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這樣說:「心慌不是病」你認同嗎?
開什麼國際玩笑,有個患者這樣說道:「感到心慌、氣短、呼吸困難,嚴重時都感到要不行了,幾次三番命懸一線,不敢一人出門、不敢獨處一室,甚至不敢坐電梯、坐飛機。」
然而很多人會說去醫院檢查,等查了心電圖、心超、平板試驗、甚至冠脈CT等,竟然沒查出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患者自覺症狀很多,很難受,卻什麼也差不多來,又怕別人說他無病呻吟,但是真的是在裝病嗎?
於是患者換呼吸科、換神經內科、換內分泌科,查了肺CT、呼吸功能、血液檢查,後來才知道,原來這些年我經常莫名地感到緊張、心煩、擔憂,一點小事就爆炸。脾氣說來就來,常常徹夜不眠,常常感到這也不舒服那也不舒服、一緊張就擔心得要命。原來,這是植物神經紊亂!原來,這些軀體問題都是植物神經紊亂引發的心臟神經官能症,出現的心慌、氣短、呼吸困難。
胸悶氣短是怎麼回事
生理性因素:
胸悶氣短與性激素分泌水平大有關係。年輕女性體內的雌激素分泌旺盛,皮下脂肪增厚,脂肪組織的耗氧量比肌肉組織多,因此會導致人體氧氣供應不足,出現胸悶氣短。
心理性因素:
主要由情緒異常引起。心理學家統計,此種原因導致的胸悶氣短最為常見的。
功能性胸悶氣短:
即無器質性病變的胸悶氣短,人們在門窗密閉、空氣不流通的房間內逗留較長時間,或處於氣壓偏低的氣候中,往往會產生胸悶氣短、疲勞的感覺。另外,神經衰弱、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神經官能症,也會出現胸悶氣短的症狀,最普通的自覺症狀是心悸、呼吸不暢和全身乏力等,還有容易激動、失眠、多汗、發抖、眩暈、多夢等表現。
病理性因素:
呼吸道受阻:氣管支氣管內腫瘤、氣管狹窄,氣管受外壓等。
肺部疾病:肺氣腫、支氣管炎、哮喘、肺不張、肺梗死、氣胸等。
心臟疾病:先天性心臟病、風溼性心臟病、冠心病、心臟腫瘤等。
膈肌病變:膈肌膨升症、膈肌麻痺症。
抽菸也能引起胸悶氣短。
對於胸悶氣短的預防小秘訣
避免大波動的情形變化,心理性因素主要由鬱悶、情慾不遂等不愉快的情緒引起的,所以凡事都想開些,切勿太鑽牛角尖
注意氣候變化,防止受涼、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
避免劇烈活動,注意生活規律,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更多文章資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植物神經紊亂諮詢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