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中國最傳奇的搖滾女攝影師

2020-12-23 澎湃新聞

拍《戀戀紅塵》時,高原客串女主角

高原,當代最富傳奇的女性攝影師。作為搖滾圈的知名女攝影師,高原這個名字具有一定的標誌性。

20世紀90年代,她是老狼MV《戀戀風塵》中舉著相機的青澀女孩,她是中國搖滾圈黃金十年群體的親密朋友,當然她更是搖滾音樂界旗幟鮮明和年輕有為的攝影師。

唐朝樂隊的丁武是她拍攝的第一個搖滾人,面孔樂隊是她拍攝的第一個搖滾樂隊,此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崔健、竇唯、何勇、張楚、高曉松、周迅、樸樹、梁朝偉、王家衛、杜琪峯……都被她的鏡頭所記錄。

高原

而她所記錄的是一種有別於光鮮亮麗的吹捧,是一種親密朋友的視角,是一種「我在現場」的姿態;記錄的是他們舞臺和巨星光環的背後,是他們「青春的本真」與「生存的日常」的點點滴滴。

這一過程是她自己的青春,也是搖滾的青春,更是一代人的青春——因為那是「某種範圍的公共記憶」。

《返場》

作者:高原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10月

售價:81.00元(普通版)

88.00元(籤名版)

長按二維碼,可購買畫冊

《返場》記錄了20世紀90年代音樂圈、影視圈、文化圈乃至體育界生態的綜合體,為我們了解90年代的內地城市,以及大批理想化青年的文藝生存狀態提供了珍貴資料。

從1990年開始,到1999年,每一年都有一個代表人物講述自己的故事。這是一本對青春的總結,而高原也表示不會再出版2000年以前的作品。

關於過去的一些記憶,也許很多人已經模糊,但只要翻開她的作品,也總能清晰地回憶起,也會感慨,原來這些人也曾經年輕過。

陳羽凡、李亞鵬、老狼、黃覺、葉蓓、鄧謳歌、陳輝、路路、高旗、鄭鈞、史雷、張楊、張楚、周寧這些人在講述了自己在那個年代的故事,就仿佛他們如今坐在你面前絮絮叨叨懷念的一無所有的自由,那個年代的他們,每個人似乎都在自在生長。

點擊觀看視頻《青春有很多問題,答案仍在風中飄蕩》

自在生長

自述 | 高原

我和我爸都姓高,我的名字高原是他起的,因為我出生在貴州,那裡都是大山。

我爸叫高飛,上世紀80年代影壇帥哥,無數阿姨的夢中情人。那時候還沒有靠臉吃飯一說,長得帥也不是什麼優勢,不然老高同志一定會是第一屆的顏值擔當。他帥,可從來不以此為傲,有時候還愛自嘲。他愛玩兒,摩託車汽車釣魚打獵,樣樣不落。他愛交朋友,哥們兒很多,需要幫助時他一定隨叫隨到、兩肋插刀。

我樂觀開朗的性格,大多與少年時期總和他一起以天地為床、自然為家的那些日子有關。

那時候官廳水庫還可以下水遊泳,我爸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組織朋友們去野營,大人們忙上忙下,孩子們只需要玩得開心、吃飽睡好,無憂無慮大概就是那會兒學會的。

他是那麼愛我,讓我一直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女孩,自在生長著。在「北二外」進修外貿英語的日子裡,我從英漢詞典裡學了一句「fuck you」,當時詞典的譯文是「去你的」。我自然相信了,於是不知深淺地在英語對話練習時脫口而出。那會兒,全班同學默默地看著我被轟出教室,那個和我練對話的老師的表情,我至今還記得。班上有個小夥子,忘了是哪個機關單位派來進修的,他當時介紹自己是研究條形碼的專家,但那些根本看不出所以然的黑白條條,和生活有什麼關係呢?當時所有人都覺得他在說胡話,誰又能想到我們如今都沉浸在他的研究中呢?

