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四川安嶽石窟鮮為人知的密宗文化特色

2020-12-26 騰訊網

四川省安嶽縣為南方地區最重要的石窟之一,有歷代石窟造像218處,造像10萬餘尊,單單規模和數量都足以和北方雲岡、龍門相比,2000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國石刻之鄉「稱號。安嶽石窟以晚唐和兩宋時期的精美造像著稱於世,好比著名的水月觀音和柳本尊十煉圖是其精品名片(柳本尊十煉圖在大足寶頂也有),這裡的石窟文化之所以寶貴罕見,因為代表著國內漢傳密宗文化最大型、最集中的地方,與大足石刻號稱「巴蜀石刻雙璧」,具有北方四大石窟不可替代的歷史、藝術、科學等綜合價值。

安嶽石窟

一、安嶽石窟的時代背景

眾所周知,四川盆地周邊多山多丘陵,是中國南方地區石窟文化留存最多的地方。以廣元、巴中為中心的川北石窟,體現自北朝晚期到盛唐階段的造像特色。分別代表了巴蜀通往隋唐京師長安的金牛道、米倉道主要路徑,南來北往交通頻繁,經濟發達。隨著唐朝中後期經濟文化中心的不斷南移,尤其皇帝大臣多次南奔,推動巴蜀地區人文經濟迅速發展,便出現了重慶大足、四川安嶽及達州為中心的川東南石窟群,這一帶丘陵河岸上匯聚數百處9至12世紀佛道造像,尤其很多都體現出其他地方少見的漢傳密宗文化,如著名的安嶽水月觀音和大足千手觀音。

與北方龍門、雲岡、敦煌、天水四大石窟所不同的是,北方石窟造像時間較早,多是淨土宗、禪宗特色,密宗石窟雖然也有,基本在唐代後期才開鑿,這時北方石窟已經過了鼎盛階段,數量相對較少,文化特徵也不如四川石窟明顯。如安嶽石窟的密宗特色以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多樣、內涵豐富、保存完好著稱於世,能夠看出唐宋石窟文化在四川地區傳播的路徑,以及本地化的演變過程。

安嶽石窟

安嶽古為普州,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設縣,因縣城建在鐵峰山上,因此取名寓意「安居山嶽之上」。安嶽石刻造像以佛教題材為主,也有少數道教和三教合龕造像,多數為摩崖石刻。安嶽石窟最早開鑿於梁武帝普通二年(521),多數造像集中在唐宋兩代,少量延續至明清。四川的石窟文化並非像龍門、雲岡那樣體現皇室官府統一開鑿,大多為民間自發開鑿,幾乎每個鄉都有石窟造像。

安嶽石窟造像目前大部分保存完好,有少數自然或人為因素形成的妝彩不完整,整體人文價值堪稱南方石窟文化的巔峰,一些精品代表著宋代造像藝術的精華,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研究價值。

石窟文化首先體現千年以來濃厚的佛家文化,宣揚了歷代工匠藝人高超精湛的雕刻塑像技術。就北方石窟文化的特點來說,除了有部分石刻外,還有大量塑像是泥塑(如敦煌),而四川石窟基本全是難度更高的摩崖石刻,尤其一些大型塑像,其特點就是根據選址的要求,往往需要一次性在山崖石壁上完工,一處出錯就是一個塑像全毀,越大型的塑像越不能出錯,但今天看到安嶽、大足的石窟,不說全是精美絕倫的作品,但基本保證沒有什麼明顯失敗的痕跡,尤其幾大名窟的大型群像作品還都是享譽海內外的經典之作。

安嶽石窟密宗造像

其次,根據佛教流傳的特點,原本就有顯教與密教兩大區別。密教流傳為四大宗,以藏傳最為著名,後來也是密宗主流,但興起時間卻相對較晚。然後是漢傳,為中土各地,後來被認為失傳,但也有說今天在個別地區其實依然存在。滇傳指雲南和東南亞地區,另有東傳主要指日本,同時也包括高麗、新羅。

