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同志們前些天在廣州約了一波球局,期間某個時間點上的畫風是這樣的:
看動作有點像擺攤的?
其實我們討論的問題,正是一個幾乎被羽毛球圈內所有人,都快問濫了的老問題——
所謂本命球拍,到底該是怎樣的?
對於這個老大難問題,不出眾人所料,大家各執一詞,紛紛曝出燒拍家史:
VICTOR擁躉逾暉如是說:
VICTOR的球拍就像他們贊助的韓國隊,最好的資源供給雙打,單打則是不溫不火。
當年樸成奐還沒退役那陣,我作為學生黨還在練單打,把超級波36作為自己的本命球拍。理由無他,沉穩,厚重。
V記球拍是真的扛造,直到今天,那把超級波36還完好地放在家裡。
後來成了亮劍12一生推——在貼紙技術還沒大行其道的時候,亮劍12的顏色,絕對夠得上一個騷字。
更重要的是,比起顏色,12作為亮劍系列的集大成之作,各方面的調教都近乎完美。雖然這麼說可能有些不夠客觀,但平心而論,亮劍12確實是不好找出什麼硬傷的球拍。
再後來,就是極速10。從極速10開始,勝利的球拍終於走出了一個優秀的「極端」。常言道,眾口難調,如果球拍極端地強化某一特性,就勢必會損失一部分潛在用戶。
比如極速10,極致地強化了出球的速度,球在拍面上毫不拖泥帶水,為此不惜犧牲了部分精確度,極速10擊球時不會有HX800-LTD/C那種「包」住球送出去的感覺。
吾之蜜糖,彼之砒霜。極速10對於技術沒那麼細膩的使用者,著實不怎麼友好,但對於一切喜歡網前組織、封網、抽擋、守轉攻的使用者來說,這簡直是本命球拍一般的存在。
當然,說了這麼多,都抵不過它是女神的戰拍。所以除此之外,還需要什麼別的理由嗎?
YONEX死忠小山表示:
打球十年出頭,年少時家裡幫忙出資買下的「老傢伙」們權且按下不表,正兒八經所謂燒球拍,攏共也就四把。
好巧不巧,清一色的YONEX。
一入燒拍深似海,從此鈔票是路人。要論起「燒拍史」的原點,於我應該是始於2015年夏天網購入手的那支初代目黃色YONEX VT-ZF2LD。
先說一下它目前的參數——TW版4UG5,80P線26-27磅,留底膠上單層133EX皮膠。
說起來這個配置,還是買回球拍之後上了3根線才試出來的最佳組合。不過,當時決定砸鍋賣鐵堅決入手這把黃LD,倒真不是簡單的頭腦發熱——
林丹精選系列新鮮出爐的東風和一個十年死忠丹迷的信仰充值欲望,誠然必須考慮在內,但後來校隊訓練課上借隊友手裡同款試打過後,那種令人迷醉的、觸電一般的清脆的擊球感和金屬音,以及彈彈彈彈走魚尾紋的中杆反饋,才是促使我剁手的根本原因。
講到黃LD,另一支不能不提的拍子,自然就是當時利用餘款另燒的一把NR700RP(TW版3UG5)。
說來好笑,當初加買這支和自己球風完全相悖的頭輕拍的動機,多少有點類似美國空軍的「戰鬥機高低檔搭配原則」,同時也是想給自己偶爾狀態出不來的時候,稍微在裝備選用上留條後路。
然而杯具的事情在於,NR700RP拍不如其名,用起來實在是非常的敗RP……幾次試打之後我才發現,如果自己狀態不好,這麼一支完全不以進攻能力見長的「短刀」其實反而會拖後腿拖得更厲害,與其非要換拍,還不如逼著自己用用重器來得舒服。
於是乎,這支球拍只跟著我出了三四堂訓練課,就迅速淪為了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外借專用品」,現階段更是已經被束之高閣,細一琢磨,總覺著有點浪費的樣子……
白色的二代目ZF2LD也是個有故事的存在——它是我兵器庫當中有史以來第一把JP版日本內銷的YY高端拍。當時,為了從那個專搞日本本土球拍代銷的哥們手裡把它拿下,裡外裡得花了我一個半月左右的實習工資,至今回想起來還是深感肉痛……
