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伊始,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打破了我們平靜的生活,它逼向江城人民,並向全國蔓延。
儘管新冠狀病毒導致的肺炎總體預後良好,但仍有一小部分患者發展成重症、危重症,甚至失去生命。
疫情如同陰雲一般籠罩江城上空,人們被焦慮、恐慌的情緒挾持著,一時間人人自危。儘管人類對新冠病毒普遍易感,但糖尿病患者是我們更應關注的特殊人群。
根據目前積累的臨床數據,新冠肺炎的重症、危重症和死亡患者中,有將近一半的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其原因在於,糖尿病患者免疫力較差,一旦感染新冠病毒,肺部炎症進展更快,嚴重程度更高,死亡風險也更大。
從新聞裡得知這一信息,很多「糖友」們坐不住了,往日愜意的生活一下子亂了套。作為臨床一線的內分泌專科醫生,我短時間內就接到不少老病人的諮詢電話,焦灼、急切的語氣暴露出他們心中的無助與彷徨。
那麼,疫情下,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學應對,才能遠離新冠肺炎,繼續擁有美好的生活?針對這個問題,我給大家提幾點建議。
01 保持穩定的情緒和充足的睡眠
疫情當下,糖友們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宅在家中「抗疫」。時間一長,失眠、抑鬱、煩躁、易怒,各種負面情緒接踵而至。
再加上,網絡上關於疫情的信息鋪天蓋地,紛至沓來。由於缺乏一定的分析能力,真假難辨的海量信息更是讓脆弱的神經不堪重負。很多糖友們發現,寢食難安的自己血糖不達標了。
重視疫情,提高警惕固然重要,但良好的情緒對於身心健康更重要。冷靜下來,接受現實,做好您現階段能做的事情。
不要過長時間刷手機關注疫情有關信息,轉移注意力,可以安排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規律生活,不熬夜,每天睡眠時間不少於7-8小時。保持穩定的情緒和充足的睡眠,既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又有助於糖尿病病情穩定,何樂而不為呢?
02 合理安排膳食,保證營養均衡
大家都知道,合理的飲食對血糖控制至關重要。然而,一些宅在家裡的糖友們有了充足的時間研究美食,一不小心不是吃多了,就是吃的不合適了,再加上缺乏一定的運動量,這對於血糖控制更是雪上加霜。
建議大家保持足夠的自律,繼續堅持飲食幹預,合理安排膳食,保證營養均衡。
總體原則如下:
(1)每日主食量不超過500克,增加穀物、雜豆類食物的攝入量;
(2)每天蔬菜至少500克,考慮到較多的維生素和較低的升糖指數,儘量選擇深色蔬菜和綠葉菜;
(3)雞蛋可以每天一個,肉食以魚類、禽類為主,不要過多攝入富含飽和脂肪酸的豬、牛、羊肉;
(4)保證每天飲水1500-2000ml,不要等到渴感出現再飲水,限制含糖飲料和酒類的攝入。
03 因地制宜,適當運動
適當運動同樣是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幹預的重要措施。對於喜歡飯後在小區散步、遛彎的糖友們,這下犯難了:宅在家裡,怎麼運動?
其實,宅在家裡,您一樣可以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方式鍛鍊。
建議餐後60-90min開始運動。運動量的總體要求是每周至少150min中低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再加上每周兩次的無氧運動。
有氧運動可以選擇原地踏步、踢毽子、跳繩、太極拳、木蘭拳、瑜伽等無需群聚的單人運動,無氧運動可以選擇深蹲、伏地挺身或者舉啞鈴等鍛鍊方式。
適當的運動形式和運動量會使您感覺輕鬆愉悅,對血糖控制大有裨益。
04 加強血糖監測
由於宅家抗疫的特殊生活方式較平時大有不同,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波動。如果監測不力,沒能及時發現過高或過低的血糖,可能會延誤病情,甚至造成嚴重後果。
因此,建議各位糖友充分利用家用快速血糖儀,加強自我監測,防患於未然。當然,用採血針採血之前要特別注意手衛生,防止病毒趁虛而入。
血糖監測頻率因人而異。
對於長期血糖穩定,服用口服降糖藥的患者,可以每周監測1-2天,一天4次(空腹血糖、三餐後血糖)。
對於使用胰島素的患者,可以每周監測3-4天,一天6-7次(空腹血糖、三餐前後血糖、睡前血糖)。
對於空腹血糖控制欠佳的患者,可以加測夜間2-3點鐘的血糖對病因進行鑑別。病情穩定者,可以適當減少監測次數。
但如果出現異常情況,例如腹瀉、食慾欠佳,或者感覺心慌、出冷汗等不適症狀,需要隨時監測血糖,及時發現問題,調整相應的治療方案。
05 做好自身防護,將病毒拒之門外
疫情當下,政府號召大家能不外出儘量不外出。然而,糖友們因為生活所需,例如因小區封閉式管理,您需要到小區門口取您團購的蔬菜,這時候不得已需要出門,該如何做好自身防護?
