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見世界丨書卷有味是清歡

2020-12-16 錢江晚報

讀書不覺春已深。4月,在很多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閱讀」的關鍵詞。

在書中,我們不曾遠遊,但可窺世界。「晚潮·上榜」推出「閱見世界」徵稿專題,講講你的精神花園,寫寫最打動你的那朵花。歡迎發文至qjwbwc@163.com。本期推的是大三學生嚴豐穎的讀書故事,「閱讀給予我跨越時空、與歷史對話的力量,讓我在現實生活的冗雜之餘暫時放下外物,覓得一處淨化心靈的桃花源......」

書卷有味是清歡

□嚴豐穎

不經意間,總是想起穿梭在巷陌的老舊自行車,響脆的叮鈴聲伴著舒爽的晨風,自行車後座上是小小的我,悠悠地晃動著腳丫,目光所及,是飛速閃過的房屋與街道,以及高大的、令我仰視的父親的背影。

晨風中傳來父親的低語,我咯咯咯地笑起來,對短暫旅程的終點充滿了期待。

這樣的「旅程」,曾經有過成百上千次。

從懵懂孩童到娉婷少女,父親帶我去的最多的地方是書店,我最喜歡和父親去的地方也是書店,而我和閱讀的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與書籍的見面,就是這麼隨意,又驚喜。

父親把三年級的我領到兒童文學區,讓我自己找些書看,他就腳步一轉走向軍事紀實區去了。那時矮矮的我放眼望去,環繞周身的高高的書架擺滿了花花綠綠的圖書,書架下或站或蹲或坐著的擠擠挨挨的人們捧著書,臉上的神情無一不告訴我,他們身處於一個神奇的國度。

那股熱情感染了我,我隨手拿起書架邊推薦的新上市書籍《狼王夢》,一看就是三個小時。

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家裡的空書架也逐漸有了書,不僅有父親和我去書店買的兒童讀物、老師推薦的必讀書目,還有了一部分年紀比我還大上幾歲的舊書,那是屬於曾經年輕的父親的,而現在,它們靜靜地躺在我的手心,泛黃的書頁和略顯印刷粗糙的文字,絲毫不掩獨特的魅力。

在我眼中,書籍就是蘊含大千世界的神秘之處。翻開一本書,就邁入作者建構的神奇的國度。

我酷愛沈石溪老師塑造的動物世界,在那裡,殘酷的自然法則與人性化的溫情交織;

在《草房子》中,我看見成長的憂傷和少年的朝氣;

我為十二金釵的悲劇命運哭泣,為《德伯家的苔絲》中純潔少女被定義為「道德墮落」而義憤填膺,為《鼠疫》中人類的力量和人性的複雜所折服。

幼年時,我透過書籍,看到了天馬行空的神奇國度,一字一句,只覺口舌生香,餘香滿口;而現在,透過書籍,我看見現實生活的縮影,更望見滾滾的歷史長河中悄然消逝的碎片。

曾經有些書,當時覺得晦澀難懂。一知半解,卻在後來的某個瞬間了悟;曾經有些動人的語句,自以為時隔多年早已忘懷,卻在某些相似的時刻突然浮現,依舊具有振聾發聵的力量。

更重要的是,閱讀給予我跨越時空、與歷史對話的力量,讓我在現實生活的冗雜之餘,暫時放下外物,覓得一處淨化心靈的桃花源。

我愛極了朱自清的《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隔著文字和歲月,一遍又一遍地在心中勾勒那條河、那個人的模樣。幾年後,我終於擁有了「擁抱」秦淮河的機會,我在心裡盼望著、祈禱著,想見一見熱鬧的秦淮河,想迎著晚風,在朦朧曖昧的夕陽日照中,見證歷史與現實兩個國度合二為一的時刻。

