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隱居西湖孤山,終生不仕不娶

2020-12-18 國學大觀

看看下面的文字,你會如何評價這個滿腹才華的人。卻選擇了一生不仕不娶。有盜墓賊以為林逋是大名士,墓中的珍寶必定極多,於是去挖。可是墳墓之中,陪葬的竟然只有一隻端硯和一支玉簪。端硯乃硯之珍品,那是林逋自用之物,那隻玉簪呢?是誰的呢?

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復,後人稱為和靖先生、林和靖,漢族,奉化大裡黃賢村人,北宋著名隱逸詩人。

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書載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長大後,曾漫遊江淮間,後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常駕小舟遍遊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天聖六年(1028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喪盡禮。宋仁宗賜諡"和靖"。

林逋隱居西湖孤山,終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養鶴,自謂 "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人稱"梅妻鶴子"。

林逋少孤力學,好古,通經史百家。書載性孤高自好,喜恬淡,自甘貧困,勿趨榮利。及長,漫遊江淮,40餘歲後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常駕小舟遍遊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以湖山為伴,相傳20餘年足不及城市,以布衣終身。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丞相王隨、杭州郡守薛映均敬其為人,又愛其詩,時趨孤山與之唱和,並出俸銀為之重建新宅。與範仲淹、梅堯臣有詩唱和。

大中祥符五年(1012),真宗聞其名,賜粟帛,並詔告府縣存恤之。逋雖感激,但不以此驕人。人多勸其出仕,均被婉言謝絕同,自謂:"然吾志之所適,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貴也,只覺青山綠水與我情相宜。"林逋終生不仕不娶,無子,惟喜植梅養鶴,自謂 "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人稱"梅妻鶴子"。

既老,自為墓於廬側,作詩云:"湖上青山對結廬,墳前修竹亦蕭疏。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有人問:"何不錄以示後世?"答曰:"我方晦跡林壑,且不欲以詩名一時,況後世乎?"有心人竊記之,得300餘首傳世。天聖六年(1028)卒,年六十一,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喪盡禮。州為上聞,仁宗嗟悼,賜諡"和靖先生",葬孤山故廬側。事見《宋史》卷四五七《隱逸傳》。宋代桑世昌著有《林逋傳》。

今存詞三首,詩三百餘首。後人輯有《林和靖先生詩集》四卷,其中《將歸四明夜話別任君》、《送丁秀才歸四明》等為思鄉之作。故宮繪畫館藏有所書詩卷。

張岱在《西湖夢尋》說,南宋滅亡後,有盜墓賊挖開林逋的墳墓,只找到一個端硯和一支玉簪。現杭州西湖孤山面對北山路一側,仍有"放鶴亭"和"林和靖先生墓",便是紀念林和靖的景勝。

林逋善繪事,惜畫從不傳。工行草,書法瘦挺勁健,筆意類歐陽詢、李建中而清勁處尤妙。長為詩,其語孤峭浹澹,自寫胸意,多奇句,而未嘗存稿。風格澄澈淡遠,多寫西湖的優美景色,反映隱逸生活和閒適情趣。如七律《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一詩,清冷幽靜,閒淡渾遠,是其詩風的典型體現。《山園小梅》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成功地描繪出梅花清幽香逸的風姿,被譽為"千古詠梅絕唱"。

陸遊謂其書法高絕勝人。蘇軾高度讚揚林逋之詩、書及人品,並詩跋其書:"詩如東野(孟郊)不言寒,書似留臺(李建中)差少肉。"黃庭堅雲:"君復書法高勝絕人,予每見之,方病不藥而愈,方飢不食而飽。"明沈周詩云:"我愛翁書得瘦硬,雲腴濯盡西湖綠。西臺少肉是真評,數行清瑩含冰玉。宛然風節溢其間,此字此翁俱絕俗。"。林逋書法存世作品僅3件,《自書詩帖》是其中篇幅最長者。

更有甚者,宋室南渡之後,杭州變成了帝都。下令在孤山上修建皇家寺廟,山上原有的宅田墓地等完全遷出,可唯獨留下了林逋的墳墓。而這也給林逋帶來了最後的禍事,南宋滅亡之後,有盜墓賊以為林逋是大名士,墓中的珍寶必定極多,於是去挖。可是墳墓之中,陪葬的竟然只有一隻端硯和一支玉簪。端硯乃硯之珍品,那是林逋自用之物,那隻玉簪呢?終生不娶的林逋到底有著怎樣的往事,才讓他在青年時就灰心於仕途,歸隱林泉終老此生?

