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北元模式為陝西省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樹立起一面旗幟之後,陝煤集團所屬新型能源公司混改加快步伐:2017年4月成功引入民營企業陝西億傑清潔能源有限公司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2017年8月完成員工持股改革,標誌著陝西省首個國有控股的員工持股企業正式誕生,該公司股權結構由100%國有變為國有股佔73.17%、民營資本佔17.07%、員工持股佔9.76%的混合所有制企業。而陝西建設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陝建機股份)在2015年底,通過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完成重大資產重組工作,引入混合所有制多元戰略投資者,收購了龐源租賃和天成建機兩家民營企業,打通了工程機械製造加租賃服務的上下遊供應鏈,一舉扭轉了企業經營態勢,走上了高質量轉型發展「快車道」。
陝煤集團總經濟師、企業管理部總經理杜平表示,經過一系列市場化改革,陝煤集團已然是「舊貌換新顏」,混改放大了國有資本,帶動了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當地經濟發展,企業活力和競爭力進一步增強。隨著國企改革進入深水區,在「十三五」收官之際,陝煤集團在更高起點、更深層次探索深化改革舉措,推動高質量發展,向著打造世界一流企業的目標闊步前行。
一企一策,推動企業轉型
早在2007年,陝煤集團為實現「以煤炭開發為主體,以煤化工為主導」的戰略意圖,需要進軍煤化工產業,且北元化工集團(以下簡稱「北元化工」)管理規範、積累了豐富的項目建設和化工管理經驗及人才,可作為發展煤化工的一個戰略支點;彼時,北元化工10萬噸聚氯乙烯項目不具規模效應和成本優勢,需建設擴建項目打造企業競爭優勢……互補的特徵使合作雙方很快走到了一起。
北元化工負責人表示:以「北元模式」為代表的陝西省早期混合所有制經濟模式,是以產業擴張、資源獲得、規模做大為主要目標,更側重於通過混改取得「量」上的擴大和增長。
2007年,陝煤集團為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發展循環經濟,契合北元化工需資金、配資源、謀發展的強烈願望,出資6.8億元並帶動當地8家民營資本6.8億元,控股重組了北元化工,實現資源、技術、人才等戰略要素的匹配互補,為企業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2015年,再次引導民營資本陝西恆源煤電出資10.29億元增資擴股,優化資產結構,增強盈利能力,加快了IPO上市步伐。同時,緊抓機遇推進員工持股形成利益共同體。2017年10月,北元化工作為國有相對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改革試點,於12月底以向員工持股平臺定向增發的形式完成了改革,形成了多類資本並存、各方利益主體共同發展的混合經濟體,激發經營活力。
混改被視為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也為企業帶來了發展新機遇。陝煤集團從2007年重組民營企業北元化工,到2017年完成員工持股,走出了獨具特色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發展之路,實現從混到合、從合到融,北元化工成長為年產110萬噸聚氯乙烯的大型鹽化工循環經濟企業,並於2018年入選全國國企改革「雙百企業」。
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陝煤集團加快改革步伐,混改持續擴圍增量。
以2016年為分界點,陝煤集團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經歷了兩個階段的發展。以「北元模式」為代表的陝西省早期混合所有制經濟模式。2017年新型能源混合所有制改革暨員工持股改革,是陝煤集團混合所有制改革進入新階段的標誌,通過「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的引導,深度挖掘企業經營管理和轉型升級中存在的問題,並針對性的尋求合作夥伴、新興產業,以科學決策、精細管理、團隊建設和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目標,以改革為手段實現企業發展中「質」的提升和飛躍。
據悉,截至2019年12月底,陝煤集團企業總戶數432戶,其中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162戶,與集團及所屬企業合作的非公有制主體170多個,引入非公資本400多億元。集團通過多層次展開混合所有制改革,既實現對優勢主業和相關產業項目的內部整合,又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實現落後產能退出、新項目建設和吸引資本三者結合。
