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17年一張藍圖繪到底,堅持一村一幅畫、一域一特色,浙江鄉村人...

2020-12-14 中國發展門戶網

說到浙江的美麗鄉村,很多人會心生嚮往。連續17年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讓千萬個鄉村「化繭成蝶」。如今在全省,一戶一處景,一村一幅畫,一鎮一天地,一域一特色,「昔日臭水塘,今日蓮花香」的變化隨處可見,美麗經濟正蓬勃興起。

「老百姓找到了生態自信,生態紅利的釋放找到了路徑。政府創造環境,百姓創造財富,『千萬工程』就是『牛鼻子』!」浙江省農業農村廳社會事業發展處處長邵晨曲介紹。


奧妙全在細微處


在著名的世界遺產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西側,有座歷史悠久的古鎮叫瓶窯。這裡地處杭州市餘杭區,風光宜人。流經老街的十裡渠,便是滋養小鎮的「母親河」。

然而,上世紀70年代,由於地域限制,瓶窯老街上的河段被架空改成路面,加之日積月累的生活用水汙染,水質每況愈下。幾年前,架在渠上的預製板掀了,陳年淤泥、垃圾得以清除,兩岸砌上石坎,又恢復了往日河埠,舞榭歌臺重唱舊時戲文。由此,老街有了新生命。

浙江因水得名,因水而興。早在2013年底,全省就打響了一場名為「五水共治」的攻堅戰。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農村生活汙水有效治理。記者發現,做好做透「水文章」,浙江各地有的以魚養水,有的搞水上運動,還有的變身「網紅景點」,方法數不勝數。

同樣,浙江的「垃圾革命」也在用心找出路。在金華市婺城區白龍橋鎮臨江東路的一片空地上,矗立著一棟鋼結構廠房,這便是覆蓋周邊8個鎮街的廚餘垃圾再生中心。通過一系列發酵處理,12小時後,進去的是垃圾,出來的就是有機肥。

記者看到,每天的清運情況,中心有張詳細清單,一旦發現某車垃圾分得不太對,就能追根溯源,向執法部門和所屬鎮街反饋,目的就是倒逼提升分類準確率。據介紹,下一步,婺城還將不斷完善廚餘垃圾處置基礎建設和運維工作,持續推進「垃圾革命」。

在「廁所革命」中,在做好戶廁改造的同時,省裡強化農村公廁的改造提升。為此,浙江還專門出臺行動方案,規範農村公廁建設、提升軟硬體設施,以及推廣「所長制」、開展星級評定。目前,全省已建成規範化農村公廁近6.5萬座,實現行政村全覆蓋。

浙江有水鄉、有沿海、有平原、有山地,最具味道的莫過於傳統村落。走進這些歷史文化村落,細微處同樣可見現代文明:生活汙水妥善處置,垃圾分類蔚然成風,就連公廁設計也別出心裁,與古建古樹融為一體。在這裡,既能尋味鄉愁,又能找到悠閒舒適的生活方式。


面子裡子都要淨


拆掉亂搭亂建的輔房,路寬了、堵點沒了,犄角旮旯裡的垃圾堆也銷聲匿跡……在杭州市蕭山區浦陽鎮,第二輪美麗鄉村提升村共4個,像曹塢村這樣的變化,幾乎如出一轍。

浦陽鎮黨委書記顧雲傑告訴記者,「三大革命」作為基礎課題,每個提升村其實都設置了包括入口村改造、水域景觀提升、美麗庭院創建等在內的近10個項目,不光盯牢主幹道,也把視角聚焦背街小巷、房前屋後等,改善環境不留死角。

記者走訪了浦陽多個村,發現「高顏值」的面子背後,「裡子文章」更具意味:新誼村的櫻花水岸搭配親水遊步道,成了休閒好去處;曹塢村農房之間的隔斷,原先準備做景觀綠化,後來依照民意改成「自留地」種菜,通過「美麗公約」,不僅省了錢,還有專人打理。

據了解,浙江抓農村人居環境提升,不局限於「三大革命」,而是從整個村容村貌入手,大力整治農村亂搭亂建、亂堆亂放、亂貼亂畫、亂停亂養現象,全面治理農村危房,還推動村莊綠化、電線桿有序化、美麗田園建設等。