或許他的另一首以女子口吻所寫的小詞才是他的心聲――"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對迎,誰知離別情?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己平。"小詞一闋,隱藏著文人的幾多傷心惆悵,俱往矣!至今我們為林逋嘆息,不如為他祝福,願他在天上一切如意,能見到他一生懷念的人……但無論怎樣,他再高潔出塵,也只是個人的情懷,清和淡雅之風敵不過剛烈直腸之輩。人類社會延續,一個民族的興旺都離不開心懷天下的人的支撐。

這樣的人,和他們的詞,才是宋代文人的真正精華。

代表作品

小隱自題】

竹樹繞吾廬,清深趣有餘。 鶴閒臨水久,蜂懶採花疏。

酒病妨開卷,春陰入荷鋤。 嘗憐古圖畫,多半寫樵漁。

宿洞霄宮

秋山不可盡,秋思亦無垠。 碧澗流紅葉,青林點白雲。

涼陰一鳥下,落日亂蟬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聞。

貓兒

纖釣時得小溪魚,飽臥花陰興有餘。自是鼠嫌貧不到,莫慚屍素在吾廬。

山中寄招葉秀才

夜鶴曉猿時復聞,寥寥長似耿離群。月中未要恨丹桂,嶺上且來看白雲。

棋子不妨臨水著,詩題兼好共僧分。新憂他日榮名後,難得幽棲事靜君。

園池

一徑衡門數畝池,平湖分張草含滋。微風幾入扁舟意,新霽難忘獨繭期。

島上鶴毛遺野跡,岸旁花影動春枝。東嘉層構名今在,獨愧憑闌負碧漪。

【山園小梅】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孤山寺瑞上人房寫望

底處憑欄思眇然,孤山塔後閣西偏。 陰沉畫軸林間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時飛獨鳥,夕陽無事起寒煙。 遲留更愛吾廬近,只待春來看雪天。

【牽牛花】

天孫滴下相思淚,長向秋深結此花。

圓似流泉碧翦紗,牆頭藤蔓自交加。

【黃家莊

黃家莊畔一維舟,總是沿流好宿頭。

野興幾多尋竹徑,風情些小上茶樓。

遙村雨暗鳴寒犢,淺漵沙平下晚鷗。

更有錦帆荒蕩事,茫茫隨分起詩愁。

摺疊詞作

霜天曉角】

冰清霜潔,昨夜梅花發。甚處玉龍三弄,聲搖動,枝頭月?

夢絕金獸,曉寒蘭燼滅。要卷珠簾清賞,且莫掃,階前雪!

