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起見證
50歲王雨露:永懷教育初心繼續行走在路上
1970年出生的王雨露,是一名教育工作者。1995年至今,王雨露已經在教育戰線上工作了20多個春秋。從石家莊市第八十一中語文老師到9年的初中班主任、3年高中班主任以及擔任教育處副主任的經歷,再到副校長,每一步都傾注著他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如今,他主管著學校的後勤、辦公室以及九年級的教育教學工作,「忙碌」是對他最貼切的形容詞。
回顧過去的十年,「忙」這個字是對他這樣的教育工作者們最具代表性的概括。王雨露是學校、家庭兩頭忙。白天,他在學校裡工作;而晚上回到家,和普通家長一樣,也曾為兒子「小升初」所面臨的壓力而操碎了心。最近這十年是一個關鍵的節點,這十年不僅是國家飛速發展的十年,也是他自己不斷努力、不斷提升的十年。他見證了十年來中國教育的發展。職務的變化是他自我的提升,也意味著將擔負更多的責任。
展望未來,10年後的2030年,王雨露就60歲了。就他個人而言,他希望自己能夠在退休後和愛人一起出去走走,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十年後,希望兒子能有穩定的工作,實現人生理想。我到時也可能要離開工作了三十多年的工作崗位,離開那些可愛的孩子們。」王雨露說,自己熱愛教育的初心不會變,會選擇去教育相對欠發達的地方支教,教書育人,甘願奉獻。
60歲孫桂香:計劃帶外甥、外甥女出去旅遊
生於1960年的孫桂香,2020年邁入花甲之年。跟大多數同齡人一樣,孫桂香也是兒孫繞膝,盡享天倫之樂。不過她並沒有真正退休,還在忙活著自家的事兒。
10年前,家裡買了挖掘機和勾機,孫桂香和愛人開始承包土方工程。這些車輛是分期付款買的,前三年要還錢,日子過得還有些緊巴。把錢都還上以後,沒了負擔,收入就不斷增長了。孫桂香說,剛開始幹那會兒,有的單位會拖欠工程款,導致他們給工人發工資都犯難。後來就越來越規範了,工程款基本都能按時結清。
孫桂香說,冬天沒啥活兒,已經給工人們放假了。她也從南宮老家來到石家莊,幫女兒帶孩子。國家實施全面二孩政策以後,孫桂香的女兒們也生了第二個孩子。外甥、外甥女們齊齊喊著「姥姥」,別提多幸福了!
年輕時候經歷過物質匱乏的年代,過過苦日子,所以孫桂芳對現在的幸福生活格外知足:「以前捨不得吃肉,現在肉都不愛吃了,就愛吃爽口的素菜。以前看病花自己的錢,如今有醫保,減輕了不少負擔……」孫桂香說,再過10年,自己就70歲了。能幹就接著幹,幹不動了索性真正「退休」,開始養老。她計劃到時候帶上外甥、外甥女出去旅遊。「現在這高鐵就時速300多公裡了,10年後肯定會更快!」孫桂香說憧憬著10年後更好的日子……
70歲周志榮:世界那麼大我要多看看、多走走
1950年出生的周志榮,是省直單位的一名退休職工。2020年她就70歲了,但從外表上卻一點都看不出來。現在的她每天就是接送孩子上下學和給家裡人做做飯。2009年出生的外孫女,是她最大的牽掛。雖然平時總是忙忙碌碌的,但她每天都很幸福。
10年前,周志榮已經從省直單位退休。當時正好有一個企業希望她去做一些與財務有關的工作,周志榮就爽快地答應了。後來,照看外孫女成了她的日常。外孫女牙牙學語,蹣跚學步,一點一滴的成長,她都看在眼裡,喜在心頭。
周志榮喜歡旅遊,跟老伴兒一起去過十幾個國家。從日本、韓國,到越南、柬埔寨、泰國,再到俄羅斯……旅行讓周志榮開闊了眼界,見識到各種絕美風景,了解到了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在這麼多國家裡,她最喜歡的就是俄羅斯。她是聽著《喀秋莎》,讀著蘇聯小說長大的一代人,對俄羅斯她有著不一樣的情感。他們還特意拍攝了《走進俄羅斯》,用視頻錄下了在俄羅斯的美好回憶。
談及未來10年,想想2030年的自己,周志榮說:「2030年我就80歲了!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自己身體健康,能繼續旅行。」她希望以後能帶著全家人把國內沒去過的地方都轉一轉,把大好河山都記在心裡。還想去北美洲的加拿大、美國,看看更遠的風景。
80歲樊恆築:我要多享享清福
出生於1940年的樊恆築,在2020年到來之際,邁入了80歲的門檻。他們這一代人從苦難中走來,好不容易才走進「萬紫千紅」的今天。如今,老人在家安享晚年,平日裡出去散散步,下下棋,生活好不愜意。
「以前的生活和現在相比,真是天差地別!」過去,樊恆築一家人的生活全靠種的一畝三分地來支撐,常常有上頓沒下頓。年輕的時候,他曾「下煤窯」多年,著實吃過很多苦。他記得,小時候能吃上白面饅頭都很難,而現在,吃飽早就不是個事兒了,各種美食隨時都能吃上。
樊恆築感觸最深的,就是醫療方面的變化。「以前吃的降壓藥都是短效藥,像降壓靈那樣的,一天得吃好幾回,不吃就難受。現在我吃必洛斯,一天吃一次就行。」樊恆築說,看病也有醫保,能減輕不少負擔。
2019年,樊恆築從石家莊乘坐高鐵去上海、南京等地旅遊,親身體驗了如今的「高科技」。「嘿!真快!幾個小時就到了,感覺就像是飛過去的!」他開心地說,「高鐵不僅快,服務人員的態度還特別好。」
「不過,我可不是一個知足的人!」樊恆築打趣地說,「照咱們國家這個發展速度,10年後我90歲的時候,日子還會更上一層樓!我的願望就是生活質量再高點,幸福指數再高點!」
90歲馬忙支:每天做10個引體向上活到百歲不是夢
1930年出生的馬忙支是一名樸實的農民,雖然已90歲高齡,但從這位老人身上,你能感受到堅持鍛鍊帶來的奇蹟。
這位90歲的老奶奶至今沒掉一顆牙,更是「吃嘛嘛香」,一頓飯她能吃下一個大肘子。老人的身體倍兒棒,早上兩公裡,晚上三公裡的步行鍛鍊是日常標準,從未落下。在她這個年紀,你能想像嗎,每天都要做10個引體向上!但老人2010年卻曾遭遇車禍。那次老人受傷嚴重。經過手術治療後一直堅持鍛鍊,如今的她身強體壯。
你要是問她有什麼秘訣,她會告訴你要堅持規律的生活。老人每天早上7點起床,晚上10點睡覺。早上、下午和晚上各鍛鍊一次身體,傍晚還會專門去練功、做引體向上。90歲的她仍然自己做飯,吃的以豆面饅頭、雜麵為主。
她是個閒不下來的人,用針線做衣服,撿廢品,每個月都能自己掙個百十來元錢。每到過年時,她會用自己攢的錢,給小輩兒們發紅包,這時的老人滿臉自豪。
展望10年後,也就是2030年,馬忙支老人將迎來「百歲」,對此,老人自信地說:「有信心活過100歲,這可不是夢。」當然,這也是家人最大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