中土漢傳密教正式形成於唐朝中期,由天竺僧人善無畏、金剛智和不空三藏在長安青龍寺創立,位於著名的樂遊原上,為唐朝中期以後的皇家護國寺廟(一度名稱都改為護國寺)。唐玄宗本人雖然是堅定的道教信奉者,但他對密宗文化也很感興趣,因為這一派推崇咒法和儀式,帶有一些神秘色彩,與唐朝前期出現的華嚴宗、法相宗,帶有哲學思辨特色的派別很不同。如華嚴宗在高宗武后時,以著名西域高僧康法藏為宗師。因武則天崇佛,康法藏在洛陽對武則天大講《華嚴經·金獅子章》,標誌了佛教華嚴宗形上學的一段經典理論。

從密宗的流傳過程來說,天竺大師善無畏和金剛智先後於開元四年、八年來到長安和洛陽。善無畏開元十二年到洛陽,在福先寺譯出密宗本經之一《大日經》。金剛智於開元十一年至十九年譯出密宗又一本經《金剛頂經》。他們通過翻譯經典,建立曼荼羅灌頂道場盛弘密教,招收弟子,中土漢傳密宗正式形成。

中土密宗過去一度認為只傳了四代。不空三藏的弟子曇貞和善無畏的弟子玄超為第二代,分別教授過第三代的惠果大師。惠果大師曾為唐代宗和幾位公主傳法,後來主持青龍寺,教出大批第四代弟子,其中就有著名的日本僧人空海,空海學成之後就將密宗帶回日本去了,開啟了東傳密宗一大新派別。但國內其實還有很多弟子,如義操大師也一樣接受過惠果大師秘法嫡傳的弟子,而且接替惠果大師主持青龍寺。

安嶽石窟密宗造像

之所以後人認為漢傳密宗在晚唐消亡,就像玄奘大師所開創的法相宗是因為過於艱深,代表著純正的佛教邏輯哲學本源,流傳到唐代晚期很少人能真正領會而日趨衰弱。密宗咒法儀式的種種神秘,在晚唐以後同樣很少人熟悉密教典籍,僅僅專注於秘法儀式,所以一般人認為義操、空海之後,中土再未出現過真正有影響的、純正的密宗大師。

但在四川,唐朝後期到兩宋長達300多年,卻集中出現大量的密宗造像。據說自唐代皇帝和大臣多次來到蜀地,以峨眉山一帶,實際上開始流傳有佛寺推崇密宗,因此峨眉山周邊的樂山、眉山、自貢等地的摩崖造像也比較普遍,其中都有密宗文化造像,但後來還是以安嶽、大足的石窟形成密宗文化的巔峰。

二、漢傳密宗石窟文化特色

安嶽石窟原本薈萃多元文化特質,儒釋道三家造像都具備,佛教密宗文化最具獨特氣質,如圓覺洞、毗盧洞和孔雀洞為典型。因為分布比較分散,需要去不同地方看不同的石窟。

安嶽石窟圓覺洞

圓覺洞在雲居山的南巖和北巖,據介紹資料顯示,造像範圍長達186米,大小造像1933尊,碑刻題記25處,有唐代佛塔1座,主要以禪宗、密宗為主,也有不少佛道同龕的塑像。如晚唐的舍利塔和五代的地獄經變都很震撼,尤其地獄經變被譽為石刻中較早的內容。還有明王龕,千手觀音龕等,都是密宗特有的造像。

毗盧洞位於安嶽縣城東南的石羊鎮油坪村塔子山,距縣城45公裡,安嶽到大足的公路就經過塔子山。毗盧洞石窟群比較集中體現了密宗文化,整個石窟群包括毗盧洞、幽居洞、千佛洞和觀音堂等幾個洞窟,現存5窟,摩崖石刻造像465尊,碑刻題記32處。這五窟造像分別命名為毗盧洞( 即「柳本尊十煉圖」 ) 、幽居洞、玉皇洞、千佛洞和梯航勒大士造像龕( 即「 觀音經變圖」 ),因毗盧洞造毗盧遮那佛規模較大,故名毗盧洞。據明代萬曆年間碑文顯示,毗盧洞石刻造像開創於五代後蜀,之後歷代都進行過培修、補刻。

如果不了解密宗文化,難以欣賞到這些佛像具體包含的文化意義。毗盧遮那大佛為密宗最尊崇的佛祖本尊形象,也就是釋迦牟尼的法身。隨著密宗文化在中土的世俗化,四川石窟最鮮明的特質就是體現這一轉變,通過「柳本尊十煉圖」這一代表作,就能領會到其中的歷史人文價值。