好在物超所值,這把白LD目前為止的表現都令我非常得意。同為4UG5的規格,但可能是中杆更硬、碳素密度更足的緣故,論起手感的清晰度和進攻端的出球反饋,比起原先的黃LD都要更上一層樓。
不過,作為重型武器的短板環節,白LD在抽擋和中前場的連貫性能上並不是很出彩,好在這幾個環節本身也不是我的技術長項,因此影響倒也沒那麼大。
更重要的是,在氣溫偏低的秋冬季節,個別幾處供暖不太給力的球館裡,這支和雪地顏色大致無二的球拍,似乎還能發揮一點寒區屬性,偏重的特性也很適合天寒地凍時放不開的手腳。因此,這支我球包中份量最重的4U規格球拍,幾乎是一夜之間就搶佔了主力地位。
有鑑於此,再加上我的留學目的地——美國麻省在秋冬季歷來偏冷的緣故,這支耗資不菲的白LD,最終跟著我飛向了遙遠的大洋彼岸。
另一支被我帶到美帝的球拍則是老色的VTLDF。和前面三把多少還在性能上摸了摸底的球拍相比,這一把該說是純粹的信仰充值。講道理,在拿下之前,自己能用它打出什麼表現,我是完全心裡沒底。
不過同為JP版,「老豆腐」到手之後也並沒令我失望。和諸如白LD這樣相對極致化的ZF系球拍相比,LDF應該說更加全面一些,廣告語中的主打是所謂「控球+進攻」,實戰反饋的結果也大差不差——
光面漆+窄拍框在外形上就顯得清爽而纖巧,重殺之類發力擊球的手感反饋較之於黃LD和白LD清脆的金屬音槍擊感,更類似於是一種紮實的轟擊感。大角度的劈吊和後場軟壓更容易控制,精準之餘也不失犀利。
至於平抽擋和小幅度動作的出球,對手腕的反噬則相對不那麼嚴重。和側重於單一坐標方向的兩支ZF2LD相比,「老豆腐」可能算是一支中庸的球拍,但絕對不是一支平庸的球拍。
至於性能之外的意義……去年里約歷史性的林李奧運第三番決,以及今年4月東南亞魔咒的成功破除都有它的參與,就憑這兩項戰績,還需要說什麼其他的麼?
說到這兒大家可能發現了,一共4支球拍,有3支都是林丹系列的旗下產品。所以說,要論燒拍問題上的明星效應,幾位小編裡最有發言權的,恐怕非我莫屬了。
不過,畢竟自己是被上圖這個讓人既省心又不省心的傢伙一眼圈粉,而且帶進了羽毛球大坑整整十年,真要說信仰充值,多充個幾分,倒也無所謂吧?
「雜七雜八黨」蕭蕭的觀點:
從第一隻高端拍——YONEX Ti10開始,就沒停過燒拍。
而且,我還特別喜歡折騰小眾品牌。
和逾暉一樣,我也鍾情於VICTOR的超級波SW和尖峰MX系列,尤其是SW35和MX80。這兩個型號真是超級超級像,幾乎同樣的中杆硬彈,特別穩定。
唯一不同的是,SW35的拍頭稍微重一點兒,MX80則是八面破風,完全不覺得頭重,這兩個型號,值得一生推。
YONEX的話,就要說說NR系列的750和Glanz。這兩把球拍簡直就是為我這種崇拜古健傑的騷浪懶人而生,形變恢復快、彈性高,隨便一發力就能輕輕鬆鬆頂後場,尤其被動發力更是特別出彩,落點控制也不錯。
如果想在贏下比賽的同時,瀟瀟灑灑耍一耍,不妨考慮這兩個型號。
再聊聊三大品牌之外,幾個稍微小眾的品牌——
先表凱勝。凱勝真的是國產品牌的良心代表,從最低端的Soldier系列到最高端的Twister系列(大名鼎鼎的C7、F9和T20都屬於這個系列),中杆都彈,性價比高。江湖傳言凱勝都是軟彈,個人認為很有道理,C7、F9和T20這「三劍客」的手感都稍軟。
尤其F9,雖說是重炮手傅海峰的御用戰拍,但並不是一觸球就爆出去的感覺,而是有一點滯後的吃球感,殺球時中杆彎曲特別明顯,幾乎是靠壓榨中杆彈性來殺球。
然後說說高神,個人最偏愛黑槍系列和雅文中杆系列,原因無他,還是因為夠彈!
