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有時候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想著調皮、不聽話和不認真學習的孩子,還是不由自主地心情低落,不知如何是好?
難道「別人家的孩子」天生就是學霸?
我們不妨來看看一個位來自2017年浙江狀元的故事,看完也許心中便有了答案。
3年前,浙江男孩王雷捷,畢業於諸暨中學,他在高考中考了723分,其中語文132分、數學147分、英語144分,3門選考科目物理、化學、生物都是100分,最終一舉奪魁,摘得浙江省狀元,如願考上了清華大學新雅書院。
值得一提,王雷捷曾在2016年第11屆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總決賽上,通過現場書面作文、文學常識測試、口頭表達測試等環節的比拼,斬獲全國一等獎,並摘得大賽最高獎項「恆源祥文學之星」。高考前,他也已經通過了自主招生考試,北大清華都願意為他降分60分錄取。
獲得這麼優秀的成績,相信許多家長都很好奇他是如何學習的?他是不是天生學霸,平時是否上補習班,其父母從小是如何培養他的?
說出來你也許不會相信,90年代出生於浙江諸暨的王雷捷,家在農村,生活條件不是很好,父母學歷不高,家庭以織布為生,所以他也沒有上補習班的條件。
可能你認為他是一個書呆子。然而,他除了讀書,還喜歡音樂,儘管他自己認為五音不全;偶爾也會踢足球和打籃球。
王雷捷也並非天生就是學霸,在小學和初中的時候,也有好多次,因為成績考得不理想而難過。
王雷捷既不是天生學霸,也沒有進行額補習,那麼他是否會有一些學習竅門?
在高考放榜之後,王雷捷便被要求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學習的方法,總結提煉之後,就是做好筆記,別用太多參考書。
王雷捷說,自己的學習方法就是多看書、多做筆記。比如語文學習,他自己有6個筆記本,分別用來記字音、字形、詞語、病句、作文素材等,平時經常會拿出來複習鞏固。
他覺得參考書太多不好,一來不成系統,二來也忙不過來,看著這麼多參考書練習冊都沒有時間做,反而空著。
同時,還要提高課堂效率,做好課前預習,認真聽課。
再者,在學習上有不明白的地方或是有錯題、難題,他會立刻動筆記錄在相應的本子上,抽空拿來複習,就可以加深印象了。
想要取得好成績,沒有什麼捷徑可走,就看一個人是否能堅持做好以上這幾點。
王雷捷之所以能夠做好這幾點,源自於他背後一個習慣的堅持
高考過後,談到王雷捷這個學生,王主任用了一句話概括:「專注,真的是特別專注啊!」他說,王雷捷高中三年的午休時間基本都是在圖書館度過的,即便再嘈雜的環境,他依舊能夠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用心學習。
後來記者採訪發現,王雷捷的看書習慣,背後竟然有這麼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
雖然王雷捷生在農村,父母學歷也不高,但是父母為人處世卻進退有度、大方得體,對他和姐姐有很大的影響。
在王雷捷的記憶裡,母親是個非常有想法的女人。村裡不少女人閒了打麻將消遣,母親卻從不去打麻將,而是在織布之餘,拿起一本書,靜靜地看。
受母親的薰陶,姐弟倆從小養成了愛看書的習慣。
儘管母親無法給姐弟倆足夠的讀書指引,但有一點很好,給他們買了許多哲學、文學、科普類書籍。
王雷捷就在這種家庭的讀書環境中漸漸成長,上中學後,他一直保持著看書習慣。
他說:「閱讀是我緊張學習之餘的調劑。我會在自己的抽屜裡放本書,做題累了、倦了,就看一下。睡前的讀書習慣從未改過,雖然只有晚自習到熄燈前的半小時,也會抓緊時間讀一點。」
大量的閱讀,讓他累積了不少寫作素材。為此,在2016年第11屆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總決賽上,他還拿了全國一等獎。
更重要的是,讀書讓他煉就了認真、專注、自覺的學習態度,擴大了知識面的同時,還養成了愛思考的習慣。這不僅讓他的數理化成績很好,也讓他的語文成績一直很優秀,在高考中憑132分的語文成績,在浙江的「學霸」裡脫穎而出。
