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張吉明
摘 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是凝聚人心、確保中華民族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始終保持國家統一繁榮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大力培育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就是我們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重要任務,也是目前我們應對國際經濟形勢複雜變化、保持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前提。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愛國,就要愛社會主義祖國,就要樹立牢固的憂患意識,為國分憂,就要保衛祖國的領土完整、國家安全。弘揚愛國主義就必須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必須踐行黨的宗旨,堅決抵制、批判各種消解愛國主義精神的不良傾向。
關 鍵 詞:愛國主義 民族精神
作者簡介:張吉明,中國社會科學網理論研究室主任、教授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是凝聚人心、確保中華民族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始終保持國家統一繁榮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大力培育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就是我們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重要任務,也是目前我們應對國際經濟形勢複雜變化、保持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前提。在全國範圍深入開展群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在全社會大力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各族人民好的時代主旋律,對於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增強戰勝困難的信心,凝聚全體人民的力量,同心同德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奮力開拓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鬥,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愛國主義,是偉大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國人民的政治品質和道德面貌的重要特徵及祖國意識、民族意識的靈魂,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繁榮昌盛的永恆精神支柱。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實踐中不斷結合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要求,豐富著這個民族精神。」歷朝歷代,許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強烈的憂國憂民思想,以國事為己任,前僕後繼,臨難不屈,保衛祖國,關懷民生,這種可貴的精神,使中華民族歷經劫難而不衰。
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範疇。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的階級,愛國主義有不同的政治內容。剝削階級的愛國主義以維護本階級的私利為目的,因而是動搖的不徹底的。無產階級的愛國主義繼承了歷史上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並把它同無產階級解放事業結合起來,認為只有使人民從國內外剝削階級的壓迫下解放出來,成為祖國的主人,才能實現祖國真正的獨立、統一和富強。當代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是同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和擁護祖國統一完全一致的。無產階級解放事業是具有國際性的。無產階級要為世界各國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而鬥爭,把愛國主義同國際主義結合起來。
愛國就是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內容十分廣泛,雖然在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具體內容,但也有共同的基本內容。這就是:熱愛祖國,熱愛祖國的山河,熱愛並繼承祖國悠久的歷史,發揚祖國燦爛的文化,建設祖國,開發祖國的自然資源,改造祖國的山山水水,使祖國變得富饒美麗;關心祖國的命運,在危難之時英勇戰鬥,保衛祖國,維護祖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反對外敵入侵;捍衛祖國的統一,搞好各民族之間的聯合和團結,反對民族的分裂和國家的分裂。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傳統,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得到了發揚光大,並增添了新的內容。今天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對振興中華,實現祖國統一,建設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強國,更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列寧指出: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深厚的感情」(《列寧全集》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8卷第168-169頁),是對祖國和民族的忠誠、熱愛和報效思想與行為的綜合體系。中華民族具有源遠流長的愛國主義傳統,尤其是社會生活發生重大變化時期,例如遇到自然災害、外敵入侵,總有那麼一大批不顧自己安危,為了國家和人民利益挺身而出,勇敢鬥爭的英雄豪傑,用他們大智大勇大德大愛譜寫出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詩篇。他們光輝的名字永遠鐫刻在中華民族文明的歷史豐碑上,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精華成為世代相襲、傳承弘揚的寶貴精神財富。鴉片戰爭後,中國受到帝國主義列強的欺凌,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災難,面對強敵,中國人民從不屈從於任何外力,為了救亡圖存,推翻「三座大山」,進行了不屈不撓、前赴後繼的鬥爭,湧現出許許多多感天動地,永垂史冊的志士仁人和英雄豪傑。一部中國近代史、現代史,就是一部中國人民愛國主義的鬥爭史、創業史。從太平天國到義和團運動,從鄧世昌到譚嗣同,從孫中山到毛澤東,他們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反對外國侵略,浴血奮戰,流血犧牲,殫精竭慮,艱苦探索,終於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下,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啟動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航程,這是中國人民愛國主義的一曲最壯麗的勝利凱歌。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偉大國家。五千多年來,中華民族在這塊土地上勞動和生活,各族人民相互團結,相互學習,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共同開發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湧現出許多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文學家和藝術家。中華文明不僅對東方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為整個人類文明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國人民從來不在侵略者面前低頭,有著酷愛自由、追求進步、維護民族尊嚴和國家主權的光榮傳統。對外來侵略者無比痛恨,對賣國求榮的民族敗類無比鄙視,對愛國志士無比崇敬,這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民族性格。
