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地處渝鄂湘黔結合部,是重慶的東南門戶,沈從文筆下《邊城》的原形地洪安鎮家喻戶曉。1月28日,市人大代表、秀山縣政府縣長向業順作客上遊面對面表示,秀山今年將加速發展文旅融合,圍繞「文化體驗遊」,在洪安鎮打造「三省風情街」,把秀山建成武陵山區文化旅遊城市。
「將文旅融合發展,秀山具備這樣的優勢。」向業順說,秀山的文化底蘊比較深厚,沈從文筆下《邊城》的原形地洪安鎮被命名為市級歷史文化名鎮,同時,秀山又是中國的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花燈歌舞)。
將文旅融合發展,秀山還有一個優勢是生態環境優美。秀山的自然生態非常良好,全縣的森林覆蓋率有55%,山清水秀。
秀山的旅遊資源比較豐富,有邊城的原形地洪安鎮,有「武陵第一蓋」川河蓋,幅員面積28平方公裡,是目前發現世界上最大的「桌山」,是武陵山區腹地最好的一塊避暑休閒區, 「春賞花、夏避暑、秋摘果、冬賞雪」。縣城的百年西街更是見證了城市發展的滄桑變化。
向業順說,依託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十三五」以來,秀山堅持把文化旅遊產業發展作為全縣產業發展的四大支柱之一,通過幾年的努力,文旅融合逐漸走上了好路子。
2018年,秀山對文旅融合發展的規划進行了編制,並加快推進景區建設。百年西街和鳳凰山森林公園景區獲得了「國家4A級旅遊景區」的授牌,洪安鎮和川河蓋景區建設也取得了實質性的推進。川河蓋的星空酒店一期、二期全面建成投入使用,縣城到川河蓋的公路、索道也即將完工投用。此外,其它的鄉村旅遊景點景區建設也在齊頭並進。
這一年來,秀山深入推進「書中邊城·畫裡秀山」旅遊品牌建設,全縣文化旅遊產業取得了大的發展。去年,秀山全年遊客接待量首次突破了1000萬人次,同比增長了55.8%;旅遊綜合收入達到了47.4億元,同比增長了47.6%,「對於我們來說,遊客和收入都出現了井噴式的增長。」向業順表示。
在此基礎上,2019年,秀山還將以「文化為靈魂,旅遊為載體」,著力完善全域旅遊規劃體系、突出重點景區建設、強化整合宣傳營銷、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高速駛入「文化旅遊城市」建設「快車道」。
據介紹,秀山今年將傾力打造兩大重點景區建設。洪安邊城景區將圍繞「文化體驗遊」,利用洪安「一腳踏三省,三省共一城」的地理特徵,著力打造「三省風情街」,充分展示渝、湘、黔三省的民風民俗、飲食文化、建築特色,讓遊客充分體驗邊城的民俗風情,同時也讓原住居民也參與到與旅遊產業發展中來,共享旅遊發展的成果。
還要做好洪安老鎮的保護性修繕,依託老街印象和新場鎮新生活,真正再現沈從文筆下深厚的邊城文化。同時,把洪安的初戀愛情文化充分的彰顯出來。
對於川河蓋景區,今年「五一」前將投用縣城至水源頭旅遊通道以及旅遊索道等項目,實現15分鐘內由縣城上蓋目標;同時,嚴格按照景區規劃,有序推進景區、小鎮、度假區的景觀廊道建設,啟動星空小鎮開發,全面提升景區「吃、住、行、遊、購、娛」體驗。
還將強化融合發展,著力豐富文化旅遊內涵。深入推進「文旅」融合,著力打造「書法名城」「花燈之鄉」「邊城文化」等品牌,夯實秀山文化旅遊城市底蘊。紮實推進「商旅」融合,充分利用秀山商貿物流優勢,全力支持文化旅遊產品研發,探索構建「電商宣傳旅遊、旅遊拉動電商」有效模式,同時大力推進「農旅」融合。
此外,還將匯合包括渝東南在內的整個武陵山區的區市縣,加強合作,聯手共同打造武陵山區生態旅遊經濟走廊。「未來3~5年,讓文化旅遊產業真正成為秀山的支柱產業,既展示秀山深厚的文化和優美的生態,又能為經濟發展注入活力,讓老百姓有實實在在的收益,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數。」
上遊新聞記者 秦健 實習生 楊水源 攝影 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