那天的河岸燈火通明,人如潮湧。我順著人流向河岸靠近,耳邊充斥著商家賣力的吆喝,遊客嬉笑怒罵的嘈雜,卻聽不見那悠悠的笛韻,吱吱的胡琴。

是了,離朱自清先生造訪秦淮河已將近百年,這百年中,秦淮再不復朱先生筆下「槳聲燈影」的光景。河水依舊是碧陰陰的,那夜不知為何沒有亮起彩燈,在清冷的月光照耀下,樹的影子倒映在河面上,黑漆漆一片,月光斑駁,那漾漾的水波更顯沉寂。岸邊的喧鬧聲徹夜不息,但那熱鬧是人們的,不是秦淮河的。再誇張刺眼的燈光,再喧沸的人聲也無法穿透河水蕩起的層層漣漪。

秦淮河是寧靜的,沉澱了千百年來的悲歡離合、血雨腥風。我站在岸邊,凝視著黑漆漆的水面,吹著風。

我失望於現實生活中商業化的秦淮河,卻越發喜愛《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我愛那條河上旖旎的風光,即便是脂粉的香氣也不沾染鄙俗的味道;我愛那條河上遠離喧鬧處靜默的風光,想像著船隻順著水流輕輕地上下浮動,誰也不開口說話,天地間仿佛一切都消失了,晚風吹過,心臟的跳動也倏忽染上寧靜禪寂的色彩;我更愛字裡行間流露的情思,那是我感於心卻無法宣之於口的。

我想,世上之所以有諸多愛書者、好閱讀者,就是因為書籍彌補了現實世界的失落,閱讀傳遞了古今一致的情思。

翻開一本書,不僅僅讀到一個故事,讀到的是一方天地、一段歲月、一縷情思,讀者與作者、讀者與讀者,在翻開書頁的瞬間跨越時空的阻隔,無形的手交握,無形的心碰撞。合上這本書的時候,我們已從彼此間汲取了面對世界和命運的力量。