80年代末,北京的年輕人中流行過很多新鮮事,從喇叭褲太陽鏡那種華僑裝扮、路邊「茬琴」,一直到後來的搖滾樂、霹靂舞,好多事都處在萌芽狀態。我弟高爽是總政大院的,他說院兒裡有幫人會跳霹靂,我嬸就跑去鄰居鄧謳歌家說:「謳歌他媽,我大侄女想看你兒子跳霹靂。」然後謳歌就出來了,花枝招展地給我跳了一段,後來我自然而然地和這個院兒裡的謳歌、歐洋、周鳳嶺都認識了。緣分就是這麼奇妙。

80年代末北京還流行過一陣健美操,我跟著朋友去月壇的「馬華健美操班」辦了卡。現在回想一下當時的人真是不講究,來健美操班跳操的大姐阿姨們穿的都是絨褲秋褲,好像就是在那會兒,我認識了張炬的姐姐。

《夢回唐朝》MV,1992年

之後認識了張炬,才知道北京還有叫作「樂隊」的物種。挺酷的,在認識他們之前,我只知道鄧麗君。沒過多久,我就在西單的一個歌廳裡,看到了唐朝最早期的演出,印象到現在,已經變得模模糊糊的,只覺得他們像美國電影裡的印第安人。我當時印象最深的一部片子就是凱文·科斯特納(Kevin Costner)演的《與狼共舞》,片子裡有個印第安人,頭上戴著羽毛。我攢過幾張他的照片,我當時就覺得丁武長得像這個人。

當搖滾樂開始被樂迷認可之後,市面上就躥出來一大批以搖滾為主題的拼盤專輯,這種快餐式的合集中,也不乏一些好的作品出現。1994 年,我給《神州搖擺》拍攝了一組照片。後排左起:豐江舟(蒼蠅樂隊),楊猛,Peter(經紀人),顧忠,馮滿天,張彥青(牛子,戰斧樂隊),「老哥」王昕波,高勝春(蒼蠅樂隊),馬軍,陶原(戰斧樂隊),秋野(子曰樂隊)。前排左起:盧奇(NO 樂隊),浩瀚(自覺樂隊),夜千(NO 樂隊),趙翌(戰斧樂隊),郭智勇(戰斧樂隊)。

我自己在家的時候老看《鼴鼠的故事》《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花仙子》,到了朋友家就聽槍花、平克、Metallica、U2,聊搖滾樂。後來他們帶著我去五道口買打口帶,慢慢地就和這些人了熟起來,我發現這個圈子還挺大的,北京玩音樂的人比想像的要多。除了張炬家,我們還常常去李季家、去新疆村聚會吃飯,我第一次看黑豹的演出好像就是在外交人員大酒家,後來也常常揣著瓶啤酒往馬克西姆裡面混。有一天,我把長發的男朋友領回家,我爸問我要幹嗎,我說:「這是我男朋友,我想跟他好。」我爸說:「我打折你的腿。」

高原與韓子善老師

我爸為了給我找點事兒幹,就安排我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學攝影,當時攝影系還沒成立,只有個攝影教研室。我進去的時候,韓子善老師正在給學生拍畢業作品,我和王磊就成了那裡的第一批學生。老師倒有四個人,一三五給我們上課,二四六我們倆學生就出去拍照,只要有空,我們就能在暗房裡泡一整天。其實當時我已經喜歡上攝影了,但是腦子裡還沒有這個概念,只會一門心思地拍照片,老丁、高旗、面孔他們都給我當過模特。1993年11月我畢業了,隨後攝影系也成立了,第二年來了榮榮,第三年來的是盧廣。我的師弟們日後都出息了。

1994年,我買了臺尼康FM2,有三個鏡頭,那時覺得好貴,掙的那點錢都換成了設備。為了生活得好一點,我就在魔巖唱片找了一份工作。就這樣,慢慢開始有人找我拍照片了,從樂隊到流行歌手、明星、演員,拍了不少,但因為當時他們需要保存底片,所以有些照片拍完之後我倒是再也沒見到過。也沒留個底什麼的,現在覺得那時的自己太不專業了。

後來,我這才意識到攝影變成了我的工作。90年代初期,攝影師一般都是機關單位的人,很少有像我這樣幹攝影的。那時候我拍的都是黑白照片,一是因為膠片便宜,二來也是因為我發現黑白照片更能突出人的生動。