安嶽石窟柳本尊十煉圖

柳本尊是一個現實世界的凡人,希望通過十大修行而達到毗盧遮那的境界,無形中將他個人的意願同佛祖的境界等同起來,這就是尊崇認同「人」的修為和能力的傾向。安嶽毗盧洞石刻體現了毗盧遮那這一境界的高遠和宏偉,還算以佛像為核心,到大足石刻的十煉圖作為南宋時期造像,對柳本尊的推崇就更加突出,基本他個人反而成為石窟造像的中心,佛的地位反而退居其次了。

「柳本尊十煉圖」充分體現了宋代雕塑的魅力,像連環畫一樣生動刻畫了柳本尊十種修行的經過。這十煉指人的官能修行,如眼、耳、手、心、智等等各方面,表現有故事寓意性質,又帶有歷史寫實特色,。因為柳本尊是真實生活在唐末到五代時期四川地區的一個密宗重要人物,這一組石刻造像並非完全虛構。

柳本尊是四川嘉州人(嘉州為今樂山市),是唐末五代時期巴蜀地區的密宗大師,本名據說叫居直,後世往往都對他保持尊稱。據一些資料顯示,柳本尊生於唐宣宗大中九年(855),卒於五代後晉天福七年(942)。大概唐僖宗光啟二年(886),柳本尊開始承襲金剛頂瑜伽部密教,表現非常有天賦,自學領會大輪五部密咒,活動在巴蜀一帶,後來在漢州彌牟(今彌牟鎮屬於成都市青白江區西北,與廣漢市相鄰)設立中心道場。

柳本尊十煉圖中剜眼等修煉

唐末五代紛亂,各種疾病盛行,老百姓生活困難,柳本尊為了傳播自己的能力,也弘揚救世的善念,開始接受十煉考驗。因為密宗推崇咒法儀式,結合巴蜀民間流行的巫術,一方面柳本尊化水符咒為人治病驅邪,同時他以苦行修煉的方式來傳播他的名聲,表現一種「為普渡眾生而忍受各種苦難,以拯救苦難中的黎民百姓為己任,全心全意捨己為人」的大無畏精神,於是他首先就切掉一根手指供奉佛寺。

然後柳本尊去峨眉山立在山頂雪地中鍛鍊意志,據說在山下收了一個弟子袁承貴。其他鍛鍊腳踝、手臂、割耳等等事跡都神乎其神,最誇張的是煉心和剜眼。唐昭宗天復四年(904),「嘉州四郎子神作孽,疫死甚眾」,柳本尊在五年七月以香和蠟「煉心」,地點在玉津鎮天池壩。

玉津鎮,唐末屬於嘉州龍遊縣管轄。龍遊縣是今天樂山市中心城區,而玉津鎮屬於今天的犍為縣,唐朝以前曾單獨設為玉津縣。顯然,柳本尊的每一次修煉都引起一陣轟動,他煉心也成功收服了作祟的瘟神妖邪,對他信奉的人也就越來越多。

漢州刺史趙某人還是懷疑柳本尊的所作所為過於誇大其詞,屬於炒作自己。就差人去請他,意思是柳本尊既然號稱犧牲自己治病救人,現在刺史有病,需要用他的眼睛做藥引。柳本尊面無難色,即持戒刀,剜一目,付差人,漢州刺史心悅誠服,投身懺悔。這一事就為「剜眼」,柳本尊也就順利在漢州地方建立道場。唐朝昭宗時期的漢州刺史姓趙難以考證,但五代的後唐時期長興年間漢州刺史確實有一個叫趙廷隱。趙廷隱是跟隨後唐大將孟知祥消滅王氏前蜀的重要將領,屬於孟知祥的副手,出任漢州刺史(長興元年到長興三年,930-933)。

柳本尊十煉圖中文武護衛衣飾神態栩栩如生

根據多數資料顯示,柳本尊活到五代後晉時期,加上剜眼是屬於十煉最後的一關,那麼這個事情就更加靠譜了。但也有把剜眼以時間提前的說法,視為第四項修煉,而把煉膝才作為最後一關,膝是西的諧音,這一關通過就能到達蓮花部的西方世界。

