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關於宮鬥劇,必不可少的也有《甄嬛傳》和《如懿傳》吧。而且這兩部劇更題材一致,不乏有很多人對此做比較,而兩部電視劇中更有兩個詞甚是值得深思。「莞莞類卿」「蘭因絮果」,不知你們覺得哪個更可悲一些呢?
在《甄嬛傳》中皇帝雍正曾寫過一篇文章用來悼念自己的亡妻純元皇后的。「寄予莞莞愛妻:念悲去,獨餘斯良苦此身。常自魂牽夢縈,憂思難忘。縱得莞莞,莞莞類卿,暫排苦思,亦除去巫山非雲也。」。或許這首文章,我們自是有些不懂,可並不代表這甄嬛不懂啊。
原本甄嬛懷孕正為了像純元皇后而生皇上的氣,而這些話正中甄嬛的下懷。令得甄嬛開始質問皇帝,這些年對她的寵愛和情話是不是因為長得像純元皇后,而皇上卻一臉理所當然的樣子,居然說「能有幾分像純元,也是你的福氣了。」這話簡直要了甄嬛的命,回懟到「究竟是我的福還是我的孽啊。」
甄嬛自詡從未負過皇帝,也對他付出了全部的真心和感情,不指望他與她願得一人心,也只求能與他用心,可這些年的情愛與時光,甄嬛只能說「錯付了」。原來,「莞莞類卿」只是甄嬛相像純元罷了,替身的情意。
而反觀《如懿傳》,在劇中如懿原名青櫻,與四阿哥弘曆也就是未來的皇帝乾隆乃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兩人自幼便相識,後終於在一起,原本是少年時的相知相許,許多羨煞旁人的情愛。
如懿更是一心一意的為這乾隆,為他也登上了皇后之位,陪他站在無人之巔。如懿原是想一直陪他走到最後,以為自己是了解他的。可後來的寒香見進宮使皇帝魔怔甚至打了自己一耳光,再到生子難產故被說成母克子,到後面不信如懿為人而懷疑與凌雲徹有染。就這樣一步一步的懷疑猜忌以及矛盾越來越多,如懿最終還是走到那一步,斷髮。太后曾說,滿人斷髮,一為國喪,二為夫喪。連太后都看明白了,可唯獨皇帝沒明白。
如懿曾說過「或許本宮也失去了曾經戀戀不捨的少年郎。」如懿的斷髮,祭奠的是曾經的青櫻和弘曆。而到了劇中最後,如懿對皇帝說「你知道蘭因絮果這句話嗎?少時讀得時候只覺得惋惜,現在明白了,花開花落自有時。」如懿看透了這世間,也最灰心了。
莞莞類卿是一開始就是錯的,
而蘭因絮果則是慢慢錯了。
不知你們覺得哪個更可悲,遺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