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位媽媽來私信過我,說她的寶寶從添加蔬菜開始,就一直吃什麼拉什麼,比如:給寶寶吃菠菜,就基本把菠菜的食物顆粒拉了出來。
其實,吃什麼拉什麼的現象,在我家寶寶添加輔食那會也出現過,有時候寶寶還會出現吃什麼顏色的食物,就拉什麼顏色的便便的情況,比如:給寶寶吃了胡蘿蔔,寶寶就拉出了橘黃色的便便。
寶寶吃什麼拉什麼,其實是很正常的現象。吃什麼拉什麼一般分為兩種——拉出了食物原始顆粒,拉出了所吃食物顏色的便便。
像寶寶吃了什麼食物就拉出什麼食物的原始顆粒,就可能是爸爸媽媽給寶寶加工的食物性狀太粗了,比如:寶寶還不能接受顆粒狀的食物,寶寶的便便就會排出顆粒狀的食物殘渣。當然這也與寶寶的咀嚼能力有關,此時寶寶的咀嚼能力還比較弱,食物都是囫圇地吞下去,根本沒有嚼或嚼不碎,胃腸道無法完全消化和吸收,自然就會排出來了。
另外,寶寶還會拉出有顏色的便便,其實這也跟寶寶攝入的食物有關。很多食物都帶有天然的色素,這些色素會影響大便的顏色。尤其是寶寶添加了蔬菜之後,由於蔬菜的顏色比較豐富,如:葉狀菜通常都是綠色的,塊狀類有紫色、紅色、黃色……寶寶吃了不同顏色的蔬菜,也會拉出不同顏色的便便。
儘管寶寶總會排出「花樣便」,但只要寶寶平時精神狀態良好,進食和睡眠都正常,且排便規律,拉出的便便顏色與進食的食物有關,便便中的食物原始顆粒不會特別多,那就沒什麼問題。通常隨著寶寶胃腸道的逐漸成熟,這種吃什麼拉什麼的現象就會逐漸改善。
01便便中食物原始顆粒多
如果寶寶吃什麼拉什麼的現象比較嚴重,便便中的食物原始顆粒非常多,那爸爸媽媽就需要從中找到原因,並採取措施解決問題。
寶寶拉出的便便中食物殘渣很多,通常跟這個原因有關——咀嚼能力與食物性狀不符合。也就是食物太粗,寶寶咀嚼不了。
將食物加工成合適的性狀爸爸媽媽要知道,食物性狀的改變,不能只根據寶寶月齡的增長而改變,還要考慮寶寶的咀嚼能力。比如:有的爸爸媽媽可能會覺得寶寶已經8個月了,應該將輔食的性狀變得粗一點,於是會給寶寶吃顆粒狀的食物,但這時如果寶寶的咀嚼能力跟不上,無法用牙齦磨碎顆粒狀的食物,寶寶就會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所以,輔食性狀的改變除了要根據寶寶的月齡情況來決定,還應該考慮寶寶是否能夠嚼碎。
那如何判斷寶寶是否能接受目前的食物性狀呢?爸爸媽媽應該觀察寶寶的便便。如果寶寶排出來的便便質地整體上很均勻,便便中沒有太多的食物原始顆粒,就表示寶寶能夠接受目前的食物性狀。而如果寶寶排出的便便食物顆粒偏多的話,那就是食物偏粗了。
一般建議6個月的寶寶進食泥糊狀的食物,到了7~8個月,如果寶寶對泥糊狀的食物接受得很好,那就可以給寶寶過渡到蓉狀(大人嚼碎後的樣子)或顆粒狀的食物性狀,這樣一步一步由細到粗逐漸過渡。
如果爸爸媽媽在給寶寶加粗食物性狀的時候,發現寶寶便便中的食物原始顆粒偏多了,那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就要及時將食物顆粒加工成原來的性狀,退回去,等過一段時間再來給寶寶加粗,然後再觀察寶寶的便便。
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如果爸爸媽媽發現寶寶平時吃飯的時候,都沒有怎麼做咀嚼的動作,則要注意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牙齒是最主要的消化器官,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寶寶咀嚼這一步。
要提醒一點的是,在輔食添加的整個過程中,都希望爸爸媽媽始終做到這一點——在給寶寶餵輔食的時候,自己一定要做出咀嚼的動作。不管是真的咀嚼(嘴巴裡是有食物的),或者是假的咀嚼(嘴巴沒有食物,只是做出咀嚼的動作示範給寶寶看)都可以,爸爸媽媽一定要在這個過程中,時刻給寶寶示範咀嚼的動作。這樣,寶寶就能知道,吃飯是要咀嚼的,是需要把食物嚼嚼爛的,寶寶通過爸爸媽媽的示範也會跟著模仿。這樣一來,寶寶就能逐漸鍛鍊到口腔中的細小肌肉,以及咀嚼的能力,從而提高寶寶的進食能力。
爸爸媽媽還可以給寶寶準備一些牙膠、磨牙棒。這個時候的寶寶恰好處於出牙的階段,讓寶寶啃咬,一方面能緩解寶寶的出牙痛,一方面能把肌肉能力鍛鍊起來,這也是鍛鍊寶寶咀嚼能力的好辦法。
咀嚼的過程能促進唾液中澱粉酶的分泌,還能促進胃液、腸液的分泌,幫助寶寶更好地消化食物。由此可見,咀嚼不僅能夠幫助寶寶磨碎口腔內的食物,還能夠幫助寶寶消化胃腸道中的食物,是促進寶寶身體消化吸收一舉兩得的好方法。
02便便顏色有異常
前面已經提到了,便便的顏色與寶寶的飲食有很大關係,當爸爸媽媽發現寶寶的便便顏色發生了變化,就要結合寶寶近期吃過的食物來進行分析。
不過,有一種大便的顏色是和食物絕對沒有關係的——大便帶血。
大便帶血很容易和紅便便混淆。如果爸爸媽媽發現寶寶出現了紅便便,首先要回想一下寶寶最近有沒有吃什麼紅色的食物,比如:西瓜、紅心火龍果、西紅柿……如果沒有,爸爸媽媽就要仔細觀察寶寶便便中的紅色是否是血液。
爸爸媽媽可以把寶寶的便便放一會,血液在空氣中會出現氧化,顏色會變黑。如果原來的紅便便變黑了,就要警惕大便帶血。這種情況下,爸爸媽媽最好帶著新鮮的大便去醫院化驗,以便及時發現異常。
【膩媽說】
寶寶的便便出現食物原始顆粒,爸爸媽媽需要注意調整食物的性狀,以及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寶寶排出的便便有顏色,爸爸媽媽需要根據寶寶近期吃過的食物進行分析。如果發現便便有異常,則要及時帶寶寶去看醫生。
在改變食物性狀這一點,我還想多說一句。真正磨碎食物的2個必要條件為——有效咀嚼、成對磨牙萌出。而寶寶萌出成對的磨牙大概在18個月。也就是說,在寶寶萌出成對磨牙之前,即便寶寶的咀嚼能力已經鍛鍊得很好了,也無法真正磨碎食物。因此,寶寶的輔食性狀應保持軟爛的狀態,性狀的改變只能相對寶寶目前進食的性狀再稍粗一點,一定不要太早讓寶寶吃大塊狀的食物。
我是@膩膩媽,堅持更新育兒知識。想了解更多養育寶寶的知識,請關注我。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向拍攝者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