為了讓後人信服柳本尊的事跡,十煉的經過大多留下有清楚的時間年月,以及發生地點和證明人。因此,柳本尊成了轟動一時的社會名人,前蜀王建還曾召他到成都宮中供養三日,賜封「唐瑜伽部主總持王」,對漢傳密宗的影響基本遍及巴蜀各階層人群。

不管具體事跡是否那麼誇張離奇,柳本尊是通曉唐代正宗漢傳密法的一代大師,對傳播密宗有獨特的創新和發展。而他之後的弟子趙智鳳,對斷指和經受火煉不過關,就沒有順利領悟密宗的真諦。像石窟造像也反映出來,在柳本尊主像兩側,排列著信奉他的人們,有文武官員,也有庶民百姓。這些人物的衣冠服飾為後人研究當時各階層人物的穿著打扮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據說毗盧洞石窟在宋代還有較宏偉的配套寺廟建築,直到明清時代隨著密宗文化衰落才慢慢毀棄。幸運的是這一組石窟造像基本保存完好,不光是四川,乃至全國保存下來的宋代石窟藝術中也屬精品。

安嶽石窟著名的水月觀音像

毗盧洞還有一張安嶽石窟名片,就是水月觀音坐像,位於觀音堂的懸空處。水月觀音雕刻非常精美華麗,資料說觀音「背倚浮雕的紫竹和柳枝淨瓶,頭戴富麗華貴的貼金花冠;蛾眉上豎,鳳眼下垂,直鼻微隆,朱唇略閉;上身穿短袖薄裟,袒胸裸肘,臂戴膀圈,瓔珞象隨身而瀉的金色瀑布,網墜於胸腹;下身長裙,薄如蟬翼,緊貼於腰腿之間,衣裙飄逸,富於動感」。由於觀音背後的巖壁上雕刻有紫竹,習慣上又稱「紫竹觀音」,諧音「自主觀音」,也就是「自在觀音」、「水月觀音」。之所以這一造像十分出名,據說如果觀看角度方向有不同,就能看到觀音呈現不同的形象特色,多年以來一直被視為安嶽石窟最著名的造像之一,也是一流的精品。

另外還有孔雀洞,也位於石羊鎮,毫無疑問是以佛教著名的孔雀明王為主題。原本是比較多的造像,如今卻僅存一個洞窟,正因為表現了罕見的密宗文化,依然把這僅有的一個洞窟保護起來。據《安嶽縣誌》記載:明朝隆慶四年(1570),僧崇智在此建寺,「因前人刻有孔雀明王」,故命名為孔雀禪院、孔雀寺。清朝康熙五十三年(1714)僧寂光重建,現部分寺廟因年久失修,逐漸傾圮。所以如今剩下僅存的一點遺蹟,十分珍貴。

安嶽石窟孔雀洞明王像

明王也是密宗獨有的護法形象,一般認為有著名的八大護法明王,孔雀明王位列第一,也是唯一表現慈悲形象的菩薩。這裡還有四大天王對戰三頭六臂阿修羅的造像,都非常獨特,但有損壞的痕跡,不是很完整了。同樣,在大足石刻也有孔雀明王造像,也體現了作為密宗文化的傳播痕跡。

原本來自古印度的石窟藝術,在絲綢之路沿線和黃河流域歷經了北魏的燦爛、隋唐的輝煌。在北方石窟逐漸衰落之際,巴蜀地區的石窟造像卻在晚唐五代和兩宋維持了300年左右的興盛,到明清時代才逐漸衰落。

巴蜀石刻創造了不同於魏隋唐的另一種雕塑美,基本是世俗化的神像,即人的形象。比唐代更為寫實逼真,更為具體可親,面容柔嫩,眼角微斜,秀麗嫵媚,實際已經深深融合了民間世俗化的煙火氣息和審美趣味,因此有相當重要的文化價值,也有著相比北方四大石窟不可取代的研究價值,成為十分珍貴的歷史遺蹟。