新冠病毒的主要傳播方式是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因此,正確佩戴口罩尤為重要。口罩種類的選擇上,對於普通人,您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即可達到防護效果,注意分清楚口罩的正反面,將口罩上方的金屬條緊緊貼於面部。
另外,有條件的戴一次性手套,沒有條件的注意儘量不要用手接觸公共區域的物品,您也可以選擇隔著紙巾觸摸電梯按鈕、單元門把手。
回家後再把外衣掛在陽臺等通風的地方。最後,需要反覆強調的是勤洗手。
建議流水洗手,每次洗手不少於20秒。只要您足夠小心,規範操作,就一定能把新冠病毒拒之門外,保護好您自己和家人。
06 特殊時期,如何求醫問藥?
NO.1 保證充足的藥物儲備,堅持治療
糖尿病為慢性疾病,需要長期用藥物維持病情穩定。隨意中斷治療或者因為藥物儲備不夠而自行減量,對於病情控制十分不利。
自行停藥或減量會導致血糖飆升,嚴重的會誘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血糖高滲昏迷,危及患者生命。特殊時期,為了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醫保管理部門已經批准疫情期間慢病患者實施「超長處方」報銷政策。
對於病情穩定、無需調整治療方案的糖尿病患者,醫師可一次性為其開具2-3月藥物。考慮到糖尿病患者抵抗力較差,建議您請家屬中體質好的年青人代您去醫院取藥,如果必須自行前往,一定要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具體建議同上。
NO.2 出現急性併發症怎麼辦?
疫情期間,建議儘量減少去醫院就診的次數,如果您經過監測發現血糖控制欠佳,可以選擇聯繫您的主治醫生電話諮詢,也可以利用一些線上平臺問診,如果仍然不能解決問題,再考慮出門就醫。
但如果懷疑出現糖尿病急性併發症或者其他緊急情況,不得已的情況下,還是需要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儘早就醫。舉例如下:如果您發現自己出現嚴重的口乾、乏力、多飲、多尿、噁心、嘔吐、腹痛等不適,甚至精神恍惚、反應遲鈍,監測血糖較平時明顯升高,則不能排除出現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血糖高滲狀態的可能性,需要立即前往醫院就診。
輕度的低血糖可以通過進食或者喝糖水自救,嚴重的低血糖因為意識不清,無法自救,如果您出現這種情況,也需要在他人的幫助下立即就醫。
另外,如果慢性併發症急性加重,例如,眼部持續或間歇性脹痛、視力下降,或者突發視力下降,眼前出現固定黑影、閃光感等,則不能排除眼壓異常升高、玻璃體出血、視網膜脫離等情況,此時也建議及時去醫院檢查治療。
N0.3 疑似感染新冠肺炎怎麼辦?
糖尿病患者是病毒、細菌侵襲的高危人群。因此,響應政府號召,每天監測體溫非常重要。
如果您到過一些高危場所,接觸過新冠肺炎的確診或疑似病人,那就要更加提高警惕。
在觀察是否發熱的同時,還需要觀察自己有沒有出現新冠肺炎常見的症狀,包括咳嗽、胸悶、胸痛、乏力、噁心、嘔吐、腹瀉、結膜炎等。一旦發現異常,一定要第一時間聯繫社區醫生,按照規定的流程篩查並就醫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