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五個子女不同命運-1950年 1941年 錦繡中華 我的父親鄧小平...

2021-01-10 東方網

原標題:鄧小平五個子女不同命運

  鄧小平與卓琳生育有五個孩子,在五個孩子中,鄧樸方、鄧質方是男孩,鄧林、鄧楠、鄧榕是女孩,這些孩子成年之後職業各異,有畫家,有作家還有公務員,也走上了各自不同的路。

  長女鄧林,1941年出生,畢業於中央美院國畫系,現為一級美術師,中國國際友誼促進會副理事長、常任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在鄧小平的孩子中,鄧林一直想畫一個人,一個放大成屬於民族又屬於鄧家光榮的人物,那就是父親鄧小平。圖為鄧小平長女鄧林。

  長子鄧樸方(44年出生):殘聯榮譽主席。鄧樸方,男,漢族,1944年4月生,四川廣安人,196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8年9月參加工作,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原子核物理專業畢業,大學學歷。現任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團主席,北京奧運會組委會執行主席,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會長。圖為鄧樸方。

  2006年12月1日(星期五)上午10時,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請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領導小組組長、國務院殘疾人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殘聯主席鄧樸方,介紹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和近年來殘疾人事業發展等方面情況,並答記者問。圖為中國殘聯主席、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領導小組組長鄧樸方。

  次女鄧楠(1945年出生):科技部副部長,鄧楠,作為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曾任中國科技部副部長,一直致力和推動中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工作。圖為全國政協委員、鄧小平之女鄧楠出席全國政協十屆二次會議分組會。

  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間隙,眾人爭相與鄧楠合影。

  幼子鄧質方(52年出生):最低調成員,鄧質方是鄧小平最小的兒子,曾就讀於北京大學物理系。上世紀80年代初赴美國留學,獲紐約州羅徹斯特大學量子物理學博士學位。學成後在榮毅仁力邀下,進入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直屬的中信興業公司,任副總工程師。圖為鄧小平夫婦與鄧質方一起合影。

  三女鄧榕(1950年出生):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副會長。筆名蕭榕,小名毛毛,1950年出生,畢業於北京醫學院。曾任中國駐美國大使館三等秘書。現任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副會長。著有《我的父親鄧小平》(上卷)和《我的父親鄧小平:文革歲月》。圖為鄧榕。

  春天來時,卓琳夫婦最開心的就是坐在孩子們中間,享受春天的和煦和家庭的歡樂。

  1945年,鄧小平、卓琳、劉伯承、汪榮華和他們的孩子在河北武安縣留影。

  鄧小平全家福(資料圖片)

