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社會底層百姓的悲慘生活照,每一張都直戳內心

2020-12-14 小啟說歷史

清朝末年,由於外患和內憂,幾次對外戰爭的失敗導致的大量賠款,變成了沉重的稅賦壓在了底層農民的身上,農民的生活苦不堪言。許多國外的攝影師用鏡頭記錄下了這沉重又難忘的一組組照片。請注意,這些照片的拍攝地不是非洲!

清朝末年農村的大戶人家,那時候沒有「計劃生育」,那個時候的人民認為「多子多福」。但是普通家庭只能越窮越生,越生越窮。

清朝末年,農民們體型瘦弱,由於生活環境惡劣,圖中右二年輕人的臉上長滿了惡瘡,有人可能會問,他怎麼不去看醫生?其實這個問題已經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了,他想的是,這頓吃飽了,下一頓在哪裡。

這位清朝百姓的身上的衣服不知道穿了多久。也不記得用補丁縫補過多少次,但他只有這一件衣服,只能將就著穿了。

一個普通的百姓家庭就養育著這麼多孩子。由於營養不良,孩子們有著跟他們年紀不相符的瘦小。如此殘酷的生活環境,還生育這麼多後代,這是對孩子們的不公平。

清朝末年的剃頭匠,挑著擔子去各個胡同吆喝。由於清朝民眾扎辮子,很長時間才需要剪一次頭髮,加上尋常百姓苦不堪言的生活,也不捨得將錢花在剪頭髮上,所以剃頭匠的生意也非常慘澹。到了後來,剃頭匠們願意百姓們用食物付他們的酬勞。

清朝末年的底層手工業者,靠著微薄的收入勉強度日。油頭垢面的形象是因為他們為了生存已經無暇顧及其他。

清朝末年的農民,不管老少,都穿著破爛不堪的棉襖,吃著粗茶淡飯,吃肉自然是奢望。每天最大的願望就是食可飽腹,衣能蔽體。

「農民的孩子早當家」,更何況清朝末年底層家庭的小女孩,六七歲的年紀就要照顧自己的弟弟了,因為他們的父母要為生存奔波。

清朝末年的乞丐。尋常百姓的日子都那麼苦,更何況地位更低下的他們。碰到有餘力施捨的好心人真是難上加難。牆上刻的「出門見喜,天下太平」八個大字,成了清朝每一個人的奢望。

對比一下如今生活,願我們每個人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國泰才能民安,祝願我們的祖國永遠繁榮昌盛

