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中國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結構進一步優化,三大攻堅戰取得新進展,資本市場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展望2020年,經濟轉型升級、科技創新加力、資本市場進入多板塊協同改革新階段,這三個因素疊加,將帶來全新的市場風景。證券日報「十大預言研究組」根據國內外最新政經形勢的發展,並結合相關智庫研究成果,推出以下2020年十大預言:
1.2020年GDP增速「保6」是個偽命題,CPI回歸到正常水平
2019年第三季度GDP增速為6.0%,2020年能不能「保6」的疑問瞬間增多。從各方面情況來看,我們預計,2020年GDP增速將在6%以上;在豬肉價格回穩之後,CPI將回歸到正常水平,也就是3%以下。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9年前11個月經濟數據顯示,主要經濟指標好於預期,國民經濟保持穩中有進發展態勢。工業增加值增幅上升,新興產業發展持續加快;服務業穩中有升,現代服務業增勢良好;市場銷售增速加快,實物商品網上零售佔比繼續提高;投資增長平穩,短板領域投資增長較快;就業形勢總體穩定,調查失業率持平;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降幅收窄;進出口由降轉升,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一系列向好指標為今年我國經濟良好開局打下堅實基礎。
此外,2020年《外商投資法》《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外商投資法司法解釋》,新《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等一大批新規將實施,為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增加籌碼,為經濟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和升級轉型提供重要保障。
2.上證綜指站穩3000點並以之為起點碎步慢攻,3500點可見
2019年,A股市場表現不俗,於4月8日達到年內最高3288.45點。2019年12月31日,上證綜指報收3050.12點,創8個月來新高,全年累計上漲逾22%。
展望2020年,我們認為市場情緒會繼續向好。預計2020年,上證綜指站穩3000點並以此為起點碎步慢攻,3500點可見。若國內外經濟形勢有明顯改觀,上證綜指則有上攻4000點的可能。
我們預計,2020年投資熱點主要在:一是政策紅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支持戰略性產業發展,支持加大設備更新和技改投入,推進傳統製造業優化升級。要健全體制機制,打造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位造業集群,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二是改革紅利。2020年資本市場的改革力度會加大,步伐會邁得更堅定,有力地推動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政策落地。資本市場將分享更多的改革紅利;三是隨著提高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行動的持續推進,一些行業龍頭公司將成為持續追捧的熱點,擁有硬核科技的公司,有望成為資金瞄準的對象。
3.多元方式降準將穩步進行,降息會以「羞答答」方式進行
根據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2020年的貨幣政策定調可以概括為「穩中有活」,落腳點是「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結構性貨幣政策會繼續推進,逆周期調節力度也將進一步加大。當前,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報價掛鈎中期借貸便利(MLF),為切實降低社會融資成本,預計2020年MLF操作利率還會繼續下調以引導LPR報價下行。在「房住不炒」的房地產調控基調下,2020年5年期的LPR報價下行幅度將低於1年期LPR報價下行幅度。
同時,為提升商業銀行貸款投放能力、激勵其下調LPR報價,預計央行在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外,還將實施3次至4次降準(含1月1日宣布的,將於1月6日實施的降準),方式包括全面降準、定向降準及置換性降準相結合。
針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融資問題,預計央行將在定向降準、再貸款再貼現等「定向滴灌」措施的基礎上,推出針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的股權融資支持工具。
