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由於外患和內憂,幾次對外戰爭的失敗導致的大量賠款,變成了沉重的稅賦壓在了底層農民的身上,農民的生活苦不堪言。許多國外的攝影師用鏡頭記錄下了這沉重又難忘的一組組照片。請注意,這些照片的拍攝地不是非洲!
清朝末年農村的大戶人家,那時候沒有「計劃生育」,那個時候的人民認為「多子多福」。但是普通家庭只能越窮越生,越生越窮。
清朝末年,農民們體型瘦弱,由於生活環境惡劣,圖中右二年輕人的臉上長滿了惡瘡,有人可能會問,他怎麼不去看醫生?其實這個問題已經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了,他想的是,這頓吃飽了,下一頓在哪裡。
這位清朝百姓的身上的衣服不知道穿了多久。也不記得用補丁縫補過多少次,但他只有這一件衣服,只能將就著穿了。
一個普通的百姓家庭就養育著這麼多孩子。由於營養不良,孩子們有著跟他們年紀不相符的瘦小。如此殘酷的生活環境,還生育這麼多後代,這是對孩子們的不公平。
清朝末年的剃頭匠,挑著擔子去各個胡同吆喝。由於清朝民眾扎辮子,很長時間才需要剪一次頭髮,加上尋常百姓苦不堪言的生活,也不捨得將錢花在剪頭髮上,所以剃頭匠的生意也非常慘澹。到了後來,剃頭匠們願意百姓們用食物付他們的酬勞。
清朝末年的底層手工業者,靠著微薄的收入勉強度日。油頭垢面的形象是因為他們為了生存已經無暇顧及其他。
清朝末年的農民,不管老少,都穿著破爛不堪的棉襖,吃著粗茶淡飯,吃肉自然是奢望。每天最大的願望就是食可飽腹,衣能蔽體。
「農民的孩子早當家」,更何況清朝末年底層家庭的小女孩,六七歲的年紀就要照顧自己的弟弟了,因為他們的父母要為生存奔波。
清朝末年的乞丐。尋常百姓的日子都那麼苦,更何況地位更低下的他們。碰到有餘力施捨的好心人真是難上加難。牆上刻的「出門見喜,天下太平」八個大字,成了清朝每一個人的奢望。
對比一下如今生活,願我們每個人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國泰才能民安,祝願我們的祖國永遠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