我們的祖國在近代曾經長期遭受外國列強的侵略和欺凌。許多愛國志士和全國各族人民為了救亡圖存,進行了艱難的探索和前僕後繼、不屈不撓的鬥爭。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成為這種鬥爭從失敗轉向勝利的歷史性標誌。我們黨運用馬克思主義觀察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指出了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的正確方向和道路,團結、吸引一切愛國者共同奮鬥。我們黨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在爭取民族獨立、維護國家主權的鬥爭中,尤其是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付出了最大的犧牲,做出了最大的貢獻,贏得了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愛戴和擁護。中國共產黨人,是最堅定、最徹底的愛國者。中國共產黨的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中國人民愛國主義的最高風範。
我們祖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以後,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在很短時間內建立起獨立的現代工業和國民經濟體系,創造了舊中國不可想像的人間奇蹟。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沿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勝利前進,國民經濟和各項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經濟總量超過日本,躋身世界第二位,震驚世界。我國人民從切身體驗中越來越認識到,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是統一的。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各條戰線湧現出許多為國爭光、創造了光輝業績的英雄模範人物,汶川、玉樹抗震救災、災後重建,舟曲泥石流救災,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感天動地,使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傳統煥發出新的光彩。
為了把我們的事業繼續推向前進,必須在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中進一步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我們堅持的愛國主義同狹隘的民族主義是有本質區別的。要使我們的人民懂得,堅持對外開放,認真學習世界各民族的長處,積極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經驗,增強我們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祖國的發展,這本身就是愛國主義的重要內容。同時,在面臨強權政治、霸權主義挑戰的情況下,又要始終注意教育廣大幹部群眾把國家主權與安全放在第一位,自覺地維護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和人民的利益。
總之,我們要通過各種生動活潑的形式,廣泛、深入、持久地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宣傳弘揚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優良傳統,提高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全社會進一步發揚以熱愛祖國、貢獻全部力量建設祖國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祖國利益和尊嚴為最大恥辱的良好風尚。要使我們的人民既珍惜同各國人民的友誼和合作,又珍惜幾代人流血犧牲贏得的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要使我們的青年了解祖國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了解我們黨和人民的光輝業績和優良傳統,滿懷信心地投身於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洪流之中。我們的黨員和幹部,要帶頭髮揚浩然正氣,保持民族氣節,自覺地維護國家尊嚴和民族利益。一句話,要把全國各族人民的愛國主義熱忱,轉化為推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振興中華的強大精神和物質力量。
二、愛國,就要愛社會主義祖國
愛國主義,是共產黨人崇高人生價值觀的集中體現,是共產黨員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必備的優秀品質。鄧小平同志指出:「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自己的黨,是一個共產黨員必須具備的優良品質。」(《鄧小平文選》第1卷第30頁)愛國主義是個動態的歷史範疇,在社會發展的不同歷史時期,隨著國家和民族面臨的不同歷史任務而具有不同的時代主題。江澤民同志指出:「愛國主義有著鮮明的時代特點,它總是隨著時代的前進和歷史的進步而不斷豐富內容,向人民提出新的要求。我們今天講愛國主義,就是要熱愛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在黨的領導下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江澤民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央文獻出版社1999年版第137-138頁)改革開放後,由於受西方敵對勢力意識形態滲透的影響,有些別有用心的人否定、歪曲、攻擊馬克思主義,否定中國革命,否定社會主義制度和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大搞民族虛無主義,散布背離社會主義的奇談怪論。為此,鄧小平同志針對這些荒謬的言論深刻指出:「有人說不愛社會主義不等於不愛國。難道祖國是抽象的嗎?不愛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新中國,愛什麼呢?」(《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392頁)愛國與愛共產黨和社會主義是統一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長期浴血奮戰,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國,結束了國家四分五裂、民族蒙受屈辱、人民災難深重的局面。