相關焦點

  • 四川安嶽的古佛造像以10萬計,的確震撼!
    按照媒體消息,2016年12月中旬,四川資陽市旅遊局重提安嶽石刻申遺。安嶽縣文物局則表示,2017年初將恢復安嶽石窟申遺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並力爭2017年底前將安嶽石窟寫進《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安嶽在哪裡——
  • 【2016安嶽檸檬節】在鳥語花香的季節,百裡柚林蝶飛蜂舞,萬畝檸花競相綻放
    4月15日上午,一年一度的2016四川花卉(果類)生態旅遊節分會場暨第九屆安嶽檸檬節即將在嶽陽鎮水觀村檸檬廣場隆重啟動。    在鳥語花香的季節,百裡柚林蝶飛蜂舞,萬畝檸花競相綻放。在這裡,遊客漫步在檸檬園,遊走於石窟勝地,品嘗富有特色的檸檬美食,與春天相約,與安嶽相擁。
  • 【方志四川•文史英華】汪毅 ‖ 安嶽紫竹觀音:美的形態
    自古以來,四川和重慶地理同域、歷史同脈、文化同源,有「巴蜀」之稱。根據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屆七次會議精神,四川與重慶決定聯合打造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經網友推薦、專家評審,《華西都市報》於2020年11月19日公布了「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新地標」,計30處,分布於四川和重慶。作為佛教石刻藝術類型,四川僅有安嶽紫竹觀音進入「新地標」,使之成為四川佛教石刻藝術的「封面」。為此,提出以下建議。一、普及並強化新地標意識。
  • 西南佛國——安嶽石刻
    看到它的第一眼,我便被那些人物形態各異、精巧玲瓏的雕刻而徵服了。這些石刻造像構思奇特,手法精道,是集建築學、力學、光學、美學於一身,是古代匠師留給我們後人的不朽之作。大足石刻作為中國晚期石窟藝術代表作,能夠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也是實至名歸了。
  • 安嶽石窟發現明代龍王像,與《西遊記》中東海龍王驚人相似
    【安嶽石刻宣傳片】  近日,一尊保存完好的明代東海龍王石刻造像在四川安嶽縣被發現。
  • 比肩敦煌石窟的古蹟,為何危在旦夕?
    位於四川東部的安嶽縣是目前中國已知的古代佛教造像遺址最集中的縣,目前已發現歷代石窟造像230處,造像10萬餘尊,其中尤以唐代造像的宏偉和宋代造像的精美著稱於世,在中國石刻藝術史上具有上承敦煌、雲岡、龍門石窟,下啟大足石刻的特殊地位。如何才能保護好這些不可再生的歷史文化遺產?
  • ()真正的千佛之鄉,這個四川「小吳哥」竟有10萬尊古代佛造像!
    在四川其實還有個「千佛之鄉」,四川小吳哥,它,就是安嶽。據報導,2016年12月中旬,四川資陽市旅遊局重提安嶽石刻申遺。安嶽縣文物局則表示,2017年初將恢復安嶽石窟申遺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並力爭2017年底前將安嶽石窟寫進《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安嶽在哪裡——
  • 安嶽檸檬 融入「雙循環」 唱好「雙城記」
    「成功入選保護名錄,對於安嶽檸檬提升知名度、擴大影響力、拓展海外市場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安嶽縣商務經合局負責人表示。對此,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也認為,此舉不僅將促進安嶽檸檬拓展國際市場,也將為四川其他農產品做大做強、加快走出去起到良好的示範帶動作用。
  • 12個項目總投資102億元 四川安嶽整體打造城南體育片區
    封面新聞記者 陳遠揚9月28日,四川安嶽縣舉行「抓項目促投資百日大會戰」重大項目集中簽約暨開工儀式。其中,集中簽約四川興融非凡(安嶽)城南體育片區整體打造、俄羅斯Kari貿易有限公司(中國區)鞋服生產基地、西藏新好科技(安嶽)45萬頭生豬產業一體化等12個項目,總投資102億元。據了解,四川興融非凡(安嶽)城南體育片區整體打造項目,計劃投資26億元,分兩期建設。
  • 重慶市科協牛傑一行到安嶽調研
    牛傑一行先後前往寶森檸檬小鎮安嶽檸檬展示館、O2O體驗中心、世界檸檬品種博覽園、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文化鎮核心區、檸檬科技小院服務站、恆豐公司檸檬科技小院,深入了解安嶽檸檬產業的發展歷程、特色優勢、發展現狀、未來規劃等情況,隨後召開「川渝共享科普建設」座談會議。
