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並將採集的樣品送入返回艙,舉國振奮。讓我們盤點一下,2020中國還有哪些振奮人心的黑科技問世!
即將過去的一年中,我國有一大批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黑科技投入使用或者取得裡程碑式突破,讓我們按照時間順序,逐一盤點一下:
1、中國天眼正式開放,美國天眼坍塌
1月11日,我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下稱天眼)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投入正式運行。1月1日至3月23日,我國天眼完成全年觀測時長目標任務的三分之一。截至11月,「中國天眼」設施運行穩定可靠,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中國天眼」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近1年來,「中國天眼」已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超過預期設計目標近2倍。12月1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稱,建立在美國海外領地波多黎各阿雷西博天文臺的巨型射電望遠鏡平臺於11月30日晚間至12月1日凌晨之間坍塌。自此,全世界範圍內只有中國貴州的另一隻「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
2、萬噸大驅055南昌艦下水
1月12日,我國自主研發的055萬噸大型驅逐艦首艦南昌號下水,交付海軍使用,標誌著中國海軍驅逐艦實現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
055大型飛彈驅逐艦60年代開始立項研發,曾得到周總理親筆批示。於2014年12月在江南造船廠開工,2017年6月28日下水 ,2019年4月23日參加海上閱兵正式公開亮相。南昌號驅逐艦作為055型萬噸級驅逐艦首艦,先後突破了大型艦艇總體設計、信息集成、總裝建造等一系列關鍵技術,裝備有新型防空、反導、反艦、反潛武器,具有較強的信息感知、防空反導和對海打擊能力。
3、長徵5B首飛
5月5日,長徵5B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返回艙送入太空。5月8日,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返回艙成功著陸。長徵5B,是「一級半」的構型,即火箭+助推器+整流罩,沒有所謂的第二級、第三級火箭等,結構簡潔明快了許多,運載能力將達到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近地軌道22噸,因此,將成為中國未來天宮空間站建設、探月三期工程及其它深空探測的主力運載火箭。
4、天問一號火星探測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飛向火星,該探測器重5噸,採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直接送入地球火星轉移軌道。
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截至2020年11月17日凌晨,「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16天,飛行裡程突破3億千米,距離地球約6380萬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部分分系統完成自檢,各系統工作正常 。
5、鯤龍首次海上起飛
7月26日上午,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如蛟龍入海般劃開海面,激起浪花翻湧。在海上完成機身迴轉、調整方向,旋即重新加速、機頭上昂,又如鯤鵬上天一般騰空而起……AG600飛機在山東青島團島附近海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
作為國家應急體系的「空中利器」,水陸兩棲大飛機「鯤龍」AG600,是為滿足我國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首次研製的大型特種用途民用飛機。AG600飛機與C919、運-20並稱國產大飛機「三劍客」,是我國航空工業堅持自主創新取得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
6、北鬥3號,全球組網服務
7月31日,我國北鬥3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年建成並開始服務。
北鬥三號衛星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著眼於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空間基礎設施。目前全球範圍內已經有137個國家與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籤下了合作協議。隨著全球組網的成功,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未來的國際應用空間將會不斷擴展。
7、奮鬥者號坐底
11月10日,奮鬥者號深海探測器成功在世界最深海溝,馬裡亞納海溝坐底10909米,並連續幾次下潛,開始科研試驗。
11月10日8時12分,奮鬥者號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11月13日8時04分,「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再次成功下潛突破10000米 。11月17日7時44分,「奮鬥者」號再次下潛突破萬米 。11月19日,「奮鬥者」號再次突破萬米海深覆核科考作業能力 。奮鬥者號自10月27日到11月19日,四次突破下潛萬米,刷新我國載人下潛記錄,驗證了技術的可靠性。
8、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發電
11月27日,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這標誌著中國打破了國外核電技術壟斷,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
華龍一號作為中國核電「走出去」的主打品牌,在設計創新方面,提出「能動和非能動相結合」的安全設計理念,採用177個燃料組件的反應堆堆芯、多重冗餘的安全系統、單堆布置、雙層安全殼,全面平衡貫徹了「縱深防禦」的設計原則,設置了完善的嚴重事故預防和緩解措施,其安全指標和技術性能達到了國際三代核電技術的先進水平,具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
9、人造太陽
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
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中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10、嫦娥奔月
11月24日,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並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11月28日,嫦娥五號順利進入環月軌道飛行 。12月1日,嫦娥五號成功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著陸 。12月2日,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 。12月3日,嫦娥五號上升器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12月6日,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 。12月6日12時35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分離,進入環月等待階段,準備擇機返回地球
11、九章發軔量子計算
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驗結果顯示,「九章」處理特定問題的速度比此前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級計算機「富嶽」快一百萬億倍,同時也等效地比谷歌去年發布的53比特量子計算原型機「懸鈴木」快一百億倍,成功實現了量子計算領域的第一個裡程碑——量子計算優越性。中科大科研團隊介紹,隨著計算能力的進一步提升,量子計算機將有望在密碼破譯、材料設計、氣象預測、藥物分析等具有實用價值的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12、綜述
12.1、中國和美國在技術上脫鉤已成定局,這不是我們想不想的問題,除非投降,放棄所有高科技,美國會選擇性施捨一些二流技術水平的東西給我們;
12.2、正在尋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是不可能接受脅迫而投降的(投降註定會被絞殺),所以,必須再次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進行技術創新;
12.3、創新不僅僅是前沿科技,基礎性研究更應該重視,期待有識之士透過鮮花,看到浸滿犧牲淚泉的基礎性理論、材料的研究,並進行扶持,為國家科技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12.4、整理不易期待轉載,讓更多的人看到,為中國科技工作者打call!
12.5、你認為最偉大的創新是哪一項?歡迎留言討論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