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上交所科創板披露了深圳華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大智造」)招股說明書(申報稿),華大智造IPO申報獲受理,中信證券為其保薦機構。
招股書顯示,華大智造此次擬發行不超過4131.9475萬股,募集資金將用於智能製造及研發基地項目、基於半導體技術的基因測序儀及配套設備試劑研發生產項目、研發中心項目、營銷服務中心建設項目、信息系統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這意味著華大智造正式啟動IPO,將衝擊國內「生命科技核心工具第一股」。
引領生命科技核心工具全領域,破解關鍵技術「卡脖子」難題
生命科技與生物技術是當今最前沿的科技領域之一。作為讀取和分析生命信息最源頭的基因信息的核心工具,基因測序儀是生命科學研究和生命產業發展的關鍵設備,為多領域應用提供底層支撐。長期以來,基因測序儀的研發和生產一直由部分國外企業壟斷。雖然國內基因測序相關下遊應用企業數量和規模快速增長,但測序儀上遊研發領域一度存在空白,華大智造的出現使得我國在基因測序儀的自主研發和規模化生產製造方面實現了零的突破,解決了關鍵技術「卡脖子」難題。
2016年4月成立的華大智造,以「創新智造引領生命科技」為願景,定位於高端裝備製造業,專注於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領域,以儀器設備、試劑耗材等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主要業務,為精準醫療、精準農業和精準健康等行業提供實時、全景、全生命周期的生命數位化設備和系統解決方案。
本次科創板受理也首次披露了華大智造的相關業務布局情況,截至2020年9月30日,華大智造業務遍及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服務累計超過1000個用戶,並已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科研、生產基地及培訓與售後服務中心,全球化業務網絡已逐步構建。
作為生命科技核心工具領域的持續開拓者,華大智造已建立了自主可控的源頭性核心技術體系,在基因測序領域已形成以「DNBSEQ測序技術」、「規則陣列晶片技術」、「測序儀光機電系統技術」等為代表的多項核心技術,並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目前,公司系包括Illumina和Thermo Fisher兩家公司在內的全球範圍內少數幾家有能力自主研發並量產臨床級測序儀的高端製造商之一,使得測序儀實現了「中國智造」,打破了生命科技核心技術長期被國外公司壟斷的局面。
除了在基因測序技術領域持續創新之外,公司還在生命科學領域不斷深耕拓展,逐漸發展出了以「關鍵文庫製備技術」、「自動化樣本處理技術」和「遠程超聲診斷技術」為代表的新型生命數位化技術,為公司緊跟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前沿奠定了堅實基礎。
快速應對突發公衛事件,華大智造設備成全球抗疫核心工具
深厚的技術積澱及豐富的經驗積累,為華大智造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的快速響應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工具支撐。面對全球多國核酸檢測日通量嚴重不足的問題,華大智造快速響應疫情防控需求,不斷創新並升級迭代解決方案,為新冠疫情防控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支撐,包括高通量測序儀、實驗室自動化設備、遠程超聲機器人及多種形式的核酸檢測解決方案等。
在疫情初期,華大智造緊急在武漢增加部署DNBSEQ-T7超高通量測序儀,全力支持抗擊疫情,並依託DNBSEQ-T7及MGISEQ-2000高效、準確的測序能力,第一時間助力獲取病毒全基因組,為後續開發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提供了基因組數據支持。此外,華大智造自主研發的遠程超聲機器人先後馳援武漢黃陂方艙醫院、雷神山醫院、武大中南醫院等機構,便於醫生和專家對患者進行遠程會診。
值得一提的是,基於自動化分杯系統MGISTP-7000、MGISP系列自動化核酸提取設備和ZLIMS自動化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的全套新冠解決方案極大地緩解了檢測實驗室的空間、時間和人員壓力,為大人群檢測提供了工具保障。與此同時,華大智造的「抗疫利器」——自動化樣本處理系統MGISP-960已投入全球數十個國家的抗疫前線,成為各地疫情防控的重要科技力量。
此外,華大智造還推出了硬氣膜式、車載一體式、集成式等多種機動靈活的移動核酸檢測實驗室,並在成都、重慶、武漢等地成功下線並投入「戰鬥」,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
圍繞生命數位化全方位布局,多元業務支撐可持續增長
公司主要產品及服務涵蓋基因測序儀業務、實驗室自動化業務、新業務三大板塊,其中,基因測序儀及實驗室自動化是華大智造兩大板塊。2017年至2020年1-9月,公司營業收入分別實現8.02億元、10.97億元、10.91億元、17.40億元,2017年至2019年營收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6.63%。
2020年1-9月,華大智造在中國大陸及港澳臺以外地區的收入達11.97億元,佔比增長到68.81%;同期實驗室自動化板塊收入達到12.72億元,佔營業收入比例達73.41%,成為拉動公司業績增長的重要引擎,這背後得益於華大智造擁有的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和以客戶及市場需求為中心的理念。
此外,圍繞生命數位化,華大智造不斷進行創新性延伸,還布局了如遠程超聲機器人等新興領域產品。多方位業務布局為華大智造業績的可持續增長提供重要保障。
研發投入佔比領先行業水平,跨學科團隊提供創新源動力
成立四年的華大智造在國內生命科技高端裝備細分領域已處於行業領先地位,其背後是持續不斷的高比例研發投入以及對自主研發的高度重視。2017年至2020年1-9月,公司研發費用不斷增長,分別為2.45億、2.54億、3.43億、4.86億,佔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30.54%、23.11%、31.46%、27.96%,領跑我國生命科學行業。
在持續多年的高額研發投入的基礎上,專業團隊儲備也為公司持續創新提供了源動力。招股書顯示,華大智造擁有高度融合的跨學科專業團隊,涵蓋光學、微流控、機械、自動化、電子、半導體、生化等學科,已攻克相關產業全鏈條的核心瓶頸。截至2020年9月30日,華大智造擁有研發人員534人,佔員工總數的比例約為34%。
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已取得境內外有效授權專利364項,此外,相關技術在生產應用過程中不斷升級和積累,並用於公司主要產品中。
加速生命科技高端設備國產替代,積極響應「雙循環」發展新格局
在構建技術護城河及多元化布局的同時,華大智造也有望受益於生命時代的產業紅利,迎來發展新機遇。從行業前景來看,據專業機構統計,2019年全球生命科學綜合解決方案市場規模約為659億美元,預計2030年將達到約1114億美元。
政策方面,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國家鼓勵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科技自立自強,解決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因此,高通量基因測序儀、實驗室自動化設備及遠程超聲機器人等高端裝備的國產替代進程也將不斷加速。
此外,雙循環政策也強化了合作和開放,更加緊密地同世界經濟聯繫互動,華大智造等一批生命科技高端裝備的中國企業已在短短幾年間,在全球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
由此,以華大智造為代表,擁有自主可控、核心關鍵技術的中國企業,將圍繞生命科技核心工具實現全方位、多元化的全球布局,並積極響應「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實現可持續性增長,踐行「創新智造引領生命科技」的企業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