  1992年1月,鄧小平和夫人卓琳同志、女兒鄧楠、鄧榕及其他親屬在「錦繡中華」布達拉宮前合影。

  戰爭年代的鄧小平夫婦和孩子們。

相關焦點

  • 尤太忠帶5條中華,去看望鄧小平,鄧小平:很久沒抽這麼好的煙了
    地主家的放牛娃尤太忠出生於1918年,從小家庭貧窮,父親早早過世,母親身體也不好。為了能夠給家裡減輕負擔,他就在地主家放牛。說起他參軍的經過,還真是與放牛經歷有關。雖說尤太忠從小就十分懂事,但畢竟還是一個十幾歲的小男孩,正是貪玩的年紀。一次他在去放牛的路上,突然發現牛不見了。這讓尤太忠心裡很慌,不知道該怎麼辦。
  • 鄧小平與新中國七十年
    「把我的思想行動都成為一貫的共產主義化」,「更堅決的把我的身子交給我們的黨,交給本階級」。從此以後,他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事業奮鬥了一生。 本文著重談談鄧小平對新中國70年歷史發展的卓越貢獻。
  • 鄧小平與汪雲松:一份延續39年的師生緣
    正在重慶的鄧小平之父鄧紹昌得知,重慶成立了留法勤工儉學分會,並將開設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於是,鄧小平在父親的支持下來到重慶,考入了這所學校。說起重慶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就不得不提到汪雲松。1919年6月,成都留法勤工儉學學校60餘名畢業學生來到重慶朝天門碼頭,他們意氣風發地準備登船赴法。
  • 凡人鄧小平[組圖]-鄧小平-大江網國內國際
    1950 在西南軍區政委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講話。    1989年,楊紹明(楊尚昆之子,新華社攝影記者)與鄧小平、卓琳在北戴河。    1983年2月11日,鄧小平在杭州靈隱寺和小朋友開玩笑。    凡人一家    一生幾度沉浮的鄧小平,在風雨飄搖年代仍被卓琳視為「砍頭我也要跟著你」的愛人同志。在孩子們心中,他是嚴父、嚴祖父,也是慈父、慈祖父:他常常在「餐桌會議」上,要孩子們老老實實交待考分,也常常老少一幫去看球。
  • 傅高義去世:幾十年後,人們都會看《鄧小平時代》
    三聯生活周刊:你和鄧小平家人交談時,他們對你的工作是什麼態度?傅高義: 我和鄧小平的小女兒鄧榕(毛毛)談得比較多,我認為她對父親的態度很客觀,講的話也是可靠的——當然我也能理解也許還有很多秘密她不能講。鄧榕出版了關於父親的傳記,我認為她寫的關於鄧小平「文革」時期在江西的那段生活,對研究鄧小平非常重要。
  • 鄧小平的意志品質
    多年以後,他的女兒毛毛準備寫一本書《我的父親鄧小平》,毛毛問父親:「長徵的時候你都幹了些什麼工作」沒想到鄧小平居然只回答三個字:「跟著走。」短短三個字飽含了鄧小平的沉著和冷靜。  1966年,毛澤東領導和發動「文化大革命」。鄧小平在這場長達十年的動亂中兩次受到錯誤的批判和鬥爭,並被撤銷一切職務,經受了他政治生涯中最艱難、最曲折、最痛苦的時期。
  • 1976年天安門事件後 毛澤東將鄧小平秘密轉移
    原文配圖:毛澤東和鄧小平。  1976年的4月5日,發生了震驚中外的「天安門事件」。4月7日上午,毛遠新根據姚文元親手組織炮製的「天安門事件現場報導」,向毛澤東匯報了「天安門事件」的進展情況和處理意見。
  • 文章精選:《鄧小平的最後二十年》——桑榆暮景
    「打牌要和高手打嘛,輸了也有味道。」這位樂山且樂水的「高級橋牌迷」,還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鐵桿球迷」當歷史的鏡頭對準政治舞臺外的鄧小平,或許,這一側面的"鏡像"更為引人入勝。鄧小平臨危不懼,沉穩內向,平時言談不多,但卻富於幽默感。鄧樸方這樣說:"父親的沉默往往比語言更為有力!"生前,他曾多次說過:"我不要別人為我寫傳,不要過分地宣傳個人"。
  • 鄧小平選翻譯:個子不能太高是重要因素
    22年後的1月,高志凱對環球人物雜誌記者談起鄧小平和中國改革時,仍深有感觸:「他(鄧小平)的政策,他的思想,他的性格,對我個人和整個中國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5歲的英語狀元  高志凱父母都是山東人,1949年南下。1962年,高志凱出生在蘇州太倉,那裡是鄭和七下西洋的起錨地,離上海很近。
  • 鄧小平與西南剿匪
    此後,鄧小平和劉伯承、賀龍等就剿匪又作了一系列部署,採取了一系列具體措施:組織一元化的剿匪鬥爭;集中兵力重點進剿;組織軍事進剿,政治攻勢,發動群眾三者密切協同;開展捕捉匪首與鎮壓匪首工作;爭取少數民族參加剿匪等。從1950年初至1952 年8 月鄧小平調任中央政務院副總理,歷時兩年半,西南區共剿滅土匪110 萬餘人,取得了剿匪百萬大捷,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
  • 周恩來與鄧小平戰友情深
