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亮相便遇到實力稍遜一籌的水晶宮,曼聯本有機會贏得「開門紅」。然而比賽結果卻大出球迷意料之外,水晶宮打入3粒進球,喜迎開賽兩連勝,老特拉福德瞬間變成了他們的夢劇場。
比賽結束後,人們紛紛把矛頭指向了林德洛夫。3個丟球,不是跟他有直接關係,就是有間接關係。作為拖後中衛,任務就是給防線兜底,而比賽中幾乎讓對手予取予求,必然導致整條防線的崩塌。所以,輸球的責任,林德洛夫自然要承擔起來。
不過,即便3粒丟球都與瑞典人有關,也不應該把鍋全部甩到他頭上。畢竟,像範戴克那樣的「大六邊形」球員並不常見,在場上踢球的絕大部分還是優缺點並存的球員。而看到林德洛夫在場上被扎哈生吞活剝,你也不必大驚小怪,因為這就是瑞典人的弱點所在。
而作為一名主教練,任務之一就是要合理調配隊內資源,通過合理的部署,把本隊球員的優勢發揮出來,同時還要儘量隱藏球員們的弱點,以免被對手利用。而林德洛夫的弱點被暴露,主教練難辭其咎。
實際上,在布置戰術的時候,索爾斯克亞就佔據了不小的優勢。水晶宮的組織核心米利沃傑維奇狀態尚未達標,中場只能由工兵型中場麥克阿瑟和麥卡錫擔當。因此,霍奇森幾乎就是明牌作戰——拿到球權後,快速向前傳遞,利用扎哈和湯森的速度進行衝擊。
而曼聯的防禦重點,就是扎哈。因為右路湯森的威脅,主要體現於弱側攻擊之中,只要掐住紮哈,曼聯的防線重心便不會被牽制,湯森便很難獲得弱側攻擊的空間。
而防住紮哈的關鍵,是要堵住他的縱深空間,顯然,這個任務不能交給林德洛夫獨立完成,在瑞典人的周圍,必須得有足夠的協防保護才能彌補他在移動方面的弱勢。然而剛剛開場不久,扎哈便在曼聯的防守腹地獲得與林德洛夫一對一的機會,並助攻隊友破門得分。
沿著林德洛夫的弱點,便可看出索爾斯克亞在部署上的問題所在。保護林德洛夫的關鍵,是右邊路,這是扎哈的主要攻擊區域,必須得有一套攻防兼備的組合。
而索爾斯克亞的安排就很奇怪。防守扎哈的最佳選擇肯定是萬比薩卡,因為他對扎哈的特點、習慣非常熟悉,且防守能力很強。
不過,派上褔蘇-門薩也沒什麼問題,因為門薩的縱深攻擊更加積極,效果也很不錯,非常適合執行弱側攻擊任務。畢竟,水晶宮面對曼聯,肯定要採取穩守反擊,曼聯在限制扎哈的同時,也得考慮攻擊線的問題。
右後衛是一名具備縱深攻擊能力的球員,那麼在他的身前便要安排一名活動範圍較大的邊鋒球員。球隊進攻時,右邊鋒要積極地移動到中路,去策應左側隊友的推進,同時給身後的門薩騰出壓上的空間。按照這個標準,格林伍德無疑是最佳人選,可索爾斯克亞卻選擇了丹尼爾-詹姆斯。
從觸球位置分布來看,詹姆斯幾乎是貼著右側邊線活動。如果他能往中間靠一靠,做一些有效的策應,那麼B費便可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左路,曼聯的前場進攻或許會是另一個局面。可詹姆斯沒有這樣的能力,曼聯不僅強側打不進去,弱側的攻擊路線也被堵死。
以上圖這次進攻為例,詹姆斯雖然也能給門薩騰拉開一定的空間,但效果相當有限,正是得益於他的「牽制」,水晶宮在這一側始終能保留2名及以上的防守兵力,曼聯很難獲得弱側攻擊的機會。
而且,每當曼聯的進攻轉移到右路,詹姆斯和門薩的位置壓得都比較靠上,後防只有一個麥克託米奈在策應。而且麥克託米奈的身前已經被阿尤盯住,很難有效接應,一旦對手獲得斷球反擊的機會,曼聯的後場便要面臨巨大的壓力。
以上圖這次反擊為例,水晶宮的推進曾被B費幹擾,可從扎哈奪回球權到交給阿尤完成射門,我們在鏡頭中都沒看到詹姆斯和門薩回防的身影。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林德洛夫被打爆,根源在於右路的進退失據。如果右路是萬比薩卡+丹尼爾-詹姆斯,或者門薩+格林伍德組合,那麼曼聯的攻防質量絕對不會落到這種地步。所以,買中後衛替代林德洛夫不是最要緊的事情,最要緊的是索爾斯克亞自己得趕緊找回狀態,否則,買誰來也是無濟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