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大將勇猛無敵,但文武雙全的卻只有以下幾人

2020-12-26 河北小將說歷史

三國以劉備,曹操,孫權和諸葛亮為主要人物,突出各方軍閥的不斷崛起與擴張。在這些梟雄手下,也有一批文臣武將來輔佐,如蜀漢五虎將,曹魏五子良將,東吳四英將等。在這波瀾壯闊的歷史中,這些人才的鬥爭才是最大的看點,陰謀估計層出不窮。

但人們津津樂道的卻大多是有關武將的高低,下面小編為大家盤點蜀國智勇雙全的幾大名將,看看「蜀國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蜀國到底有幾大才,幫助蜀漢三分天下。

在三國中,為什麼五子良將雖然沒有五虎將出名,但卻被歷史記載呢,因為勇猛只是一方面,能智勇雙全才是最好的將才。這是題外話,現在開始蜀國將領的表演。

第五,王平,蜀國後期宿將。原為曹操手下,在漢中之戰中由於和大將徐晃產生矛盾,王平權衡之下投靠劉備。劉備大喜:得子均,漢中唾手可得。在王平這個活地圖的帶領下,劉備在漢中大敗曹操,後稱漢中王。其後王平隨諸葛亮南徵北戰,多立功勳。在諸葛亮,魏延等死後,王平為漢中太守,擊退曹爽十萬大軍,保證了蜀國北方安全。

第四,魏延,蜀國名將,為劉備所倚重。魏延原為劉表手下部將,因仰慕劉備,在長沙之戰中斬殺太守韓玄開城投降。魏延隨劉備入川,取西川立下大功。後佔領漢中,劉備不用張飛為漢中太守,而重用魏延。魏延也不負所望,鎮守漢中多年固若金湯。在北伐中,魏延可以說是蜀漢數一數二的名將,作為先鋒大將。魏延向諸葛亮進獻子午谷奇謀,可惜沒有被採納。後魏延多次擊敗魏軍,斬殺大將王雙,擊敗郭淮。可惜魏延剛強傲慢,被諸葛亮所疑慮,在諸葛亮死後被馬岱所斬。可惜一員虎將竟死於自己人之手。

第三,關羽,劉備的結義兄弟,中國武聖,在三國中是忠義的代表。關羽可謂當世虎將,其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可謂是當時天下第一英雄。劉備,諸葛亮入川後,關羽鎮守荊州多年,可謂是不可多得的將才。可惜在曹魏與東吳的陰謀詭計下隕落。

第二,趙雲,三國中的常勝將軍,劉備的貼身護衛。趙雲有勇有謀,勇猛可敵許褚,文丑,秒殺張郃等名將。在長坂坡七進七出,名震天下,被曹操譽為「長坂坡英雄」。趙雲也深有謀略,有戰略眼光。在劉備奪取益州後,想把房屋分賞諸將,被趙雲所薦,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 。

第一,姜維,如果說上面諸將是將才,帥才,那姜維就可以說是「擎天玉柱,架海金梁」。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遇到姜維。被姜維識破誘敵之計,在天水被姜維擊敗趙雲,夜襲蜀營。後歸降諸葛亮,為諸葛亮北伐多次獻計,擊敗魏軍。在諸葛亮死後,率軍斷後讓大軍平安退回漢中。蔣琬,費禕死後,姜維獨自鎮守蜀國,多次北伐曹魏,互有勝負。可惜後主無道,多次拖累姜維,致使姜維功敗垂成。上天滅蜀,姜維無力回天。在假投降,殺死鄧艾後,姜維與鍾會死於亂軍之中。