以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為例:現在,浙江保留的4246個豬牛規模養殖場全部配套糞汙處理設施,基本實現「零排汙」;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88%,而秸稈綜合利用率則高達96%;過去常在河邊田裡「躺」的農藥瓶、農藥袋以及廢舊農膜,如今回收後也有了安身之處。

對於傳統村落而言,這個裡子則是提升環境品質之後,挖掘文化內涵,創新發展新業態。據了解,自2013年以來,浙江每年選出40個歷史文化(傳統)村落和200個一般村,進行古建修復、環境提升、文化傳承,打造成各具特色的鄉村大花園,彰顯浙江特質和鄉土特色。

在餘杭區,當地把美麗鄉村當成藝術品打造,將乾淨、整潔、有序作為基底,再用公路網、村道網、綠道網、水道網、林道網作為骨架,串珠成線、連線帶面,打造城市後花園。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浙江已創建美麗鄉村示範縣34個、示範鄉鎮400個、風景線600條、特色精品村1200個、美麗庭院300多萬戶。


長效管護顯神通


浙江人市場意識強,凡事講究可持續、義利並舉。因此,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浙江各地普遍都是一手抓項目建設,一手謀劃長效管護機制。具體章法則百花齊放,各顯神通。

拿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來說:衢州市開化縣創建了「農戶源頭分類,分片包幹勸導,統一上門收集,終端無害處理,村規民約規範」模式,黨員聯戶與婦女聯戶雙重網格管理;而轄屬於同市的龍遊縣,則統一每村「兩個桶、兩支隊伍、兩張網、兩張榜」標準化運作,桶上有二維碼的「身份證」,各家分類情況一清二楚。

為了管好環境衛生,湖州市德清縣還採取「陸空聯合作戰」:天上飛,利用無人機進行航空攝影,疑似點位全景拍攝,標註好村界、自然村名稱和經緯度等信息;地上查,將全縣域分解成各個網格,逐格篩查,還有村幹部包片、聯村幹部包村、黨員骨幹包戶、老百姓包房前屋後。

在平湖市,有個「分色管理法」令人耳目一新。對照分檔標準,全市71個行政村分為典範村、達標村和治理村,分別標註綠、黃、紅,一張圖上看進度,推行榮譽「流動制」,評審結果與資金獎補相掛鈎。

針對美麗鄉村建後管理維護不足的問題,餘杭每年安排3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村級公共服務設施長效管護,並根據村莊規模大小,對121個美麗鄉村精品村給予15萬元、20萬元和25萬元長效管護資金,建成「管理規範、運行高效、保障有力」的農村公共服務設施運維體系。

最近,浙江召開的深化「千萬工程」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現場會提出,打造秀美鄉村,以「繡花」功夫抓細農村環境長效管理,以「標兵」姿態抓實農村生活垃圾分類,以「園丁」精神抓好美麗庭院建設,堅持從細處著手、追求極致,不斷改善村容村貌。


