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培養 夯實體育基礎
在2018年第十八屆印尼雅加達亞運會上,莆田運動員斬獲一金三銀,金牌數位於全省第4,獎牌數位於全省第3。其中,陳洲理在武術項目男子太極拳太極劍全能決賽上奪得金牌;首次參加亞運會的傅依婷在擊劍項目摘得女子花劍個人與團體雙銀牌;白一廷在亞運會上射擊項目女子飛碟雙多向個人賽取得銀牌。
在2018年第十六屆省運會上,我市運動員共打破4項省運會記錄,現場比賽金牌和帶牌帶分獲得金牌創造了莆田市代表團在省運會上獲得金牌數的最高紀錄,其中,帶分帶牌獲得金牌46.5枚,位於全省第5位;現場比賽獲得金牌37枚,位於全省第7位,金牌數相比上屆均大幅提升。我市有5個項目獲得金牌數列全省前三名,三個項目金牌數名列全市第一,其中,在武術套路比賽28個小項的獎牌爭奪中,奪得8枚金牌,展現了我市在武術套路項目上的絕對優勢;在拳擊比賽中,奪得6枚金牌,金牌數首次位列該項目金牌榜全省第一名;在籃球項目中,男子甲組以八戰全勝戰績獲得冠軍,男子乙組以八戰七勝成績摘得銀牌,創造莆田參加省運會籃球比賽歷史最好成績。
2018年,廣大市民對莆田運動員取得的佳績津津樂道。正是我市著力對體育人才的培養,重視訓練基地的提升建設,才有我市運動員摘金奪銀的出色表現。
「穩步推進青少年體育賽事,才能從中選拔源源不斷的體育後備人才,保障競技體育健康持續發展。」吳金煌如是說。為此,市體育局與市教育局每年聯合舉辦市中小學生聯賽暨學校運動會,組隊參加省中小學生聯賽,在全市各學校推廣「福建省青少年陽光體育大會」「足球進校園」等系列活動,校園體育蓬勃發展。莆田體育運動學校擇機組織各項目教練員在全市各中小學選才,做好運動員梯隊隊伍建設,促進體育人才脫穎而出。在省運會籃球男子甲組比賽中,我市代表隊八戰全勝歷史上首次奪得該組別冠軍創造了歷史最好成績。
在推動體育後備人才基地建設上,莆田體育運動學校、仙遊縣體育運動學校雙雙獲評「國家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莆田體育運動學校被國家體育總局籃球運動管理中心評為新奧運周期「全國籃球高水平後備人才基地」,秀嶼區體校、涵江區體校和城廂區體校被授予「2018—2021周期福建省體育後備人才基地」,全市15所學校被命名為省級體育傳統特色項目學校,其中6所為優秀省級體育傳統校。在完善體育後備人才培養體系上,不斷提升教練員(教師)的執教水平和業務能力,選派體育教練(教師)參加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體育師資培訓,積極參加省拳擊、跆拳道、田徑、籃球、排球、網球等項目裁判員培訓班,積極推進青少年體育工作。
■抓活動 打造品牌賽事
近幾年,我市有計劃地廣泛開展群眾體育賽事活動,著力引領全民健身普及發展。開展20多個項目的市級全民健身運動會,舉辦百村體育聯賽、城市社區文化體育節以及體育五球(籃球、氣排球、足球、羽毛球、門球)甲級聯賽等,積極支持體育社會組織全面發展,共同發力,促進全民健身運動更深入群眾地蓬勃開展,並在普及中得以發展。
在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上,我市5名運動員代表福建隊奪得全運會女子氣排球冠軍;我市運動員張佳濱、黃清彬與隊友合作獲得男子三人籃球項目公開組冠軍;市健身氣功協會代表福建隊獲得健身氣功團體賽項目第二名;市橋牌協會會員黃建輝、黃漢取得橋牌決賽第三名。市體育局、涵江區文體廣電出版局、市門球協會和莆田體育運動學校4個單位被授予「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稱號,6人被授予「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個人」稱號,其中黃建山作為全省唯一的群眾體育先進個人代表參加全國表彰大會,並受到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
市體育局局長徐德俊說,莆田是著名的「田徑之鄉」「武術之鄉」,是中國首批籃球城市。我市在保持傳統優勢項目繁榮發展的同時,也不斷開拓新的項目領域,敢於爭先、突破創新,承辦各類大型賽事,打造了一批具有莆田特色、有影響力的體育品牌賽事。特別是成功舉辦了第五屆亞洲體操錦標賽、第25屆世界技巧錦標賽暨第9屆年齡組技巧錦標賽、中國美巡賽-莆田公開賽、「媽祖杯」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羽毛球挑戰賽、「金磚國家」少年足球邀請賽等國際性賽事,全國槍王爭霸賽、全國海釣錦標賽(莆田站)、全國射擊射箭冠軍賽等全國性賽事,形成了一批具有影響力的體育品牌賽事,提升莆田體育綜合實力。
■抓投入 激活體育市場
我市緊緊圍繞《建設美麗莆田行動綱要》的部署要求,把體育民生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強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建好群眾身邊的體育設施。近2年,我市用於建設和維護公共體育場地、設施經費約5100多萬元,建有多功能運動場55個、拆裝式遊泳池8個、室內健身房43個、籠式足球場24個、門球場7個、健身路徑172條,人均體育場地面積不斷增加,至2017年我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1.73平方米,進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打造體育發展平臺。
引進民間資本,激活體育賽事品牌,是我市發展體育的又一有力舉措。通過將賽事、活動推向市場,由協會和社會力量來參與,從而調動我市社會資本辦賽積極性,培育更多體育市場主體,激活體育市場。市場化運營品牌賽事,由政府部門指導,社會資本全資承辦,如莆田媽祖高爾夫俱樂部投入700多萬元承辦高爾夫美巡賽莆田公開賽;福建省奧喧足球俱樂部投入約320萬元承辦金磚國家少年足球邀請賽;向社會公開招投標,吸引全國有實力、專業的執行方來承辦,如「媽祖杯」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羽毛球挑戰賽;體育賽事外包購買服務,如莆田百村體育聯賽,採用外包購買服務引入社會資本承辦,節約辦賽經費。通過一系列改革創新,品牌賽事不斷落戶莆田,為我市培育了一批體育專業的賽事運營機構,推動各類項目俱樂部、群眾體育協會出現,促進了體育與經濟、人文、旅遊等融合,帶動了我市體育、旅遊、文化等第三產業的發展,激發了體育市場活力,延伸體育產業鏈條,打造「體育+健康」城市發展新脈動,推動新時代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
2018年,我市還出臺了《關於加快發展健身休閒產業的實施意見》,擬定《關於鼓勵鞋業企業參與體育賽事的十條措施》,並推薦城廂區九龍谷和仙遊縣九鯉湖兩個項目參展亮相中國體育兩博會、推薦冰雪小鎮項目和漢嵐全民健身場館全覆蓋項目參展亮相2018年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推薦莆田冰雪小鎮、「媽祖杯」海上絲之路國際羽毛球挑戰賽等優質項目申報體育產業招商項目。未來,莆田將進一步深化體育產業重點領域改革創新,完善體育產業空間布局,優化體育產業發展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