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記者 王雪瑩
近日,由唐嫣、竇驍、經超等人主演的古代傳奇愛情劇《燕雲臺》播出後熱度不斷。該劇講述了大遼鐵血紅顏蕭燕燕,憑藉敢作敢為的性格、深謀遠慮的眼界,在韓德讓、耶律賢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將大遼推上興盛之路的故事。
隨著劇情的推進,觀眾們對大遼歷史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唐嫣飾演的「蕭燕燕」真實面貌如何?她跟「韓德讓」之間的愛情故事又如何?為此,生活報記者採訪到哈師大歷史文化學教授李世龍等學者,請他們參照史料對劇情進行解讀。
「蕭燕燕」本名蕭綽
從小被父親稱讚「此女必成大事」
劇中,唐嫣飾演的「蕭燕燕」原型即蕭太后。蕭太后名蕭綽,小字燕燕,遼朝政治家、軍事家和改革家。在她攝政期間,遼朝進入了最為鼎盛的時期。與唐嫣所塑造的形象一樣,蕭太后從小聰明伶俐、辦事利索,年輕時的性格也是敢說敢做。李世龍稱,蕭太后對任何事情都有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即便在一些瑣碎的小事上也不例外。比如有一次,她與幾個姐妹一起幹家務活,姐妹們都草草收場了,惟獨她還在仔細地擦,家具也收拾得整整齊齊。這種舉動贏得了她父親蕭思溫的認可,常常稱讚這位小女兒:「此女必成大事。」歷史也果然如此。
追劇過程中,不少觀眾對「蕭燕燕」與「韓德讓」沒終成眷屬而遺憾,對於「耶律賢」奪人所愛氣憤不已。歷史上,這段情感糾葛的確存在。李世龍表示,據歷史記載,蕭太后少年曾許配韓德讓,但還未來得及結婚就被景宗選為了妃子,所以劇中耶律賢「搶人」的情節有一定根據。
少年時與韓德讓確有婚約
蕭綽以太后身份改嫁
劇中,蕭燕燕與竇驍飾演的「韓德讓」,這段夭折的愛情賺了很多觀眾眼淚。景宗崩逝後,韓德讓成為輔政大臣選擇默默陪在蕭太后身邊,匡扶國政。據悉,接下來的劇情裡蕭燕燕會以太后的身份嫁給韓德讓。對此,李世龍表示符合史實。
景宗死後,蕭太后看中了韓德讓的政治、軍事才能,於是決定改嫁韓德讓,這在當時契丹族的風俗中是允許的。蕭太后私自向韓德讓說:「我曾經許嫁於你,願諧舊好。當國幼主,也就是你的兒子了。」此後,韓德讓就無所避諱不斷出入於蕭太后的帳幕之中。出外遊獵和處理政務,兩人同案而食、並排而坐、同帳而臥,過著夫妻生活,聖宗對韓德讓也以父事之。蕭太后薨於1009年十二月初,韓德讓病逝於1011年三月,恰好是十五個月。遼聖宗親自為韓德讓舉行了國葬,並將其安葬在蕭太后的陵墓邊,韓德讓成為葬在大遼皇陵中的唯一一個漢人和臣下。
罨撒葛去世後成皇太妃
蕭胡輦沒改嫁但有了新寵
劇中,少時的蕭燕燕與兩位姐姐關係極好,姐姐們也十分寵愛這個小妹妹。然而隨著三姐妹分嫁太祖系三支,最後變得反目成仇。李世龍稱,歷史上蕭太后的大姐確實叫做蕭胡輦,嫁給了罨撒葛;二姐名字未見史書記載。罨撒葛去世後,蕭胡輦被尊為皇太妃。也許是罨撒葛年紀已老,再加上這段婚姻生活比較短暫,這一段政治對立沒有波及蕭胡輦和蕭太后之間的姐妹之情。
李世龍表示,遼國的女人守寡並沒有像中原人那樣悲慘。蕭胡輦接手了罨撒葛的舊部,以「皇太妃」的身份率三萬兵馬鎮守西北,替妹妹安定後方。兵馬所致處處大捷,周圍小國紛紛朝拜,蕭胡輦權柄在手,呼風喚雨宛若西北女皇,快意得很。並且她很快就有了遠比罨撒葛更年輕、更英俊的新歡,一個叫撻覽阿缽的奴隸。
韓德讓 喜隱等人髮型不對
歷史上著契丹裝的男子都為髡頭
劇中,韓德讓作為契丹大將,髮型卻保留著漢人的特色。對此有觀眾提出:「是不是與歷史不符呢?」李世龍表示,韓德讓的服飾髮型,未見史書記載,也未見有畫像流傳於世。但據其身份分析,應與遼朝貴族髮飾衣著保持一致,保留漢人特色的可能性很小。
劇中其他幾位主要男性角色的髮型,也都令人迷惑。觀眾們指出罨撒葛、喜隱等人雖說不像韓德讓那樣完全漢化,但滿頭「蜈蚣」小辮,看著更像蒙古人。只有那些跑龍套的群眾演員,才保留了真正的遼人髮型。李世龍表示,劇中男性角色的髮型確實與歷史有出入。他稱凡是著契丹裝束的男子都髡頭,式樣不完全相同。有的僅剃去顱頂發,顱四周發下垂並向後披;有的在顱兩側留兩綹長發,自然下垂或結辮下垂;有的剃光了前顱中部,顱後發也自然下垂並向後披;有的剃光了顱頂兩側,顱頂中間部分向後梳起。總而言之,契丹人髡髮的式樣一般顱側發和鬢髮都不長。如果太長就結成兩綹,或者編結成辮。
【來源:生活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