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昌河行將就木,徐和誼高喊的「百萬千億」成最大笑柄,蔣自力...

2020-12-18 易車網

10月13日,中汽協發布了最新產銷數據。國內汽車9月產銷量分別完成252.4萬輛和256.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4.1%和12.8%。截至本月,今年來汽車產銷已連續6個月呈現增長,並且銷量已連續五個月增速保持在10%以上。

這其中,包括吉利、長安、長城等在內的一線自主車企持續銷量飄紅,有望更進一步,在接下來的月份中收割更多銷量。不過,一線自主車企的強盛,對應著的是不少末端自主車企的落寞,就好比我們今天要說到的北汽昌河。

讓我們把時間追回到2017年9月舉行的第七屆中國企業500強峰會,當時的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曾向媒體鄭重宣告「到2020年,北汽昌河『百萬千億』目標沒有變!北汽昌河宏偉的發展藍圖也不會變!」

隨後,2018年3月21日,在江西南昌舉行的北汽昌河「移動眾創空間」戰略發布會上,當時的北汽集團副總經理蔣自立呼應了徐董事長的「百萬千億」目標,表示「大昌河」的銷量將會是北汽自主品牌總量的一半,成為北汽集團自主品牌的主力軍。

而關於產品計劃,北汽昌河當時也向外界公布這樣的信息。其準備每兩年打造一個全新汽車產品平臺,每年推出2款全新汽車產品、5款改型產品、10款年度型產品,確保2020年年底實現「百萬千億」目標。

我們常說,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如今,已經是2020年第四季度的當下,大昌河的「百萬千億」宏偉計劃實現多少了?接下來,我們不妨仔細審視一番。

節節潰敗,「百萬千億」成了笑柄

先來看銷量。在「大昌河」戰略布局之前的2017年,其銷量為11萬臺,加上威旺超過20萬臺,雖然距離百萬臺銷量級別還差了很多,但20萬+的數字,還算是讓人期待其接下來的表現。

但到了2018年,也就是上面提到的「移動眾創空間」元年,北汽昌河的銷量只剩下60052臺,縮水了近乎三分之二。更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原本想著昌河能在2019年實現爆發式成長,現實卻給其開了個大玩笑。數據顯示,整個2019年年度,北汽昌河的銷量又在2018年的基礎上縮水了近一半,只剩下32987臺。

不過,這還不是最慘的。由於2020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整個2020年前8個月份,北汽昌河的銷量只剩下可憐的7204臺,還沒有早已停止合資的長安鈴木銷量好。

再來看營收。雖然北汽昌河官方沒有公布2020年前8個月的營收數據,但鑑於上述悽慘銷量,從事過汽車行業的都知道,這樣的銷量別說營收千億了,能不能顧著日常的開支都是問題。

而之於新品計劃。放眼望去,北汽昌河在售的還是那些老車型:微車M50S、小型SUV昌河Q35以及兩款新能源車型北汽EV2、北汽EV5,剩下的山寨版路虎攬勝——昌河Q7已經無奈停產,昌河A6還在苦苦支撐,但一個月銷量只有50多臺,近乎於停產的邊緣。

和上文提到的雄偉新車計劃相比,北汽昌河其實一直在吃老本,根本沒有什麼全新車型,更慘的是,老本已經快吃完了。回過頭再來看當初大聲喊出的「百萬千億」,對照現在的處境,可謂現實版的「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全線告退,產品和品牌極速墜落

導致北汽昌河如此落寞的原因,無外乎技術的缺失和品牌影響力的不斷下降。

眾所周知,昌河曾經的輝煌,其實拜鈴木所賜,但隨著鈴木的出走,導致昌河失去技術供血。雖然2013年北汽收購昌河70%股權,正式將其收編,並投資百億元對其進行輸血再造。並於2017年12月9日再次對昌河汽車進行整合重組,將北汽威旺與北汽昌河進行整合重組,威旺成為新能源汽車品牌,而昌河則是傳統動力汽車品牌,希望藉此將江西打造為北汽集團經濟型車戰略總部基地。