點絳唇·金谷年年】

金谷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餘花落處,滿地和煙雨。

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王孫去。萋萋無數,南北東西路。

相思令·吳山青】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

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

相關焦點

  • 宋詞品讀:不仕不娶,梅妻鶴子,他卻留下一首感人的相思詞
    相較於陶淵明歸園田居的返璞歸真,王維隱於輞川別業的參禪悟道,林和靖的隱居生活則更多了高士的雅趣,多了幾分超然物外的清逸。他隱居西湖,結廬孤山,一生不仕不娶,梅妻鶴子。他留下的那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清麗出塵,冠壓古今,千百年來,詠梅的詩句浩繁卷帙,卻無人能出其右。可就是這樣一個超然塵外的人,卻留下了這樣一首纏綿的相思詞。
  • 詩和遠方,隱逸詩人林逋達到了常人難以企及的高處!
    「以梅為妻,以鶴為子」的北宋隱逸詩人林逋曾為我們勾勒這樣的靜謐:白鷺安詳地在沙灘上打著盹兒,蒼茫的天際一眼望不見盡頭。秋江水平如鏡,倒映著碧藍的天空,絲毫沒有半點波動漣漪的痕跡。我最喜歡那一片被秋雨衝刷過過後變得格外白淨的蘆花,和著自漁船上嫋嫋升起的縷縷炊煙是那般地相得益彰。
  • 「梅妻鶴子」林逋,算得上真隱士嘛?
    林逋梅妻鶴子雕塑《宋史》記載林逋:「少孤,力學,不為章句。性恬淡好古,弗趨榮利。」這段記載極為籠統,但大致能夠說明,林逋和當時的大多數讀書人一樣,走著「學而優則仕」的路徑。但是話鋒一轉,突然變得「弗趨榮利」。
  • 林逋《山園小梅》賞析
    林逋是宋代著名隱士,年輕時漫遊江淮,四十餘歲後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喜梅與鶴,自謂以梅為妻鶴為子,一生寫了不少詠梅詩篇,這組詩即是其中最有名的兩首。山園小梅二首其一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 「梅妻鶴子」林逋的詠草絕調
    北宋初年有個著名的隱士,名叫林逋(bū),他獨居杭州西湖邊的孤山,二十年不入城市。林逋有兩個特別的愛好,一個是養鶴,一個是種梅。鶴在中國文化中有崇高的地位,是長壽、吉祥和高雅的象徵,常與神仙聯繫起來,又稱為「仙鶴」。把鶴養在家中實在是極為少見的,而林逋竟然養了兩隻鶴,並且經他訓練過的鶴還能派上特殊的用場。
  • 林逋的《山園小梅》,一首絕妙的梅花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據《宋史》記載:林逋,字君復,杭州錢塘人。少孤,力學,不為章句。性恬淡好古,弗趨榮利,家貧衣食不足,晏如也。初放遊江、淮間,久之歸杭州,結廬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成年後,林逋遍遊江淮一帶的風景名勝,這也擴大了他的視野和見聞。大約40歲後,林逋隱居杭州西湖畔的孤山,常駕小舟遍遊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經常唱和。林逋以湖山為伴,他一直寄情與山水,足跡20餘年不曾踏入城市,布衣一生。
  • 《山園小梅》 :林逋獨步古今的詠梅詩
    北宋早期描寫梅花意象之美的代表詩人是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復,又稱和靖先生,漢族,浙江杭州錢塘人。北宋著名詩人。出生於儒學世家,恬淡好古,早年曾遊歷於江淮等地,後隱居於杭州西湖孤山,終身不仕,未娶妻,與梅花、仙鶴作伴,稱為「梅妻鶴子」。林逋擅作詠梅詩,其詠梅詩後人合稱為「孤山八梅」,還有一首詠梅詞《霜天曉角》。
  • 秋風夕陽與梅妻鶴子——從劉長卿浙東詩看其對林逋詩風的影響
    林逋(967—1028),字君復,錢塘人,世稱林和靖,宋初「晚唐體」代表作家之一,著名隱逸詩人,有「梅妻鶴子」之稱。林逋存詩300餘首,多寫西湖優美景色,詠梅詩成就最高,久負盛名。林逋詩「搴王孟之幽,而攄劉韋之逸」(《宋詩鈔·和靖詩鈔》),有劉長卿之風。
  • 清末民初老照片:100多年前的杭州西湖,斷橋、白堤簡直認不出
    1910-1915年,杭州月溪照相店攝製了一組「西湖勝景」照片,記錄了清末民初之際杭州西湖的美景。我們整理刊發其中部分照片,大家看看相隔著100多年的時空距離,西湖的今昔有什麼樣的差別?西湖湖心亭景色。「湖心平眺」是清朝西湖十八景之一。
  • 清雅靜逸,還得看林逋《自書詩》卷
    蘇軾高度讚揚林逋之詩、書及人品,並詩跋其書:「詩如東野(孟郊)不言寒,書似留臺(李建中)差少肉。」黃庭堅云:「君復書法高勝絕人,予每見之,方病不藥而愈,方飢不食而飽。」明沈周詩云:「我愛翁書得瘦硬,雲腴濯盡西湖綠。西臺少肉是真評,數行清瑩含冰玉。宛然風節溢其間,此字此翁俱絕俗。」。林逋書法存世作品僅3件,《自書詩帖》是其中篇幅最長者。
  • 林逋:待到梅花盛開時,不見佳人笑
    我的好友也曾問我何不將詩收錄以示後世,我便告訴他們我方晦跡林壑,且不欲以詩名一時,況後世乎?」林逋笑答。暄妍心中感嘆,這樣澄澈淡遠之人,才是真正的隱士啊。在這個重文輕武的朝代,凡是有些學識的男子皆趨附官場,他這樣通曉經史百家滿腹經綸之人卻願意沉下心歸隱山林,遊歷四海,增長見識,傳播學識,發誓一生不入仕。
  • 林逋《松扇五詩卷》
    孤山雪中寫望:  片山兼水遶,晴雪澓漫漫。一逕何人到,中林盡日看。遠分樵載重,斜壓葦藂乾。樓閣嚴城寺,踈鍾動晚寒。  孤山從上人林亭寫望:  林表秋山白鳥飛,此中幽致世還稀。誰家岸口人煙晚,坐見漁舟兩兩歸。  送史殿省典封川:  炎方將命選朝倫,治行何甞下古人。擁飾肯辭臨遠郡,登艫還喜奉慈親。水連芳草江南地,煙隔寒梅嶺上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