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中國從此走上了獨立、民主、統一的道路,中華民族從此開啟了新的歷史紀元。這場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奏響了愛國主義最為雄宏激蕩的偉大樂章。新中國成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社會取得了巨大進步,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國際地位顯著提高。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今天我們弘揚愛國主義,就是要從歷史的財富中尋找源頭,從社會的進步中汲取力量,從一代又一代人的奮鬥中獲得啟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振興;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事實充分證明,在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壯闊進程中,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單行本,人民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第5頁)這是我們理解愛國主義的歷史基點,也是弘揚愛國主義的現實依據。愛國從來就不是抽象的。愛國主義,是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統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統一,是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統一。這是當代愛國主義精神最本質、最重要的表現。
那種不看中國歷史條件,藉口中國暫時經濟還不如發達國家,而否定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中的豐功偉績,或直接反對熱愛社會主義中國,或轉彎抹角否定、攻擊、誣衊社會主義制度,鼓吹全盤西化,主張中國充當西方國家的附庸,「再當三百年殖民地」,不顧中國國家和人民利益,甘心情願當西方敵對勢力的買辦、走卒、內應,除了政治上幼稚短視、淺薄、人云亦云者外,就是些純粹的民族敗類。而且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經濟體,和平崛起,魅力四射,發達資本主義日益衰落,經濟危機不可逆轉,日薄西山,世界看好中國,崇尚中國道路、羨慕中國模式之際,這些人還像演慣了反面人物那樣,轉不過彎來,仍覺得西方國家還是那樣完美。這些人有著剪不斷、驅不散的漢姦情結,站在國家和人民的對立面,對漢奸給予深深的同情,並千方百計為漢奸翻案、正名,不愛社會主義的中國,不愛中國的社會主義。他們享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制度創造的一切物質和精神文明成果,利用黨和國家給他們提供的優越的地位,不是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服務,而是喋喋不休地誣衊、誹謗祖國的社會主義事業,連做人的起碼道德和良知都沒有。不管他們如何標榜自己多麼文雅,多麼高貴,多麼公允,多么正人君子,其靈魂之醜惡卑劣,充其量不過是不齒於人類的狗屎堆。而那些不嫌母醜,不嫌家貧,在祖國貧窮落後需要建設時,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患難相依,甘苦與共,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奮發圖強、拼搏奮鬥,把自己的聰明智慧無私地獻給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人,才是中華民族永載史冊的瑰寶。榮獲「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的中國當代偉大科學家錢學森同志就是這樣的光輝典範。江澤民同志指出:「錢學森同志是一位具有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堅定不移地為社會主義事業奮鬥的戰士。錢學森同志早年在美國學習和工作,成為國際知名學者,擁有優裕的工作和生活條件,但他在新中國成立不久,衝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國參加建設,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表現了對新生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嚮往和熱愛。他幾十年來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指導自己的研究工作和社會活動,無論在何種政治風浪下,始終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祖國的科技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完全可以說,錢學森同志是我國愛國知識分子的典範,他的經歷體現了當代中國知識分子追求進步的正確道路。」(《江澤民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央文獻出版社1999年8月版第131頁) 「國家傑出科學家」「兩彈一星功勳」錢學森是一個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他把為國爭光、報效祖國看的高於一切。本來,他在美國已經成為國際知名學者,擁有優裕的工作和生活條件。但他為了祖國,毫不猶豫地拋棄這一切,以大無畏精神,冒著生命危險,衝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到祖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這種感天動地的愛國主義精神,令人敬服。錢學森作為「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中國航天之父」,功勳卓著,彪炳史冊,光耀中華,然而他卻深情地說: 「我本人只是滄海之一粟,渺小得很。真正偉大的是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充分表現了錢學森對國家,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精神之偉岸,品行之崇高,光耀古今。我們雖然不能人人都像錢學森那樣成為偉大的科學家,做出那樣的傑出貢獻,但卻應該學習錢學森無限忠於偉大社會主義祖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與錢學森一樣,鄧稼先、郭永懷、王淦昌、李四光、錢三強、錢偉長等等一大批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社會主義事業的愛國主義者,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建樹了豐功偉績。他們的崇高品質,他們為振興中華做出的傑出貢獻,他們感天動地的不朽業績,黨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祖國不會忘記,他們的光輝名字,必將永遠鐫刻在中華民族輝煌燦爛的歷史豐碑上,與山河共存,與日月同輝。
歷史和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災難深重的中國近代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都雄辯證明:只有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我們要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社會主義祖國,拼搏奮鬥,無私奉獻,銳意創新,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投身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創造燦爛的人生!