張楚

拍人物挺好玩的,你得「賦予」他們一些情緒,抓到些歌迷、讀者看得慣的表情。有些人很難拍,比如張楚,除了傻樂他就沒什麼表情,有時候笑點也跟一般人不一樣。在拍攝《孤獨的人是可恥的》MV現場,當時真給我難住了,後來我們開始互拍,我拍他,他拍我,他的表情才變得有趣起來。

老狼

90年代初,真武廟二條那邊有個大排麵館,老闆是上海人,很多人都去那裡吃過飯,有天我看見一個長頭髮年輕人因為搶座跟人打起來了,後來才知道那是老狼。1994年拍老狼的時候,我們開著我爸給我的切諾基,一路開向機場,沿途找到一片麥地。當時是下午,老狼穿著白色襯衣和牛仔褲,陽光很耀眼,拍出來的照片像是夢境,從照片裡絲毫看不出他就是那個為了吃麵都能跟人打起來的男孩。若干年後有一次開著車,我們聊天回憶著小時候,他說現在想幹點什麼也來不及啦,我說可不嘛!然後我倆哈哈大笑起來,那種溫暖的默契就叫作友情吧。

1994年12月17日20點,竇唯、張楚、何勇以及作為嘉賓演出的唐朝樂隊所參加的「搖滾中國樂勢力」演唱會在香港紅磡體育館正式開演。

上千名香港樂迷

「魔巖三傑」在硬石餐廳接受Channel V的採訪

不記得「大壯」這個外號是誰給何勇起的了,是因為有個「禾大壯」(化肥廣告)吧,我對他的記憶都停留在了90年代,他是一個很特別的人,在他身上能看到很多衝突,他習慣用憤怒去表達他的哀傷情緒。在紅磡的現場,我拍到的是一個來自北京的朋克男孩,一個人對於年輕的真實呈現。我很懷念這種真實。

90年代的時候,人和車都很少,如果站在橋頭拍張照片,它不會像今天這般佔據整個畫面。那是一個有點空蕩蕩的城市,感覺還有很多等待被填滿的空間,包括我們的內心。

這是在後海無意中拍攝到的一張照片,當年的後海還沒有被開發,湖邊沒有今天那麼多的酒吧和行人,但是沒過多久,這裡就熱鬧起來了。就在同一年裡,北京的老胡同也開始遭遇新一輪的拆遷和改造。

我中間搬過幾次家,望京、四惠橋,搬走了又回來,對北京西邊這一帶特別有感情,從小在這裡長大,覺得這邊很安靜,每次回到這邊,心情就平靜一些。是的,那些年份,就像傷疤一樣。那段時間,我會強迫自己忘記些事情,這對一個女人來說是挺殘忍的。愛和恨讓人長大,青春不再,但那種疼痛久久不能消失……

等我徹底緩過來,已經是很多年以後的事了,有些真實的東西,也慢慢浮了出來。膠片變成了數碼磁碟,小院兒也長大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不斷懷疑有些故事的真實性,它像一段一段夢存在於我的記憶中,當我再次翻找舊照片的時候,就跟破案似的,不斷地在腦海裡翻找線索。還好,我沒有強迫症,這些雜亂的故事才沒有把我折磨至死。幸好,這些照片印證著那些記憶。

何勇的《垃圾場》MV拍攝現場,1994年

90年代,濃縮了幾代人的時光,幾代人在彼時自在地生長,和根植於這個成長環境的種種藝術形態一起,度過了漫長而又短暫的青春期。很多年後,人們認為中國搖滾樂具有很強的意識形態,它和那個時代、政治文化背景深深地捆綁在了一起。作為一個親歷者,我所觸碰到的,是這場文化變動中最柔軟的部分,那是一段單純的歲月,它曾是無數人的理想,是一個城市的更迭,是一段正在散落的十年記憶。