為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預計2020年將繼續優化人民幣跨境業務政策,完善人民幣國際基礎設施,更好地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在保持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的前提下,預計2020年人民幣國際化將推出突破性舉措。
4.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戰略為龍頭,區域經濟發展迎來歷史性的大機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造世界級創新平臺和增長極」,這是首次把大灣區和京津冀、長三角放到同一級別。
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三大地區以全國5%的土地面積集聚了23.3%的人口,創造了39.3%的GDP,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地區,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均需要三大地區引領。
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中國北方的增長極,過去長期聚焦於北京、天津兩大核心城市,以至於河北省的發展速度滯後。我們預計,雄安新區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與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帕運會為契機推進的張北地區建設,形成了河北新兩翼,補齊河北的區域發展短板,提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水平,有利於形成新的區域增長極。
我們預計,隨著雄安新區建設有序推進和冬奧會臨近,京津冀周邊地區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金融資本、產業資本已經開始匯集到雄安地區,這裡的投融資情緒是過去的數倍,因為雄安新區正在建設當中,所以很多項目紛紛在周邊城市落地。由於雄安新區定位原因,使得部分服務配套與二級產業需在周邊地區安置,因此這就給周邊城鎮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此外,在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戰略為龍頭的帶動作用下,東北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的發展定位將更加清晰明確,新的歷史性大機遇隨之出現。
5.股民集體訴訟將有新進展,開創證券維權新模式
為適應證券發行註冊制改革的需要,新證券法明確了適應我國國情的證券民事訴訟制度,規定投資者保護機構可以作為訴訟代表人,按照「明示退出」「默示加入」的訴訟原則,依法為委託人提起民事損害賠償訴訟。
作為專門的投資者保護機構,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將依據證券法賦予的職責,踐行公益投資者保護職能,妥善推動證券群體性訴訟機制落地,切實維護投資者及上市公司合法權益。
我們預計,有了新證券法「撐腰」,投服中心會積極配合審判機關、監管機關出臺相關規則,明確投保機構案件選取規則,做好系統互聯互通,穩紮穩打推進位度落地。
同時,投服中心會在合適的時機選取典型示範案件,啟動代表人訴訟,開創證券維權新模式。
6.深交所創業板註冊制改革第一單有望一季度成行
2019年,創業板改革並實施註冊製成為市場最關注的一件大事。經過長時間醞釀,創業板市場增量第一單或將在2020年一季度成行,相關存量配套制度改革也將同步推出。
創業板實施註冊制,早在2019年8月份就開始醞釀準備,相關規則、機構、人員安排緊鑼密鼓。隨著新三板全面深改措施正式推出,創業板改革已箭在弦上。
目前,新版證券法已經頒布,全面推行註冊制已成為資本市場的法治原則。我們預計,在中國證監會統一部署下,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將率先於其他板塊推出,增量第一單有望一季度成行,存量配套制度的改革也將同步推出。
7.三四線城市房地產走勢分化,一二線城市房地產總體穩定,房企發展重點逐步由增量轉向提質
2020年,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一城一策仍是調控政策的主旋律,行業政策調控難有實質性鬆動,樓市的投機性需求繼續離場,住宅回歸居住本源;同時,在因城施策的調控準則下,各地的調控精準度將不斷提升,顆粒度也愈加精細化。此外,房地產金融政策易緊難松,資金面仍將整體趨緊。在這一經濟格局中,土地市場穩定、房產價格穩定、未來預期穩定的「三穩」目標將在2020年有更清晰的體現。
展望2020年,商品房銷售規模將穩步提升。一方面,居民購房行為將逐步趨於理性;另一方面,房地產開發投資額保持穩中微降的趨勢,施工、竣工加速將為其提供穩固支撐。從城市表現來看,核心一二線城市銷售規模仍有望保持穩步增長態勢,三四線城市房地產總體趨於活躍,但中西部等欠發達地區三四線城市樓市銷售將面臨回調壓力。
