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涉事E8-C偵察機 Jetphotos圖片 攝:Luis David Sanchez
拉上窗簾/文
本周三(8月12日),香港《南華早報》爆料說美國E8-C在南海偽裝成民航客機對我廣東沿海進行偵察,最近到達了廣東外海59海裡處。報紙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說,「最初被我方雷達識別為商業客機」,給民航飛行增加了風險。
這一消息公開後,國內各媒體紛紛轉載。「拿人命開玩笑」「綁架無辜百姓生命」「將誘發誤擊」等內容見諸報端,《環球時報》和《光明網》等對此都予以了嚴重譴責。
但這一極不專業的報導立即被飛友質疑,因為這架飛機的數據是公開的,在FlightRadar24和FlightAware等眾多網站上都可以看到。有人直接找到了該機當天的飛行數據並貼圖,圖中可以看到這架偵察機的「航班號」是「RONIN32」,公開的機身編號為「96-0042」,飛行高度為30500英尺。
圖:並未「偽裝」
這架E8-C偵察機的基地在衝繩。衝繩是美國和日本重要的軍事基地。但那裡的幾個機場都可以近距離觀察和拍照,並沒有人阻攔。按理說那裡的每一架飛機起飛,我軍都能監控得到(比如偽裝成遊客去常駐),更不用說這麼大型的偵察機搖搖擺擺地在南海上空繞圈了。因此在拉總看來,「錯誤識別為商業客機」是根本不可能的!
圖:衝繩軍機可以隨便拍 攝影:拉上窗簾
美國E8-C電子偵察機是基于波音707-300客機改造的,在升級時安裝了ADS-B二次雷達。我們在影視作品裡看到的傳統雷達是「一次雷達」,它只能將飛機識別為一個「亮點」。而ADS-B雷達是由飛機主動發送自己的編號、機型、高度和速度等信息。在國外,軍用的運輸機和偵察機很多都安裝了ADS-B雷達,以提高安全性,便於管理。
啟用了ADS-B雷達的軍機對民航飛機來說是完全可見的,因為空管知道它的存在,所以甚至可以與民航飛機「混飛」;並不需要因為軍機上天,就關閉大片的民航空域。有些客機自身可以接收ADS-B信號(ADS-B IN),甚至飛行員的手機如果在空中能夠接入到網際網路,都可以實時地查看航路上有沒有別的飛機,可以有效地避免相撞。
圖:FlightAware軟體界面
ADS-B雷達發射的信號可以像聽收音機那樣方便地接收,地面的愛好者們收到後再將它們通過網際網路上傳到伺服器,由此支撐起了像FlighRadar24和FlightAware這樣全球著名的飛行實時監控軟體。哪架飛機有險情,哪架飛機有困難……媒體甚至可以在十分鐘之內就推送新聞。
在我國,是不允許擅自上傳ADS-B數據的。所以外國的飛機進入中國領空之後,有些時候會「消失」。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國軍方不掌握ADS-B技術。因此《南華早報》的報導讓人非常懷疑:難道它在暗示,我軍還在使用一次雷達進行空中防禦?
圖:軍用雷達(在國外拍攝) 攝影:拉上窗簾
敵軍不可能都故意打開ADS-B雷達告訴你它是誰。戰鬥機不可能安裝這玩藝兒,運輸機和偵察機在戰時也肯定會關掉ADS-B雷達。但它畢竟是一種近乎「免費」的監控手段,只要有電腦手機和網際網路就行。如果像《南華早報》說的那樣,「直到該機飛近廣東海岸才發現是軍用飛機」——那也太瞧不起我們了吧?難道我們連臺能上網的電腦都沒有?!
所以《南華早報》捅出這樣的「假新聞」,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或者,它是在暗嘲「我軍太落後」;或者,它是想編造出「敵人太狡猾」的故事,以挑起仇恨情緒。但無論是哪一種,這次的報導都是很不專業的。馬雲,你該反思一下了!
圖:下次用飛彈伺候它!(在國外拍攝) 攝影:拉上窗簾
美國在「特不靠譜」總統領導下,正在全面對中國進行封鎖。它已經在貿易、科技、航運等多個地方進行了「找碴」。它的軍艦和偵察機到南海來找碴,也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做為「找碴」的一方,「偽裝」有啥意義麼?——帝國主義這種赤裸裸的挑釁,只要有一點可憐的智商,就能想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