以上諸將,都是既有戰略眼光,又勇猛過人的人才,被蜀國所倚重。因為是文武雙全選擇,所以馬超,黃忠,張飛等雖然勇猛過人,但缺乏帶兵頭腦,所以不在其列。

希望喜愛三國的朋友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三國二十四名將中,猛將雖多,但文武雙全的大將,只有8人
    這24人是袁紹帳下的顏良、文丑,蜀漢陣營的五虎上將,以及魏延、姜維,曹魏陣營的張遼、張郃、許褚、典韋、龐德、鄧艾、夏侯惇、夏侯淵、張繡和徐晃,江東陣營的孫策、太史慈、甘寧和周泰,以及三國第一名將呂布。三國二十四名將主要是根據演義中武將的武功評選出來的,所以三國二十四名將中悍將特別多,如許褚、典韋、顏良等,但是他們中猛將雖多,但是不少人謀略不行,真正文武雙全的只有8人。
  • 蜀國五虎上將以後還有何人,魏延居然不是最強
    劉備手下的五虎上將可謂家喻戶曉,不但勇猛無敵,而且還個個為蜀漢立下大功。關羽,張飛為萬人敵,馬超,趙雲,黃忠武藝高強,俱為劉備爪牙,鎮守四方。都說「蜀國無大將,廖化做先鋒」,難道蜀國除了五虎將之外沒有猛將可用嗎?
  • 五虎將死後,蜀國仍有10位大將,其中2人武藝可比趙雲黃忠
    三國時代,蜀國五虎將是劉備成就霸業的最強武將團體。不過再強大的人,生命也會走到盡頭,到了劉禪繼承皇位的第一年,五虎將已折了四人。再後來,僅剩下的虎將趙雲也因病而死。蜀國偏安益州一處,國小人少,人才短缺。但蜀漢政權在劉禪時代仍然經歷了41年,其中諸葛亮居功至偉,而五虎將死後,蜀國僅存的10位大將也功不可沒。雖然蜀國後期的10位大將不能超過蜀國五虎將的成就,但至少有2人的武藝可比趙雲、黃忠,而除了這2人之外,還有1人也有五虎將的實力。
  • 三國演義中,魏國五良將,蜀國五虎將,孫權有哪五大將呢?
    蜀國的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吳國的大將呢?好像沒有具體表現出來。不妨讓我們根據貢獻、功績假想一下。第一位;太史慈,字子義,東漢末年時期名將,人稱「神射」,重義氣、守信、知恩圖報。孔融被黃巾軍圍困,太史慈為報恩突出重圍向劉備求救。孫策掌兵大敗太史慈,聞其名,親手鬆綁,禮賢下士,詢問其進軍策略。太史慈說出需安撫的策略。
  • 蜀國五虎看似勇猛無匹,但大將軍卻只有一個,還有一個是湊數的
    其中在文臣方面有諸葛亮和龐統這兩位臥龍鳳雛,武將方面更是有實力超群的五虎將,每個人都有數不勝數的英雄事跡。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上,蜀國的五虎將卻並沒有他們看起來那麼風光,在世人眼裡,真正稱得上大將軍的只有關羽一人,而趙雲甚至都不能和其他幾人相提並論,最多只能算個偏號將軍,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蜀漢五虎將去世後,蜀中再無大將?且看劉禪的十大良將
    然而,蜀漢五虎將去世後,蜀中再無大將?且看劉禪的十大良將。 蜀國早期的實力可謂是兵強馬壯,所向披靡,只因蜀漢人才濟濟,而其中最勇猛的便是關羽、張飛、趙雲這幾位了。
  • 斬殺兩位蜀漢大將,諸葛亮看到臉色大變,魏延直接秒殺他!
    三國時期出現了許多名將,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名將接連去世,到了後期,蜀國更是人才匱乏。在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時候,手下就已經是無人可用。而魏國那邊卻不斷有優秀的新人出現,後來的鄧艾、鍾會都是後起之秀。還有一位魏國大將,斬殺兩位蜀漢大將,諸葛亮看到臉色大變,而魏延卻能直接秒殺他。
  • 我們該如何評價蜀國後期名將姜維?
    對於三國後期蜀國的將領姜維而言,這是一個在歷史裡也並不甚被關注的人物。但吸引我關注姜維的,正是蜀國滅亡,姜維說服鍾會謀反一事。設想,一個亡國之將,竟然能夠成功說服敵方大將與自己一同謀反,這該是何等的才能?細細品讀歷史之後,懵然發覺這位諸葛亮唯一的學生,的確是一位才華橫溢、文武雙全之人。