高神中杆的彈性和凱勝的中杆彈性截然相反,是硬彈,真的很硬,導致出球速度不知不覺就快,但它又很彈,在半被動情況下,往往能夠貼著網帶打一個壓底線的平抽球,出手就讓你產生一種自己仿佛陶菲克附體的成就感。至於殺球,那也是槓槓的。
雅文中杆真的很牛,如果說F9給我一種「整個中杆都在彎曲」的吃球感,雅文中杆就是「中杆連接點彎曲了一下」的吃球感,可以非常輕鬆的點殺出很的尖球,防守挑後場也很舒服。只是它特別強調手腕發力,手腕發力不暢的球友,可能感覺不到它的好。
再講一講Forza,歐洲品牌,比勝利還紮實,CNT10作為最高端居然是小方頭,無磅數上限標記,我拉30磅拉了差不多六七次線,打了五六年,經歷了無數撞拍磕地,居然現在只是掉漆而已!
最後說一下Bonny,拿他們家比較有代表性的黑曼巴來談談吧。黑曼巴的拍子定位有點曖昧,價格是大品牌中端拍子的價格,但是黑曼巴整體脆彈的感覺讓人驚訝,跟YY的Ti系列特別像,拍框很脆弱,但是又能夠提供特別高的彈性,上高磅殺球那叫一個爽。
個人感覺,Ti10三代的中杆硬度如果降低一個級別,目測就會跟Bonny的黑曼巴有種孿生兄弟的感覺了。
最後,老物愛好者騰宇兄也表示有話要說:
我第一把球拍,是2003年高一拿奶奶給的200塊零花錢買下的勝利Lightning 3338。爹媽頭回聽說我用200塊買了把球拍,詫異程度不亞於我出境去走私了一批軍火。
用自己生活費買的第一把球拍,是2006年大一時花不到300塊買的傲仕RS25。
那是囊中羞澀又眼饞YONEX而不得的年代,被RS25「平民版CAB20」的定位擊中,收到天堂有羽寄來的包裹,那種節衣縮食省出來一把屬於自己的球拍,摩挲著不敢用的興奮感,這輩子怕是都不會再有。
後來,在天堂有羽那兒又入了一把肯尼士787,號稱「拉平高不出界」,我試了試還真是,太輕了不好發力,非要掄出界,確實有難度。
用自己收入買的第一把球拍,是2011年400多塊的Fleet D100,拿著它打了生平第一次比賽,2012年廣州羽林爭霸。那種興奮、生澀,緊張又憋著不敢讓人看出緊張,想贏又不敢吼得太用力的傻勁兒,歷歷在目。
收到的第一把贈拍,是天天羽毛球網寄來的李寧N80評測拍。寫了一篇評測後,就把這支粗重不堪的燒火棍拿去送走,跟球友交換了VICTOR的老色亮劍LYD。說實話,這拍子做工、配色、宣傳都稱得上不俗,就是重成狗,實在不好打。
作為一個被YONEX吸引的老派器材愛好者,唯一一把YY是老色的NRZSP。想當年側飛殺球一拍過,現在也能側飛殺球一拍過,區別在於以前是得分,現在是掛網。
如今用得最多的球拍,是玄鐵去CBN定做的兩把無名拍,一把韌,一把彈,看看有力沒力切換著用。
其實,打得越多,越覺得球拍並不太重要,那種看著論壇中毒,然後數著日子剁手解毒的日子,也許一去不復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