而隨著行業增速放緩,房地產市場進入後半場,房企已經不能一味追求規模擴張,發展重點逐步由增量轉向提質,企業整體的目標增速也將趨緩,行業集中度將再度提高。
8.5G全面商用推動區塊鏈等技術實現突破,燃爆傳統產業和各類應用場景
2019年12月份召開的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提出,我國將繼續穩步推進5G網絡建設,力爭2020年年底實現全國所有地級市5G網絡覆蓋。
我們認為,2019年是5G商用元年,而2020年5G技術商用步伐將會進一步加快。特別是5G基站布局提速,意味著基於5G網絡的生態應用將會進入爆發增長階段,包括區塊鏈在內的技術應用會取得積極進展。這兩個技術的疊加可以賦能傳統產業和各類應用場景。
我們預測,規模級增量資金將進入這類企業,給資本市場帶來一定活力。
9.國企混改再現新標杆,鐵路、電信等領域將有更大突破
剛剛過去的2019年,國資國企改革的成績單可以說是相當亮眼。無論是混改試點企業數量、範圍的擴大,還是改革從過往的單兵推進向區域性綜合改革過渡,疊加國資委放權力度的持續加大以及國資監管內容更加強調管資本,可以看出,這些都為即將到來的改革三年關鍵期打好堅實的「地基」。
結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傳遞的信號看,電力、電信、鐵路、石油、天然氣等重點領域的混改將走向「地幔」層,且在投資者選擇上,將更加強調「戰略投資者」身份以及向民企引資上傾斜。從混改方式來看,由於央企利潤總額超八成來自上市公司,預計2020年資本市場助力國企混改或重組的力度將進一步加大。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股權激勵政策上或有明顯改變。
從央企自身自來,結合2020年央企經營業績考核新增的營業收入利潤率和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兩項指標來看,具有科技創新力的央企更容易受到國資委的「寵愛」。目前在科創板上市企業中,央企控股企業僅有3家,預計2020年這一數字至少突破10家。
10.政策助力,境內外中長期資金加速入市
2019年以來,監管部門出臺多項舉措,鼓勵中長期資金入市,營造中長期資金「願意來、留得住」的市場環境。
在利好政策預期下,2020年,中長期資金將會呈現加速流入態勢。從國內長期資金來看,除了基本養老保險、社保基金和企業年金持續入市投資以外,職業年金也將逐步加大入市的力度。2020年,隨著保險權益類投資比例「鬆綁」,險資入市比例將會進一步提高。目前,保險資金投資權益類資產比例的上限是30%,而行業實際運用比例為22.64%,與監管比例上限相比還有7.36個百分點,還有一定的政策空間。
從境外長期資金來看,隨著QFII、RQFII投資額度限制的取消,將進一步拓寬境外機構投資者在境內投資的途徑,大大提升外資在中國市場的參與度,有利於吸引外資加速流入。
此外,目前,MSCI、富時羅素、標普道瓊等國際主流指數已相繼將A股納入其指數體系,並且指數納入因子和權重正在逐步提高,2020年,將會有更多的增量資金通過這些指數的配置而不斷流入中國市場。
(十大預言研究組成員:董少鵬、袁華、閆立良、張歆、侯捷寧、姜楠、朱寶琛、王麗新、蘇詩鈺、包興安、杜雨萌、劉琪、郭冀川、倪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年股市預言「十中八九」
值得一提的是,證券日報「十大預言研究組」2019年的預言大多已應驗。詳情如下
預言1:「2019年GDP增速為6.3%左右,CPI增速為2.5%左右」(基本應驗)
2019年12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發布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2019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態勢是持續的,前三季度GDP增長6.2%,11月份主要指標出現一些積極變化,實現全年預期增長目標應該是有基礎、有條件的。
CPI方面,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9年1月份至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平均比2018年同期上漲2.8%。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介紹,我國物價總體保持平穩運行具備堅實基礎,工農業產品供應充裕,生豬生產正在逐步恢復,預計2019年全年CPI漲幅在3%左右的預期目標範圍內。
預言2:「預計至少實施三次降準,繼續推出創新型貨幣政策工具」(已應驗)
2019年以來,央行先後降準三次,包括1月份分兩次實施的全面降準,5月份開始分三次實施的定向降準,9月份開始的全面降準與分兩次實施的定向降準。此外,央行還靈活運用準備金率、中期借貸便利(MLF)、常備借貸便利(SLF)、公開市場逆回購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
預言3:「預計減稅降費規模將超2.2萬億元,比2018年高出一倍」(基本應驗)
