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遍看《讓子彈飛》是當喜劇片看的,第二遍當文藝片,第三遍則看出了歷史片的味道,不得不說裡面有些歷史典故,主創們用了很不顯山露水的方式表達了出來,確實是一部很需要慢慢體味才能明白內涵的良心作品
這一段的故事是:黃四郎的團練教頭武智衝被張牧之抓進縣衙。進去之後本不肯跪,大聲喊了一句:「老子是光緒三十一年,皇上欽點的武舉人,輪官職,比你官大,你應該給老子跪下。」看到此處我不由哈哈大笑,姜文玩了一個高級的笑梗。就看我們能不能接住了。
1904年(光緒三十年),是中國最後一次科舉的年份,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也就是武智衝對外宣稱自己參加過武科舉的時間,其實是清政府對外宣布科舉徹底結束的那年。更搞笑的是,當時清政府宣布結束的還不是武科舉,是文科舉,原來早在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武科舉的考試就已經廢除了。
到這裡還沒完!
這「舉人」兩個字是參加鄉試獲得優勝的人的統稱,如果一個人一直被稱為舉人,那就是指這個人的水平在鄉試水平以上,卻在會試水平以下。試問,這種水平的人還需要光緒皇帝來欽點?
更可笑的一點是: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戊戌變法失敗,光緒的生活圈子從此就只在瀛臺,那是個不可能跨出去的圈子。要知道,1904年科舉最後的殿試,都是慈禧幫忙閱卷定的名次,皇帝怎麼可能欽點你?
然而,面對這麼多漏洞,真實身份是麻匪的張牧之,卻反問了一句:「哪個皇上?我見過嗎?」
張牧之是跟隨過松坡將軍蔡鍔的警衛,不可能不知道光緒那點事情,事實上。蔡鍔還曾反對袁世凱稱帝,張牧之這麼問其實不是一個簡答題,而是一個選擇題:是你說的光緒帝還是我反對過的那個袁世凱,是個很高級的調侃。這一段只有看第二遍才能體會到,因為相關人物的背景是之後才進行介紹的。張牧之肯定知道武智衝這個武舉人的名號是假的,但是就是不肯點破,他是希望武智衝把自己看成一個和門外鵝城百姓一樣愚昧無知的人,轉而讓黃四郎也相信自己有這麼一面,來迷惑對手
接著張牧之說:「你要是個文舉人,他應該給你磕200個頭,可惜你只是個武舉人,他只能給你磕100個!」這段話說出了中國歷代武舉和文舉的真實情況,即文舉人地位普遍高於武舉人地位,文舉人獲得的仕途之路比武舉人更多更寬。當然在影片的環境中,這只是一個逼迫武智衝的藉口而已。
緊接著,張牧之衝到圍觀的群眾面前。這些平時對黃四郎敢怒不敢言的群眾齊刷刷跪下並大喊「青天大老爺」,張牧之命令不準跪,說了一句:「皇上都沒了,沒人值得你們跪!」這個皇上指的既是滿清又是袁世凱,意思是中國現在是民主國家了,大家不需要這麼做,但是當他說自己只願意給鵝城帶來公平的時候,這些目睹他豪氣幹雲的百姓再次用跪倒和「青天大老爺」也表達自己的崇敬之情,此時張牧之多少有點無奈了:在那個年代,民主真的是太難了,而愚昧,又太可怕了,社會只是脫去了封建禮教的殼,進步遠沒有到來。
這是黃四郎和張牧之第一次正面交鋒,幾個來回,黃四郎說了句:「我是給劉都統跑腿的。」這個劉都統我想了很久,最後確定是劉湘無疑。
劉湘的川軍在近代史上是一個很奇特的存在。一般我們總稱之為「雙槍軍」,形象是一支步槍一桿煙槍,之後又以訛傳訛,都說川軍抽著鴉片打仗。真實情況是川軍絕大多數士兵抽的都是菸葉子,不是鴉片,但是川軍高級軍官有一部分確實抽鴉片,因為民國初期川東成為鴉片重要的生產基地,也是劉湘一條主要的稅收渠道,川軍的將領抽鴉片就像吃自家的糧食一樣,另外這和電影中的情節也是相符合的——黃四郎幫劉都統販賣煙土到南部中國,劉都統就是他的後臺。
之後黃四郎的話就有點玄機了,他說自己曾經見過張麻子,在20年之前,整個故事在張牧之進城交代過時間,是1919年(民國8年),而黃四郎此時用的是一個確數:20,以此倒推,兩個人如果見過面的時間應該是1899年,此時松坡將軍蔡鍔剛剛17歲,張牧之成為一個麻匪的路還有一大截沒有走呢,但是此處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原來在1915年蔡鍔曾經與劉湘在四川因為護國運動戰鬥過,大家不妨想像一下,張牧之肯定是蔡鍔的手下,黃四郎極可能也是劉湘的手下,兩軍對壘,遙遙相望,黃四郎確實看見了張牧之,但是看不清,只能是燈火闌珊處般的恰如此時此刻了。
之後一個鏡頭本和這部劇帶著的民國歷史關係不大,因為我的女神白冰扮演的黛玉晴雯子上場了,怎麼說呢,一個字:贊!
作為2010年上映,至今各大平臺播放量最高的國產電影,《讓子彈飛》將抗日戰爭前民國的社會生態比較詼諧地展現給觀眾。此時雖然軍閥混戰已經逐漸平息,但是民主和教育還是沒有在華夏大地鋪開,滿清時期的糟粕還在社會各個角落發酵。社會治安方面,地方勢力通過種植鴉片和販賣人口這些罪惡的勾當進行勢力擴張,可是匪患仍然不能斷絕,民眾繼續生活在水深火熱中。這種被壓榨至乾乾淨淨的憤懣氣氛在影片中始終存在,也構成了電影敘事的一條暗線。
作為姜文民國三部曲的第一部,《讓子彈飛》改編於馬識途老先生的《夜譚十記》,這部小說幽默詼諧,落筆辛辣,這都是川中作家的風範。閒暇時讀來,不免會小酌幾杯,也希望大家都有機會讀讀,畢竟開卷有益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