相關焦點

  • 最感人的韓國電影,每一部都直戳觀眾淚點,讓人潸然淚下!
    本期話題【最感人的韓國電影,每一部都直戳觀眾淚點,讓人潸然淚下!】在影視劇的成就方面,不得不說韓國影視劇在煽情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很多韓國的影視劇都可以做到輕易的讓觀眾潸然淚下,為劇中的人喜而喜,為劇中的人悲而悲。
  • 清朝末年老照片:日俄戰爭時期遼寧的社會生活,街頭掛膏藥旗
    今天為大家刊發一組清朝末年老照片,具體時間為1904-1905年,記錄了遼寧的社會百態。當時遼寧稱奉天,主持軍政一切要務的最高官員是盛京將軍增祺。1904年,清朝開國君主皇太極陵墓一景。遼寧對清廷的意義非同尋常,這裡是「龍興之地」。八旗在此地發展壯大,而後揮兵進中原,稱霸天下。
  • 託馬斯·霍姆斯:走訪倫敦底層社會,描繪現實版《霧都孤兒》
    如果說這樣的倫敦有著作者的文學濾鏡,這本《倫敦底層社會》展示的就是真正的霧都孤兒生活環境。作者多年走訪倫敦的底層社會,深入觀察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真實刻畫了殘疾者、流浪者、失業者等群體的生活苦況,生動的文採和真實拍攝的照片,仿佛帶我們進入了舊時倫敦,淚水與汗水齊飛,屎尿和血色同混的場面。
  • 元朝時期底層的漢族和蒙古族人民生活都比較悲慘
    元朝雖然被稱為「蒙元」,是由蒙古族建立的,但是這個政權並不是所有的蒙古人都是統治者,也並不是所有的漢人都是被剝削者。被剝削的只有底層的蒙古百姓和底層的漢族百姓。就是說在元時階級矛盾是遠遠大於民族矛盾的。
  • 明朝三大福利機構造福百姓,清朝啥也沒有
    貧苦百姓出身的朱元璋所建立的了不起的大明王朝有三大社會福利機構:第一個是養濟院,養濟院是幹嘛的呢?就相當於現在的養老院、孤兒院,專門收留一些無家可歸的,無人照料的孤寡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人,還有一些孤兒。
  • 這才是真實的晚清底層社會
    晚清在科技、經濟、社會生活等方面正在近代化,但變化主要集中城市以及城市中上階層,廣大農村地區、城市的貧民階層在風俗習慣、生活方式上依然保持著傳統的方式。事實上,清朝是有一套救濟制度的,但到了晚清末年社會經濟衰敗,保障制度幾乎形同虛設了。
  • 此人是光緒的老師,還曾跟隨宋美齡,一家人才輩出卻都悲慘
    在清朝末年,因為受到國家的局勢的影響導致一些有才華有能力的人物都落得悲慘下場,而這一點在裕德齡的身上體現得淋淋盡致。裕德齡的家世很好,她從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在家人的呵護中成長起來,她後來得到慈禧的重用,還做過光緒皇帝的英語老師,可是她最後卻悲慘的客死異鄉。
  • 清朝末年,民國期間,北京城裡的老照片,這40年裡都有什麼變化
    前幾天去了北京,發現在這些高樓大廈裡面已經找不到曾經電視裡面的老北京了,突發奇想收集了一些從清末開始到民國時期北京城的老照片,希望可以勾起大家對老北京的回憶,同時也看看北京城在這40年間都經歷了些什麼。
  • 老照片:清朝末年東北社會風貌,愛新覺羅家族的祖地
    山海關風光,這裡是關內外的分界線。清北陵位於瀋陽北部,是清朝開國皇帝皇太極的陵墓。皇太極在位17年,1643年9月清軍入關前夕猝死,而後葬入北陵。此處是清初關外較為典型的一座帝王陵寢,用羅林的話說,「整個皇陵給人一種雄偉壯麗的感覺」。
  • 嘴巴在笑,眼睛在哭,雪莉生前直播放的曲子,每句歌詞都直戳內心
    多麼戳心的話語,多麼諷刺的句子,同樣身處娛樂圈的她從內心深處懂得雪莉的痛苦,在外人看來,這是個光鮮亮麗的職業,而在內行人看來是競爭大壓力大的名利場。娛樂圈就像是一座圍城,裡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想進去。雪莉就是那想出來卻出不來的「可憐人」!從11歲當練習生開始,她的人生就已經不受控制,同樣,她的人生也仿佛能一眼看到頭。
  • 底層社會和上層社會其實是有共通之處的,它們的生存法則都是這個
    我隱隱約約覺得,底層與上層具有共通之處,來自這兩個階層的人們最能相互理解(*^_^*)因為,他們的遊戲規則是一樣的,物競天擇 適者生存。底層是為了溫飽和人身安全而互相插刀,上層是為了巨大的利益(榮華富貴,名譽)而互相殘殺。
  • 林志玲給他伴舞,新歌上線歌詞直戳內心,2小時就破億
    大家都知道劉宇寧是一個人氣非常高的網紅,他的歌聲一直都是好聽的,而也因此獲得了很多得網友喜歡,而他卻是一個非常低調的人,他現在在娛樂圈混的也是非常不錯的,林志玲給他伴舞,新歌上線2小時就破億,歌詞直戳內心。
  • 推翻明朝統治之後,來勢洶洶的李自成,為什麼一年就被清朝降服?
    明朝末年,來自底層階級的李自成帶領一批和自己一樣出身貧寒的普通百姓,發起了農民起義,最終戰勝了明軍,徹底推翻了明朝的統治,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大順政權,而他也被稱為「闖王」。當時社會上對李自成評價非常高,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來勢洶洶的他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大順政權,居然只維持了一年的時間,就以失敗而告終。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其中的原因,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
  • 清朝末年,北京菜市口發生了一件詭異的事,這件事到底是真是假?
    北京菜市口從明朝開始一直是熱鬧的蔬菜市場,沿街都是賣蔬菜的小販。直到清朝末年,光緒年間,清政府把明朝時的刑場從西四牌樓搬到了菜市口。從此以後,這裡便成了清朝末年處決犯人最大的刑場,被判秋後問斬的罪犯都會被拉到這個地方處決。
  • 清朝末年三位皇帝,根本不是父子傳承,關係為啥這麼亂
    清朝末年的三位皇帝而清朝似乎有些格外的不同,清朝雖然在一開始的百多年裡,同樣是奉行著一個家庭傳承的概念,皇帝死了不是兒子繼位就是孫子,總之同屬一顆樹的傳承,然而到了清朝末年,似乎整個清朝混亂的讓父子傳承的模式都消失了。
  • 「圓明園」燒毀前照片在英國流出,每一張都美到讓人心碎!
    1860年英法聯軍侵華,當時鹹豐皇帝帶領王公大臣棄城逃跑,致使紫禁城淪於敵手,最終圓明園被侵略者火燒三天三夜,最終這座美輪美奐的皇家園林被燒成一片廢墟,雖然如今圓明園的遺址仍然保存完好,但是裡面已經空空如也,之前英國流出了幾張圓明園被燒毀前的照片,每一張都美到讓人心碎。
  • 每一款都直戳內心,我想把長城汽車打包回家了
    哈弗大狗可以說是今年當之無愧的第一網紅車型了,從亮相出的車名徵集,到確認「大狗」名字以及造型,都受到廣大群眾關注。尤其是豐富的配色與有趣的命名方式,更是直戳年輕消費者年輕悸動的心。
  • 成武記憶,每一張都是滿滿的回憶!
    水務局國營第一商場成武縣物資貿易中心大樓成武縣稅務局成武縣糧食局大樓供銷百貨大樓供銷聯社每一張泛黃的老照片每一段逝去的歲月見證了時代的變遷有的記錄了成武風土人情的傳承與發展有的記錄了成武社會事業的延續與變革有的記錄了普通百姓生活的點點滴滴……
  • 我在非洲打工,直擊非洲底層百姓的真實生活
    我知道,這些乞討的小孩都是底層百姓,他們的父母生活也很艱辛,往往顧及不到他們。他們小小年紀,就要掌握生存的本領。他們本應該在學校街頭教育,卻流落到街頭乞討。年齡小或瘦弱的小孩,經常受到欺負。有一次我給了一個小孩零錢後,他非常高興,但沒走出幾步,幾名年紀大一點的小孩就來搶他的零錢,他拔腿就跑,年紀大的小孩在後面追打。小孩在街頭乞討沒人管,在街頭流浪也是自由的。
  • 清朝暗殺洋人案:兩個洋人用四十餘人陪葬,百姓的命真的不值錢?
    清朝晚期因國力衰弱,國門被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1840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及1856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連續兩次抵抗外辱的戰爭讓國人對外國人的敵視情緒與日俱增。到了19世紀末,這種敵視情緒被點燃,爆發了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