    他們就是深受世人尊敬和愛戴的當代偉人周恩來和鄧小平。相識在法國巴黎1920年1l月7日,時年22歲、風華正茂的周恩來從天津到上海,登上了一艘法國郵輪赴歐勤工儉學。在歐洲,他一面工作、學習,一面深入了解當地經濟、政治及人民生活等方面情況,從中尋求救國救民真理。
  • 鄧小平教子女:沒大出息要有中出息、小出息(圖)
    中新網北京8月16日電(上官雲) 16日下午,《春天的故事——全國版畫藝術精品展》開幕式在中國美術館舉行,鄧小平之女鄧林出席活動並接受記者採訪。她表示,父親的願望始終都是讓百姓富裕、國家強盛,無論何時都是如此,並且還曾教育孩子們要為國家做貢獻,「沒有大出息,也要有『中出息』和『小出息』。」
  • 橋牌榮譽大師蔡公期口述:我和鄧小平打橋牌15年
    外祖父吳錡,清朝政府駐俄羅斯大使。父親蔡孝肅1918年北大工科畢業,從事鐵路技術工作。蔡公期曾就讀北平育英中學,1941進入燕京大學醫預系學習,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赴成都繼續就讀。兩年後轉入社會學系,1947年7月畢業,同年考入清華大學,成為社會學導師費孝通教授的研究生。1945年1月在成都燕京大學加入中共外圍組織「創造社」,1948年在清華大學加入中共地下黨。
  • 1950年昌都戰役,毛主席決策,鄧小平籌劃,以戰促和和平解放西藏
    軍事準備是一方面,善於從政治上考慮問題,是鄧小平一貫的風格。為了出色完成任務,鄧小平仔細研究後制定出一個和平解決西藏問題的全盤設想。他起草了和平談判的四條原則,上報中央後得到肯定後,鄧小平又草擬進行和平談判的十條政策,1950年5月27日,西南局將之報送中央。毛主席閱後甚感滿意,只是提筆加了幾個字就均表同意。
  • 改變一代人的命運:揭1977年鄧小平決策恢復高考始末
    恢復高考不僅是簡單恢復一個入學考試,而是一個國家和時代的拐點,許多人的命運從此發生改變。1977年8月4日早晨,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主持召開了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就是在這次會議上,鄧小平果斷決策,恢復中斷10年的高考制度。
  • 致敬40年 |《鄧小平時代》日文版譯者益尾知佐子:鄧小平訪日 「下...
    1978年10月23日上午9時30分,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在國賓館舉行盛大儀式,歡迎鄧小平。「來到這裡,我明白了什麼是現代化、近代化。」「感謝工業發達的國家,尤其是日本產業界對我們的協助。」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赴日參加《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約換文儀式,並對日本進行了首次正式訪問。
  • 金庸:「鄧小平是我最佩服的人」
    1950年,金庸向《大公報》辭職,穿著方格T恤衫和牛仔褲北上。當時,擔任外交部部長周恩來秘書的喬冠華對金庸說,因為他出身地主階級,必須先在人民大學受訓,寫交代材料,然後才能到外交部工作。金庸考慮再三,認為自己不適合從事此項工作,便放棄了當外交官的念頭,重回《大公報》任職。
  • 鄧小平的91個生日:怎麼過?在哪過?和誰過?
    1941-1945:太行山還是太行山       從1941年到1945年,鄧小平一直隨部隊在太行山和晉冀魯豫一帶活動。這幾年的生日,都是在這一帶的「遊擊」中度過。在這期間,鄧小平先後迎來了長女鄧林和長子鄧樸方。
  • 鄧榕談文革被迫揭發批判父親鄧小平:不寫不行(1)
    1959年,鄧小平夫婦幼子鄧質方幼女鄧榕在中南海合影。點名也分不同形式,一種是公開指名道姓的點名,另一種是不點姓名而冠以一個特定的名號以進行點名。在那時候,點名,的確是件大事,點不點名,點誰的名,什麼時候點名,怎樣點名,還是一種「待遇」呢。黨的最高報刊點名,意味著對劉、鄧這兩個「黨內最大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的批判將大大升級。4月3日,父親提筆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
  • 鄧小平:反右派擴大化我就有責任
    對於「大躍進」,鄧小平在改革開放初期曾有過兩次重要的講話。一次是1980年2月29日,鄧小平在十一屆五中全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講話時說:「不要造成一個印象,好像別人都完全正確,唯獨一個人不正確。這個話我有資格講,因為我就犯過錯誤。一九五七年反右派,我們是積極分子,反右派擴大化我就有責任,我是總書記呀。一九五八年大躍進,我們頭腦也熱,在座的老同志恐怕頭腦熱的也不少。這些問題不是一個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