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始做交易就知道要順勢交易,不要逆勢而為,可每次復盤查看以往的實戰交易模型時,會發現真正賺錢的都是在行情轉折時就進場的交易,而中途進場的交易賺賺虧虧的總體能攤平成本就算不錯了,而此時有投資者會問,你是否主張的是逆勢交易?我今天的題目就說了,不要做逆勢的敵人,但並不是主張大家做「逆勢交易」!而這就是今天我要說的重點。
何為逆勢?市場行情的漲跌是由供求雙方的不對稱構成的,如果供需始終保持平衡,那麼市場行情就是一條直線,流動性也一定會喪失,而買和賣也就失去了動力。但事實是在一個流動性足夠龐大的市場中,在市場預期的催動下買賣雙方會不斷的成交,從而形成價格的不斷升高或者降低,當然大多數的時間行情的震蕩走勢最為常見,趨勢行情很少見但是一旦形成就會持續走高或者走低,不管價格是走高還是走低,或者會持續多久,最後總會結束走向相反的一面,而此時行情的轉勢就不能簡單地認定為「逆勢」,更準確的說應該是「順勢」,因此,判定逆勢還是順勢,跟周期密切相關,不同周期的趨勢信號有時一致,有時不一致,所以一定要選擇周期共振的機會。而切入時機的把握則受交易者經驗因素影響,一般可以選擇在突破時或突破後回撤到支撐位時。
周期的問題解決了,才會出現所謂的順勢和逆勢的區別,實戰中不要一味的順勢也不要一味的逆勢,而是要在選定的一波行情周期之內進行區分,但是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是上漲就回調做多,是下跌就反彈做空,回調或者反彈到什麼位置做多和做空?這又是在「逆勢交易」?
順勢和逆勢都是相對的,沒有誰是誰的敵人,有的不是對錯,而是立場的變化,前提是不能離開周期的概念,同一趨勢之內如果沒有小的逆勢回調就只能眼錚錚地看著怎麼加倉?因此,相對的逆勢機會,才是真正有用的進場時機。
何為預期?市場預期已經是老生常談了「買消息,賣事實」,但是要把握好這個預期的起始邏輯並不簡單,這也牽扯到一個逆勢和順勢的問題。
例如近期美國的新一輪疫情刺激方案談判進程一波三折,中間夾雜著美國大選,歐美二次疫情愈加嚴重可能導致更多的封鎖措施,從而傷害經濟的正常運行等等,歐美的股市波動劇烈,大宗商品出現拋售,黃金下跌等等,而投資者就要選擇一個對預期最敏感的標的進行投資。
有人會說,預期開始的時候,如果標的的價格下跌,那麼預期兌現時標的的價格就會開啟上漲。這個說法的順逆邏輯沒有錯,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當一個預期兌現的時候,市場會再次產生一個新的預期,比如刺激談判達成或者沒有達成時,市場會對這個已成事實的最終效果產生預期,所交易標的的價格可能會逆轉,也可能只是反彈一下再次延續原有的走勢,原因是市場預期會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而不是跟隨單純的起始邏輯而變化。
任何的市場邏輯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順勢還是逆勢,是順中有逆,還是逆中有順,而起到決定作用就是市場環境的變化,所有的順勢和逆勢的邏輯都是用來遵守的,但同時也是被用來打破的。
誰才是真正的敵人實戰交易中,順勢和逆勢誰都不是交易者的敵人,更確切地說應該是最好的夥伴,人們都說一個人要真正強大起來,最需要的就是要有一個強大的對手,但是當你戰勝了對手,站在了山尖尖上的時候,會不會感到迷茫和孤獨?跟著別人後面走路、攀登的時候總還有一個目標,再難也不會恐懼和害怕,因為還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給你,但是當你沒有目標,沒有敵人自己該怎麼辦?山頭的風景再好,也要下山,難道不是嗎?
人不一定要贏在起點,但只要在途中付出更多的努力,也可能會成功,但是交易不同,如果你沒有贏在行情的起點,就說明你沒有明確的目標,接下來就加不好倉,也就只能交易短線,而交易短線最好的結果就是攤平成本,更不要談什麼利潤最大化,此時也許會有人說,中途進場也一樣可以走到終點。我可以肯定的回答,中途進場的含義,並不是你能獲利多少,而是你的風險在遞增,止損的難度在加大,同時自身的情緒也會處於難以穩定的狀態,其中表現一個是拿不住單子,還有一個就是看到虧損不願意接受「死扛」。
人不跌倒谷底看不到自己真正的不足,交易不在山腳下時進場就看不到山頂的風景,儘管每天的太陽總會升起和落下,但不是每一個交易者都懂得這個淺顯的道理,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總結順勢不是你的朋友,逆勢也不是你的敵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的不足。
賺錢的交易總是贏在轉折,也敗在轉折。
真正的順勢,不是順某一波行情,而是理順自己的心態,順天下大道,順自然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