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6年,香港首任總督清理了黃泥湧一帶沼澤地(現跑馬地)開闢馬場,取名為「快活谷」。
1884年,香港賽馬會正式成立。1971年,馬會由舉辦業餘賽馬轉為職業賽馬,為1980年代後期創辦國際賽事奠定了基礎。1990年代,香港回歸在即,馬會於1996年恢復並使用原名——「香港賽馬會」。
香港回歸祖國20年以來,香港賽馬場飛馬揚鞭,蹄聲依然鏗鏘。每逢周末雙休日和周三晚,跑馬地和沙田馬場都擠滿了手拿馬經報的馬迷,氣氛十分火爆。
————————————————
回歸20年,香港一度面臨金融風暴、SARS病毒橫行、佔中、旺角暴亂,甚至在某些西方媒體唱衰「一國兩制」的情況下,中國始終是香港經濟最堅實的後盾,香港賽馬會一直蓬勃發展至今。
舞依然照跳,蘭桂坊依舊熱鬧,只是許多歌舞廳已經倒閉或者遷移到內地或者澳門。屹立不倒的香港賽馬氣氛依舊濃厚。
正值香港回歸20周年,各大媒體不約而同認為:賽馬是香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香港作為國內馬業最發達的地區,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始漸入內地老百姓的視野。2008年馬術場地移地香港並不一帆風順,前後一共經歷7個多月。原計劃中奧運會奧數場地定在北京順義的一個鄉村賽馬場進行,後考慮到各種因素,決定改地到香港。移地香港一事當初一直由北京奧組委和中國香港奧委會積極促成著。唯一的障礙在於國際馬術聯合會的反對聲音,認為奧運會馬術用場地若遠離北京這個奧運大家庭,世界各國運動員自然失去更多交流和接觸的機會,同時失去享受和體驗北京奧運濃厚氛圍的機會,一切都不利於馬術運動的推廣。
但對於經常舉辦賽馬活動的香港來說,無論是馬場的建設,還是馬匹檢疫和藥檢設施都屬世界一流。香港賽馬會賽事化驗所是國際馬術聯盟的全球指定化驗室之一,也是目前亞洲唯一獲得國際馬術聯合會認可的化驗室,這些硬體條件都是國際奧委會最終同意把該項比賽移地香港的原因。
回歸之初,香港賽馬受金融風暴嚴重打擊之後,賽季總投注額從900多億一度跌至600億港元。經過大規模改革後,香港賽馬會逐漸恢復過去的輝煌,並且一度再創新高。夜總會風光早已不再,香港賽馬會卻依然是香港政府最大的稅收來源,同時也是香港最大的慈善機構。
據第一賽馬網獲悉,香港本賽馬季度最受群眾關注的兩個賽馬日,元旦賽馬日和賀歲賽馬日,不管在入場人數還是總投注額上,都紛紛打破過往記錄。
元旦賽馬日共有86,606 人進入兩個馬場觀賽,刷新元旦賽馬日的紀錄。
「農曆新年賽馬日」總投注額高達17.59億港元,打破歷年賀歲賽事紀錄,較去年14.78億港元,升幅達19%。而入場人次則錄得9.6萬,較去年8.9萬人次,上升7.8%。
20世紀80年代末,香港的賽馬水平已經接近世界先進國家。1988年創辦了香港杯邀請賽,邀請新加坡馬匹來港參賽。不久,香港的賽馬賽事漸漸發展成香港國際賽事。
據第一賽馬網獲悉,香港2016/2017年度馬季即將結束。本賽季中,足足有17項分級賽提升成為國際級別。年初國際賽馬組織聯盟公布的2016年全球百大一級賽排名榜中,在港舉行的十一項國際一級賽全部上榜,當中浪琴表香港杯並列第十五位,而冠軍一哩賽則並列第十九位。在百大排名榜上並列第三十八位的浪琴表香港短途錦標,被評為全球最高排名的短途賽事。九場排名前五十的國際一級賽,這個數目僅次於英國,而與澳洲看齊。
賽事如此,賽駒也毫不遜色。香港馬王「步步友」曾取得浪琴表世界馬匹排行之首;今年6月份更新的浪琴表世界馬匹最新排行榜中,香港超新星「紅衣醒神」以評分120分位列第14名。在5月份浪琴表世界馬匹排行榜中,更是多達5匹香港賽駒擠進榜內,分別是「紅衣醒神」、「美麗大師」、「喜蓮獎星」、「幸運如意」和「幸福指數」。
當然還不乏20年以來的香港馬王們,如「明月千裡」、「威爾頓」、「軍事出擊」、「蓮華生輝」等等。
香港作為全球最大的賽馬機構之一,無論是賽事水平或獎金均屬世界頂級水平,每年國際賽事都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著名賽駒和冠軍騎師。香港如此高大上等次的賽事同樣吸引了不少內地馬主在港買馬投資。據香港媒體報導,香港現有約1000名馬主,比1997前增加一成,當中有內地背景的馬主在近年有增加趨勢。與此同時,香港馬會會籍一向被視為身份的象徵,近年不少內地富豪使盡千方百計爭取成為會員。
相關連結:
回歸20年,「馬照跑」的香港今年將如何慶祝回歸日?
在第一賽馬網微信公眾號主頁回復「名馬盤點」,有驚喜哦!
本文來源於第一賽馬網,轉載請註明出處!
編輯:權世界
編審:Super
品牌系列
《大家》 | 《高見》 | 《優駿》 | 《買馬》
《馬語者》 | 《明星榜單》
《賽馬學堂》 | 《彼德講馬》
精彩視頻
賽事 | 勁賽圈點 | 賽場歡樂行
文化
馬主題電影系列 | 馬匹趣事
....
長按以下二維碼獲取更多賽馬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