三、愛國就要樹立牢固的憂患意識,為國分憂
濃烈的憂患意識,崇高的民族氣節,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的「大一統」情懷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就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傳統的永恆主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必然表現為「以天下為己任」的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表現為對國家、對民族前途命運的自覺關心。有了「位卑未敢忘憂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患意識,就能鞭策激勵中華兒女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盡忠報國」百折不撓地為國家的振興而立志變革,開拓創新,畢生拼搏,不懈探索。有了崇高的民族氣節,就能具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氣,就能在事關國家民族利益的緊要關頭,為維護祖國的榮譽、民族的尊嚴,臨危不懼,大義凜然,英勇鬥爭。有了這種愛國主義精神,我們的國家就不怕鬼,不信邪,不怕壓,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安全,保護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有了這種愛國主義精神,就能自強不息,永遠進取。儘管中華民族屢遭險阻,迭經挫折,天災人禍,內憂外患,然而卻能不屈不撓、自強不息,蓬勃發展,這種堅韌不拔的自強精神,正是來源於中國人民矢志不渝的愛國之心和報國之志。
愛國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不移的政治原則,是為了國家民族的繁榮富強不懈奮鬥的偉大旗幟,體現國家利益,代表民族意志,反映人民心願,符合歷史潮流,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凝聚力、感召力,受到中華民族的尊崇和敬仰。愛國主義能把全民族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來,能把每個人的聰明才智發揮到極致,從而產生無堅不摧、所向披靡的巨大力量。我們要把捍衛祖國利益、關心民族命運,不怕艱險,英勇奮鬥,甚至流血犧牲而推動了社會歷史發展、人類文明進步的言行,作為衡量一切階級、政黨、團體和個人功過是非的尺度。我們要高揚愛國主義偉大旗幟,緊緊抓住極其寶貴的戰略機遇期,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我們歷史性的傑出貢獻。
四、愛國就要保衛祖國的領土完整、國家安全
愛國就要保衛祖國的領土完整、國家安全。近代以來,中國人民走過了一條悲壯而又漫長的歷史道路。這中間經歷了多少屈辱和辛酸,多少渴望和追求,多少坎坷和曲折,多少奮鬥和犧牲,才有了我們今日的獨立、進步、發展、自豪。為了今天我國人民的好日子,在祖國需要的時候,我們千千萬萬有志氣的優秀青年,就要踴躍參軍,當需要我們每個人拿起武器與敵人拼死搏鬥的時候,我們會毫不猶豫地拿起武器,不惜血染疆場,用實際行動保衛我們的偉大的祖國,沒有什麼比這更令人驕傲和自豪的。
中國近代史昭示我們,要改變貧弱受欺、落後挨打的歷史命運,就必須奮起抗爭,奮發圖強。從列強侵略中國的那一天起,中國人民就舉起了團結禦侮、救亡圖存的愛國主義旗幟。從太平天國起義到義和團運動,從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無數中華兒女和愛國志士,為了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前僕後繼,歷盡艱辛。特別是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中國人民進一步團結起來,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終於推翻了壓在自己頭上的「三座大山」,開創了獨立自主、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新時代。中華民族再也不是任人欺凌和宰割的民族了。今天中國人民在現代化建設中又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中國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這是香港、澳門得以回歸的根本原因和時代背景。不怕困難、頑強拼搏,體現了中國人民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堅韌不拔、不屈不撓、敢於勝利,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堅強意志和必勝信念。有了超人的勇氣和驚人的毅力,還有什麼艱難險阻不能克服!