一個慵懶的午後,一張靠窗的書桌,一個人,一卷書,一杯清茶,便是一段好時光。書卷有味是清歡,我願執著書卷,在紅塵俗世中慢慢老去。

作者:嚴豐穎,杭師大大三學生

相關焦點

  • 讀書活動丨閱見世界,遇見自己——區政協第二委員讀書群組舉行線下...
    讀書活動丨閱見世界,遇見自己——區政協第二委員讀書群組舉行線下讀書分享會 2020-12-24 20: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舌尖上的字體——人間有味是清歡
    方正字跡-正韋榜書體書寫創作丨李正偉字體特徵 | 勁拔古樸、率真有力字庫編碼 | GBK、GB2312-80類別 | 常規書寫·毛筆四川人豪爽,有豪俠氣,雖善言談、坦率、直接,對於吃的更注重質和味。中庸的江蘇人口味清雅多姿,蘇菜系清淡適口,刀工精細,酥鬆脫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與此相同的是字體中的阿喬古拙體,一筆一划隨性稚趣,有似江蘇人的溫婉而不失灑脫,也有蘇系菜清淡而趨甜的趕腳。字形散而不亂其形,拙中有巧,爽脆而不失韻味。
  • 人生至味是清歡(泰州二中學生佳作分享110)
    林清玄的一本散文集《人生有味是清歡》一直是我的最愛。茫茫的大千世界裡,總有一些人真正的擁有著自己的一個小千世界。他們摒棄追名逐利,守著自己的那份平淡,這就是一份至味的清歡。無論是暑假,還是寒假,奶奶都會領著我去田地裡做農活。小時候,我牽著奶奶黑黝黝的大手,粗糙中存著一份樸實,奶奶把我安排在田邊,留了一把小鐵鍬讓我除草,我便很聽話的幹活了。
  • 蘇軾「人間有味是清歡」中「清歡」何意?讀上一句,才知它有多美
    考「君子乘人之美」的下一句,有學生填「小人奪人之愛」;考「東邊日出西邊雨」,有學生填「床頭打架床尾合」;考「問君能有幾多愁」,有學生填「恰似一壺二鍋頭」。很多人以為這都是段子,但筆者要告訴大家,真的有學生這樣填。至於他們是怎麼想到的,不得而知。
  • 詩詞丨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
    在這鬧騰的世界,給心靈留一片淨地,人只有在獨處時,才能享受到寧靜,不為外物所擾。都說「人走茶涼」,也許,習慣獨處的人才不會因為聚散離合而多愁善感吧。繁華過後,心自從容,內心的平靜安寧,才是歲月靜好的樣子。
  • 「書卷氣」似乎沾上了「迂腐味」?!
    綜觀這些「書卷氣」書法作品,卻有一種現象值得警覺,就是「書卷氣」似乎沾上了「迂腐味」。「書卷氣」是書家高雅氣質的外在顯現,採自於書卷,得益於孜孜不倦地讀書。宋黃庭堅說:「若使胸中有書數千卷,不隨世碌碌,則書不病韻。」
  • 柴門清歡
    記憶中的故鄉,總有一扇柴門半開或虛掩著。推開門,便可見奶奶栽種的瓜果,長長的藤蔓帶著茂盛的蒼綠,花朵攜著馥鬱的芳香,吹奏著童年的歌謠。一束陽光斜照進來,灑在貓咪黃白相間的背脊上,灑在爺爺歇息的竹椅上,慵懶的清歡生活便浮現在眼前。
  • 「人間有味是清歡」上一句很多人不知道,原來蘇軾的詞這麼接地氣
    生活當中有很多名言名句,如「一將功成萬骨枯」,「情人眼裡出西施」,「不愛江山愛美人」,這些句子很多都會被當成俗語俚語,實際上它們都有自己的出處,只不過其中單獨一句成了名句,其他語句反倒是默默無聞,讓人誤以為它們只是一句俗語。
  • 浣溪沙同題練筆 ‖ 人間有味是清歡,滿船清夢壓星河
    ◇周四主題:以「人間有味是清歡」為意◇出題:蝴蝶浣溪沙·以「人間有味是清歡」為意 陽關雪塊壘三千與酒消。小城如硯我揮毫。雲煙滿紙屬年韶。有雨新來平仄仄,無弦以答兀淘淘。眼前風色是芭蕉。浣溪沙·以 「人間有味是清歡」為意 子川漫說江湖意氣多,櫛風沐雨更緣何。扁舟書劍足消磨。一夢痴狂三月粉,千山陶醉五湖歌。
  • 水蓼丨人間有味是清歡
    ,爛在田地裡做肥料,可使農作物黍稷[shǔ jì]茂盛生長,將「荼」這種苦菜與「蓼」並列,可能是因為蓼的味辛辣。李時珍還說「香蓼」、「青蓼」、「紫蓼」都是很好的原料,說明可食、可藥用的「蓼」並非一種,雖然不知道究竟有多少種,但至少現代植物學分類中的「水蓼」是其中之一。
  • 人間有味是清歡|王宜萱
    人間有味是清歡|王宜萱一、一個初中女生眼中的蘇軾我讀詩很挑,很少能有喜歡的詩人,蘇軾是惟一一位。眾多詩人中單喜歡蘇軾且一直不變的原因有很多。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有的品到的是靜,是清,有的則是積極向上的喜。正如同蘇軾,沒有人能夠真正定義他的性格,他是個樂天派,卻總是傷春悲秋;他既有「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氣,又有「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
  • 從《人間至味是清歡》翟至味,到《陳情令》藍忘機等,你更優秀了