而值得一提,他的姐姐也考上了浙江大學,如今是一名浙大在讀研究生。
其實學習成績很好的孩子,幾乎都有一個愛看書的習慣。看書不僅讓孩子養成讀書習慣,還會在書中找到人生目標。
7年前,浙江理科女狀元周晨在高考中,以770分(滿分810分)的高分,如願考上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她說:「我最喜歡買書。讀書有很多好處,可以學到很多人生哲理,能給人信心,緩解人的心情,並能擴大知識面,和形成一些思維方式。」
她曾看過一位美國科學家寫的科普書《從一到無窮大》和《物理世界奇遇記》原版書,就愛上科學。從此,她立志要考上清華,將來當一名科學家。
她說:「書上講空間是彎曲的。我以前不知道這個,這對我有點啟發。看問題的角度可以不一樣,思考問題也可以換方式。」
在《從一到無窮大》中,作者伽莫夫以通俗的語言,介紹了20世紀以來科學中的一些重大進展,並用生動有趣的比喻,闡述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及四維的時空結構,內容涉及自然科學的方方面面。
周晨說,書中圖文並茂,語言生動幽默,論述深入淺出,將數學、物理和生物學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深深地吸引著她。
而在《物理世界奇遇記》中,作者構想了一個名為湯普金斯的普通職員,他對科學一竅不通,卻通過聆聽科學講座以及神奇般地夢遊物理奇境而領略了眾多現代物理學和宇宙學的主要領域——相對論、量子論、統計物理學、原子和原子核結構理論、基本粒子、大爆炸理論等知識。
這套科普經典名著不僅吸引了無數普通讀者,也受到了科學界的普遍重視,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連結購買:
幾十塊錢,買不了一件好衣服,卻可以買到一本孩子喜歡的書,一本可能改變孩子未來的書。
周晨一直以來堅持的看書習慣,讓她受益匪淺,因為看到伽莫夫這套科普書,找到了人生目標。
人生有了目標,讓她充滿了力量,她的學習便很自覺,每次都是做完作業後才去玩。
所以說,哪有那麼多的天生學霸,不管是王雷捷,還是周晨,都因為一直堅持著看書習慣,讓她們在學習上受益匪淺。一個人沒有堅持,就很難獲得成功。
如今怎樣?
如今王雷捷上了清華後,不僅堅持著看書的習慣,還碩果纍纍。
王雷捷現就讀於清華大學新雅書院與計算機方向,因為成績優異,目前作為交換生在牛津大學學習計算機與哲學。
2020年,他獲得了「2020年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
海報上有一句醒目話——做文理通識的踐行者。而一系列的榮譽,展示著他的優秀:「計算機推研成績3.72,在205人中排名第4名,新雅書院推研排名73人中排第2名,獲蔣南翔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新生獎學金一等獎……」
王雷捷一直走在文理通識的探索之旅上,懷著這樣的思考,扎身於算法與倫理學的融合領域,探究冰冷算法後鮮活個體的喜怒哀樂。他深入人工智慧公平研究,在具體的案例中理解公平,最終獲得「闖世界」計劃A級評定,並受導師邀請,於大四繼續研究。
王雷捷說:「當我晚上才從圖書館沿著古城牆走回宿舍時,中午食堂中與同窗暢談的歡笑聲,下午與教授熱烈的討論聲,與晚上圖書館中翻動書頁的聲音,都一一都迴響在這寂靜的夜空裡:像是一顆顆明星,指引我、鼓勵我與陪伴我,一步步走近我的未來。」
未來,王雷捷打算繼續讀博士,他讀的專業沒有碩士,是直升博士,偏向做學術研究。
結語
回顧王雷捷的成長曆程,他也算是出身寒門,卻因為一個愛看書的習慣改變了人生,讓他在讀書的道路上,大放異彩,擁抱了未來,擁抱了世界。
不過,米醬覺得,不管一個人出身如何,讀書仍然是改變人生命運的好途徑。而愛上看書,並能一直堅持下來,你的人生就會有無限可能!
對於王雷捷的故事,你有什麼看法?歡迎下面留言!(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