  • 涼州有一石窟,裡頭佛像面相兇狠!卻是我國石窟文化鼻祖
    這兩年的文化旅遊一度盛行。說到我國充滿文化的旅遊景點,那一定要提到石窟文化。著名的石窟有雲岡、龍門等等。但在我國還有一處鮮為人知的石窟,比這些都要壯觀,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這個方吧!這座不顯山露水的石窟,就是天梯山石窟。
  • 安嶽檸檬青年派對,表達年輕人的檸檬世界
    檸檬精的背後,是Z世代的流行文化,隱藏著當代年輕人的社交焦慮。這群數位化社會的首批原住民,在享受網絡給予他們自我表達空間的同時,也承受著不小的社交焦慮。檸檬青年派對:從安嶽檸檬中感受檸檬的酸中帶甜素有「中國檸檬之都」、也是中國唯一檸檬商品生產基地縣的安嶽因檸檬在Z世代流行文化中的C位優勢也一躍揚名Z世代圈層。
  • 重慶市科協調研四川安嶽檸檬科技小院
    安嶽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總工會主席尹鳳全致辭。市科協黨組書記魯燕介紹資陽市市情、市科協工作情況。四川農業大學王西瑤教授、陳遠學教授和安嶽恆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程萌介紹安嶽檸檬小院工作開展情況和取得的成績。省科協農技協副秘書長楊小麗介紹了全省科技小院的開展情況。省科協科普部副部長楊煉、全民科學素質服務部副部長王臏介紹天府科技雲工作情況。
  • 安踏體育用品四川生產基地落戶安嶽 可生產1000萬雙運動鞋、解決數...
    四川在線資陽頻道消息(記者 王瑞琪 攝影 吳昊江)12月24日上午,安踏集團安鑫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四川生產基地項目籤約落戶安嶽,將在安嶽主要經營研發、生產、銷售鞋服產品、鞋服產品原輔材料和配套服務。據了解,該項目選址在安嶽經濟開發區內,總投資約6億元,整體規劃用地面積約為278畝,項目總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建設周期5年。
  • 安嶽臥佛:大唐的又一個微笑
    縣城距離成都130公裡、重慶120公裡、內江82公裡、遂寧67公裡,高速公路貫穿全境,為四川盆地腹心地帶的陸路交通要衝。縣境南北長70.86公裡,東西寬77.8公裡,人口約163萬。安嶽石刻始於南朝,發於隋,興於唐,續於五代,盛於兩宋,延至明清、民國,特別是以唐宋時期造像為主的摩崖石刻造像,堪稱中國石刻藝術的強音符號,為世界石窟藝術史在公元8—12世紀寫下了璀璨的一頁。安嶽臥佛  安嶽臥佛位於距縣城32公裡的臥佛鎮(原八廟鄉)。
  • 道教石窟經他走向國際!成都作家蕭易著作將由瑞士出版社推出法文版
    今日記者獲悉,時隔兩年該書再傳喜訊:斯內克瑞士圖書公司與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籤約,將在瑞士出版發行《知·道——石窟裡的中國道教》法文版,書名《Be Aware——Chinese Taoism in Rock Caves》。以紙為媒,此次合作讓天府文化的國際表達越來越多元化,為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助力。
  • 敦煌石窟藝術中的文化自信
    中華文明5000多年綿延不斷、經久不衰,在長期演進過程中,形成了中國人看待世界、看待社會、看待人生的獨特價值體系、文化內涵和精神品質,這是我們區別於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徵,也鑄就了中華民族博採眾長的文化自信。敦煌文化正是這種自信的象徵。
  • 最精美的安嶽宣傳片——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怎樣介紹家鄉了
    一分鐘看安嶽:中國檸檬之都 中國佛雕之都安嶽概況  安嶽區位優越,交通便捷。
  • 修行揭秘:神秘的密宗 !
    密宗起源的傳說,約有兩途: (一)從傳統佛教的觀念,認為釋迦牟尼入涅槃以後幾百年間(公元150—公元250年間),印度佛教中,出了一位龍樹菩薩(又一說是龍猛菩薩),打開了釋迦佛留在南印度的一座鐵塔,取出密宗的經典,從此世上便有了密宗的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