五、弘揚愛國主義就必須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愛國,是對國家一種崇高的深沉的愛的情感,是一種持久永恆而堅定的信念,既是一種意識層面的精神凝結,也是一種社會生活活動的實踐體現。愛國理念與愛國行動,二者相輔相成,完整統一,不可或缺。國家這部大機器,是由一個個人和一個個職業崗位有機地組成的,每個人出色地完成職業崗位的工作任務,國家這部大機器就能高效運轉,興旺發達。因此,忠於職守,愛崗敬業,以對國家和民族的興旺發達的高度責任,勤勤懇懇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是愛國主義最直接最生動的具體體現。對國家與民族有著天然深厚情感的愛國者,必然會把對國家的忠誠、對民族的熱愛化為有益於國家民族的實際行動,必然會努力在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中盡心竭力,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奮發有為,積極貢獻。各級領導幹部更當心繫國家興亡、人民福祉,在其位、謀其政、履其職、盡其責,忠實履行職責。像焦裕祿、孔繁森、楊善洲等那樣,勤政為民,恪盡職守,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愛國是一種情感,一種價值觀念,更意味著一種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欲盡其責,必先履其職。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職務有高低,只要熱愛本職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就是抓住了愛國主義的著力點。戰鬥在各條戰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普通勞動者,不論在什麼崗位,只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出色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是愛國的具體行動。四川汶川、青海玉樹抗震救災,舟曲奮戰泥石流,北京奧運會、神七升天、嫦娥探月、上海世博會、天宮一號等等,每一個利國利民的具體行動,每一個昭示著國家和時代進步的重大事件和成就,都離不開愛國主義和愛崗敬業精神的支撐。只有愛崗敬業,忠於職守,才能勤奮工作、刻苦鑽研、精益求精、無私奉獻,開拓創新,這是為人之道,也是強國之基,愛國之舉。世界並不安寧,危機無處不在。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複雜形勢下,需要我們用愛國主義來凝聚人心、凝聚力量,用愛崗敬業的精神做好工作、做出成績,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促進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不斷夯實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特別是美、日、韓在東海搞軍演,製造緊張局勢,美、日、印、越、菲在南海製造事端,大搞擴軍備戰,挑戰中國核心利益、威脅中國國家安全的形勢下,我們更要居安思危,有備無患,奮發圖強,拼搏奮鬥把我們的各項工作做好。
六、弘揚愛國主義必須踐行黨的宗旨,堅決抵制、批判幾種不良傾向
愛國主義是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品德,是科學的人生價值觀,是一種對祖國無限忠誠的仁愛情懷,是一種為了祖國人民的利益以可以犧牲自己一切包括寶貴生命的無私奉獻精神。與自私自利的個人主義、背叛人民的墮落行為、貪生怕死的漢姦情結、民族虛無主義、腐敗劣行水火不容。因此,堅持愛國主義就必須堅決抵制、批判幾種不良傾向。
——一是弘揚愛國主義就必須堅持集體主義價值觀批判個人主義價值觀,批判自私自利的個人主義思想。個人主義者信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價值觀,一切以個人利益為中心,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個人利益,把自己的個人私利看得比民族國家利益、道德、良心、氣節都寶貴。個人主義者的人生目的,就是追求個人享樂的享樂主義,而享樂需要大量的金錢,就必然成為拜金主義者。為了個人利益的實現,只要撈到更多的錢,他們可以出賣一切,他們的良心可以賣給出價最高的敵人。他們只有以個人利益得失為行為選擇的唯一價值標準,沒有忠於國家、忠於人民事業的概念,沒有紅黑善惡之分。當他們的利益在需要以出賣他人或國家利益為代價換取的時候,他們會毫不猶豫地出賣他人和國家利益的,可以認賊作父、毫無廉恥。歷代漢奸、賣國賊大都是這類人物。改革開放以來許多背叛祖國出賣國家軍事、經濟等機密情報給敵對勢力,嚴重地損害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敗類,就是這些信奉個人主義價值觀的極端利己主義者。正如民族英雄嶽飛所說:「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平矣。」在今天,「文臣」不愛錢,就能拒絕錢的誘惑,堅守民族氣節,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祖國,忠實地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武臣」不惜死,就能為捍衛祖國的尊嚴,保衛國家的安全,平時不怕吃苦,苦練保衛祖國的真正過硬本領,戰時不怕犧牲,捨身忘死,英勇奮戰,就能把自己的聰明智慧、戰技術水平發揮到最高境界,就能有效保衛國家和人民安全,創造溫馨祥和的和平生活環境。因此,堅持愛國主義,就必須堅持集體主義價值觀,堅決批判個人主義,徹底肅清個人主義價值觀的不良影響,摒棄自私自利的個人主義思想。