    《人間至味是清歡》這部電視劇,我因為陳喬恩去看了這部電視劇,但沒想到卻認識了王一博,而且不知不覺中就被王一博圈了粉。王一博與佟大為王一博在劇中扮演的翟至味是個標準的富二代,從開始的富貴生活,不知天高地厚,到經歷喪父之痛,在安清歡與丁人間的幫助下走出困境,逐漸成長為成熟有擔當的男人。
  • 人間有味是清歡,蘇東坡一句率性灑脫的詩句,寫出了人生大境界
    東坡先生滿肚子墨水,經典名句經常是信手拈來,隨隨便便就流傳千古,其中就有這麼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這句詩率性灑脫,用詞簡單而精準,一下子寫出了人生的大境界,因此備受讚譽。作家林清玄就寫過一篇與之為題的散文,裡面談到「清歡」:這種清淡的歡愉不是來自別處,正是來自對平靜疏淡簡樸生活的一種熱愛。也有人把「有」字改為「至」,成了熱播連續劇《人間至味是清歡》,雖然和東坡先生想要表達的意思可能不同,但也側面證明了這句詩的受歡迎程度之廣。
  • 3.5紀念美學生活家「汪曾祺」:人間至味是清歡,一定要愛著些什麼
    作品有《受戒》《晚飯花集》《晚翠文談》等。1人間有味是清歡「到了一個新地方,有人愛逛百貨公司,有人愛逛書店,我寧可去逛逛菜市場。看看生雞活鴨、新鮮水靈的瓜菜、彤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
  • 讀《詩經》識草木:人間有味是清歡——紅辣蓼與酒麴藥
    辣蓼多生長在水漲水落的交替環境中,比如河岸邊、水田進水排水口,大約正是如此,詩經《山有扶蘇》中,被稱為遊龍:山有扶蘇,隰(xí)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山有喬松,隰有遊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隰,音xí(席),指淺水溼地。溪耕曾以為所謂遊龍,當是泥鰍黃鱔類的。不過各注家、藥家都指其為蓼草的別名。
  • 吃貨蘇東坡:人間有味是清歡
    蘇軾不僅只是喜歡吃,而且自己也親手做,他自創的菜品就有很多種,「東坡肉」就是較有名的一道菜(這裡需要說明一下:「東坡肉」這個菜名是後人給起的,老蘇只顧得上吃了,連菜名都懶得起啦!呵呵)。蘇東坡作為一個吃貨,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他在詞作《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中有這樣一句話:人間有味是清歡。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說,人間真正有味道的還是清淡的歡愉。
  • 閱·遠方(14)丨在世界最危險的城市閱讀
    伯父曾有過在伊拉克勤工儉學的經歷,在二十幾年前,我曾和他去過巴格達,並在綿延千裡的石油管道旁合影留念。他帶我去了兩個地方,一是教堂,二是圖書館。甚至親自開車到警戒森嚴的前總統府,把一箱箱史料給帶走保存;再有就是負責讀者的借閱。戰爭與死亡,從來沒有阻止人們對文化的需求和熱愛。就在每天2至6個小時的供電時間裡,會有幾十人上百人來讀書。窗外戰火硝煙未散,子彈在身邊飛過,一個炸彈響後,玻璃渣子四散飛濺,而讀者卻從來沒有間斷過。
  • 喜歡蘇東坡,尤其那句「人間有味是清歡」
    比如「人情有味是清歡」,比如「此心安處是吾鄉」,比如「竹杖芒鞋輕勝馬,別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我太喜歡蘇東坡了,哦,他叫蘇軾。「人間有味是清歡」,這是蘇軾的詞作《涴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中的一句,這句詩的意思就是人間最有味道的是清淡的歡愉,我尤其喜歡,一直用它勉勵自己。
  • 閱見世界|可愛的小人物
    4月,在很多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閱讀」的關鍵詞。在書中,我們不曾遠遊,但可窺世界。「晚潮·上榜」推出「閱見世界」徵稿專題,講講你的精神花園,寫寫最打動你的那朵花。歡迎發文至qjwbwc@163.com。本期推的是作者丁劍平的讀書故事。
  • 閱·遠方(15)丨你真的是中國人嗎?
    16區有雨果大道,8區有巴爾扎克路。 然而,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對這一切不像我們外來者那樣,看啥都新鮮。比如,我第一次去巴黎聖母院,歡欣鼓舞,跟同學大談《巴黎聖母院》,人家一臉歉意。此後常有類似經歷:當我試圖跟人聊巴爾扎克、大仲馬時,他會一邊虛與委蛇,一邊眼神流露歉意——就差直接跟我說:「其實我們對這玩意沒那麼大興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