但一個無法忽視的事實,那就是北汽在自主版塊的實力本來就偏弱,無論是研發、技術實力還是產品質量,都沒有經得起市場的檢驗,整個北汽集團都是靠奔馳和現代過活。

也就是說,雖然昌河導入了北汽紳寶、威旺等品牌旗下的平臺,逐漸形成了轎車、MPV和SUV的發展格局,比如說福瑞達M50、Q25和Q35等車型,但這些車型在各自細分市場都沒有什麼競爭力,最後的結果就是很快泯然眾人矣。

隨後,北汽昌河開始病急亂投醫,在2018年走上了自主品牌的逆向研發邪路,也就是震驚汽車界的昌河牌路虎攬勝——昌河Q7,以及摻扎著其他品牌車型影子的A級轎車昌河A6。

以北汽昌河A6這款車為例,其實際上是紳寶D50的換殼車,公眾對其印象最為深刻的,便是其頂配車型在C-NCAP上的糟糕表現。在素有「五星批發部」的這次碰撞測試中,北汽昌河A6僅拿下了兩星成績,安全性可謂墊底,再加上整車糟糕的口碑以及不突出的品價比,如何讓消費者心甘情願的購買?

試想一下,2018年的中國車市,逆向研發早已沒有市場,就連眾泰這樣的車企都開始了原創道路,可想北汽昌河的命運會如何。

內耗空轉,壓垮駱駝的最後稻草

相比於羸弱的產品力和研發力,北汽昌河近幾年的內耗和空轉,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比如說2019年2月20日,當時昌河汽車北京分公司的40多位員工代表,集體到北汽總部上書徐和誼,一躍成為各大汽車媒體的頭版頭條。

就這封公開信顯示的內容來看,從2014年開始,北汽派駐到昌河的領導非但主導不了昌河,反而不斷被調離、撤換,而作為被收購方的昌河高層卻十分穩定,甚至反客為主,鳩佔鵲巢。並作出了對昌河北京分公司(原威旺和北京事業本部員工為主)及其不公正的待遇,嚴重影響了士氣。

與之相對應的是管理層走馬看花般的更換,包括廖雄輝、劉詩津、孫貴洋在內的高層,先後被迫調離,同樣包括配套的營銷團隊也陸陸續續換了三任, 從這個角度來看,也就明白為何上面說到的,北汽昌河新品計劃持續擱淺,並且產品質量經不起考驗了。

用很多北汽昌河內部人士的話說,這幾年表面上公司沒有什麼大的波瀾,在為「百萬千億」的目標打拼,實際上內部的混亂超出了外界的想像,往往一個營銷團隊的工作剛有一點起色,就被另一個團隊代替,又得推倒再來,整個北汽昌河實際上是在空轉和內耗中,惶惶不得終日。

當然了,基於這樣的內部狀態,一些落地以及品牌營銷也變成了奢談。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北汽昌河舉行完「移動眾創空間」戰略發布會之後,就沒有什麼聲音了,以至於市場都快忘記了還有這麼一個品牌存在。

結語:如今的中國汽車市場,自主品牌之間的馬太效應愈發明顯,表現為一二三線陣營之間的區隔更為突出。對於北汽昌河這種三季度銷量不上萬的末流自主車企來說,鑑於某自主品牌高層曾經做出的「自主品牌未來只剩下三五家」判斷,北汽昌河無疑已經來到了懸崖邊。

古人云,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請問北汽昌河董事長蔣自力先生,您當時說過的話還算數嗎?我們期待您的回答!

