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生曾氏祠堂坐落於紅海灣經濟開發區田墘街道三村,與著名的田墘「紅樓」僅相隔百米。因其結構獨特,在大命革時期,被彭湃看中,做為田墘地下黨聯絡站,後為田墘墟總農會、中共海豐縣田墘墟黨支部所在地。那麼,它獨特在何處呢?近日,記者在曾氏後人帶同下,探訪了這頗具傳奇色彩的祠堂。
該祠堂始建於道光初年(約1821年),距今約有200年歷史。其建築樣式為三進五廳五天井,周邊附有本族住戶三十幾戶,祠廳、廂房、倉房、住屋、過道等曲折勾連,前後門均可通往外巷道,整座祠堂又深藏於民居中,既便於集中又便於疏散,具有很強的隱蔽性。當時,紅樓是公開的革命活動中心,曾氏祠堂則是秘密的革命活動據點,遇到緊急情況,便於在紅樓工作的革命同志向此疏散隱藏。因此,無論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曾氏祠堂都為黨為革命發揮了重要作用。
滿門忠烈 八位烈士
大生曾氏先人以行醫為業,因醫術高明,賺下殷實家業,曾氏子弟有房住、有飯吃,但他們像彭湃一樣,背叛了自己的階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曾昭庚(字子怡),系彭湃烈士同學,1897年生,1925年參加農會,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海豐縣第七區執委成員、七區教聯會成員,1919年就任紅樓學校教員,一直從事教育工作。1923年彭湃視察海豐第七區工作時,曾昭禎以同學身份陪同他到祠堂作客。彭湃視察曾氏祠堂後,同意其做為革命秘密活動的據點。當時經常出入的革命同志有羅宏貞、翁少民、羅宏揚、劉粵等。大生曾有六位革命志士於1925年先後參加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共產黨海豐縣第七區最早的黨員。
曾昭禎,生於1903年生,1924年參加農會,是海豐縣第七區蘇維埃政府黨代表,田墘墟黨支部書記、田墘墟總農會會長、遮浪鄉蘇維埃政府領導人、黨支部書記。他是海豐縣第七區農會、蘇維埃政權的組織者、領導者。1927年在田墘紅樓召開的海豐縣第七區蘇維埃政府成立大會上,他作為黨代表發言,公開了自己的共產黨員身份。1927年曾昭禎曾三次挽救了八一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撤下來的六十多名革命將士。
南昌起義失敗後,10月間,在遮浪海面負責警戒的工農革命軍截獲一艘漁船,人們懷疑船上人員是來犯的國民黨遊兵散勇,把他們抓了起來。被抓的人看到我方人員的竹竿上打有「工農革命軍」字樣,便公開了他們的身份,原來他們是南昌起義的將士。他們在潮汕地區受挫,組織安排他們往香港。經查證,確是如此。這批將士中有團長1人、營長1人、革命委員會科長數人,幾名是武漢革命學校的學生,還有1名女戰士,名袁俊德,原在保衛科工作(根據袁的意願,她沒有隨眾往香港,留在海陸豐繼續參加革命)。為了妥善處理這一事件,時任遮浪鄉黨支部書記曾昭禎連夜跑到湖內向直屬領導楊鐵如報告。楊鐵如又帶著曾昭禎連夜跑到十三鄉向特委鄭志雲同志請示。鄭志雲核實了情況後,指示楊鐵如和曾昭禎把這批將士安排在較為安全的大德嶺下的小山村住下。過幾天,由楊鐵如和曾昭禎等安排在遮浪宮前媽祖廟和小澳媽祖廟藏身,再用漁船將他們分別從遮浪小澳和遮浪港護送往香港
1925年農曆十二月初一,以曾廣志、曾向時為首的進步青年接受了曾昭禎、曾昭庚誓為民族謀解放的啟示教育,他們發動一批本族青年加入到彭桂帶領的海豐縣第七區農民自衛軍,投身到革命行列中去,這支農民武裝後來經與敵人多次遭遇作戰,目標進軍路線是海城。1926年4月13日在攻克海城的戰鬥中,因敵強我弱、指揮失誤、彈藥少缺、兵員無作戰經驗,這支農民自衛軍被敵人殺害,其中六名曾氏家族戰士全部陣亡,曾向時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血染祠堂 基因永傳
1927年,國民黨反動派發覺曾氏祠堂是革命活動據點後,立即勾結惡霸地主武裝對祠堂進行圍剿,用刺刀、大刀、尖串把曾廣庸、曾廣訓、曾廣經、曾廣營等四位農會會員殺害。
1927年,為避免國民黨反動派對共產黨人及革命後代的追殺,曾昭庚攜帶一家,老父母、妻子及向準、向棠二子躲避至東衝赤崗仔村,受到該村農會領導人曾昭選和革命群眾的掩護幫助,在該村喇箖林內「搭寮」避難。1928年6月,曾昭禎、曾昭庚在往埔仔峒返回途經梅隴時,因叛徒告密同時被捕,他倆正氣凜然、堅貞不撓、寧死不屈,彰顯了共產黨員大無畏的革命精神。1928農曆六月初九,二人同時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兇殘的敵人,下令曝屍三天,陳屍示眾不得收屍。1928年10月其父曾廣勝聞訊後大病一場,臥床至死。在該村農會和群眾的幫助下,葬於赤崗仔村後山。六人避難四人回,即餘下四人於1930年2月才由其母陳氏(認)帶兒媳及二孫兒躲回田墘。
據曾氏後人介紹,曾氏家族為了支持革命的需要,曾把老祖宗留下來的梅隴良田26畝、田墘鋪面6間變賣,合計共得價值大洋9000多銀元,其中3000多個銀元用於支持農會、赤衛隊作為購買槍枝、彈藥、糧食的資金。另6000餘銀元作為「花紅銀」用於營救中共第七區黨和蘇維埃政府、赤衛隊領導人(包括曾昭禎、曾昭庚、曾廣仲等人。)誰知這些銀元被敵人騙過手,金收人殺。
國民黨的白色恐怖並沒有嚇住大生曾後人。1928年夏,為策應東江大暴動,曾漢英(又名曾廣榮,中共黨員)經常率領鋤奸隊神鬼莫測地深入白區鋤奸。率領暗察隊進入田墘敵營密捕敵首(殺害李勞工的劊子手),奇劫監獄。營救一名革命志士及獄內群眾。曾漢英密捕敵首後,敵人對他恨之入骨,一定要捕殺曾漢英,以解心頭大恨。曾漢英被敵人抓捕後,敵人殘酷報復嚴刑吊打用爐火鐵板把他全身燙傷,敵人以為他已死,但曾漢英並未死去,他乘夜晚敵人放鬆警惕之時,機智越獄。曾漢英遵照東特委的指示退守山區堅持敵後鬥爭,與中共七區黨委林幹華等率區赤衛隊移防湖內山區與敵人周旋,狙擊敵兵、接援友軍、轉移傷病員。1930年2月,曾漢英率領赤衛隊隨彭桂為團長的紅軍49團前往保衛大南山革命根據地,後在大南山疊石村被敵人包圍壯烈犧牲。
大生曾氏在大革命時期被敵人殺害18人,其中烈士八人,除曾昭禎、曾昭庚、曾廣英,還有曾廣仲、曾昭昌、曾廣伍、曾向時、曾昭芝等人。他們為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前僕後繼,稱得上是滿門忠烈,可歌可泣。解放後,大生曾後人傳承紅色基因,還有曾銀江被評為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