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志成城 同心抗疫
系列微廣播劇 以聲馳援
每天一集 全網覆蓋
遼寧的省市縣三級播出機構
70個全媒體平臺
每天通過101個特設專欄滾動播出
這是全民戰「疫」背景下
兩個人與兩隻貓
的故事
瀋陽原創基地推出微劇《瞧這一家子》
▼
▼
相關新聞
基層崗位齊動員
花式妙招戰疫情
快遞小哥「硬核」喊話
「我在外你在裡,我拿小棍遞給你」、「深居簡出戴口罩,在家聽話別瞎鬧。特殊時期互理解,花開疫散咱們再擁抱!」2月15日,瀋陽一快遞小哥變身「段子手」,喊話走紅。不僅送快遞有神操作,小嗑兒還一套套滴。
快遞員稱,他負責派送的小區採取封閉式管理,所以利用大喇叭引導客戶取件。不少網友認為,此方式既安全又有趣。
小區保安幫業主採購
在黑龍江大慶,一小區保安每天集體到超市幫業主買貨,再送到業主家門口。據物業負責人介紹,他們從小區限行開始就定下這種服務,超市每日早上11點提供線下配送的清單,業主選擇好後,保安再去超市取回來,業主們都很滿意。
非常時期
動物的生活也受到不小的影響
人與動物之間
也發生了不少事
志願者送免費愛心糧
為幫助養寵人士解決寵物被困、糧食告急等棘手問題,浙江省小動物保護協會連夜聯繫了行業內的各個廠家,最終通過協會出資購置了一批愛心糧,並在愛心企業、志願者的共同努力下,在物流幾乎停滯的狀態下,最短的時間內,讓很多斷糧的鏟屎官們拿到了這批愛心糧。
(圖 清點、運送愛心糧的志願者)
僅僅送糧還是不夠的。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地出行管控升級,浙江省小動物保護協會從1月底起,就陸續收到大量無法返回居住地的寵物主人發來的上門代餵求助信息。寵物主人還可以在動保協會平臺留下地址、電話和需求,由志願者統一上門服務,所有救助為無償服務。
(上門代餵)
(等待和志願者回家的小貓咪)
除此之外,他們還專門找尋了疫情期間仍然營業的寵物醫院,讓生病的寵物能夠得到救治。
話癆寶寶教育亂跑狗狗
近日,四川邛崍一網友在社交平臺分享了自家寶寶防疫期間與狗狗的可愛互動。視頻中寶寶反覆強調,讓狗狗不要出門,它卻三番兩次出去玩,被家人教訓後,寶寶語重心長地教育它。9歲狗狗來福乖乖坐著「聆聽教誨」,滿臉佛系。
幕後故事
2月13日晚,中國廣播劇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高坦老師將親自撰寫的劇本交給瀋陽原創基地,基地編劇晴川隨即對劇本進行整理,導演宋曉開始針對劇中人物色演播人選,錄音師王健也開始著手搜集音樂和音效素材。
這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輕喜劇微劇,在本系列眾多微劇作品中顯得風格迥異。
大咖加盟
高坦,中國廣播劇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央臺廣播劇編劇。創作了此次抗擊疫情系列微劇第16集《瞧這一家子》。
劇中涉及大段兩隻貓咪間的對話,為了更好地把握貓的特質,高坦老師不斷修改完善劇本,對細節之處精益求精。為了完美呈現劇本,還在演播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這種不放過任何細節、精心打磨劇本的匠人精神令人敬佩。
(微信截圖:高坦老師與基地編劇晴川討論劇本、演播細節)
劇本中設計的「鄰居大黑狗叼走貓咪的食盆」這一細節,來自高坦老師的親身經歷。前不久,她在植物園中,看到流浪狗叼走了好心路人給流浪貓放了貓糧的食盆,因為貓糧過於細碎,不便於狗直接食用,所以它用了這種方式整體拖走,找地方單獨進食(微信截圖1)。類似這樣的細節設置上,老師都儘可能做到真實、貼近生活,讓這個溫馨的家庭小故事更有趣味性、真實感。