易車號作者提供

相關焦點

  • 北汽新局:徐和誼「榮退」,姜德義接棒,自主大戲未完待續
    7月的最後一天,北汽集團員工張豔(化名)在朋友圈裡看到了徐和誼即將退休的消息,此時公司的主要領導已經奔赴即將召開的幹部大會。官宣還未正式對外公布,但消息已經在汽車圈裡刷了屏。7月31日晚8時,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即北汽集團)正式宣布,徐和誼因年齡原因不再擔任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職務,現任北京金隅集團董事長姜德義將接替徐和誼的職務。
  • 北汽集團告別徐和誼時代,金隅集團董事長姜德義接棒
    7月31日,北汽集團召開領導幹部大會,北京市委組織部分管日常工作副部長(正局級)王建中宣讀市委、市政府任免通知,徐和誼將卸任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金隅集團董事長姜德義將接任。徐和誼2002年,徐和誼正式加入北汽集團,出任北汽控股公司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4年後,上任北汽控股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在任期間,徐和誼不斷加大合資車企的布局,相繼引入現代汽車以及奔馳汽車。2019年,北京汽車營收1746.3億元,同比增長15%。
  • 【徐和誼_徐和誼簡介_徐和誼最新新聞】-汽車產經網
    徐和誼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董事長
  • 北汽集團:力保全年經營指標不退不讓
    從2月10日復產以來,北汽集團旗下的北汽福田、北京奔馳、北汽鵬龍等陸續恢復產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穩增長、保經營。北汽集團副總經理蔣自力向記者介紹,目前正通過抓好供產銷、物流、人員安全各個環節,細化排產方案和節奏,力爭集團全年生產經營指標不退不讓,為首都經濟平穩運行提供重要支撐。
  • 北汽昌河Q7vs中華V6
    北汽昌河Q7的內飾風格比較高端大氣上檔次,運用銀色飾板,提升了內飾的檔次感。中控細節處還加入了精緻的點綴,進一步提升了感官體驗。
  • 「 智匯領航 健行未來 ——北汽昌河健康出行產品雲體驗 」
    點擊進入直播   直播時間:5月11日 14:00  簡介:本直播為「孟夏燃情  健康隨行」北汽集團第二期大健康產品發布會首場「智匯領航 健行未來」—-北汽昌河將系統展示基於北汽EV5平臺、微卡平臺與乘用車平臺開發的微貨、微卡、微客以及專用車系列產品,包括:  1、高效滿足城配需求的城市物流車產品,北汽EV5換電車型、北汽EV5平臺單/雙排微卡、電動/燃油微客、北汽EV5衛健物流車、北汽EV5冷鏈物流車、福瑞達K21醫療廢物轉運車、抑塵車等系列專用車型;  2、為攜手抗擊海外疫情而開發的北汽昌河
  • 立企之本 強企之源 北汽集團以質量引領中國製造
    這是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2017年新年獻詞中鼓舞10餘萬北汽人的一番豪言壯語。    在「十三五」開局之年,高擎戰略轉型旗幟的北汽集團,取得銷量超過280萬輛、營收超過4000億的成績,在世界500強中的排名第160位。    贏得鮮花與掌聲的不是空洞的標語和口號,而是以品質鋪就的成功之路,也是引領中國製造的先驅之路,更是做大做強中國汽車工業的夢想和責任。
  • 自主品牌陷入泥沼,高質量發展成為北汽集團2018年關鍵詞
    「車企帳單」將揭開謎底,本期我們關注北汽集團。整體銷量和盈利雙豐收的北汽集團,自主品牌卻成了「困難戶」。 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北汽集團實現全年營業收入4,703.4億元,同比增長15.8%。其中北京奔馳全年銷售42.3萬輛,同比激增33.3%,營業收入破千億元,北汽新能源實現整車銷售10.3萬輛,增長幅度近100%。
  • 北汽南下「暗度陳倉」獲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 徐和誼「聯合艦隊...
    財聯社(北京,記者 徐昊)訊,隨著6月16日北汽昆明生產基地地產車批量交車的啟動,這一被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稱為「雲南省首個擁有乘用車資質,首個擁有乘用車、商用車和改裝車資質,首個擁有新能源汽車和傳統汽油車資質」的項目,在「低調」進行了四年多後,終於浮出了水面。
