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柏淼 物種日曆
2013年的6月,溫哥華還是處於春末的時節,鬱金香和洋水仙開始進入尾聲,這些常規球根植物已經吸引不了我的注意,漫步在街頭的時候,倒是被到很多商戶門口一串串的開著粉色或白色花的植物給吸引了。
仿佛無數的愛心懸掛枝頭。圖片:柏淼
像無數的愛心在傍晚吹來的海風裡跳動,夕陽投下最末的光輝,使得這些帶有絲絹光澤的花瓣耀眼奪目,那個時候我僅僅知道這種植物的名字叫荷包牡丹,可是從未想到,它的來源會是一段錯綜複雜的歷史故事。
來自遙遠東方的「中國心」
1843年,年僅30歲的羅伯特·福瓊(Robert Fortune)奉倫敦皇家園藝協會之命負責帶隊探索、採集東亞植物珍品樣本。在中國的三年多時間裡,福瓊從中國首次引進了很多園藝花卉品種回到歐洲,包括多個牡丹品種、菊花品種、迎春花、中國蒲葵(作為殖民地的珍稀物種成為維多利亞女王32歲生日的獻禮)等,這些他帶回去的植物標本,為他贏得了崇高的聲譽。
歐洲園林裡的中國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圖片:Zureks / wikimedia
福瓊除了從中國帶走了無數的花卉以外,最有名的是將茶樹帶回了英國。而那時候,福瓊也不會想到——自己將改變兩個國家乃至全世界的命運。「歷史上曾經有一刻,當英國和中國因兩種花木——罌粟和山茶——兵戎相見時,世界版圖以兩株植物的名字重新劃分。」
羅伯特·福瓊。圖片:Kew Gardens / Twitter
在這些奇珍異卉之中,有種植物引人注目。1846年,福瓊在上海的一個苗圃遇到到了一種奇特的植物,將其寄往了邱園,還記下了關於這種植物的筆記。英國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合荷包牡丹的生長,不到5年的時間,荷包牡丹就已在歐洲大陸和北美等地開始受到追捧,到後面已經開始變成了路邊貨了。
白俄羅斯明斯克植物園裡的荷包牡丹。圖片:Хомелка / wikimedia
其實荷包牡丹和牡丹沒有一點關係,要真是論親戚,花壇最常見的虞美人倒是和荷包牡丹攀親帶故。至於為什麼冠以「牡丹」的名字,眾說紛紜,大概是根系雷同、葉子和牡丹相似,花期也一致的原因吧,以至於各大牡丹園也都會捎帶種上一些荷包牡丹,好像它真的成為了牡丹家族的一員似的。
暮春時節在植物園拍到盛花期的牡丹和荷包牡丹。圖片:柏淼
福瓊將它們帶回英國後受到了狂熱的追捧,育種的熱浪將牡丹推向了高潮,荷包牡丹也不甘落後。儘管牡丹和荷包牡丹並不是同類植物,但是有意思的是我發現幾乎所有的牡丹園和植物園都會把這兩種植物種在一起,以至於我多次聽到遊客對荷包牡丹評論道「快來看好稀奇的牡丹花喲,串串的」。估計荷包牡丹心裡已經吐槽一千遍了「你才是牡丹,你全家都是牡丹花」。
串串的牡丹,真的不是牡丹。圖片:Dominik Scythe / wikimedia
作為虞美人的親戚,荷包牡丹卻又別具一格,它與典型罌粟科植物的植物的花朵結構有明顯的區別,罌粟亞科的種類四枚被片的形狀大小顏色都幾乎相同,而荷包牡丹亞科的種類外輪兩枚被片和內輪兩枚被片形狀以及大小上一定有差異,其實仔細觀察它的花,會發現它的結構很是獨特,較大的外花瓣呈至粉紅色,形成一個空腔,下部囊狀,上部變狹並向下反曲,包裹內輪被片,內輪被片緊閉,最裡面才是花蕊。
荷包牡丹與虞美人都是罌粟科的成員,花朵的結構差異卻非常顯著,虞美人更像是大眾所認為的花的形態特徵,碩大的花瓣中心簇擁著花蕊。圖片:柏淼
為了區分原產於中國的兩類荷包牡丹與原產於北美的近緣種類,荷包牡丹在英文中還被稱作Asian bleeding heart,「滴血之心」,這個名字倒是貼切,遠看像一個個的小紅心,近看就像是倒垂的鼓鼓囊囊的荷包。
龐大的家族成員
荷包牡丹曾歸屬於Dicentra屬,即Dicentra spectabilis,Dicentra意即「雙花距的」,它們都有兩側對稱且都有距的外輪被片,現在通用的則是Lamprocapnos spectabilis。
荷包牡丹(Lamprocapnos spectabilis)與蕨葉荷包牡丹(Dicentra formosa),論體型的話絕對是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差別,且花期的延續性也完全不同,D. Formosa在冷涼的環境下幾乎全年可以開花,灰藍色的葉子緊湊又美麗。圖片:柏淼