——二是弘揚愛國主義就必須堅持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批判背叛人民的墮落行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集大成的崇高品德,是與人民血肉相連,休戚相關,同甘苦、共患難,造福大眾,濟世澤人,富國利民的偉大情懷。把古代先哲聖賢的「為民」「利民」「民為本」的傳統美德,推向了極致,達到了至誠、至真、至善、至美的全心全意的最高境界。只有一切是為了人民的利益而奮鬥,就可以在任何時候都能做到以人民的利益為第一生命,為了人民的利益可以把個人利益置之度外,甚至毫不猶豫地犧牲自己的一切,包括寶貴的生命,像文天祥那樣做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愛國和踐行為人民服務黨的宗旨,是緊密相關的統一整體,愛國就要為人民服務,就要有為人民利益而捨身忘死的奉獻精神,就要批判、抵制那種背叛人民、脫離人民的墮落行為。踐行為人民服務,就是要堅持做到在革命戰爭年代,像狼牙山五壯士那樣,浴血奮戰,寧死不屈,犧牲自己,保護人民群眾,堅守民族氣節,維護民族尊嚴;在和平建設時期,為了國家民族的根本利益、社稷的長治久安,就是要不搞官僚主義,絕不脫離群眾,不腐敗、不墮落,不為甜言蜜語所惑,不為金錢美色所動,不為燈紅酒綠所迷,不為恐嚇要挾所懼,堅持做到牢記宗旨,浩然正氣,公正無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決不動搖愛國情結,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革命氣節。
——三是弘揚愛國主義就必須批判資產階級自由化。資產階級自由化就是走資本主義道路,崇拜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自由」,否定社會主義,是西方敵對勢力長期西化、分化、和平演變中國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資產階級自由化的要害是反對四項基本原則,實質就是要顛覆我們的國家,顛覆我們的黨,核心是打倒共產黨,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目的是要建立一個完全西方附庸化的資產階級共和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就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黨的十七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黨章的總綱部分強調指出:「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的立國之本。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整個過程中,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這就為全黨長期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鞏固黨的執政地位、鞏固社會主義制度,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熱愛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新中國,就必須堅持不懈地批判資產階級自由化。
——四是弘揚愛國主義就必須批判民族虛無主義反動思潮。民族虛無主義是西方敵對勢力消解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精神鴉片。民族虛無主義,把中華民族的光輝歷史醜化得一無是處,把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的光輝歷史醜化得一無是處,把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醜化得一無是處,把社會主義事業醜化得一無是處,把中國共產黨的領袖醜化得一無是處,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污衊為「專制」。相反,把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資本主義描繪的完美無缺,無可挑剔,美妙絕倫,那麼,還愛什麼中華民族,愛什麼社會主義,愛什麼中國共產黨,當然就談不到愛社會主義新中國了。因此,堅持愛國主義,就必須徹底批判民族虛無主義反動思潮,理直氣壯地歌頌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感天動地,氣壯山河,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戰爭的光輝歷史,歌頌中國共產黨為中國革命勝利建樹的豐功偉績,為中國人民的翻身解放作出的歷史貢獻,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的舉世矚目的輝煌業績。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引導廣大的人民群眾熱愛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新中國,萬眾一心,同心同德,建設祖國,保衛祖國,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人民江山千秋萬代,堅如磐石,永遠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