國家稅務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17834億元,其中新增減稅15109億元,新增社保費降費2725億元。12月24日,據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透露,2019年1月份至10月份,全國實現減稅降費近2萬億元,預計全年減稅降費的數額將超過2萬億元,佔GDP比重超2%。據此判斷,減稅降費規模超2.2萬億元基本可以實現。
預言4:「上交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有望二季度落地」(已應驗)
2019年6月13日,在第十一屆陸家嘴(600663,股吧)論壇上,舉行了科創板開板儀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李強,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上海市市長應勇,共同為科創板開板。7月22日,科創板開市儀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舉行,首批25家公司上市,宣告「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重大改革正式落地。
預言5:「新三板將實施整體性改革,重點是增強流動性、優化交易機制」(已應驗)
2019年12月20日,證監會發布《關於修改的決定》(簡稱《決定》)和《非上市公眾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簡稱《辦法》),同時宣布,自發布之日起施行。這意味著,新三板整體性改革正式啟動。《決定》的發布,立足於服務新三板改革,重點圍繞實施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優化定向發行機制等改革內容進行針對性調整;《辦法》則針對新三板改革後各層次公司的特點,確立差異化的信息披露體系。以《決定》和《辦法》為基礎,證監會與全國股轉公司將陸續發布配套規則,明確新三板改革和監管的具體制度安排。
預言6:「中美經貿磋商積極推進,有望如期達成雙方可接受的協議」(已應驗)
新華社12月13日消息稱,經過中美兩國經貿團隊的共同努力,雙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原則的基礎上,已就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一致。同時,雙方達成一致,美方將履行分階段取消對華產品加徵關稅的相關承諾,實現加徵關稅由升到降的轉變。雙方約定,下一步雙方將各自儘快完成法律審核、翻譯校對等必要的程序,並就正式籤署協議的具體安排進行協商。
預言7:「上證綜指有望逆轉走強,政策紅利行業是投資重點」(已應驗)
證券日報去年在1月2日做出預測時,上證綜指當日收盤2465.29點,此後一路攀升,於4月8日最高達到3288.45點,漲幅33.39%;雖然此後延續震蕩走勢,但最低僅回落至2777.56點;截至12月31日收盤,上證綜指報收3050.12點,全年累計上漲超22%在行業板塊方面,分化明顯。其中,消費、科技、醫藥等行業表現領先;建築、鋼鐵等周期行業表現落後。「政策紅利行業」成為機構投資的重點。
預言8:「樓市調控允許三四線城市『一城一策』,租賃房市場將快速補上短板,實現快速發展」(部分應驗)
2019年,針對住房市場,宏觀調控精準發力,同時推進長期性制度建設。各地進一步落實「一城一策」,「房住不炒」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日前召開的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肯定了2019年落實城市主體責任制,穩步推進「一城一策」試點的做法和成績。在長效機制建設方面,一是規範發展公租房;二是繼續推進棚戶區改造,截至11月底,已開工315萬套,超額完成289萬套的目標任務;三是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納入保障性安居工程,試點探索融資方式、群眾共建等9方面體制機制。
預言9:「國資劃轉社保提速加碼,規模有望達到3萬億元至5萬億元」(部分應驗)
2019年7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2019年將全面推開中央和地方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中型企業和金融機構10%國有股權劃轉至社保基金會和地方相關承接主體計劃,並給出了全面推開的時間表。國務院國資委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30日,中央企業完成向社保基金劃轉國有股權任務,已劃轉國有資本1.1萬億元;各省市自治區劃轉數據尚需匯總,劃轉工作將紮實推進。
預言10:「長線資金入市風起雲湧,A股將成全球資本寵兒」(已應驗)
近期,在內外資共同加倉的助力下,A股兩融餘額再次突破1萬億元,創近20個月以來新高;北上資金創近2年最長連續淨流入紀錄。此外,國資、險資、產業資本也在頻頻舉牌A股上市公司。2019年6月17日,滬倫通正式開通;6月21日,A股納入富時羅素全球指數啟動儀式舉行;11月底,MSCI完成年內第三次擴容。雙向開放為中國資本市場引來更多外部資金。
(責任編輯:竇玄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