劇本中「地三鮮想給鄰居大黑狗送貓糧」的情節,高坦老師特意加了「還有小半袋子貓糧」這一細節,這也是基於她養貓的生活經驗。為了符合貓可以叼住少量、較輕的物體,過重則不行的特性,老師特意強調一定要說明「小半袋」,並使用「拖過去」而不是「送過去」這一動詞,才更符合貓的特質,更顯真實(微信截圖2&5)。一部好的作品就是在這樣的反覆推敲中誕生的。
地三鮮、熱乾麵的原型,高坦老師的貓黑黑和黃黃
本劇內容貼近生活,關注熱點,極具溫度,且臺詞非常的生活化,是人物自己在發聲,而不是編劇「強迫」角色說話。看著文字,人物對話就已經浮現耳邊。面對著這樣流暢的文字和劇情,刪減就成了大難題。但是時間有限,刪減又是必須的,為此基地編劇晴川和高坦老師經過溝通,最後拿掉了「大王得獎金」「房東免收房租」等細節,刪節後劇情更集中,也給後期音響留出了空間。
(高坦老師愛人何大炎先生手繪)
儘管受微劇篇幅限制,高坦老師還是希望儘可能的多角度呈現內容,並對細節之處不斷打磨,才有了這一集的精彩故事。
演播陣容
《瞧著一家子》上集中的父子二人是地道的東北人,語言生動鮮活。飾演爸爸大王的是來自遼寧人民藝術劇院(遼寧兒童藝術劇院)的國家一級演員,黨群工作部主任楊卓。
楊卓的語言非常樸實接地氣兒,他飾演的爸爸大王一聽就是個憨厚、有擔當的東北老大哥。
飾演兒子小王的是導演宋曉。
上集劇中主要場景是父子二人吃早飯。為了表現這個場景音響效果的豐富,宋曉在家中設了一個小飯桌,一碗小米粥,一碟小鹹菜,一個煮雞蛋,一塊大麵包,一邊吃一邊用手機錄音,一次成型錄製了兒子全部的音頻。
《瞧這一家子》下集劇極具浪漫主義色彩,通過王家收養的兩隻貓——地三鮮和熱乾麵的所聽所見,間接展現出王家父子在抗擊疫情中的所作所為。
飾演東北口音貓咪——地三鮮的是瀋陽臺主播大麥。
其實大麥是本劇第一個出現的聲音。不光是版頭的錄製,在上集中開篇播音員播新聞的聲音,就是由大麥錄製,而這也是他的本色出演。他是一名新聞主播,廣播劇演員,有聲書播講人,塑造了很多聲音角色,但是演繹動物還是頭一次,所以更加認真揣摩角色。在導演的提示下,翻看了很多貓咪叫的視頻,制定了幾種年齡和性格的貓咪角色,在當天嘗試了七八種聲線感覺之後,最終在深夜十二點左右,錄製完成了終極版本的東北貓咪大王,這個外剛內柔的可愛角色。最後想說,夜深人靜學貓叫,不知鄰居可睡好。
飾演湖北口音貓咪——熱乾麵的是湖北電視臺新聞廣播部主播易星。
易星同時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廣播劇導演、編劇和演員。她飾演的熱乾麵機靈可愛,聲音甜甜的柔柔的,但一聽就知道這是個深諳世事的老江湖。
地三鮮和熱乾麵,一男一女配合默契,瀋陽武漢親如一家。
後期合成細節
為了使廣播劇聽起來更生動、鮮活、有趣,王健在後期製作中也是費了一番工夫。
比如為大王小王設計動作,增加動效,讓音響效果更加真實豐富、符合想像。為了讓劇聽起來更加生動,還特意讓導演宋曉重新錄了一版邊吃飯邊說的戲,宋導很配合,在大半夜又吃了一頓飯,而且津津有味。
本劇的下集進入兩隻貓的世界,對製作的要求很高。王健認真分析兩隻貓的每句對話,剪輯音樂製作音效,讓音響緊緊跟隨動物的情緒變化,推動劇情發展。使兩隻貓的形象惟妙惟肖的展現在聽眾面前。音樂和音效在王健手中,成了兩隻貓以外的第三個演員。劇中的幾聲狗叫,也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跟隨著音樂的節拍融合呈現。這樣的藝術化處理,給聽眾營造了一個多姿多彩的童話世界。整部劇宛如一部可以閉眼聆聽的迪斯尼動畫。
創作團隊
圖 從上到下、從左到右依次為:瀋陽原創基地創作成員合影,總監製郭志英、監製孫閣、編劇高坦、基地編劇晴川、導演宋曉、錄製合成王健
丨出品:瀋陽原創基地
丨素材來源:人民網、瀋陽網、遼瀋晚報、浙江省小動物保護協會、人民日報
丨總監製:郭志英
丨監製:孫閣
丨編劇:高坦
丨導演:宋曉
丨錄製合成:王健
丨演員:楊卓、宋曉、大麥、易星
丨微信編輯:睿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