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盛夏三伏天,我院中西醫結合科在三伏貼的基礎上推出了中醫特色灸法——督脈灸,患者反饋好評不斷,預約診療十分火爆。記者了解到,中西醫結合科開展督脈灸療法是從2017年開始,是科裡主治醫師王智芳到江西省中醫院進修,師從熱敏灸技術創始人陳日新教授學成的灸療技術。中西醫結合科主任黃建樂表示,王智芳是一位非常善於思考和實踐的青年中醫醫生。
(69歲的繆爺爺送上錦旗,感謝王智芳醫生精湛的醫術有效緩解了他的肩頸痛,讓他可以夜能安眠。)
今年34歲的王智芳是科裡的明星醫生,有一批認可他的患者粉絲。工作時的王智芳像極了一位睿智的書生,同事們則稱他「愛笑的芳哥」。2011年,王智芳中醫學專業研究生畢業來到醫院,從康復醫學科到中西醫結合科,王智芳明晰了自己的中醫發展方向——針藥結合的疾療方式。
8月11日,36歲的袁先生因患輸尿管結石,突發腰腹部疼痛難忍,連注射止痛針也無法緩解。王智芳接診後,嘗試為袁先生熱敏灸。他點燃艾條對準袁先生腰腹部的特定穴位施灸探查,探查至腹部的神闕穴、歸來穴時袁先生感到穿透性熱感,且熱感直透左側腰部的最痛點,約10分鐘的灸療讓他感覺疼痛像「解開了結」似的立馬緩解,袁先生嘖嘖稱奇。王智芳介紹,熱敏灸是用艾條灸患者體表的「熱敏化穴」,激發患者經絡感傳現象,促進經氣運行,使氣至病所,從而達到高效、速效的治療效果。
除了灸法,王智芳從醫學生時代起一直苦練針法,輔助工具是一個針包或一塊木板,練到現在已經可在木板立針,指力 「入木三分」。不僅如此,王智芳還用心總結自己練針過程中的心得,他的針法用於治療面癱最能凸顯「過人之處」。2周前,一名18歲的女孩因為吹空調貪涼,晨起發現自己面部口角歪斜,鼓腮漏氣,左眼閉合不全伴隨流淚等症狀,被診斷為面癱。王智芳給予女孩綜合治療方案:針刺選左陽白、魚腰、攢竹、牽正、翳風、雙側合谷等穴;並開內服中藥,祛風散寒、化痰通絡;艾灸左側翳風、地倉穴溫經。兩周後,女孩的面癱症狀逐漸消失,面部恢復如初。
此外,王智芳針療眼部疑難症——動眼神經損傷也是「獨具一格」。49歲的羅女士因為家庭暴力致右眼眼眶骨折和血腫,在湘雅醫院經過緊急骨折手術和血腫清除手術後,右眼視力仍無法恢復,右眼眼球也無法向中間靠攏,看事物會發生重影、眩暈,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通過朋友的推薦,羅女士找到了王智芳,王智芳根據羅女士的病症,通過針刺眼部睛明穴、球後穴等穴位,輔以中藥內服。三個月後,羅女士右眼眼球活動完全恢復正常,視力也明顯好轉,不再出現重影。到湘雅醫院複查,專家對於她的康復程度驚訝不已。王智芳說:「眼部扎針講究針刺的方向和深度,同時對解剖要十分熟悉,稍有不慎容易引起眼部血管和神經的再損傷,但如果手法到位,針灸治療動眼神經損傷會療效顯著。
王智芳說:「中醫講究內外兼修,所以我追求中藥和針灸並舉、內服外治的疾療風格。」因此,王智芳也樂於鑽研各類「藥方」。先後跟隨湖北省中醫院多名教授學習「中藥膏方」、江西省著名國醫大師伍炳彩學習「經方與時方相結合治療多種臨床疑難雜症」,集中所長,又結合自己臨床診療經驗形成了自己的「開方特色」。中醫開方講究辨證論治,王智芳對此頗有心得,他開的方子調和陰陽,配合針灸療法相得益彰,相輔相成。
從選擇自己的行醫方向,到決定自己的疾療風格,王智芳活出了自己的「中醫style」。
我院心血管內科金橋 | 群主,你有感謝信請查收!
我院中西醫結合科黃彬|讓中醫知識成為更強大的健康守護神
我院創傷手外科李亮| 靜下心來做好手術,我享受這個過程
我院康復醫學科陳智志| 我學習自媒體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康復醫療
青年醫生丨急診醫學讓我迎向更開闊的人生--急診科丁寧
撰寫丨秦璐
編輯丨陳穎
審核丨李晶
多點關注
多份關愛
【來源:長沙市中心e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