  • 三國蜀國最被忽視的一員大將,曾頂替張飛的位置,與關羽性格相似
    三國蜀國最被忽視的一員大將,曾頂替張飛的位置,與關羽性格相似我們看三國的時候,在我們心中一直是把蜀國當成是正統的,而曹魏就是反面,孫吳就是打醬油的。對於裡面的文臣武將最喜歡的也就是諸葛亮和劉備的五虎上將了,尤其是他們在打仗的時候都是希望他們能獲勝。
  • 三國獨當一面大將不多,但死得最慘的確是最強的兩位!
    對於能力出眾的武將,往往會被著重培養,誰都喜歡獨當一面的大將。不過獨當一面要求主將不但勇猛無敵,也需要有極高的戰略。魏蜀吳三國爭霸,文臣武將不少,但能文能武,獨當一面的武將卻不多,甚至有點像鳳毛麟角。如偌大魏國,只有曹仁,張遼等,而相對較弱的蜀國在眾人眼裡也就關羽獨當一面。大將往往坐鎮中央,統帥全軍,但卻有二位,雖然無力過人,卻死於非命。
  • 三國時期蜀國的五虎上將,誰的後代最厲害?真相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首先,說說關羽的長子,關平。 在《三國演義》中,關平十分活躍,他勇猛過人,並不比關羽差,儘管沒有正面交鋒的記錄,但是兩人都跟魏國的龐德大戰數百回合不分勝負,因此,關平在武藝方面儘管比關羽差些,但也差不了多少。
  • 隋唐的無敵大將,他的死狀最為悲情,卻讓人可敬可佩
    宇文成都勇猛異常,但生不逢時。
  •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蜀國出現人才斷層究竟是誰的鍋?
    大家都知道蜀國的人才青黃不接,出現了人才斷層。比如諺語:「蜀國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等等。很多人都說蜀國人才斷層的原因是諸葛亮大權獨攬,而且不注意提拔人才造成的。黃權可不是一個人,黃權是一大批人,當時夷陵戰敗,黃權在江北,無法撤退,又不想投降吳國,黃權就率領部下投了魏國,為什麼說影響最大的是黃權呢?因為黃權帶領的是一批中堅人才,這批人有318人。這一批人是什麼成色呢?根據《魏書》記載:拜權為侍中鎮南將軍,封列侯,即日召使驂乘;及封史郃等四十二人皆為列侯,為將軍郎將百餘人。
  • 蜀國一個小軍官差點害死趙雲,日後成了蜀國四大名將之一
    劉備從劉璋手裡奪取益州之後,有了荊州益州兩大戰略要地,在三國爭霸戰中,蜀國的局面頓時氣象一新。雄才大略的謀士法正,又建議劉備不失時機乘勝追擊,讓他把益州北部的漢中也拿到手中,從而為益州建立起一道屏障。就在這段戰事期間,蜀國一個小軍官卻差點害死名將趙雲。《雲別傳》記載,由於漢中之戰曠日持久,曹操數萬大軍坐吃山空,不得不從後方運送大量糧草輜重供應前線軍需。有一次,又有一大批糧草運送前來,「運米北山下,數千萬囊」。蜀軍探馬報告給老將黃忠,黃忠與趙雲商議後,認為應該趁其不備奪取這批糧草。
  • 為什麼有些魏國大將投降蜀國後,對其忠心耿耿,擔負起伐魏的重擔
    三國時期,最弱的國家是蜀國,但也是蜀國抗爭的力度最大,蜀國和魏國多有交手,互有勝負,但戰爭比的是國力和人才,在這方面,蜀國和吳國都不如魏國,最後被滅也是很正常的。在魏國和蜀國的戰爭中,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原本是魏國的兵將如王平、姜維、夏侯霸等人,投降蜀國以後,都對蜀國忠心耿耿,至死不渝,更甚者如姜維,蜀國都被滅了,還想著通過計策復國,最後被殺。那麼,蜀國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讓這些魏國大將都能夠忠心耿耿至死不渝呢?接下來進行一個詳細的分析。
  • 諸葛亮一生最大失誤:饒了一個該殺的小人,殺了一個不該殺的大將
    有句俗語叫做:「蜀國無大將,廖化為先鋒。」雖然這一句話確實有點冤枉廖化,他是一個能力出色的將領,但是從側面也可以看出蜀國在用人上面的捉襟見肘,諸葛亮死後,除了姜維之外,沒有什麼類似於趙雲關羽這樣能夠獨當一面的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