我不是一個善於寫字的人,我一直覺得文字是會撒謊的。我卻經常陷入回憶,雖然我知道,記憶也是會撒謊的……

原標題:《高原,中國最傳奇的搖滾女攝影師!》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她是中國最傳奇的搖滾女攝影師!
    高原,當代最富傳奇的女性攝影師。作為搖滾圈的知名女攝影師,高原這個名字具有一定的標誌性。
  • 高原出新書,憶往昔「94紅磡」給中國搖滾帶來的重大意義
    高原在書中寫道,1994年秋天在去這場演出之前,自己在籤約的公司做攝影師沒兩年,雖然也拍過不少大大小小的演出,但這麼大規模和重要的演唱會還是頭一回。懷著期待的高原那時還不知道這次經歷會帶來什麼,更不知道它在未來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裡對中國搖滾樂的意義。
  • 高原新書《返場》面世,用影像和文字再現搖滾樂過往
    原標題:高原新書《返場》面世,用影像和文字再現搖滾樂過往 高原新書《返場》近日面世。該書以高原拍攝的百餘張未曾披露過的珍貴照片為線索,穿插老狼、張楚、鄭鈞等人的口述和採訪,用影像和文字,全面展現了中國搖滾樂伊始不可複製的傳奇時代,也記錄了那個時代的「北京故事」,為我們了解20世紀90年代的都市,以及大批理想化青年的文藝生存狀態提供了珍貴資料。
  • 《返場》:跟隨高原的鏡頭見證「青春的本真」
    20世紀90年代,她是老狼 MV《戀戀風塵》中舉著相機的青澀女孩,她是中國搖滾圈黃金十年群體的親密朋友,她更是搖滾音樂界旗幟鮮明和年輕有為的攝影師。她就是高原,她的相機裡保存著上世紀90年代的記憶,也用鏡頭見證了一個時代。
  • 高原《返場》90年代最鮮活的記憶,喚起一代人的情感回望
    20世紀90年代,她是老狼 MV《戀戀風塵》中舉著相機的青澀女孩,她是中國搖滾圈黃金十年群體的親密朋友,當然她更是搖滾音樂界旗幟鮮明和年輕有為的攝影師。
  • 高原新書曬94年搖滾香港演唱會,竇唯汪峰盡顯書中,為啥沒提王菲
    首先是這一年,竇唯出了新專輯《黑夢》,在創作團隊的群策群力下,整張專輯不僅展現了竇唯驚人的才氣,還將他頗具水準的唱功完美的詮釋出來,不少人都認為,這是竇唯最好的一張專輯,甚至也是中國搖滾史上最好的專輯之一。那一年,竇唯只有25歲,卻恍恍惚惚便一腳踏上了人生的巔峰。
  • 高原與「94紅磡」
    高原攝 直播間的在線觀眾多了起來,很快破萬,與老朋友的閒聊中高原也放鬆下來。但她多數時間都比較沉默,可以看出,她並不習慣於用語言表達自我。20世紀90年代開始拍攝搖滾音樂圈,高原的作品參與定義了上世紀90年代諸多經典音樂專輯的視覺效果,也為這一時期大陸搖滾和流行音樂發展幾乎所有裡程碑式的人物和事件都留下了珍貴的記錄。
  • 主持人轉行唱搖滾,呼吸樂隊當家女主唱,最搖滾女主唱非他莫屬
    「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關於「呼吸」,可能不是資深的搖滾樂迷,都不會知道這個樂隊,「呼吸」屬於命途多舛,但也足夠傳奇。我說呼吸樂隊傳奇,是因為兩個人,一個是組建者高旗,另一個就是主唱,蔚華。曾獲得世界廣播至高榮譽「艾米獎」的著名主持人,主持CCTV1988年春節聯歡晚會(我剛出生),成為了一代大眾的偶像,卻毅然決然地放棄了中央電視臺「CCTVNews」節目主持人職位,搖身一變成為「呼吸」樂隊主唱,這件事本身就足夠搖滾,在那個年代就足夠傳奇。
  • 中國搖滾的青春期,結束在1994年的紅磡
    /《紅磡1994:「搖滾中國樂勢力」演唱會25周年》,由高原提供「我估計,現在誰都沒辦法讓他開口說吧」正如畫家老樹對高原攝影的評價——「我們在這些照片中看到了人,而不再是什麼炫酷的搖滾和攝影」——高原說,
  • 值得你去認識的15個當代的傳奇攝影師