相關焦點

  •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助順郵我」北京郵電大學...
    「長順綠殼雞蛋已完成『三品一標』認證,具有高蛋白、高胺基酸、高卵磷脂、高微量元素,低脂肪、低膽固醇『四高三低特性』,外表呈淡翠綠色,殼薄,蛋白濃厚,蛋黃呈深黃色,蛋液清透黃亮;刺梨是大自然賜給貴州人民的寶貴水果資源,可以生吃、可以榨汁、可以釀酒,Vc、Vp、SOD含量豐富。」現場,劉春曉為直播助銷活動「站臺」。
  • 浙江日報頭版丨浙江首個「村域小城市」培育試點——花園村,「村...
    在實現龍港等一批特大鎮向小城市的轉型跨越後,浙江放眼農村,通過花園村試點,探索農村在新型城鎮化中的新定位,為新型城鎮化這一我國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提供了一種極具浙江辨識度的新解法。省發改委城鎮處負責人坦言,村與鎮之間的差別決定了打造「村域小城市」與鎮級小城市存在明顯不同,需要打破更多體制機制藩籬。2019年12月,花園村成為全省唯一「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其中諸多舉措成為打造「村域小城市」的「前奏」。花園村村委會大樓裡「畫風」獨特,辦公室門上掛著「規劃建設管理處」「電氣管理處」「督查處」等字樣的門牌。
  • 北京朝陽:推進人居環境整治,一村一落皆是景,美麗鄉村入畫來
    傍晚,點點燈光映照著青瓦白牆,高碑店鄉高井村的白家樓村美得如同一幅畫。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白家樓村打造生態綠地、幸福新景等5大景觀,通過雕塑、鋪裝、綠化、景觀小品,提升環境品質,營造地標形象。居民住房不僅「顏值」提升,村內還實現雨汙分流,自建中水處理系統,實施資源再利用,生活汙水處理率達到100%。
  • 三道鎮田滾村:以規劃構藍圖 鄉村振興路子清
    近日,備受關注的「2020年海南省村莊規劃設計競賽」結果出爐,《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三道鎮田滾行政村村莊規劃(2019-2035)》獲一等獎。從2018年啟動到2020年完成規劃編制,三道鎮田滾村終於有了量身定製的發展規劃,為村莊未來發展構繪了美好藍圖,劃定了鄉村振興發展路子。
  • 義安區:一村一落皆是景 美麗鄉村入畫來
    義安區:一村一落皆是景 美麗鄉村入畫來 2021-01-08 1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高明90後牆繪師彭美琪:一畫一風景 鄉村添色彩
    近年來,牆繪師將藝術融入生活,並將其繪上牆面,豐富了城鄉景觀。這種年輕而富有活力的新興藝術表現形式越來越受到歡迎,尤其在農村,手繪牆與鄉村文化建設相融合,不僅美化了村容村貌,還拉近了藝術與村民的距離,潛移默化提升村民的文化藝術鑑賞能力。彭美琪是一名牆繪師,她希望通過牆繪,創造出更多富有生活感和美感的藝術作品,展示鄉村的獨特文化。
  • 浙江麗水:花園鄉村擘畫「新答卷」
    如何讓鄉村留得住鄉愁,既成為都市人嚮往的鄉村生活目的地,又讓農民有奔頭,過上美好生活?這是各地都在努力破解的課題。青田縣阜山鄉陳宅村景觀。龍泉市寶溪鄉溪頭村活水進村公園。雲和縣石塘鎮長汀村景觀。蓮都區聯城街道港口村花海景觀。
  • 一張藍圖繪到底 西北師大三代人推進「志」「智」並扶圓夢小康
    新時代,在西北師大的幫扶下,甘山精神煥發出新的力量——2013年全村建檔立卡戶有34戶,如今僅剩1戶未脫貧;這個只有72戶人家的村莊,走出了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北師範大學等高校的6名研究生……這與2015年甘山村迎來西北師大的幫扶有很大關係。「西北師大的幫扶幹部有一雙慧眼!
  • 一張藍圖繪到底丨西北師大三代人推進「志」「智」並扶圓夢小康
    新時代,在西北師大的幫扶下,甘山精神煥發出新的力量——2013年全村建檔立卡戶有34戶,如今僅剩1戶未脫貧;這個只有72戶人家的村莊,走出了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北師範大學等高校的6名研究生……這與2015年甘山村迎來西北師大的幫扶有很大關係。「西北師大的幫扶幹部有一雙慧眼!
  • 林子鎮:「一村一景」建設美麗鄉村
    故居在2015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等待省級專家評審修繕。今年,林子鎮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李彥青故居為依託,重點打造了李元寨村民國風一條街,青磚青瓦鋪造的建築風格展示出了魅力林子的鄉村新風貌,吸引更多遊客前來參觀遊玩,為鄉村旅遊發展奠定了基礎。李元寨村民國風一條街是林子鎮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的體現。
  • 一村一韻移步換景,佛山迎美麗鄉村蝶變
    江根村三江匯流獨領風騷,串珠成鏈共繪西江十裡畫廊;畫舫遊船賞蘆苞水鄉古村風情,領略獨樹崗村孝善文化;南莊村田園風光與工業文明共榮共生;黃連社區美點佳餚、歷史建築相得益彰……12月19日,「廣東美麗鄉村」「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廣東特色名村」名單揭曉,南莊村、江根村、獨樹崗村、黃連社區、「百裡芳華之西江十裡畫廊美麗鄉村」精品線路等5個佛山的美麗鄉村、鄉村旅遊精品線路赫然在列
  • 東陽花園村:培育全國首個「村域小城市」 