近年來的改革發展,讓陝煤集團蹄疾步穩,從2014年到2019年,陝煤集團資產總額從4020億元增長到5400億元,營業收入從1766億元增長到3025億元,利潤從5.6億元增長到155億元,以驕人業績連續5年躋身世界500強榜單,2019年位列第281位。
混改增動力 發揮1+1>2效應
陝煤集團相關部門負責人分析表示,通過實施混改,企業發展效益得到持續快速提升,以陝建機的混改成效為代表最為明顯。
1954年建廠的陝建機,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一度面臨舉步維艱、發展乏力、生存困難、瀕臨退市的巨大風險。
2015年,在陝煤集團的大力支持下,陝建機股份完成了重大資產重組工作,企業實現了從單一生產製造工廠到現代化混合所有制上市企業,經歷了產品調整、技改升級、債轉股上市、定向增發、新園區擴建、重大資產重組、混改轉型、融資擴股等一系列重大變革,企業迎來脫胎換骨新變化,現已成為我國集工程機械製造和租賃服務為「雙主業」,瀝青混凝土攤鋪機和塔式起重機為「雙主線」,金屬鋼結構產品和路面機械施工配套為「雙補充」的重要骨幹企業。2016-2019年營收和歸母淨利潤複合增速分別為46.74%和203.4%。2019年實現營業總收入32.51億元,營業利潤5.63億元。
陝建機股份參與混改的副總經理、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白海紅表示:重組以後,不僅在資本運作方面,管理機制變革、市場競爭力、幹部職工工作狀態都發生了巨變。
股東會、董事會充分發揮職責,最大程度激發管理層的管理效率。陝建機人力資源部部長說:職業經理人、員工持股等薪酬、股權激勵方式,「綁定」共同利益,調動了人才集聚的優勢,激發出人才紅利。
最新消息顯示,今年6月15日,陝建機械股份以高成長性、發展潛力足入選本次上證380指數調整選樣名單。所屬上海龐源租賃公司位列「全球租賃百強榜」榜第31位。
作為特大型綜合能源企業,陝煤集團所屬企業產業、規模、發展階段的不同也決定了其混改方式、混改力度的不同,混改步伐進一步加快,不斷擴圍增效。按照發展態勢、功能定位、競爭狀況、產業分布等進行綜合分析,各單位紛紛結合自身實際,創新混改實施路徑,主要包括股份制改革、市場化兼併重組、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吸引戰略投資者四種混改方式。
以陝煤股份為代表的通過股份制改造,實現了煤炭板塊整體上市,是陝西省首家大型國有企業主業整體上市的企業,是煤炭行業最具競爭力的上市企業。天元化工、神木富油、北元化工、江蘇恆神股份等通過市場化的方式,兼併重組了煤炭分質利用、PVC、碳纖維等技術和產業,其立足點在於聚焦產業鏈、價值鏈,從國有經濟、非公經濟兩個方面,加大市場化兼併重組的力度。在集團內部推行員工持股,鼓勵競爭類企業、科研類企業實施股權激勵。新型能源公司、北元化工、勝幫科技公司就是通過員工持股的方式,在混改的基礎上進行股權激勵,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留住人才、做強企業。從資源、技術、人才、項目等戰略性要素著眼的,榆林化學榆高化工公司是與日本高化學公司合資組建的化工企業,引進高化學煤制乙二醇技術,做強化工產業;山陽煤礦引進民營企業實現煤電協同發展,著眼於統籌考慮成長性、擴展性和與集團產業的協同性,引進戰略投資者參與企業改革發展。
「混」是手段,「合」是目的,融合實現發展
近年來,陝煤集團以圍繞「發展」為主線,選擇優質合作企業,以著眼於資源、技術、人才、項目等戰略性要素匹配與互補,以利於企業自身持續發展為主要目標,通過混改新興產業培育獲得突破性進展,新化工、新材料、碳材料、新能源領域22項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成功布局隆基股份等6個新興產業項目,增資控股江蘇恆神碳纖維全產業鏈高新企業;在煤制烯烴、聚氨酯、聚乙烯橡膠等領域成功突破了一批「卡脖子」技術,26項科研成果進入中試,部分指標全面優於國外公司,一舉進入現代煤化工的前沿領域。與上海高研院聯合開發的「合成氣一步法制烯烴工業化成套技術」,是當今煤制烯烴產業經濟性最優、前景最看好的關鍵核心技術,目前已完成了基礎研究,工業示範裝置正在加快建設。
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陝煤集團獲得了煤炭、鹽、水等資源,夯實了煤炭、化工等主業的產業基礎;實施產業升級改造,建成和儲備了一大批項目,為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控制了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處於領先地位的先進技術;獲得了充裕的資金,保障了企業跨越式發展,將資源優勢變成了經濟優勢。
陝煤集團實施的混改是以企業戰略目標為導向、圍繞主業整合延伸產業鏈為核心、促進各方利益文化融合為保障,構建以煤炭主業為中心的上下遊產業鏈的規模化產業結構,實現效益質量不斷提高,在合作中共同分享增量資源,實現「1+1>2」最佳效應,共同創造增量,不斷實現企業質量效益提高,完善現代企業制度,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當地供稿 梅方義 汪琳)
(責編:鄒星、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