    值得你去認識的15個當代的傳奇攝影師 2016年06月14日 15:46作者:言攝編輯:王凌雲 如果問,你心目中當代的傳奇攝影師名單,會包括誰?
  • 她曾是央視「一姐」,辭職後成為中國的第一位女搖滾歌手
    她曾經是最受歡迎的大街小巷央視最受歡迎主持人,並贏得了廣播行業無與倫比的榮譽「艾米獎」,她在20世紀代不愧為「央視一姐」。同時,她也是中國搖滾史上少有的天才女選手,她與高旗合作組成赫赫有名呼吸帶,她被美國權威媒體評為世界最有價值的女搖滾歌手。
  • 最好看的中國搖滾故事在這裡
    這本書講述了13支中國樂隊的搖滾人生,新褲子、痛仰、Joyside、刺蝟和木馬等。他們跌跌撞撞地成長故事,他們輾轉演出的D22俱樂部、School酒吧以及無名高地酒吧等搖滾文化繁衍地的故事,還有中國搖滾文化的發展脈絡,都在這本書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 傳奇樂隊披頭四的攝影師逝世,享年81歲
    英國傳奇樂隊披頭四的攝影師阿斯特裡德·基希赫爾(Astrid Kirchherr)去世,享年81歲。阿斯特裡德·基希赫爾是德國人,她早期給披頭四樂隊拍攝的照片幫助這支樂隊成為了享譽世界的樂團符號。、流行搖滾等曲風。
  • 如果重回搖滾最盛時代,你最想做的事是什麼?
    如果重回搖滾最盛時代,你最想做的事是什麼? 尤其是,Bowie化身為ZiggyStardust的形象的時期,給予了傳統搖滾音樂莫大衝擊。這是他在最著名的專輯《TheRiseAndFallofZiggyStardustAndTheSpidersFromMars》中,首次以一位雌雄同體的虛擬人物角色——雙性戀搖滾巨星ZiggyStardust,將戲劇表演帶入搖滾舞臺上。
  • 可可西裡 | 中國最偉大的荒野,這裡是生命的禁區,只有高原上的精靈才是真正的主人
    中國最偉大的荒野
  • 「灰狼」艾斯卡爾——新疆搖滾音樂的傳奇
    艾斯卡爾,一個純粹的維吾爾搖滾人。一直以來,新疆音樂以其歡快的節奏、豐富的音樂元素、極強的感染力深深吸引著我們,各族民歌的旋律優美動聽,節奏活潑鮮明,最廣為流傳的是號稱新疆維吾爾族音樂舞蹈史詩《十二木卡姆》。但新疆不止有民歌,新疆的搖滾樂一樣震撼人心。
  • 向傳奇色彩的搖滾俱樂部CBGB致敬!Iggy Pop,Patti Smith,Ramones,Television……
    CBGB被公認為朋克音樂的誕生地,雷蒙斯樂隊(Ramones),電視樂隊(Television
  • 中國女排隊歌來了!搖滾版《陽光總在風雨後》太燃
    由陳可辛執導,張冀編劇,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李現特別出演的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發布「隊歌」,就是伴隨中國女排近20年的《陽光總在風雨後》,此次影片與中國享有最高聲譽之一的搖滾樂隊——痛仰樂隊破次元合作,9月17日,影片《奪冠》(原名《中國女排》)發布的最新推廣曲
  • 英國傳奇搖滾樂隊The Beatles28張經典專輯登陸中國
    3月22日0點,英國傳奇搖滾樂隊The Beatles披頭四樂隊音樂作品正式登陸網易雲音樂,迅速在平臺引發歌迷強烈反饋,不少歌曲評論量短時間內突破999+。這也意味著,整整55年後,The Beatles經典作品正式登陸中國。
  • 邁克學搖滾演繹《傳奇》英文版,翻唱水平絕了
    《傳奇》是電視劇《李春天的春天》的片頭曲及片尾曲,由李健作曲,劉兵作詞,李健演唱,收錄在李健2003年9月發行的專輯《似水流年》中。《傳奇》一直被封為神曲,創作背後故事很有意思。2002年的冬天,李健住在北京的一個寒冷四合院裡,看了很多電影和很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