現在Dicentra屬裡所包含的類型,國內園藝圈統稱為蕨葉荷包牡丹,除了一個駒草(Dicentra peregrina)分布於日本、西伯利亞等地,其他幾乎都產自於北美洲一帶。peregrina是移民的意思,表示它是唯一一個分布在北美地區的幾個蕨葉類之外的一個種。市場上有不少的雜交矮生品種,一般是通過D. eximia, D. formosa和D. Peregrina等進行雜交產生的後代,不過這類蕨葉荷包牡丹的雜交品種更小眾且不易獲得,幾乎都是專業愛好者才會種植。
花朵形似馬臉的駒草。圖片:alpsdake / wikimedia
日本著名的山野草駒草Dicentra peregrina,駒字由來是因為花朵形似馬臉,本種由日本植物之父牧野富太郎命名。駒草是荷包牡丹屬唯一一個分布在北美洲以外的成員,原產於日本、庫頁島、堪察加半島以及西伯利亞北部。
D. cucullaria,也叫兜狀荷包牡丹,是荷包牡丹裡花型最為奇特的一類,很像一件小馬褂。圖片:Andrew C / wikimedia
儘管種植荷包牡丹的愛好者越來越多,荷包牡丹的品種也愈發繁盛。最常見的當然是今天的主角粉花荷包牡丹(Lamprocapnos spectabilis),這類花型也統稱為傳統荷包牡丹Old-fashioned bleeding heart,包括了國外經久不衰的一些經典品種,像金色心 『Gold Heart』(金葉荷包牡丹)、情人節『Valentine』、阿爾巴 『Alba』等等。
經典白花品種阿爾巴『Alba』,獲得英國皇家園藝學會(RHS)的AGM獎項。國外幾乎很多植物的白花品種的命名都叫直接叫Alba,簡直毫無新意。圖片:柏淼
荷包牡丹算是典型的「出口轉內銷」的植物之一,在國外發揚光大,品種也逐漸豐富,而隨著國內園藝潮流的大力發展,這幾年引進的品種也不勝其數,受到很多人的喜愛。
金葉荷包牡丹『Gold Heart』,無與倫比的亮黃色葉子真適合早春花園的色彩。圖片:David J. Stang / wikimedia
早期的荷包牡丹依賴分株繁殖,產量低且品質得不到保證,這也是它沒有大量栽培的因素之一。組培技術的發展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荷包牡丹的塊根經過消毒後,由專業的組培實驗室進行組培繁殖,可以大量的快速繁殖。組培最大的特點不僅僅是量產,更重要的是生產出來的脫毒苗植株不攜帶病毒體,抗性更強,可以保持根系更加健壯,側根明顯增多,是當前最先進的生產方式。
荷包牡丹的栽培品種之一:valentine (情人節)。圖片:peganum / wikimedia
老鐵,喜歡就雙擊一串小紅心
雖然原產地在中國,但是荷包牡丹在國內並沒有成為家家戶戶都流行的花園植物,相反由於怕高溫溼熱且需要低溫休眠的特性,以至於在很多地方都不能成功的持續生長。
經歷過漫長的低溫休眠後,早春時節荷包牡丹開始進入生長,提前到來的高溫期會使得荷包牡丹花同時抽出。只有平穩的氣溫才能保持足夠高的花杆。圖片:柏淼
不過拋開兩廣福建海南等地區,長江中下遊平原地區種植還是相當容易的。作為荷包牡丹的愛好者,我很多年前在花園裡種下了幾叢,早春盛開的時候,無數粉紅的小心心在招搖的跳動,好像連春光都變得甜美了許多。
冬末時節朋友家裡種下了一叢荷包牡丹,經過一個春天的生長早已亭亭玉立。圖片:柏淼
想要收穫一盆「甜心」滿滿的荷包牡丹,成功種植的因素總結起來大概就是:疏鬆透氣不積水的栽培介質;冬春足日照、夏季有遮陰的場地;秋冬種植最有利於復壯。對於有露臺或者花園的人而言,這種種植環境是很容易被滿足的(室內種植不可行,容易生紅蜘蛛和爛根)。
北京植物園中栽種的荷包牡丹。圖片:魏澤 / PPBC
在長期冷涼溼潤的地區,可以全日照,但是在乾燥和夏季高溫多雨的地方它就需要適當的遮陰。雖然是林蔭花園植物搭配的的不二之選,但是早春時節過於缺乏日照反而會影響花色和植株生長。
春意盎然的荷包牡丹。圖片:柏淼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花園裡的荷包牡丹正是最應景的時候,一串串的小紅心伸出,在回應春光的呼喚。我很喜歡盯著它們看很久很久。要說這春天,花園裡一定要有幾隻荷包牡丹才算完整,看著它們輕盈的身姿在春的光影中交替著搖曳。
原標題:《荷包滿滿的小紅心,確定不進來雙擊點讚嗎?》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