,其中8次射門是在禁區內完成的,大巴黎錯失了太多進攻機會
在全場比賽中,拜仁的格納布裡更多進行了協防,而主要進行左側的強攻。在全場比賽中,拜仁有8次橫向長傳轉移,均為從右邊路向左邊路進行轉移。強攻科雷爾一側,一方面降低邊路壓上的空間,另一方面牽制埃雷拉的進攻組織能力。
本次比賽拜仁進行了8次轉移球權,均為從右邊路向左邊路進行轉移球權
因此,在創造進攻機會方面,拜仁的8次創造機會中有5次是從左路發起。科雷爾在科曼和戴維斯的壓迫下頻頻失去位置或者只能依靠犯規阻擋進攻。如果不是拜仁進行了換人調整,由庫蒂尼奧替換科曼,科雷爾這一側的防守將徹底被打爆。
拜仁的8次進攻機會中,有5次是從左側發起
大巴黎在上半場前半段主打姆巴佩反擊之後,同樣開始針對戴維斯進行發力。首先是在高位壓迫過程中,有意識的封堵基米希的出球空間,迫使球權回傳門將後,轉移至戴維斯這一側,再利用埃雷拉的壓上,和迪瑪利亞的跑動能力,對戴維斯進行了圍搶,從而獲得進攻機會。
大巴黎在高位壓迫過程中,將球權向戴維斯方向驅趕,再利用埃雷拉的壓上進行圍搶戴維斯
在全場比賽過程中,雙方合計產生了38次犯規,平均每2.5分鐘就犯規一次,而拜仁大量的犯規集中於本方右側,也就是戴維斯和蒂亞戈的防區,這也造成了蒂亞戈4次犯規,僅次於萊萬的5次犯規成為全場犯規次數第二多的球員。
在全場比賽過程中,雙方合計產生了38次犯規,平均每2.5分鐘就犯規一次
全場比賽任何一方都有機會改寫比分,但只有拜仁抓住了進攻的機會,與其說拜仁發揮的更好,倒不如說大巴黎的鋒線發揮的更為差勁。在雙方創造進攻機會幾乎相等的情況下,大巴黎並沒有把握好機會。全場比賽內馬爾一共10次丟掉球權,失誤失去球權3次、對抗失去球權7次,47%的觸球都以控球失誤、傳球失敗或者被搶斷而結束這並不能給巴黎帶來更好的幫助。
內馬爾在本場比賽貢獻了太多的失誤
而全場比賽中,雙方合計丟掉了50次球權,拜仁丟棄的球權集中於巴黎的半場,而大巴黎失去的球權大部分集中於兩側,甚至本方禁區附近的球權同樣丟失不少。而僅僅內馬爾,就佔據了巴黎丟失球權數量的一一半。
雙方合計丟掉了50次球權,拜仁丟棄的球權集中於巴黎的半場,而大巴黎失去的球權大部分集中於兩側。
在去年,拜仁的比賽狀態讓人詬病。而區區一年的時間,拜仁就從5:1的低谷走向三冠王的巔峰。歷史上第六座歐冠獎盃、歷史上第二次三冠王,創造了歐冠11連勝的歷史記錄,拜仁贏得當之無愧。大巴黎功虧一簣,在建隊歷史上第一次進入歐冠決賽已經是歷史的一刻,未能再次創造歷史只能說自己未能把握機會。大浪滔滔,歷史總是有人去創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