——五是弘揚愛國主義就必須堅決反對腐敗,廉潔奉公。愛國就是愛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在這裡愛國與愛社會主義、愛中國共產黨是三位一體、密不可分的完整體系。腐敗分子損害黨和人民政府的形象,離間黨與人民的血肉聯繫,動搖黨的執政地位,危害社會主義制度,必然損害中華民族的利益,損害國家的利益。同時,腐敗分子的劣行,還會為敵對勢力攻擊中國共產黨、西化、分化、和平演變中國、顛覆社會主義制度提供口實,就會禍國殃民。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繫群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不堅決懲治腐敗,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就會受到嚴重損害,黨的執政地位就有喪失的危險,黨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毀滅。」黨的十七大報告再次指出:「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黨同各種消極腐敗現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堅決懲治和有效預防腐敗,關係人心向背和黨的生死存亡,是黨必須始終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胡錦濤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強調:「如果腐敗得不到有效懲治,黨就會喪失人民信任和支持。全黨必須警鐘長鳴,充分認識反腐敗鬥爭的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堅決的態度、更加有力的舉措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堅定不移把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腐敗問題的極端危害,必然導致中國共產黨脫離群眾,甚至喪失政權、自我毀滅,社會主義的制度就會被顛覆。因此,不堅決反對腐敗,就談不上堅持愛國主義。改革開放以來,無數事實告訴我們,許多貪官貪汙了巨額財產,這些財產,只要共產黨執政就永遠不會合法,這些貪官總有一天會受到黨紀國法的嚴厲懲處。只有共產黨下臺了,資本主義復闢了,他們非法侵吞的人民財產才有可能合法化,他們才能高枕無憂。於是,他們首先把老婆子女送到國外,自己在國內做「裸官」,早已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了。但還披著共產黨員的外衣,利用合法身份,大搞動搖共產黨執政的顛覆活動。一方面散布「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腐朽思想,鼓吹資產階級個人主義價值觀,企圖改變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改變黨的性質,加快黨的腐化墮落步伐,破壞共產黨的形象,動搖共產黨的執政基礎,最終促黨垮臺,從根本上保住他們非法攫取的既得利益。另一方面,如果促黨垮臺的陰謀破產,共產黨繼續執政,他們就就豎起耳朵,瞪大眼睛,窺測風向,一有風吹草動,走為上策,跑到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尋求庇護,投到敵人懷抱,認賊作父,充當鷹犬。腐敗分子儘管掛著共產黨員的金字招牌,身居要職,高官厚祿,享受著黨和人民給予的優厚待遇,但他們決不愛黨,決不愛國。堅持愛國主義就必須堅決反對腐敗,廉潔奉公,只有這樣,才會真正愛黨愛國。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柱。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沒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一個重要尺度。綜合國力,主要是經濟實力、技術實力,這種物質力量是基礎,但也離不開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觀點,在一定條件下,精神可以變物質,精神的力量可以轉化為物質的力量。強大的精神力量不僅可以促進物質技術力量的發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質技術力量發揮出更好更大的作用。中華民族有著自己的偉大民族精神。這個民族精神,積千年之精華,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華民族生命機體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發展中,歷經磨難而信念愈堅,飽嘗艱辛而鬥志更強,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愛國主義精神是我們黨和軍隊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同我們黨一貫倡導的井岡山精神、長徵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和新時期的創業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航天精神、奧運精神、世博精神等一樣,都是我國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世世代代都要繼承和弘揚這些精神,激勵我們的廣大幹部和群眾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我們相信,在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十七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實現「十二五」規劃之際,在全國範圍內深入開展群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必將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使愛國主義轉化為迎接挑戰、戰勝困難的堅定信心,轉化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實際行動,轉化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讓我們每一個共和國的國民尤其是有志青年心繫民族命運,心繫國家發展,心繫人民福祉,使愛國主義旗幟高高飄揚,閃耀新的時代光芒!
責任編輯:孟育建 孔建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