  • 北汽擬增持戴姆勒股份成單一最大股東業內人士:大概率事件
    9月9日,有媒體報導稱,北汽集團計劃通過收購二級市場股票的方式增持戴姆勒集團4.99%的股份。如此一來,北汽集團持有戴姆勒的總股比例將達9.99%,超過吉利成為其單一最大股東。而在此之前有消息傳出,戴姆勒欲重啟與北汽集團的談判,計劃將在北京奔馳中的持股比例由49%調整至65%。
  • 徐和誼:疫情下中國能量的勝出,正是時代賦予中國品牌的最佳機遇
    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出席多場主題活動,闡述北汽戰略、宣講北汽方案、代言北汽產品,為中國品牌向上之路貢獻北汽智慧。他強調:「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疫情之後的春天裡,一個更加強大的中國正在崛起,一個更有力量的中國品牌時代正在到來。」
  • 北汽集團進入姜德義時代,幹好自主依然是頭等大事!!!
    1957年出生的徐和誼,年滿63歲,正式從北汽集團功成身退。7月31日,北汽集團召開領導幹部大會。會上,北京市委組織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王建中宣布相關人事變動:徐和誼卸任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金隅集團董事長姜德義接任徐和誼的職務。
  • 「青紀2020」——北汽集團
    本文將以北汽集團為主體,通過產品及戰略規劃兩方面詳解北汽集團2020年整體表現。產品篇2018年北汽集團開啟品牌調整,經過近兩年的梳理,北汽集團架構調整完畢,由BEIJING汽車、北京越野、ARCFOX、北汽福田、北汽昌河共同構成了全新的自主品牌體系,其中BEIJING汽車作為整合北汽新能源和北京汽車成立的自主乘用車品牌。
  • 北京奔馳如日中天,北汽新能源桑榆暮景,姜德義如何化解尷尬?
    半年前,北汽紳寶、北汽新能源整合,BEIJING汽車品牌順勢出擊;半年後,主導者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退出舞臺,師弟姜德義接棒,北汽集團的格局一夜生變,不限於人事,不限於品牌與品牌之間的權衡。前車之鑑,後車之師。靠利潤奶牛而生存,自主品牌的經營一敗塗地,雖一時振興,但終究敗落,其中原因干係,惹人揣測。
  • 三管齊下 北汽集團用科技健行未來
    歷時一個月,「健康專車」北汽昌河、「健康生活」北京越野、「健康無界」ARCFOX三場大型直播,總觀看量超過700萬人次,北汽集團健康出行的概念不斷深入人心。北汽昌河:打造智慧物流平臺5月初,北汽集團開啟「孟夏燃情,健康隨行」 2020健康產品發布第二季活動。
  • 【綠動海藍】年度首場車展拉開大幕 北汽集團新能源軍團「電動」椰城
    此次車展,北汽集團攜ARCFOX極狐、BEIJING汽車、北汽昌河、北京奔馳、北京現代五大品牌新能源車型驚豔亮相,產品從高端豪華、到經濟入門、再到商用物流車全面覆蓋,集中展示了北汽集團在新能源與智能網聯領域的實力積澱。
  • 北汽集團新動態:北汽營銷公司提升為二級公司
    近期,有消息傳出,稱北汽集團對組織架構和人事安排進行了調整,調整後原北汽集團經營管理部部長劉詩津調任北汽營銷公司擔任董事長一職。這是繼不久前姜德義接任徐和誼成為新任北汽集團董事長後的又一重要人事調整。 9月25日,姜德義召開北汽集團黨委會議,宣布將北汽營銷公司提升為二級公司,與北京汽車、北汽新能源等同一級別。該決定顯示了新任董事長希望儘快提升北汽自主板塊的決心,所以有著豐富一線營銷經驗的北汽集團經營管理部部長劉詩津任職北汽營銷公司擔任董事長一職在適合不過。
  • 5維保障、「為愛首發」,北汽集團發布衛健物流車
    3月9日,北汽昌河通過車雲網等十餘家媒體平臺以網絡直播方式,開啟了「5維保障 健康護航——北汽集團衛健物流車為愛首發」線上發布會。此次發布的重磅衛健物流車新品,其中4款以新能源物流車典範——北汽EV5為原型車研發而成。北汽EV5是北汽集團新能源研發平臺正向開發的首款新能源物流戰略車型,繼承了北汽集團優質產品基因,具備工藝精湛、質檢嚴苛、耐用性高等優勢,其優異品質和出色性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動力強勁,適應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