    ,村域常住人口3萬人左右且近3年為淨流入,綜合發展實力超過一般中心鎮;二是特色優勢強,距縣城10公裡以上,特色產業、歷史文化、旅遊開發、生態文明等若干方面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從1981年創辦蠟燭廠和服裝廠開始,花園村在領頭雁邵欽祥帶領下,強黨建、抓工業、興產業、惠民生、善治理,堅持做到「五個不動搖」,通過從「兩創」到「兩富」再到「兩美」的華麗轉型,實現了經濟發展高質量、村莊建設高質量、村民生活高質量、文化繁榮高質量、社會和諧高質量,成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戰略樣板村和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
  • 農民依靠畫虎脫貧,一幅畫最貴幾十萬!
    現如今,王公莊村成為遠近聞名的「中國畫虎第一村」,每年銷售「虎畫」近十萬幅,總收入近億元人民幣。那麼,這一切究竟是怎樣成功的呢?!首先,這就要從王公莊村的繪畫歷史開始說起。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王公莊村以春節期間的灶王爺、門神、年畫等為主,但是生活條件並沒有得到太大改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村民肖彥卿、王培雙、王培振、王建民等人的帶動下,一步步發展成以畫虎為特色的村子。
  • 一張藍圖繪到底《贛江新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編制討論...
    一張藍圖繪到底《贛江新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編制討論會召開 2020-12-15 16: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國首個「村域小城市」開始培育 花園村被列入浙江省第四批...
    ,人口集聚水平較高,村域常住人口3萬人左右且近3年為淨流入,綜合發展實力超過一般中心鎮;二是特色優勢強,距縣城10公裡以上,特色產業、歷史文化、旅遊開發、生態文明等若干方面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從1981年創辦蠟燭廠和服裝廠開始,花園村在領頭雁邵欽祥帶領下,強黨建、抓工業、興產業、惠民生、善治理,堅持做到「五個不動搖」,通過從「兩創」到「兩富」再到「兩美」的華麗轉型,實現了經濟發展高質量、村莊建設高質量、村民生活高質量、文化繁榮高質量、社會和諧高質量,成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戰略樣板村和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
  • 孟剛:描繪「十四五」發展美好藍圖 開啟高水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
    一、編制和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是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自1953年制定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我國已編制實施13個五年規劃(計劃),有效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規劃工作的重要論述,發揮省發展規劃戰略導向作用,必須做到「四個堅持」:一是堅持黨對規劃工作的領導。
  • 全世界最浪的一幅畫,究竟在畫什麼?
    今天講一幅眾所周知的日本浮世繪,它是全世界人民看過最多遍的一幅畫,影響過梵谷、高更、莫奈等眾印象派畫家。它就是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創作這幅畫時,葛飾北齋已經71歲高齡,他的孫子嗜賭成性,花光了他的全部積蓄。北齋明白,如果自己不重拾畫筆,就要悽慘的度過人生的最後階段,這促使他創作了《富嶽三十六景》。《神奈川沖浪裏》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作品之一。
  • 彭水:高谷鎮大青村一村一品讓鄉村煥發新活力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31日6時訊(通訊員 任會)近日,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公布了「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公示名單,彭水縣高谷鎮大青村名列其中。仲冬時節,寒氣襲人,高谷鎮大青村梨園基地一派熱火朝天。眼下,正是果園冬管時間。
  • 一張藍圖繪到底!未來,遇見更美好的華富片區!
    漕河涇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始終堅持人民立場、對標卓越,通過黨建引領,構建以臨時黨支部為龍頭、聯合工作組為中樞、社區黨員為基礎的工作格局,形成街區一體化工作推進的堅強組織保障。 一張藍圖繪到底,漕河涇街道在完成前期違建、破牆開門、無證餐飲等整治的基礎上,優化片區整體環境和交通動線,整合公共服務設施和互動空間,以居民參與式空間營造為支點,用「硬治理」撬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