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緬甸視頻:緬甸語學習 | 仰光新城 | 緬甸旅遊 | 航拍緬甸 | 緬甸歷史 | 緬甸風光
在仰光中心城區,越來越經常能見到身著統一服裝,騎著自行車疾馳在街道上的年輕人,自行車後座上是一個碩大的方形食品箱。如果不是騎手和自行車通體醒目的綠色,記者差點會將他們錯認為是國內的送餐小哥。實際上,這是近兩年才在仰光成立的一家線上外賣平臺——Yangon Door 2 Door。
在仰光,乃至緬甸,包括在線外賣業在內的O2O經濟形態完全稱得上是一片等待開發的處女地。發展滯後的網際網路環境,加之市區內破舊擁堵的公路、不規範的公共運輸等薄弱的基礎設施,正是「得益於」如此惡劣的生存環境,才使得緬甸O2O經濟遲遲未能到來。直到2015年,一家名為Yangon Door 2 Door的公司,伴隨著10人的初創團隊,做起了線上訂餐的業務,在緬甸這片貧瘠的土壤上生發了外賣領域O2O的萌芽。
值得一提的是,將這一模式引進緬甸的,是一名埃及人。
一頭銀白的頭髮被梳至腦後,琥珀色的眼鏡,白色的襯衫,拉瑪丹(Shady Ramadan)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的裝束儼然一副標準的「網際網路人」裝扮。這位創始人來自埃及,外型卻酷似亞平寧或伊比利亞半島上的人。
「就是因為外國人想在仰光訂餐非常困難。」拉瑪丹在談及創辦Yangon Door 2 Door時坦言,故事的開始其實非常簡單。「我剛到仰光的那段時間,經常需要訂外賣。我發現作為一名外國人,想在仰光訂外賣非常困難。這裡沒有訂餐網站,只能通過電話訂餐,而不會說緬語顯然是最大的困難。」
這種不愉快的訂外賣體驗使得拉瑪丹意識到,在仰光創辦一家線上送餐公司將有著廣闊的空間。「要知道,在我們埃及,你可以通過網站遞送一切。」拉瑪丹驕傲地對記者介紹到,他們是緬甸第一家引入線上送餐業務的企業。「但正因為是第一家,我們也承擔著一位拓荒者首當其衝所要面臨的一切困難,而這些困難,對於今後新加入的玩家來說,是不再存在的。」
最初創立這家公司的時候,全公司上下,包括送餐的「信使(Messenger)」只有10人的規模,跟他們合作的餐廳只有6家。發展到現在,Yangon Door 2 Door已經擁有了一支60人的團隊,合作商家達到了90家。「剛開始創業時,我把我所有的資金都投了進去,所投入的其實並不多,無非是幾輛自行車,創建一個網站,以及信使的僱傭費。」如今,該公司的利潤從2年前的每月5000美元,增長到了每年100萬美元。「我當然也希望是每個月100萬美元」,在記者向其確認是年利潤額還是月利潤額時,拉瑪丹開玩笑道。
拉瑪丹介紹,Yangon Door 2 Door的盈利模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收取送餐費加每單抽成15%,這種模式用於大多數的合作餐廳;另一種是免收快遞費,每單抽成比例較之前者更大,一般為25%~30%。「但我們不會把抽成費用轉嫁到顧客頭上,你在網站及APP上看到的訂餐價格,和你在餐廳直接點餐的價格是一樣的。因為網上訂餐大大增加了商家的銷量,商家願意在價格上對我們進行讓利。」
緬甸-吐血總結-外賣APP-居家必備
其實關於點外賣這個事情 我是很矛盾的
➡️一方面覺得 還是儘量不要點 畢竟多與外界接觸一次就多一份風險
➡️另一方面覺得 在這個階段 飯店都不容易 也該適當的支持一下他們
所以呢 點不點外賣 大家根據自己的需求和觀點來決定吧~
不過我還是想呼籲 天氣特別差的時候儘量別點外賣了 尤其是仰光 送餐員全是騎自行車🚲 有些甚至不穿雨衣 真的太難了
~
緬甸大大小小的送餐平臺 我都匯總起來了 (希望沒有漏掉) 有幫助的話 就收藏起來吧
1️⃣ Food Panda
我覺得現在街上見到的小粉是最最最最多的了 沒錯 就是他們的送餐小哥!
他家感覺一夜之間 大街小巷到處都是他們的廣告和logo 合作的商家超級無敵多 很多本地小館子 全緬文招牌和菜單那種
—————————————
2️⃣ Door2Door
用的人也非常多了 合作商家非常多
—————————————
3️⃣ Grab Food
街上看到的綠色支付送餐小哥是他家噠!App用起來很方便 一APP多用 長期有不同的優惠活動
—————————————
4️⃣ Food Mall
商家也挺多的 但是不太聽人提及
—————————————
5️⃣ Food2U
同上
—————————————
6️⃣ Hi-SO
不只有餐飲合作 還有百貨 但是也不太聽人提及
—————————————
7️⃣ Freshgora
幾乎沒有優惠..
8️⃣ O2O
合作商家太少了 幾乎沒有優惠
9️⃣ Super Go
商家太少了 沒有APP
🔟 S Food Delivery & 1️⃣1️⃣ Yangonity
這兩家就真是絕了…沒有APP也沒有網站 只能從FB看有哪些合作商家 然後打電話給平臺下單
我就想問..這是給老人的平臺嘛..可是老人幾乎也不點外賣呀…好想知道他們的目標客戶群是誰
.
不好意思了 我自己沒有用過任何一家… 用戶體驗我採訪了身邊的人 放在圖2️⃣了
.
反正我覺得 每個人體驗不一樣 所以這麼多送餐平臺才會共存嘛
至於你選擇哪個 要看哪個平臺有你喜歡的餐廳 優惠如何 也要看你住在哪裡
🆗我的小建議是 知道想吃什麼的情況下 可以去FB看看這家餐廳最近和哪個app有合作優惠活動 或者直接和餐廳聯繫 自取或送餐
不知道去哪裡吃 就選個合作商家多的APP 刷刷 找找靈感
作者:JC在仰光
免責聲明
本公眾號"緬甸採購"推送內容來源於網絡,不代表任何政治立場,僅供閱讀、欣賞!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並不對文章觀點負責。版權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修正。微信號:t99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